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古代史(一)
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衣服
2.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
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
3.《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
材料反应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王朝的产生
4.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
A.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
B.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C.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5.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
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
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7.辨别下图,被史学界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
8.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天人感应”
10.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1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开创统一格局
D.建立皇帝制度
13.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14.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
A.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
B.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1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
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
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6.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7.“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18.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
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
B.重视农业的生产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
1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20.《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21.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小股“东突”势力,企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班超经营西域
22.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
①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3.下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24.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是()
A.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族从事农业生产
B.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识读图片,指出图二较图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2)根据图一、图三,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29.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新的生命力,并由此奠定了秦始皇成就霸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与西周在国家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建立这一“新型的国家”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
(3)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其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爱默生(美)
“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
——伏尔泰(法)
孔子是无冕皇帝
——李约瑟(英)
(1)材料一中,这些名人为什么对孔子有如此高的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的什么不同态度?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汉书·诸侯王表》
(1)
为彻底解决“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实现思想“大一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他又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当时,仅新疆就有大小36国。汉武帝对西域各国大力争取,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朝初步控制了今南疆各国,后又控制了北疆……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
——摘自七年级上《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设什么机构标志着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材料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3)材料三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四
……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中华民族边疆史研究》
(4)材料四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考历史模拟训练卷(一)答案
-5:CDDCC
6--10:DAAAC
11--15:DCCBC
16--20:ACDBA
21--25:BDBAD
26.TFTTFFFTT
27.(1)材料一:分封制
材料二:郡县制
(2)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为纽带,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28.(1)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了局部统一。分封制的瓦解。
(2)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积极影响: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9.(1)措施
(1)
不同之处:西周的中央权力被分散;战国的国君掌握专制权力,任免官吏,选拔有才能的人管理国家。
(2)主要举措: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
(3)原因:言出必行,取信于民。影响:加强了秦军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30.(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后人景仰;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答出两点即可)
(2)焚书坑儒(或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和人才,激化了社会矛盾。
(3)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秦始皇:打压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1.(1)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接受董仲舒“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夹击匈奴。标志: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中原地区;影响: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民族交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