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中几对易混概念辨析
笔者留意,在地方人大实际工作中,可能一些同志对人大业务特点不够熟悉,或是认识上的其他原因,往往把一些互有差别的概念混同起来。经常遇到的大致有以下六组。
一是代表议案与代表建议。
例如,常把“代表议案”称为“代表建议”,把“代表建议”叫作“代表议案”。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八、十九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镇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有权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或乡镇人大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此外,地方各级人大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条例一般都会规定:一个代表团也可以提出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代表议案是达到法定数量的代表联名或代表团提请本级人大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简称代表建议),是代表或代表团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看法和主张。代表议案与代表建议有如下区别:第一,提出主体不同。代表议案必须是由法定数量的代表联名或代表团提出;而代表建议可以由代表个人提出,也可以由代表联名或代表团提出。第二,涉及内容不同。代表议案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而代表建议的内容可以涉及各方面的工作。第三,办理主体不同。代表议案由法定机构(会议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人大会议议程,交由人大会议审议;而代表建议的承办单位主要由代表建议所涉及的内容来确定,有一些由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办理,但大量的皆由一府两院等其他 机关和组织 办理。二是代表议案与委员提案。
议案与提案是在人大和政协同时召开会议的两会期间最容易混用的概念。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有法定机关或组织提出的,第二类是由代表(含代表团)和委员提出的。本文仅比较第二类即代表议案与委员提案的不同。根据《地方组织法》和政协地方各级委员会提案工作规章(如《政协海南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代表议案是指由达到法定数量的代表联名提请本级人大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委员提案是政协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代表议案与委员提案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提出主体不同。代表议案必须是由法定数量的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人大代表个人无权提议案;委员提案可以由政协委员个人提,也可联名提,人数不限。第二,涉及内容不同。代表议案涉及面比较小,只能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内容;而委员提案涉及面较宽,包括国家和本行政区域的大政方针、中心工作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三,法律效力不同。代表议案一旦经主席团提交人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便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执行。而承办单位对委员提案所提问题,凡是有条件解决的,应及时转化为决策;因一时不能实施的,应列入规划;经论证不可行的,应实事求是说明情况。三是专委与工委。
例如,把“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称为“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又如“专委和工委都是人大的工作机构”等等。根据《地方组织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设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受人大领导,闭会期间,受人大常委会领导。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根据《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人大常委会可以设立若干工作委员会作为它的工作机构。由此可以看出,专委是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简称,它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常设机构;工委是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人大常委会常设的工作机构。专委与工委的主要区别有三个:首先,隶属关系不同。专委在人大会议期间受人大领导,闭会期间受人大常委会领导;工委受人大常委会领导。其次,职务名称及资格要求不同。专委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组成,组成人员必须是人大代表;而工委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组成人员可以是人大代表,也可以不是人大代表。再次,产生方式不同。专委的设立和组成人员是由人大决定和通过产生的;而工委的设立和组成人员是由人大常委会决定和任命产生的。四是人大会议秘书长与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最常见的错误是将两者都称为人大秘书长。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三、四十一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长。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由在代表中选举产生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组成。由此可见,人大会议秘书长是人大会议期间的临时机构--秘书处的负责人,由人大会议的预备会选举产生,每次会议的预备会都要重新选举。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是人大会议选举产生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之一,任期是一届五年,不需要人大每次会议重新选举。五是出席与列席。
关于出席与列席地方各级人大会议的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简称《代表法》)第三、二十七条和《地方组织法》第十七条有明确的规定:人大代表享有出席本级人大会议的权利。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会议。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乡级的政府领导人员,列席本级人大会议;县级以上的其他有关机关、团体负责人,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可以列席本级人大会议。由此可见,参加人大会议的人员有出席人员和列席人员,没有列席代表。其中,出席人员只有一种:本级人大代表。列席人员有三种:法定列席人员--政府领导及其他组成人员,两院正职领导;决定列席人员--县级以上其他机关、团体负责人;可以列席人员—县级以上的上一级人大代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有关人大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常常会出现“×××等列席代表列席了会议”六是代表职务的暂停执行与终止。
根据《代表法》第四十八、四十九、五十条的规定,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服刑的。代表资格终止的前提条件有七个: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辞职被接受的,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的,被罢免的,丧失中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丧失行为能力的。两者的报告、公告程序是:暂时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的,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报告;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大常委会予以公告;乡镇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报本级人大予以公告。由此可以看出,代表职务的暂停执行是指当选的人大代表的代表职务还在,还是代表,只是暂时不能履行代表职务;代表职务的终止是指当选的人大代表的代表职务已解除,已不是代表。不论两者的实质和前提条件,还是认定程序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