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教学大纲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见,结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群中特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主要内容,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坚持整合资源,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稳定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
【1】 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
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和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现状,了解在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的法律意识,了解和认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以到达对自己成才方向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组织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与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类劳动者的广泛接触中,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的一面,科学地、辩证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3、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以一个确定的社会调查题目或社会实践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比较完整的实践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锻炼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4、要求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依治进行。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
1、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国情考察。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企业等的调查及参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国情,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调查。通过在企业参加具体的岗位劳动或其他形式的实践锻炼中,与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种不同类型劳动者广泛的接触,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走中
【2】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三,综合性社会调查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2、社会实践的形式(1)开展社会调查。
(2)组织学生到本市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及一些大型厂矿、乡镇企业、农业示范区学习参观。
(3)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倡导参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
五、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及成绩考核
1、课时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中抽出45学时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每年的暑期进行。教师应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前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布置在暑假期间的调查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
2、社会实践考核
社会实践报告属于学生必修学分,学分为2学分。
学生应整理实践资料,并结合实践体会和课程有关内容,写出3000字以上的实践调查报告(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组织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及时评阅,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3、社会实践考核的奖励机制
六、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
1、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文社科系等单位、部门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促进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稳定的思政课实践基地。为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已确定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如:十堰市博物馆、郧阳革命历史纪念馆、郧县 【3】 南化塘革命纪念馆等。
3、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年将送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深造,也将通过外出考察等途径,增长教师的见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已设有校内实训基地。
5、大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使实践教学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购买一批具有教育意义的影音资料,并将和学工部、共青团及学生社团密切联系,介入到大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之中,并为其提供咨询和指导。
6、解决好实践教学的经费问题。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学校必须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我部将做出专门预算。
七、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有标准可依,根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外实习管理办法》,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以指导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分散实习为主,与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密切配合。
2、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指导教师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有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实习大纲、指导书及必要的参考资料。
4、有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及措施。
5、有实习计划和实习教学安排。
6、指导教师严格按实习计划进行,并要求学生记好社会实践笔记和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7、成绩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以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能力和水平、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社会调查报告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社 【4】 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调研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良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主要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中等:达到大中规定的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较全面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及格:态度端正,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对待实践教学虽有一般违纪行为,但能深刻认识、及时改正。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1)未按规定时间上交社会调查报告和实习手册者;(2)未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3)社会调查报告马虎潦草、抄袭或内容有明显错误;(4)未参加实践教学时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者;
(5)几个同学合作搞某一调查研究,但报告内容雷同者;(6)有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者。
八、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1、实践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2)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实践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按教学大纲、指导书、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始之前作好充分准备,教学结束时作好总结,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
【5】 监控。
3、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践行“四结合”
