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2019-11-25 23:3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很有感受力。

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

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

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

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

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体会河汉女形象。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2: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

生3: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

师: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

师:说得好!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哪位同学能模仿老师的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生:《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掌声响起。)

师:第二组同学对本首诗“河汉女”的形象讨论得怎么样了?

生:“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

师:“河汉女”的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纤纤素手”啊!你想啊,有着“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追问):这叫什么写法?

生:以点带面的细节描写。

师:其实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比如韦庄的《菩萨蛮》就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写江南女子的多情美丽。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来写妻子的美丽和对妻子的思念。有人说,“手是人的名片”,看来很有道理。陆游永远难以忘记的也正是唐婉的“红酥手”。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深谙人性的大师。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更是将人的一双手写得如醉如痴,课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诗经·硕人》有“手如柔荑”,《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这首诗通过写手写河汉女的美丽,真是最上乘的选择。

生:她的手不光美丽,而且灵巧,因为她能织出朝霞和晚云。

师:看来写织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刚才这组同学说“河汉女”很勤劳,我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生:“终日不成章”不是因为织女不勤劳,而是因为她思念牛郎所致。

师:看来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泣涕零如雨”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还有夸张。

师: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写出了织女怎样的情感世界?

生:悲伤的,无奈的,绵绵无绝的思念。我认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还是在写织女,是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盈盈”既是“河汉女”的眼泪,又是天河;“脉脉不得语”更是写出了织女的一往情深和柔情似水。

师:很好!侧面描写,这一解读十分到位。其实很多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侧面描写的结晶。杨贵妃的美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夫人的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海沦的美来自德高望重的长老的慨叹,“为这样的女人,再有十年战争也值得”。

师:第三组同学比较阅读得怎样了?(用多媒体打出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比较。)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1:《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状写离愁别恨,是伤感的无奈的;《鹊桥仙》的主题是歌颂执著忠贞的爱情。

生2:虽然都借助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主题却稍有不同,《迢迢牵牛星》更执著、痴迷;而《鹊桥仙》却有一种面对离别的潇洒人生观。

生3:我认为《迢迢牵牛星》的风格婉转、缠绵、悲哀、伤感;而《鹊桥仙》的风格却是清晰、飘逸、洒脱、淡远、瑰丽而神奇。

师:打个比方好吗?

生3: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个素面的少女,那么《鹊桥仙》就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

师:谁再说说?

生1: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朵幽兰,《鹊桥仙》就是一朵牡丹。

生2: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素绢,《鹊桥仙》就是织锦。

师:同学们的比喻都很精彩!

生:我谈一谈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吧。《迢迢牵牛星》是白描勾勒,《鹊桥仙》是工笔重彩。

师:这两首诗共同的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生:那当然是用典了,都借用了“牛郎织女”这个典故。

师:反应非常快!

生:《迢迢牵牛星》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鹊桥仙》的语言特点是色彩绚丽。

师:好!同学们对一诗一词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生:我喜欢“飞星传恨”的“恨”字,着一“恨”字不仅写出了牛郎绵绵无尽的思念,并将飞星拟人化、人性化,并完成了从“星”到“人”的过渡,也是“星人”合一。

师:精彩!谁再补充?

生1:纵观两首诗,我最喜欢共同采用的“迢迢”这个叠字,所有的距离感尽在这一叠字中。

生2:我喜欢“泣涕零如雨”的“雨”字,我似乎感觉到了织女的眼泪在飞,在所有的滂沱的雨中,在李贺的红雨,杜牧的清明,余光中的冷雨,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淅淅沥沥。

师:很有文化底蕴,联想丰富而精彩。

生1:我喜欢《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丈夫气,豪迈洒脱,有点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味道,在所有的“游子思归”诗和爱情诗中有一点与众不同。

生2:我最不喜欢的正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既不深情又不痴情。我更喜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那一份美丽柔情与朦胧,这更像诗。而秦观太直白了。

