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23:5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

第一篇: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的个人观点

教育本质论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儿童与教师论

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

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伦理学理论

杜威的伦理学理论认为,思想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不是从一些没有问题的绝对真理去作推论,而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与方法,用以解决疑难,用以克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杜威说,思想总是起于一种疑惑与困难的情境;接着就是研究事实的真相,并提出种种可能的假定以解决起初的疑难;最后,用种种方法,证明或证实哪一种假定能够圆满地解决或应付原先激起我们思想的那个疑难问题或疑难的情境。这就是杜威的思想论。从这个思想的概念,很自然地会产生两个明显的系论来。第一,人和社会的进步,靠的是积极地运用智慧以解决一些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而不是什么主义或口号。杜威说:“进步总是零零碎碎的。它只能零卖,不能批发。”这种观念来自他的实验主义哲学。实验主义的思想背景(当年)是三百年来的实验科学(迄今已四百年),是一百年来的生物科学(迄今已二百年),也就是“生物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天然的演化过程。实验主义认为所谓进步,所谓演进,并不是整个笼统地突然而来的;是由一点、一滴、一尺、一寸、一分的很微细变迁而来的。杜威不相信突变与进步能够兼得,所以他的社会哲学就是主张以“零售的生意”的方式,改善人类的生活的进步。而中国的激进思想偏相信天翻地覆的变革可以在一夜之间带来全面的进步。前苏联经过七十多年激进的实践,没有造成进步而解体,就是最具有检验说服力的证明。第二个系论是说,在合理的思想过程中,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学说,统统不能看作是绝对的真理,只能看作是有待考验的假设,有待于在实用中加以考验的假定;只能看作是帮助人类知识的工具和材料,不能看作是不成问题、不容考据的教条,因而窒息了人类的思想。杜威在北京讲演“道德教育”的时候说:“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1]

个人思想

编辑

杜威的著作,显现了一个事实,即他是一位致力于写作的学人,他在维蒙特大学求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学生,但他不擅于口才,文笔亦不精辟,并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达意见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一篇《从绝对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绝对主义。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他并不赞成观念完全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的说法;观念自身并不是绝对的,杜威把观念视之为一可易的、动态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导效能,而使吾人更能适应外在的环境。

跟传统的经验论相比,杜威对“经验”一字的涵义之解释亦有不同,显见杜威所谓经验,并不完全像一般经验主义者所强调的“纯粹是指个人的认知”。从杜威的观点,经验的内涵,除了认知的意义以外,尚有其它的性质在内,诸如吾人感受到的喜悦、苦痛、作为等。经验是个表现在环境中,对某一情境的整体反应;故杜威在经验的解释上,抛弃了一般哲学家之误认经验是认知的形式。就如同我们送一个至亲好友离国远行,我们对此一情境的经验感受,不仅仅止于认知到好友的远行,我们的经验里,还包括了诸多的感受与情愫,以及送行过程中的种种行为;这些经验特质,不为一般哲学家注意。杜威的经验的涵义,因为附上了生物与环境的彩色,故其立论至为显著而特殊。

对“经验”的概念加以辨识,是了解杜威哲学理论的一个必经门路。照杜威的看法,经验是一个单

一、动态、而为完整的有机整体。经验并不是可以割裂的,经验是相关的,不仅与产生经验的情境相关,而且,经验自身就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经验在发生的先后顺序上是相关的,不仅是相关,而且是继续不断地成长。这种经验的涵义,乃是因为杜威认为个体是存在于环境之中,是对环境加以作为(Doing);而环境对于个体所加之作为,定会有所反应,此一反应,杜威称之为“施为”(Undergoing)。人类在改造环境,或者主动地适应环境时,如筑堤开渠,人类不仅对环境有所作为,同时环境对人类亦提供了可耕之田,或增加了收获等,这就是环境对吾人的一种施为。此种作为与施为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吾人经验所由产生的来源。

经验不只是纵横相关,绵延发展,而且经验自身是有机性的。经验是具有扩张性、生长性、相关性与预测性的。吾人对“水”的经验,是随着吾人接触水的各种情境而不同。水的概念,是从与水的各种交互行动中得知,这些交互行动,有的是直接的参与其中,有的是直接的获得,这说明了经验的变动性。

