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创文明
争先作为当“尖兵”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启动以来,桥头村以打造“桥”文化为特色,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乡村振兴、网格治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以“绣花功夫”抓创新、以“铁腕手段”抓整治、以“系统思维”抓制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走深走实。
一、借力文明实践抓宣传,让文明“内化于心”
通过整合盘活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打通基层文化阵地,创新方式方法,既传承乡土文化,又融入先进文化,赋予乡风新内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服务功能。通过大走访、广调研等活动,对接基层群众的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二是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建设。突出文化优势,彰显桥头特色。通过对农家书屋、数字电视放映室及乡俗文化馆等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建立起多层次、分众化、互动式的综合性平台支撑,形成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贯通、线上线下相叠加的传播覆盖扩大效应。
三是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队伍力量。充分挖掘本村的热心人士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乡贤,按照“1+3+6”体系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建立了美家美户巡逻队、青力青为先锋队、监督岗哨等6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队伍,打造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肯奉献的文明实践主力军,让群众真正从志愿活动中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活动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二、借力文明实践抓整治,让文明“外化于行”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环境文明这一基础工程,推动村、埭、户联动,将“大家”和“小家”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教育基地。
一是一体谋划,以点带面。桥头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以创建江苏省文明村为引领,通过党建项目“红色领航美丽桥头”清风集结号等活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前期因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桥头村在全镇考核中连续两个月排名后两位。“知耻而后勇,谋定而后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接下来桥头村将尽全力打好翻身仗,提升“福善桥头”颜值。
二是一战到底,未成不休。全面对标“脏乱差”点位清单,地毯式推进点位销号,要求每个点位彻底整治干净才能进入下一点位。坚持思想教育与“铁腕整治”双管齐下,对
“钉子户”进行教育警醒,教育后仍拒不整治的,组织人员和机械坚决拆除清理,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给心存侥幸、犹豫观望者形成强力震慑。同时要求各整治组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钉钉子精神,咬定整治目标,不完成目标绝不收兵。
三是一视同仁,合舟共济。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全面从严整治村域内的“乱”现象。不管涉及到谁、不管谁来说情、不管难度多大,均一律严格按规定进行整治。同时注重从党员干部带头抓起,党员干部本人及亲属甚至朋友的问题,村干部负责带头整治。通过典型带动,动员广大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建”的共识,力争改变环境卫生落后面貌。
三、借力文明实践抓长效,让文明“固化于制”
桥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一核(桥头村委会)、一带(滨水竹文化景观带)、一街(古邑文化街)、四片区(福善桥片区、桑梓桥片区、桥头港桥片区、富安桥片区),呈现“桥”文化的故事、概念与功能、路线相结合的新时代文明成果。
一是聚焦“思想铸魂”。巩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鲜活、生动的事例,打造“周四”微讲堂,让文明实践真正为基层群众带去文明新风。
二是聚焦“以德化人”。通过道德讲堂宣讲、文明礼仪培训和“善行义举榜”展示等途径,引导群众用文明美化心灵、用公德规范言行,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民风,助力移风易俗。
三是聚焦“解忧助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为民服务办实事、解难事。实现调解网络全覆盖,有效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聚焦“强村富民”。放大秦振华、吴惠芳等身边典型引领作用,把五大平台摆在田间地头,让文明实践与生产生活深度交融,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五是聚焦“群众文艺”。围绕“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编排宣传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老沙话风俗》等原创节目,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新时代“二次激情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桥头村必将继续紧紧围绕争创“新时代文明标杆”奋斗蓝图,以“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目标,将文明建设转化为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使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让更多的文明成果惠及于民,奋力开启干事创业的又一个“火红年代”。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