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笔杆上橡皮套的作用》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用品中的科学》
巩固性作业:
1、科学知识: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一种的力,这种力就是。
(2)冰壶比赛时,刷冰手会用冰壶刷在前面擦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冰面更,摩擦力,让冰壶全速前进。
2、科学探究:
()N
()N
()N
玻璃面
木质面
砂纸面
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同一重物,面力最小,面力最大,实验证明接触面越,摩擦力越
;反之接触面越,摩擦力越。
()N
()N
()N
木质面
木质面
木质面
在同一接触面上,拉同不同重物,实验证明重物质量越,摩擦力越
;反之重物质量越,摩擦力越。
3、科学阅读:
“看不见“的摩擦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完成了长达半年的太空旅程,顺利返回地球,3名航天员感觉良好,为神舟十山号载人飞船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观众,无不热血沸腾,无不欢呼雀跃,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尤其是当三名航天员陆续走出返回舱,讲述他们的感受和经历时的画面,十分鼓舞人心。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此次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过程,与以往神舟飞船返回略有差异。这些看似不起来的技术细节,却是航天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
返回舱表面光滑明亮,完整度好。神舟十三号返回,大多数人将目光都聚焦在了航天员身上,却忽略了返回舱本身。其实,这次神舟十三号的返回舱,与过去神舟飞船的返回舱,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外观区别。从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返回舱的外表十分光滑,而且明亮发光,完整度很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返回舱经历大气层的高温后,表面应该会大范围被熏黑。其实这不难理解,当返回舱进入100公里高的大气层后,由于返回舱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虽然返回舱利用了很多复合材料,但也不乏金属的存在,在高温氧化的作用下,表面会变黑。这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表层,可能使用了更加先进的隔热材料。这些隔热材料不仅能确保舱内温度平稳,而且脱落有序合理,对返回舱做到了尽可能最大化的保护。
设计意图:
《笔杆上橡皮套的作用》主要内容是通过橡皮套有什么作用,引出什么是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紧紧的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阅读三个环节的作业,科学知识以规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用语习惯;科学探究以学生实践,记录,整理,总结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阅读,以科技强国为思路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
科学知识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理论知识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普遍接触过摩擦力,也知道摩擦现象,但说不清道不明,因此我设计了摩擦力概念这一道题,将学生头脑中这些模糊的感觉、印象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总结,深化,并灵活运用于科学学习生涯。第二层是摩擦力知识的灵活运用。以2022年冬奥会为背景,展示凌智和范苏圆的冰壶比赛图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我们国家作为举办方的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树立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的信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感受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服务于现实生活,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冰壶比赛项目中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强学生学好科学的信心。
科学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整理加工信息,最后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观察,记录数据也是获取证据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的良好习惯。意在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尝试利用控制变量和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
科学阅读“看不见的摩擦”,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为重点,引导学生对比返回舱使用前后的照片,体会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会受到空气的摩擦,然而这种摩擦不可视,通过熏黑的返回舱推测出大气摩擦的存在。前一单元学生认识了空气,了解的空气的相关性质,这样设计的目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即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接触也会产生摩擦力,进一步认识空气,体会摩擦力的概念。通过神十三返回舱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是无数的爱国人士,无数的科学技术人才对科技,对人民,对党,对祖国深深的爱!培养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