杜威的经验涵义,不完全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给予界定;他也把生物学的涵义,掺入在经验里。从生物与环境的交互行动中,提示吾人:经验应该是多元性的,即产生经验的情境、内容、关系,都是来自生活。是个人经验生活的一个单元。其次,杜威把他工具哲学(Instrumentalism)的知识论看法,也带给经验一种新的理论,即经验是工具性的。经验自身并不就是价值的所在;经验之可贵,乃在于能够替吾人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从生活的本质上,来增进人类的生活经验,提供人类更进一步、更有效的与自然直接交往的凭借。

“历程”(Process)也是杜威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生物的演变来看,个体是在一个发展的历程中,自发展本身来看,生物个体之发展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历程是发展的各个阶段之延续性的结合。生物自身发展以外,似乎是不应该再给它加上一个外在的目的。因为,由于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交互活动,经验与生长的发展,是不可能预立一个固定目的的。杜威讨论到:传统上一般人说到一个名辞,往在误认名辞自身是固定的,殊不知从一个变动的历程上来看,实际上名辞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例如:“健康”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名辞,而是具有发展与变动成分的名辞。要健康,就得从事各种的活动:健康检查,熟读有关健康的书籍,培养健康有关的各种习惯,实践各种健康的活动,摄取营养的食物,选购食物等等,这些都是活动,是一个历程,不只是一个静止的、认知的健康名词而已。它实际上是串连成一个发展的历程,吾人对健康的认知与理解,实应掌握其动的历程或各种活动,才更能落实而具体。

杜威以经验与历程作为他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的概念,他对于知识的看法,自然就落在工具主义的解释上。他不赞成传统上对知识的“旁观论”(The Spectator Theory of Knowledge)的说法;也就是说,他不认为吾人之获取知识在于知识本身完全是客观性的外界存在物,从而误认知识可以脱离认知者;知识如果从这种“旁观论”的观点而论,就好像是置身于认知者之外,而知识本身是绝对地客观存在着;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认知者与知识之关系的建立,罔视知识与认知者之间产生的相互作为。

若以生物的立场来说明知识之所由来,则更能贴切于真正的事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疑虑、不安、不确定的情境。个体设身处地于这样的一个情境,自然有待于认知来袪除不安、疑虑、冲突,而欲使该一情境趋向于确定与和谐。这就是个体认知的所由来,及探究之所以产生。是故,知识仅是解决这些疑虑问题的一种工具而已。因而知识之发生,必定是个体对某一情境所引起的疑惑所使然,或者从实际的、偶然的作为中产生。若以逻辑过程而获得的知识来说,杜威以为是有几个步骤的。

知识──从逻辑思维过程而来的──是首先来自一个不确定的情境。个体内心能够感觉出一种迫待解答的困惑,心情紧张,亟欲知晓实际的情形。从困难情境的感受上,个体亟欲确定出此一困难的情境为何,以便厘清与该一困难问题不相连的各项事务,如此才能确立一个可资解释的假设来。根据此一假设,再拟订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从此一可能的解决途径,决定可以采取的方法或步骤。最后试验这些方法或步骤之可行性及其预期的结果。

知识虽然是此一逻辑运思的预期结果,但不是运思探究的终极目的,也并不是说,在获得知识之后,探究就完全终止了。知识的工具效能,就在于显露知识是以后再获取进一步知识的一种工具。是故,知识是不能看成为一个预先建立的绝对真理,因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的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因此,知识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无法完全套在任何一种情境之内。所以,不论是在知识这一范畴之下的观念、规则、规范等,只能作为有限的、条件的确定,而不能视作是一成不变解决问题的固定方式。

第二篇:心理学家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选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导引:(1)审题指导:

从“一个人改变了”到“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再到“世界就可能会改变”,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然,不能因为文字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而将主题仅仅局限于好人好事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无论个人的努力,国家的变革,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闪动翅膀,就可以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一个名人成功是几十年的坚持;相反,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也是因为他在几十年间将时间一点一点地浪费了。

