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为什么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195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即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工业落后是旧中国国弱民穷、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中国走向国强民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仅占26.6%,而且工业布局极不合理,发展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只有加速实现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存在两面性,即既有增加社会产品、促进商品流通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唯利是图、投机取巧、破坏统一的国民经济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一面。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日益突出,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已经影响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因此,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必须及时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农业生产、使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在一个时期内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分散的个体经营,这种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这种个体农业经营规模狭小,生产力水平很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不仅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就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这种农业生产水平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和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它必然成为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同时,这种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是不稳固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在土地改革后,农村中已经出现这种趋势,这显然有悖于中国共产党要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因此,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4.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外交、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外交政策。这种国际环境促使中国必然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