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的来历及禁忌
惊蛰的来历
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称呼,叫“启蛰”。《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在汉初以前节气的挨次为: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节气挨次就调整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纳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示人们,即将进入春耕季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惊蛰的禁忌
1、祭白虎
传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都会开口噬人,甚至阻挠你的前程进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都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来年运势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它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拿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布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2、杀虫日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日到来,也意味着太阳已经到达黄经345度。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芳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逐蛇、虫、蚊、鼠以及各种霉味。或者拿石灰洒在门槛外,以此来杜绝虫子的骚扰。
3、打小人
每年惊蛰那日,你会看到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逐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现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
4、禁婚
依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常常出门行事,经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惩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许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惊蛰衣食住行留意事项
一、不要急于脱衣
俗话说:“春天要捂。”其实主要说的就是惊蛰前后,由于这段时间,气温回升明显,人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夏天不远了,特殊是中午,气温很高,许多人最终摆脱了厚厚的外衣,立刻感觉“身轻如燕”,微风拂面,非常舒适。
然而,这究竟是早春,气温并不稳定,早晚温差大,过早地脱掉外衣确定很简单感冒的。有些女性穿裙子更是简单被风寒侵袭,而膝关节长期受凉,简单引发关节炎。所以,“春天要捂”是很有道理的。
二、吃清淡食物
从惊蛰开头,气温回升明显,人们感到气候宜人的同时,冬眠的动物们也感受到了暖暖春意,然而,各种微生物也开头“蠢蠢欲动”,大量地繁殖起来。所以,虽然人们感觉良好,但肯定留意这段时间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
这种状况下,我们肯定要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所谓“正气存内,邪不行干。”只要身体的正气足,这些病毒、细菌也很难“攻陷”我们的健康体魄。
“民以食为天”,不仅仅只是为了饱腹,更重要的是通过饮食来使机体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健康的饮食应当是清淡而富有养分的,可以多吃一些时令蔬果。此外,有必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白菜、西兰花、菠菜、桔子、石榴等等,由于维生素C可以关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削减疾病的发生。
惊蛰前后,虽然气温上升了,但空气湿度并没有明显增大,人们还是会感到干燥、易上火。所以,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由于梨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其实,不仅是惊蛰,在这段时间里,都应当多吃梨,以防外感咳嗽。
三、早睡早起
一到春天,人们经常会消失春困的现象,很简单感到困倦、乏力。假如困了就睡,会让人更加懒散,越睡越困。所以,反抗春困的方法,恰恰是不要总是睡觉。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早睡早起,可以在上班前去公园里先散漫步,进行简洁的晨练,呼吸新奇空气的同时,也可以在日照下储存更多的阳气,不仅精神愉悦,身体上也能得以强健,反而能更加精神。
四、勤加熬炼
冬天的时候,人们想要出去熬炼,无奈天寒地冻,熬炼不成,反简单伤风感冒。如今,春天来了,出门熬炼也应提上日程。
熬炼身体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不过要提示大家的是,早晚熬炼的时候,不要在饱腹的状况下进行,由于这时候肠胃正在消化食物,若是这时运动,血液循环加快,毛孔张开,原来在肠胃关心消化食物的血液又会分布到体表,从而造成消化不良,还简单造成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