XX县“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在全县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县级统筹保障重点
强化县级统筹,重点保障省级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补短板重点项目;市级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二、土地跟着项目走
(一)坚持重点项目导向。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质量、项目落地开工实效作为配置计划指标依据,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益,同时保障急需落地重点项目部分用地指标。(二)鼓励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工业“标准地”具体标准,将单位能耗和排放标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以及建筑容积率等建设条件,一次性公示、纳入土地出让条件,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三)建立用地监测核查机制。
严格实施批后监管,对用地企业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环节建立监测核查机制,对企业合同履行、承诺兑现情况实施监管,按约予以奖惩。将企业土地闲置、未按合同履约等违规、违约行为信息通过“信用XX”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责任主体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四)高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建立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资源高效率配置制度,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建立土地供给与节约集约用地挂钩机制,对批次用地坚持与盘活存量挂钩。合理确定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和目标,引导工业区、老旧小区连片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税务局)
三、能耗跟着项目走
(一)落实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工作要求。
配合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工作,以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空间。加强政策指导,对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帮扶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推动能效评价提档升级。(二)积极争取省级收储能耗指标。
根据省用能权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试点工作要求,对于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及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关系全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等四类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能耗煤耗指标,破解能源要素瓶颈,解决企业项目“落地难”难题。(三)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
对重点行业开展节能监察,严格执行能效限额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开展能评审批后评价,对用能超出核定额度的项目,进行重点业务指导,帮扶项目提高能效水平,推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跟着项目走
(一)建立总量替代指标储备库。
建立县级统筹总量替代指标储备库,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替代指标实施动态储备管理,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确定统筹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支持项目建设的方式,区分项目建设轻重缓急,确保本辖区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优化压减腾退指标配置。
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执行污染物等量替代或2倍替代政策。积极推进各项治污工程建设,将腾出的污染物总量指标用于支持重点项目。(三)实行污染物削减量预支。
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重点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污染物减排方案应当于新项目投产前全部完成。(四)鼓励企业积极减少排放。
采取减排措施并发挥减排效益的单位,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可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鼓励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排放,为本区域发展拓展污染物排放总量空间。(五)加强总量替代指标规范管理。
建立总量指标管理台账审查机制,定期对总量指标管理台账进行审查,重点审核指标来源真实性、指标核算准确性、替代使用规范性以及统筹指标储备情况,以总量替代指标规范管理高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五、水资源跟着项目走
(一)加强重点项目供水统筹保障。
强化水资源配置与重大生产力项目布局的衔接平衡,加快供水保障等工程建设,推动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铺设城市再生水供水管网,将再生水优先用于环境卫生、工业冷却循环水等领域,在保障民生用水的基础上,提高重点项目供水保障能力。(二)提高重点项目调水保障水平。
提高跨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供水需求和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合理分配调水指标。根据省、市调水管理办法制定情况,及时启动制定县调水管理办法,推动实现全县调水工作统一调度管理,提高重点项目调水保障水平。(三)加快重点项目取水许可审批。
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重点项目选址优先落实水资源保障。在取水许可办理过程中,对重点项目主动提供政策咨询,组织专家提前介入技术审查服务。压缩重点项目审查、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四)落实行业用水定额技术规范标准。
实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执行省级主要工业产品、高耗水行业、农业生产等用水定额标准,加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规划项目布局。(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审批服务局)
六、资金跟着项目走
(一)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
强化各级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与本级预算的衔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本级预算内投资使用管理,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二)积极推进政银企金融对接。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管理和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提升项目融资效率。抓好对重大项目的融资对接,持续开展“百行进万企”“金融辅导员”“金融诊疗”助企行动,深入走访调研重点项目,提高项目融资可获得性。建立重大项目“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做到“应贷尽贷”。(三)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加大对制造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并购贷款投放力度。着力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人才贷等方式,提高科技型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纾危解困。(四)用好用活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建立完善公开、动态的基金投资项目库,做好基金投资项目的储备推介。加强各级引导基金联动,吸引社会资本,实现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的支持。(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人民银行XX县支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要素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落实。围绕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水资源、资金等要素,由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局、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以及金融主管部门等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实施细则。(二)加强调度指导。
适时开展要素保障机制建立落实情况调度指导,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要素保障措施,最大限度让企业见实惠。对已享受要素保障政策、应开未开以及推进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加强督导、对症下药,推动及时开工、加快进展。(三)防止要素沉淀。
坚决避免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等要素沉淀。要素使用单位签订承诺书,列出项目推进详细计划、亩产效益等内容,对已享受要素保障政策项目,因自身原因出现不能按时竣工等情况,依法依约收回配置要素。(四)加强正向引导。
精准解读要素资源配置、稳投资、促增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时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增强各类市场主体信心。对于工作成效明显的项目,有关部门、单位在相关要素资源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