1)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2)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3)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4)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达到“三结合”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6】
第二篇:政治理论课浅谈(范文模版)
所谓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向同学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搞笑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们思想上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以后,思想上懈怠。认为只有专业课,英语课才是王道,而把政治理论课当做思想休息的地方。很少有同学能跟得上老师的步调,课堂上应付老师,考试前临时突击,或是熬夜,或是其他更甚的方法,令人不敢恭维。
2.旷课现象严重
总有一种说法“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上课旷课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你若没有逃课,别人会把你当做异类。尤其是政治理论课,课上会出现大片的空位置。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而且影响了课程进度。
3.课堂秩序差
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老师在讲台上面说,学生在下面说的情况。不仅仅是说话,聊天、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三尺讲台,是老师的领地,除去这个地方,其他的全是我们学生所在的地方,很明显,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老师的声音远不及学生的吵闹。这种情况下,尴尬的是老师,无奈的是在座的认真听讲的学生。这种现象,完全影响了课堂秩序。
4.政治理论课课程枯燥
不能否认,政治理论课上睡觉的同学明显多于其他课程。无疑,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政治理论课只是简简单单的政治课,却很少有同学能听得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在同学们眼中,政治理论课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动魄人心的故事,虽然政治理论课陶冶情操,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没那么高。
5.课上学生很少与老师主动沟通
很明显,我们班级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说老师没给机会,而是给了机会却不知道珍惜,把那珍贵的十几分钟白白浪费。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于老师给的话题没有兴趣亦或是没有自信站起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哪种,都明显影响课堂气氛。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纠正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观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够帮助一个人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2.创新教学方法
抛弃之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启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挑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使大学更有趣味。或许以下教学方式对教学有帮助:1.兴趣教学。根据学生兴趣所在,适时地改变话题。2.小组讨论。将下节课讲课的内容提前通知,分小组进行研讨。
第三篇:政治理论课思考题
一、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2、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3、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4、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简述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1、在传统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时代内涵的新概念。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
2、深刻反思历史教训,立足国情提出的描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新概念,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
3、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4、富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新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小康”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
三、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实际,试述如何调整经济结构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
1、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结构需要考虑不同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地理空间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同所有制分布的所有制结构和供需层面考虑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2、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a、产业结构总体格局不合理,三大产业比重不协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b、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类产业的分散化程度较高,集中度低;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生产力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组合。c、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
3、调整经济结构的思路:a、总结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b、面向全球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经济与产业调整升级的机会,推动结构的优化C.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d.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条件、内容和意义。
答案要点:
1、条件:第一,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第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三,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第四,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对发展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深化(2)对发展目标和道路的认识深化(3)对发展的代际延续原则的认识深化。第五,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2、具体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1)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要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2)尊重人民群众生命。(3)注重社会公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因素。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意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是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和基本内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就无法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保证,就无法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六、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中,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科学看待这种区分:第一,有利于制度创新,第二,有利于防止右的思潮的影响;
但是,也存在制度创新不彻底。
2、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江泽民对邓小平体制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一,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第二,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联系起来;第三,并没有将制度与体制进行区分,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深度有新的认识。
3、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改革)的认识:第一,将制度创新(改革)上升到中国的命运、社会主义命运的高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制度创新(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下的几种关系:①、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性质或方向)②、正确处理好制度创新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外部关系)③、正确处好制度创新内部的协调关系(内部关系)④、处理好人民首创精神与国家推动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动力)。