这样理解,就抓住了材料的“本质”。审题过程中,谨防抓住“改变”“关注”两个词语和材料的特殊性(道德品质、人性人情)来理解,这样就偏离了材料的“本意”。特别提醒:审题就是阅读材料、话题或者命题,领会其“本质”。一般而言,所有的材料,无论文字材料、话题、命题,还是图画材料,都要注意题目和材料在哲学层次上的象征意义,也就是题目和材料的一般性、普遍性,这样才能抓住题目和材料的“本质”,防止脱题、偏题、离题。(2)立意构思启迪

现在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自主选择一个角度来行文。本题抓住材料本质之后,就应该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多方联系。比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文科生的特长)、科学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好 转、整个世界的联系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个人的成长,如学习进步、身体强床、友谊加深、道德操守的进步等等。至于主题,可以就在选定的角度内确定。比如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以确定主题为“没有一次次思想革新,就没有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进步”,可以简练表述为“革新思想,前途光明”;其余兹不赘述。

但是行文过程中,无论选择任何文体,都必须紧紧扣住材料含意,而不应该写成所选择的某个角度,这样的话就势必偏题。【例文展示】

滴水成海,星火燎原

陈翠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当读到这些句子,一种景象就会闪现于眼前——滴水成海,汪洋恣肆;星火燎原,如火如荼。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也都知道“一屋不扫,何扫天下”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哲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一个乞丐躺在路边,前行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即使有人看见了,也没有激发“恻隐之心”而继续前行;而当一个人好奇或者关怀地去看乞丐时,奇迹就发生了,周围的人就都会慢慢地围上来,由一个人变成十几个、几十个、百十来个,以至于无数;人们的行为也就逐渐由原来的好奇、关怀演变成一种大范围内的良好社会风气,于是量变引起了质变。

“大行不顾,大礼不辞小让。”是的,在刘邦想法设法逃离项羽军营的哪一刻,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这句话所阐释的原则放到事物发展演变规律方面来看,就错了。我们不可能设想,为了干大事而不顾小节,而且是错误乃至危害社会的小节。假如小孩从小就养成一些坏习惯,而大人却不去管教,他可能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以 致于由“小恶”发展成“大恶”,最终陷于违法犯罪的泥潭。由此看来,人的成长,社会风气的养成,“细谨”还是要“顾”的,“小让”也还是要“辞”的。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小改变会成为大转变。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个道理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他也不在意,但当老师谆谆教导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定振作精神,改弦更张。于是乎,每天学到12点,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一字不漏地弄通弄懂弄透。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他由班上的40名渐渐升至29名,最后一跃而为第五名,老师、同学、家长都对他刮目相看。直至在高考中,他居然考上了重点院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为之感叹!这不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发生质变的典型事例吗?如果没有这位同学一天天的努力,没有他不断的改变自己,怎么会有高考中取得的“大转变”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一块块砖石垒砌,怎会有“高楼入云端”的壮丽景象?无垠 荒漠,如果离开了一粒粒沙子,又怎能绵延无尽?大海浩渺无边,如果没有一颗颗水滴,又怎会永不干涸?……让我们重视“细小”吧,没有一个个“细小”的累积,又怎么会有“宏大”产生?

让我们永远牢记:滴水能成海,星火可燎原!(959字)【作文点评】

最可称道的是,本文审题立意十分准确,这为构思行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在月考中屡次在审题过程中出现脱题、偏题现象的同学来说,本文是一个极好的典范!其次,本文能够紧紧围绕立意“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小可成为大”行文,文体规范纯洁,分析问题能够时时抓住“中心”,论证中规中矩而有力;除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之外,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进行比喻论证,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唯语言表达尚存小小不足,故打分59分。传递爱心,改变世界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就因为你一个细微的善举,你身边的人便跟着你重复同样的善举,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一善举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而是一种大众行为,于是乎整个社会风气因之而改变,“小善”成了“大善”。这正应了刘备的哪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传递“小爱”吧,她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曾几何时,“斗蟋蟀”成了宫中乃至流行民间的一种游戏。于是乎,大量的蟋蟀供奉到皇宫,社会上也纷纷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忘记了人生追求,有的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因此葬送了幸福美满的家。小小的游戏不断传递,变成了危害社会的恶习,葬送了一个偌大的王朝,个中隐喻不言自明!

