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优质课评语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2、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4、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1)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2)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6、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7、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8、(1)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2)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9、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3、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4、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6、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7、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8、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19、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0、课堂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首先,从设计意图上,我并未以一堂优质课的标准来设计,当然,离优质课标准也很远。我只是想借助这个机会,展示一堂新目标英语课我的上课思路。正好借此机会和诸位同人共同商榷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于完善以后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上这节课的思路。
首先我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也使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在本课的语言教学中,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本课所需要的对话、录音、图片、文字、制成幻灯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本节课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提示和老师的引导进入一种交际情景。领会如何学会答复别人的邀请。及时给学生展示如何发出邀请和答复,使学生的这一认识得到强化。让学生在学习如何拒绝别人,阐述理由的欲望中学会本课的新词组表达。通过听力训练达到两个目标:如何表达邀请与答复和训练听力。
接下来学生根据听力示范,模拟情景交际,小组训练。在下一步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简单对话,而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升华。为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口头落实到写,我设计了完成一封答复函,同时也为 的学习搭起了桥梁。我们都清楚,我们一线教师得听两套指挥,一个是新课标,另一个是中考考纲,为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最后又设计翻译练习。(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