七、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历史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八、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及理论形成的基本规律
答案要点:
1、理论成果: 其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基本性质,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地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其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历史阶段的第二次伟大飞跃。
2、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九、试述中国新型大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形成过程
答案要点:科学内涵:非西方文明大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新兴工业大国,新型的工商文明大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人口规模大国,和平发展的大国,世界贡献、世界责任大国,中国是世界的榜样大国。
形成过程:
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开端,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上的伟大开端;
3、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法理上的四大国之一,成为政治上的大国;
4、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成为世界新兴大国;
5、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核俱乐部成员,挺起了大国的脊梁;
6、7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成为综合性大国,70年代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尤其是世界经济增长大国;低水平、不发达的大国,这是发展中的问题;
7、2012年,中共18大以后,走向全面发展的大国。
十、后危机时代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四篇:《C 程序设计》理论课教学大纲.2008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03B1
学时:80(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24)
学分:4.5 适用对象: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谭浩强等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谭浩强等编著,《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C程序设计》是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开设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得到程序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逐步积累算法设计和程序调试的常用技巧;并使之能运用所学解决常见的应用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既强调对理论的掌握,又强调对上机编辑、调试、运行程序能力的锻炼。课程设置目的是最终使学生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自行编写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程序设计方面基本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并形成自己优良的编程风格。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熟悉各种数据类型、各类变量的使用规则,熟悉数组、函数调用、指针等操作,掌握顺序、选择和循环等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基本的结构化编程思想,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设计C程序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三、学时分配
章节 2 3 C语言概述
程序的灵魂——算法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课程内容 学时 4 6
续表
章节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程内容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循环控制 数组 函数 预处理命令 指针
结构体与共用体 位运算 文件
常见错误和程序调试
学时 6 8 6 8 1 6 4 0 0 1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结合传统板书方式展开教学,应力求深入浅出、示例生动,以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有效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⑵实验教学:应适时组织学生回顾课程中的重要概念,进一步展开对典型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在强调动手能力锻炼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⑶自学与练习:除掌握教科书中所述内容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后主动编写小型应用程序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1.基本内容:
1)2)3)4)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C语言的特点
简单的C语言程序介绍 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C语言的基本特征及C语言的发展历史 2)掌握简单的C语言程序格式
3)熟练掌握C程序的编辑、调试和运行等上机步骤
3.教学重点难点: 1)C程序的基本格式
2)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4.教学建议:
第二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
1.基本内容:
1)2)3)4)5)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的特性
算法的几种表示方法(包括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等)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结合设计实例阐述如何在集成开发环境里编写基本C程序,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2.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算法的不同表示方法,熟练掌握流程图表示法 3)理解和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1)2)3)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算法的基本表示方法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其交互性进行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基本内容:
1)2)3)4)5)6)1)2)3)4)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 常量和变量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C语言中几种基本数据类型的特征及使用方法
理解与掌握标识符的概念,熟悉变量和符号常量的使用特点 掌握变量声明及其赋初值的方法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的使用特点、理解与掌握各运算符的优先级与结合性,掌握算术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6)掌握逗号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2)3)4)C语言的常量与变量的特征、声明及赋值方法 C语言的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字符型数据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1.基本内容:
1)2)3)4)1)2)3)4)1)2)C语言语句概述
字符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与输出时的格式控制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程序由函数构成 熟练掌握赋值语句的构成及其使用要点 熟练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C语言程序
赋值语句的构成及其使用要点
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的使用,格式控制字符串的涵义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基本内容:
1)2)3)4)5)1)2)3)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if语句 switch语句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掌握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使用特点、清楚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与结合性,掌握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if语句的三种形式,掌握其基本结构及其嵌套的方法;能将以条件运算符构造的语句转化成对应的if语句形式 掌握switch语句的一般形式,能将较复杂的分支选择结构转换成switch语句用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1)2)3)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使用特点、优先级与结合性 if语句的基本结构及其嵌套使用
