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新丝路与时尚设计学院
四川航空春节主题航班设计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主导行业,同时目前航空业已经成为服务业的领头行业,航空业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自古以来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无法替代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力不是任何节日所超越的,同时春节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活动,是中国人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任何人在外面奔波一年,临近春节之日,都期盼这合家团圆之日,春节就是体现中国人对于家的眷恋,对于这种温馨的一种执念。
【关键词】:主题航班,客舱活动,春节,温馨
导言
现在航班设计都是航空公司的外在形象,是航空公司吸引乘客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客舱设计都是更加人性化,更加舒适。在服务的各个方面都相对优越,个性化服务将成为吸引乘客的主要吸引力。本文结合春节元素,搜索相关文献,进行载文量分析和综述研究,以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研究分析。
正文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我国传统节日研究的较少,尤其是对春节文化研究的更少。仅有较早时期的专著关注了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如:法国学者以《诗经》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的‘俗’如何转化为‘礼’。并得出,以对歌的形式相互竞赛交换礼物,已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1][法]葛兰言著,赵丙祥、张宏明译.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
[2][德]皮柏著,黄菠译.节庆、休闲与文化[M].三联书店.1991
[3]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03)
[4]刘魁立、萧放、张勃等.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15(05).[5]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J].民间文化论坛,2004(05)
[6]黎天业.传统节日仪式的德育价值研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7]饶武元、黎欠水.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J].江西教育科研,2007(05)
[8]王长征.中国民间年画的伦理教化功能[J].衡水学院学报,2015(06)
[9]吴正彪.春节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析[N].中华民族报,2015
[10]巫肇胜.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8)
]
皮柏的《节庆、休闲与文化》一书主要分两篇,第一篇探讨了节庆的意义、根源、宗教意义、基本形式、与艺术的关系、危机、及其迈向永恒的节庆。第二篇着重探讨了休闲,分析了休闲与工作、劳心工作的价值、意义及其休闲的文化基础等。[
]
总之,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关于春节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视野广阔,研究意义隽永,研究内容细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研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萌芽时期
上个世纪五四运动时期是我国的思想文化大解放时期,中国的民俗学便产生于这个时期,因此,对节日民俗的探究也开始于此时。这个时期,学者们主要是对中国的一些民俗节日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主要的研究成果有胡朴安与娄子匡的两本著作。这两本著作都是对当时我国各地的风俗情况做了初步的研究,其中尤以胡朴安的著作对当时我国各地的风俗习惯记录的极为详细,内容广泛。书中收集了古今笔记、游记、日报、杂志等各种资料,汇编了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各种过节风俗[
]。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宄尚处于萌芽阶段,研宂的成果不多,对春节文化的专题研究基本没有涉及,但这些风俗志却为后来的民俗研究及其民俗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启蒙思想。
2.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掀起了思想大解放浪潮。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文艺工作大会上明确指示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时,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大力扶持精神文明。这里的精神文明,包括教育和科学,并突出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是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因子。重点分析了春节、元宵节、上已节、社日节等13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二十一世纪初,赵东玉运用文化史和民俗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了传统节庆文化的类型、特征、要素、影响因素、男女角色及其时代意义等多重内容。这一时期,除专著外,也有部分期刊论文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综合这段时间的专著与期刊论文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春节来源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是:其一,腊(蜡)祭说。百科中的腊(蜡)祭是这样解释的,蜡祭亦称大蜡、八蜡,指官方及汉族旧时宗教祭祀活动,旨在祈耕顺利及秋收。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祭祀的对象是与农事关联的八种神灵。范玉梅认为,春节,可能是从原始公社时期的“腊祭”演化而来。在此时期,大家聚在一起跳舞、玩耍,享受快乐。随后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了大量的、丰富的春节习俗。”[
]
3.深入时期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以及在二十世纪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1世纪初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2003年10月,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一举措为我国先前一直处于民间呼吁状态的传统文化热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提供了现实诉求。2003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约》。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热即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传统文化热催生了传统节日的浪潮。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节日文化展开了深入的挖掘。另外,有一些学者另辟新径,注重案例和专题研宄。百节之首的春节,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不断地被研究与深化武哗卿、郑一民的《春节》一书主要描述了“春节的考述、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传说、春节的价值以及国外的年节”。乐其麟的《过年》一书描述了从腊八到元宵这将近一个月的年节相关礼仪民俗,给我们完整地描绘出我国的系列年节准备习俗仪式,展现了一幅百姓过年的历史风俗画。冯骥才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传统春节的各种习俗与文化生活,内容包括了话说、饮食、风俗、传说、歌谣、对联、文艺等等,是与《清明》、《端午》、《中秋》等三本书构成了一个整体,把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的传统四大节日做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介绍,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27]也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的春节习俗变迁过程。覃祥菊从城市变迀的角度分析了春节的一些习俗在城市中的变迁,以及其变迁中所产生的新的春节文化内涵。[
]
总结
综上所述,这一阶段的春节文化研究较前两个时期研究的较深入。第一,从专著的数量与内容来分析,在数量上,这一时期出版的专著数量较前两个研宄阶段的出版的专著数量更多,反映了对春节文化的研究较为活跃;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有一些著作是专门研宄春节这一领域的,比之前两个阶段只是把春节作为专著的一部分内容来说,反映了对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大节更为关注,研宄的更为深入。第二,从期刊的数量与内容来看,这一阶段期刊论文的数量远远大于前两个研究阶段,并且很多的期刊论文研究领域更细化在春节这一领域,对春节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如春节的内涵、来源、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春节习俗的意义等,拓展了春节的研究内容。第三,从课题研究来分析,这一阶段较前两个阶段有个独特之处,即国家设立了专门关于节日研究的系列课题,既反映了国家对节日研宄的重视,又为节日的越来越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第四,从个人对传统节日的系列研究来分析,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些学者专门研究节日的相关议题,并刊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文章,从侧面反映了节日研究的热度及深度。
总之,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关于春节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宄视野广阔,研究意义隽永,研究内容细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等。本文通过对航班主题设计,加入春节节日喜气洋洋的元素,不仅能让游客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同时更能增加传统文化节日的实际运用,促进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