师:同学们的探讨由艺术而人性又由人性而艺术,很深刻。继续谈。

生:《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儿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生笑)

师: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生1:《迢迢牵牛星》通篇采用记叙,有一种古拙之美,而《鹊桥仙》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极具华彩的美丽。我更喜欢《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形象,美丽、忠贞、深情、楚楚动人、楚楚可怜,更能打动人心。她单纯的令人心疼,是一个悲情的、很中国的形象。而《鹊桥仙》中织女的形象更像一个敢恨敢爱,甚至敢怨的西洋女子。

生2:我补充几句,刚才的这位同学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借用余光中的一个比喻吧,如果说《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一朵红莲,那么《鹊桥仙》中的织女就是一朵红玫瑰。(学生笑,掌声。)

师:同学们谈得很深刻,还有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因时间关系没有表达,课下再读书探讨。最后,由第四组同学作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师:请同学仿照这首诗,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

生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牛郎与织女的距离∕而是我无法寻到你

生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织女今夕的七夕∕和明朝的七夕距离

师:同学们很机智,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深刻。再作一段仿句练习。(多媒体展示例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

胜却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相依的爱情

胜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天上人间的爱情

胜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世无暇的爱情

生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胜却了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胜却了小龙女与杨过天残地缺的爱情。

(师生鼓掌。)

生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陆游与唐婉苦难无果的爱情,胜却了李煜与小周后的凄美无助的爱情,胜却了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本诗所蕴含的爱情之美,仿句很有创意,也展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真的很棒!还要多读书。

师(小结):我们的文化是一条不息的河,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那是我们精神永远的诱惑和永世的家园。让我们爱诗,爱我们的文字,爱这条墨写的黄河。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背这首《迢迢牵牛星》。

(音乐起,师生齐背课文。全课结束!)

《十五夜望月》课堂实录

师: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师:用你的美读来读给我们听,请学生读古诗一、二行。

师:你还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我能用“静谧”来形容。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一、二行)。

师:久在异地的亲人他会想到什么?(师请生自由读三、四行,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生不懂“人尽望”。

师:要想知道“人尽望”,必须懂得“尽”的意思,请大家查字典理解“尽”。

师:在句中选第几种?

生1:应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师:还有什么不懂?

生3:“秋思”是什么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师:他还在思念什么?

生5

:思念家乡和亲人。(师请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平日里你有没有和亲人分别的感受?(请学生谈体会,老师还把自己收集的一首艾青关于月亮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诵读给学生听。)在这圆月之际,你有过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们深思片刻后,有的学生已现出激动神情。)

生:“是啊,我有这种体会。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很想他……”(说到这儿,声音已哽咽。)

师:你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1:《十五夜望月》,说完已泪流满面。

生2:我的妈妈在孝感打工,好久才回一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师: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2:《十五夜望月》……(读完眼泪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爷爷,待我最亲的爷爷已去世了,每到过节时,我都会特别思念他……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十五夜望月》,读完已痛哭失声了。此时,班上的学生们都哭了,听课的老师眼睛都湿润了。老师利用学生激起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谈出感受来。

师:是啊,当人们都在合家欢乐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请生再配乐读……(达到高潮)

下载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

    古诗三首

    5、《古诗三首》 时间 课题 教材 简析 2014年2月 《古诗三首》 单位 课型 鳌江十三小学 精读课文 主备人 蔡秧秧 参入备 课人员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鲜活的牧童晚......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能力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

    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牧童 一、导语,引童趣 (音乐)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两......

    4.古诗三首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1.背诵这首古诗,思考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思考这首古诗写了什么时间的红叶。原文:①杜录事②题红叶【唐】白居易寒山十月旦③,霜叶④一时⑤新。似......

    17.古诗三首

    第17课浪淘沙①[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②却入海门③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

    17.古诗三首

    第17课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①生紫烟②,遥看③瀑布挂④前川⑤。飞流直下三千尺⑥,疑是银河⑦落九天⑧。注释①香炉......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