switch语句的一般形式及其结束的控制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六章 循环控制
1.基本内容:
1)2)3)4)5)6)7)1)2)3)4)5)6)7)goto语句及其构造循环时的使用要点 while语句构造循环 do„while语句构造循环 for语句构造循环 循环的嵌套
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理解goto语句的功能
掌握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掌握for语句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会使用常用的循环嵌套形式
能正确区分for语句、do„while语句与while语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的应用及其区别
分析总结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及算法特点,并能编写相应的程序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1)while语句构造循环 2)do„while语句构造循环 3)for语句构造循环 4)循环结构的嵌套
5)不同循环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七章 数组
1.基本内容:
1)2)3)1)2)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字符数组
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 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4)1)2)3)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概念与定义方法,熟悉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掌握利用数组进行应用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与典型算法 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 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其引用方法 字符串处理函数及其应用举例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八章 函数
1.基本内容:
1)2)3)4)5)6)7)8)9)1)2)3)4)5)6)7)8)9)1)2)3)4)函数概述及其定义的一般形式 函数参数与函数值 函数的调用 函数的嵌套调用 函数的递归调用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 变量的存储类别 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理解函数的功能,掌握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熟练掌握函数的形参与实参的对应关系、参数传递方法及函数返回值的概念 掌握函数调用的几种形式 掌握函数嵌套调用的一般过程 掌握函数递归调用的几种形式
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特点
理解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概念、差别及其使用特点
了解动态存储变量与静态存储变量的涵义,会正确识别和使用 了解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的涵义
函数的形参与实参的对应关系、参数传递方法及函数返回值的概念 函数调用的几种形式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概念、差别及其使用特点 动态存储变量与静态存储变量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九章 预处理命令
1.基本内容: 1)2)3)1)2)3)1)2)宏定义
“文件包含”处理 条件编译
了解预处理的概念,掌握各种宏定义的方法 了解“文件包含”与预处理的应用特点 了解条件编译的几种形式
预处理的概念;带/不带参数的宏定义方法 “文件包含”处理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十章 指针
1.基本内容:
1)2)3)4)5)6)7)8)1)2)3)4)5)6)7)1)2)3)4)5)地址与指针的概念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数组与指针 字符串与指针 指向函数的指针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深刻理解并掌握指针的概念
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应用特征,掌握其作为函数参数的用法 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概念、区别和应用 掌握指向字符串的指针的定义和应用方法 理解指向函数的指针的概念和应用特征
了解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的涵义,了解它与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的区别 了解指针数组、指针的指针的涵义及其使用方法
地址与指针的概念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的差别 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要点
指向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概念、区别和应用 指向字符串的指针的定义和应用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十一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
1.基本内容:
1)2)3)4)5)1)2)3)4)5)1)2)3)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 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与引用 结构体数组
共用体的概念及引用
枚举类型数据的定义和使用
理解结构体的涵义
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理解共同体的涵义,掌握共同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 了解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及其数组元素的引用
了解typedef的作用和枚举类型的定义方法,了解枚举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结构体的涵义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共同体类型变量的涵义及其定义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十二章 位运算(自学)
1.基本内容:
1)2)3)1)2)3)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位运算举例 位段
了解各种位运算符的特征、运算规则和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了解位运算的实际应用特征 了解位段的定义和使用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位运算符的特征、运算规则和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关系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十三章 文件(自学)
1.基本内容:
1)2)3)C文件概述 文件类型指针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4)5)6)7)1)2)3)4)1)2)文件的读写 文件的定位 出错的检测
文件的输入输出小结
了解文件的相关概念
了解文件类型指针的涵义与定义方法 掌握与文件各种基本操作相关的标准函数 了解出错检测函数的作用
文件类型指针的涵义与定义方法 与文件各种基本操作相关的标准函数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第十四章 常见错误和程序调试
1.基本内容:
1)2)1)2)1)2)常见错误分析
程序调试技巧与方法
了解C语言程序的常见错误类别
熟练掌握最基本的C语言程序调试技巧,能运用所学独立调试运行一般应用程序 C语言程序的常见错误类别 常用的程序调试技巧与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建议: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在编程环境里编写程序演示设计实例。
执笔人: 刘波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7 年 7 月 1 日
第五篇:政治教学大纲
央企净利润成绩单:中石油第一 中国联通垫底
2011年10月23日07:44新华网何宗渝我要评论(1030)字号:T|T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何宗渝)国务院国资委21日发布《央企2010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披露了120家央企中102家去年的“成绩单”。中石油、中国移动、中海油、中石化、神华集团分别以1241.8亿元、972.7亿元、742.3亿元、721.2亿元、468.6亿元的净利润,排名“最赚钱央企”前五名,中国联通以亏损41.4亿元垫底。
数据显示,102家央企去年资产总额达244274.6亿元,净利润总额达8522.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5534.2亿元,上交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31.7%,达到14840.4亿元。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认为,央企这份“总成绩单”较之往年实属“亮丽”,央企总体发展态势和业绩增速与我国宏观经济大势相符又较为超前。
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看,102家央企中有6家企业亏损,中国联通亏损多达41.4亿元,其次为大唐集团亏损30.3亿元、中钢集团亏损14.7亿元、中国铝业亏损2.8亿元、中国印刷集团亏损0.4亿元、彩虹集团亏损0.2亿元。国资委在此前发布的2010分行业运行情况报告中称,通信企业受行业竞争激烈、终端补贴成本增加、网络规模扩大导致折旧及运维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水平有所下降。
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看,102家央企总的保值增值率为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