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脱贫困》有感
读《摆脱贫困》有感
前些日子,我有幸读到了一本我喜爱的书,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习总书记在1988年至1990年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的随感和经验,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写的《摆脱贫困》。在细细品读后,回味良久、感想良多,对我启发也是非常之大。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好,好在以下三个方面:
逻辑打动人心。这是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提出来的,他认为,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学创作,唯有紧凑的逻辑关系,方能打动人心。想要建立紧凑的逻辑关系链,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对这一整件事物的背景概况有所了解;二是要深入基层一线,静下心来做调研。习总书记对这两点把握相当好。总书记在闽东宁德任职之时,能将附近各地方特色、有名产品、以及所创收入牢记于心,譬如福安县后洋村靠巨峰葡萄的特色种植,就让全村人口摘掉贫困的帽子;再譬如,关于闽东文化的建设,他敏锐的提出畲族文化是闽东的一个闪光点。说明习总书记当时对闽东地区的概况非常了解。
另一方面,在《弱鸟如何先飞》一文中,总书记明确指出: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茶叶是闽东的一大优势,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现在的亩产比较低,提高亩产应该是一个主攻方向,当前重点要抓好老茶园的改造工作。种果也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具有闽东特色的水果应大发展,如霞浦、宁德的晚熟荔枝,福鼎的四季柚、福安的芙蓉李,古田的油柰等……能将这些内容脱口而出,可见总书记在当时基层调研实践上是下了很深的功夫的。所以,我认为,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链相当稳固,提出的建议符合实际,也一定会打动人心。例如: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一文中,总书记说到:修筑从福州到温州的沿海铁路,开发三都澳五十万吨泊位良港,创办赛岐开发区并发展成中心城市是我区的三大经济话题。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这种愿望是好的,热情也非常可贵。但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合实际。修铁路需要巨额资金,而且在哪里修、什么时候修,得由国家通盘考虑安排,不是我们想干就能干成的。当然,我们可以提合理化建议,努力促成,但不是近期内可以实现的。开发三都澳良港,牵涉到目前本省有些老港口还吃不饱,国家有限的资金先往哪儿投放。宁德地区既不是市中心,又不是原材料产地和物资集散地,这些因素对铁路、港口的建设都有制约。至于把赛岐开发区发展成中心城市,也不是很简单的事。中心城市不是谁批谁就行,而是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地自然形成的。所以,我觉得总书记“切合实际”的想法也一定是符合逻辑顺序的,可信度很高,很容易“打动人心”。语句精炼,引经据典,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本书仅用两个章节,就将为什么要“弱鸟先飞”,如何搞好“经济大合唱”的理论问题表述的非常透彻,“‘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个地方的‘歌’肯定唱不好”。习总书记说,“‘经济大合唱’就是要讲协调、讲配合。”“‘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任何部门搞‘独立大队’,都是违背整体战略的。”习总书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见习总书记的语言文学功底深厚扎实,引用经典的一两句话,便将一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脚踏实地带领闽东人民脱贫致富的壮美蓝图描绘得淋漓尽致。
政治立场坚定。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章中,总书记说:“各级民委、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服务观念。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作为党委和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切实得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中,总书记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这充分证明了习总书记在政治立场上的坚定性,总书记不仅坚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牢固建立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确保了我国民族大繁荣大发展的事业逐步推向前进。
反观我,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一份子,和总书记当年在宁德任地委书记的时候相比,不管是从政治意识上来说,还是从战略发展眼光上来说,相差甚远。总书记能在比我们社区情况复杂得多的宁德任地委书记,并且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基层,深入调研基层的农业、林业、工业和港口的建设,并且用敏锐的眼光和长远的战略角度,深入剖析了“麻雀”的五脏六腑,指出了宁德的发展重点要靠经济,这是我们永远需要学习的。
关于廉洁。习总书记说:“‘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这是很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想通过当共产党的‘官’来发财,党纪不容,国法不容。”总书记还说:“我们的目标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廉洁的政府、清明的政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总书记说:“当官要负责任,任务没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难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甚至老百姓心中有怨气,想骂人也是骂当官的。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仔细反省,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何尝又不是如此呢?上级布置的任务完不成要被领导找、居民有困难要找我们投诉、社区出了事故依然要被问责,甚至居民自家下水管道堵了,有了怨气,还是要被居民找。想当好一名基层工作者,确实很辛苦。但是习总书记还说:“一个不图私利、不图清福,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他的心里也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这些“乐趣”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吗?可见习总书记思想觉悟之高,也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
海瑞在《令箴》中写道“官之至难者,令也。”说的就是最难做的官就是基层官员。习总书记说:“古人云‘宰相起于州郡’,我们党和国家许多高级领导干部也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现在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岗机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磨练,积累经验。”这句话使我深受鼓舞,基层工作者也应该在基层的岗位上积极地磨砺自己,积累好扎实的工作经验。正所谓“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我们青年基层工作者也要在做出决策前,兼听各种意见,“临大事而不乱”,要争取做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良好状态。习总书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在街道的基层工作者,就是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追求和目标,做好“服务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