瞩目当世,大街小巷,林阴道上,不分男女老少,麻将声声入耳,手捻麻将牌,心想 人民币,潇洒自如,乐哉悠哉!偶尔游戏一把,无可厚非,人民生活提高了,提笼架鸟,有何不可?何况乎小小麻将游戏!然君不见,眼见的“麻”倒了这家,“麻”翻了那家,直“麻”得鸡飞蛋打遛桌下,鼻息微弱,口吐白沫,小命差点被剥夺。单位里你麻我麻大家麻,直“麻”得工作一塌糊涂,乌纱帽想保保不住。

人人都盼社会好。但是人人又都说:风气好坏,与我何干?于是你这样我这样,大家都这样,风气不变,恶习不改,到头来怨这怨那怨政府。如此传递,这般改变,可能灾难正在袭来,风暴正在慢慢靠近。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想要的是正义的传递,爱心的传递,温暖的传递。

一个人伸出一双手,或许无法帮助一个落难者,但只要这个美好的行动延续下去,并且不断传递,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心人。你把爱心传递,他把爱心传递,爱心传遍大街小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和谐社会的蓝图就会更加灿烂。在国家危难之际,你捐出一块钱,也许只够一个人吃一块面包,但当爱心不断传递时,你会看到全国人民都在伸出援助之手,用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支撑起灾区人民希望的蓝天,为他们鼓舞加油。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举止谈吐,就会改变对方的举止谈吐,并进而改变更多人的举止谈吐。一个小小的改变和进步,你可能没有感到什么,但只要这种小小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和进行,终有一天,你一早醒来,就会看见陌生人对你微笑,还会道上一声:“早上好!”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害怕社会风气不好转?我们还会担心人类不和平? 别再犹豫了,赶快伸出你的双手,让眼睛里流露出温馨和友好的光芒,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把“小爱”传递给,汇成“大爱”的海洋,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世界,更可能改变世界!(1029字)【作文点评】

本文审题立意也很准确,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将材料中蕴含的哲理“量变引起质变”包裹在“爱心改变世界”这个具体的“框架”(主题)里,这种把材料含意具体起来的功夫,正是大多数同学所缺乏的能力,也是一种审题立意的技巧——聚焦材料(或者话题)。这一步做好了,行文就容易多了。但愿大家能在这片范文的引导下,明白审题立意之“三昧”!

文体方面,作者深知议论文“说理论证分析”的最大特点,或者说“理论思维”的特点。总体看来,作者主要采用了两种论证方式,先驳论,后立论,且两者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整个论述的过程中,又很注意时时紧扣中心以及材料含意行文,分析说理到位,令人信服。

时有语言表达还不够过关的现象,论证稍欠集中,故打分50分。

量变引起质变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心心相通,认识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改变。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不断进步。而认识的改变和进步,都是因为先行者提出疑问,大胆假设,于是很多人聚目光于此,殚精竭虑,深入研究,从而新观点产生,新学说形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从高处坠落,重者快,轻者慢。千余年来无人怀疑,也不敢怀疑。然而伽利略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相同。有人认为他狂妄自大,有人认为他是疯子,更有人同他一样对亚里士多德持怀疑态度。比萨斜塔抛双球,新思想终于得到验证。由“地心说”到“日心说”,布鲁诺为之献身,哥白尼横遭幽禁,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日新说”终于战胜了“地心说”,教皇只好释放哥白尼,宣布哥白尼无罪。正因为一次次大胆怀疑,千百回追寻,人类才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开拓。丝路迢遥,关山苍苍,张骞仗节,跋山涉水,九死一生,西域诸国方才与大汉通好。多少次驼铃叮当,多少回商队往来,世界方才认识中国。郑和下西洋,多少次风浪袭击,多少回海盗阻隔,一次次勇往直前,一回回真诚交往,巍巍华夏才赢得番邦理解,结成友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宣传主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最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打土豪,分田地,闹工潮,多少先烈抛头颅;反围剿,走长征,抗日寇,多少英雄洒热血;三大战役,历史活剧,巍巍共和东方立。

