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司法行政职能
展现新时代新作为
·
市司法局局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融汇了法治精神,‘法’字频现,可以说是一篇贯穿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有了新表述、新定位、新论断。作为一名法治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后,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常德市司法局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服务“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发展,做好司法行政的本职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司法厅的科学指导下,以“打造活力团队、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我市获评“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城市称号,市局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记集体三等功,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和综治优秀单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特殊人群涉毒人员收治、警司联调、环常“6+1”平安边界建设、延伸帮教矫治手臂等一批典型经验被全省乃至全国推介。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集中轮训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总抓手,为老百姓提供及时、精准、普惠法律服务的发展思想,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做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努力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中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
一是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属性,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学习好、宣传好、传达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纳入到干部政治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议题,集中学、反复学,学原文、悟原理;另一方面,通过普法宣传,面向广大群众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等会议及讲话精神,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全民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两微一端”、动漫、微电影等,提高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人民群众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定位,健全依法治理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可以预见,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司法行政系统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一是狠抓“关键少数”,着力“谁服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群众组织按照普法责任分工自觉承担普法工作责任;二是建立部门普法工作报告制度,由责任单位定期向普法主管部门报备普法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建立普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各部门落实普法责任,统筹协调部门普法;建立责任公告制度,对部门普法工作情况进行集中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在我市普法考试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抽考评议制度,每年对普法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普法考试集中抽考。三是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特点,夯实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而法治文化阵地是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我局实施项目化驱动,制定“任务书”,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一是加大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画廊等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在市、县(区)建成一个以上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基地;二是探索我市在公共场所发布法治类公益广告制度,协调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法治文化作品类公益广告;三是推动各级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在窗口单位和窗口岗位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运用公众服务窗口开展法治惠民教育。我市新安学校被省司法厅作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行整体规划和打造,并即将开始招生。四是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迈进过程当中,法治是人民群众追求的必然目标。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法律服务需求的有效路径,也是解决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覆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市、县两级10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带动建成11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976个村(社区)服务点,实现市、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四级平台全覆盖,全市公共法律“一小时服务圈”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服务资源由集中向全面覆盖转变,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一向综合转变、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