邓小平,拨航向,改革开放国运昌。30年探索,30年风雨;30年改革开放,30年生活小康。破除迷信,经济建设为中心;联产承包,红红火火看农村;姓资姓社,又一次思想革新;社会主义市场建立,改革开放走向纵深;“三个代表”建设党,旗帜更红,未来更美。承前启后,小康乐曲正动人,亚 运连五洲,奥运播华音;一国两制,港澳归心,国共再握手,兄弟情谊深,东方古国气象新。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党成立,继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进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那一次不需要思想解放,认识更新?正因为如此,古老而年轻华夏才光芒四射,风骚独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虽说一盏灯不能照亮黑夜,但是千万盏灯共同照耀,世界就会光明辉煌;虽说一个微小的声音不能改变人们的认识,可千万个微小的声音就会形成改革前行的巨大声浪;虽说捡拾一块纸屑改变不了脏乱差的环境,然而千万块纸屑被人捡起,美好整洁的环境就在我们的身旁……(1040字)【作文点评】

此生审题能够准确把握题意,文章直接以材料中心“量变引起质变”为

题,就是明证。组材方面,能以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共和国创立、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为表现主题的载体,聚合材料的能力可见一斑。论证分析比较有力,以叙述代替议论,叙述与议论相结合,是本文论证分析的最大特征。

语言表达上虽有佳句出现,但整体上还欠火候,加之材料当中有一小处(当今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与整体材料格调不合,故打分50分。

附:点评指导感想

审题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临考之前,结合具体题目对学生做扎扎实实的审题指导和训练。本次月考,1000余名学生,几乎有90%的学生审题偏离材料含意,只抓住材料表面的词语“改变”和“关注”,兹可痛也!

其次,关于议论文写作,是所有学生的弱项,而高考作文都是强调“思辨”和“理论思维”的题型,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议论文训练不放,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使学生能够熟练把握其结构,尤其是要教给学生打开思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行文。

第三篇:心理学家名言

心理学家名言

1、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

2、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我们只要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我们的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面对着的学生。

3、夫妻之间,情人之间,亲子之间必须睁一眼,闭一眼。

4、人生经历不一定都是财富,只有如何认识你的人生经历,才有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5、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6、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你自己不敢走的路。

7、所有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广博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8、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的困难,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9、认识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10、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学生一视同仁。

11、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只有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12、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当众表扬,背后批评。

13、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人的话能造就人,也能毁掉人。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

15、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健康,完美和人道的爱,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给自己增光而爱。

16、西方人爱子哲学: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的孩子给我力量,使我渡过难关。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爱,孩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17、人生道路总有艰难曲折、悲欢离合,不管发生什么事,永远不伤害自己,永远不伤害别人。

18、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你伤害了他,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你伤害了全班同学。

19、如果有健康的心态,一个坐轮椅的人能生活得快乐幸福;可一个四肢健全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伤的人,却只能痛苦地苟延残喘。

20、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说: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1、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影响别人。

22、永远不要伤害自己,永远不要伤害他人。

23、父母不爱,不表现爱,或不表现足够的爱,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和缺陷。

24、人活在世界上为了什么?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25、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26、学心理学首先要改变自己。

27、孩子需要做人的尊严。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最经不起打击的人……孩子比大人能忍,并不是他们不气愤,而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

28、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初恋是人类最美好的、最纯洁的、最浪漫的……是最值得人类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29、没有问题的孩子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班级是问题最多的班级。

30、一切都不会发生,除非你先有梦想。卡尔——散勃格

31、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爱自己的旅程。只有先学会了爱自己,才能把爱延伸给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

32、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33、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34、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35、把好的感觉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方法是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36、学生说的都是真话,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话。

37、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38、经过调查:父母100次管教中,孩子获益的不到5次。

第四篇: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读书笔记

《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读书笔记

《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是爱尔兰人弗兰克·M·弗拉纳根所著的,以精彩的笔墨描述了18位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观点的精华。包括苏格拉底的确定定义的教育;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耶稣的平民化教育;昆体良的雄辩家的教育;奥古斯丁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夸美纽斯的人权教育;洛克的绅士教育;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的平民教育;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纽曼的大学教育;杜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蒙台梭利的个人能力教育;布伯的关系教育;尼尔的心灵自由教育;弗莱雷的自由教育;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教育。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本人比较喜欢两位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理论。第一个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把教育看成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苏格拉底对教育有三个基本观点,其一,和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一样,教师也可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相长,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其他课外知识及对环境的敏感度有些超过于老师。在讲授地球公转那一课时,讲到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在自转。这时班里有个小男生举手对我说:“老师这个运动过程中地球不仅自转,太阳也是在自转的。”然后他介绍了一点点这个过程,由于时间关系没让他介绍全过程,而是放在了课下。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觉得应该让他把整个过程在课堂中讲出来,这样都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这个小小的事例就说明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本身拥有着我们老师所不知道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听学生的之谊以及他们的观点这样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其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起始点就是对自己无知状态的认可,意识到无知而后学。其三,教师能够发现学习者的某项知识错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教师是相关知识的拥有

者,教师应当不停地寻找学习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短短的半年教学生涯中,对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有很深的的体会,作为伟大的教育先驱,他的教育理论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所以我很喜欢他的理论。

还有一位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教育家他就是卢梭,他的小说题材的教育论著《爱弥儿》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著作。卢梭认为:“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他大声疾呼,“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呢?”他主张应当赞美童年,为童年喝彩。他认为,把成人的心理表现方式强加给儿童,是一件愚蠢至极的事情。这让我联想到了纪伯伦的《先知》散文集中先知与一位母亲谈论孩子时说的话。先知告诉人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授课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着独立思考,不要把老师的思维与想法,强加给他们。在学习海陆变迁那一节课,讲到围海造陆时提到了日本。然后学生们自然联想到了‘钓鱼岛’事件,我告诉他们日本之所以到处去掠夺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地方小,资源少,所以到其他地方去掠夺。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不仅有这个原因,还是因为这个钓鱼岛有可能原来就是日本在使用的,这是我在网上看来的。然后我认为如果是现在这个状况,中国和日本应该实现资源共享,一起管辖钓鱼岛,定个合约什么的。”通过这个小插曲,领悟到学生们的思维是灵活多变的,作为老师不能强加给他们自己的思想,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本书我只是看了目录挑着看的,只看自己喜欢的教育家的理论,针对这些教学家的理论结合自己课堂出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思考。

杨洋

第五篇:小猫杜威读后感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1

平凡与不平凡,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题记

窗外,风无情地刮着,时不时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

就是这样的一个寒冷冬天里,有一样东西却温暖了我的心。不是滚烫的朱古力,也不是亲人的陪伴,而是一只叫做杜威·读书郎·开卷的小猫。

那是一只漂亮的橘黄色长斑猫,瞪着一双淡绿色宝石般的眼睛,轻柔地在你的手上蹭着,低声地呜咽着。相信谁也无法拒绝这样一个恬静的小天使。

在美丽、辽阔的衣阿华,杜威以充满感激和爱的姿势,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那个最需要鼓舞士气的年代,小猫杜威给予了人们自信,让人们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与热情。杜威帮助克里斯托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促进了作者和女儿的感情,它的一举一动都笼罩着一种平和的气息。

作为一只小猫来说,杜威很幸福。在图书馆与馆员、读书的人嬉戏,蜷在热乎的打印机旁边,还有每天一小时的游戏时间。似乎,这就是杜威一天全部的生活。朴素的不能再朴素。可是这简单的一切,就让杜威感到幸福、满足。杜威每天生活在一种满足的幸福之中,因为它感激生活的拥有。

掩上书,晶莹的泪水悄然地落在了书的封面,泛出淡淡的橘黄色。

我不禁思索: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是一种快乐、满足的感觉罢了。幸福对于每人来说,或许都不同。对于一位在沙漠中苦苦求生的旅者,幸福就是一碗甘甜清澈的泉水;对于一个刚尝过苦涩黄连的小孩儿来说,幸福就是一勺甜润可口的蜂蜜;我想对于小猫杜威来说,幸福莫过于永远待在斯潘塞小镇的图书馆里,永远能够有一个温暖的膝头。

只要学会满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必追逐更多、更好的东西和环境,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想想自己,拥有很多的幸福,却还常常有很多的不满足。面对小猫杜威,我惭愧了。

“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一种好的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永远可遇而不可求。”

其实生活就是那么简单,只要学会满足,学会爱,幸福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2

在寒假的时候,我从浦东图书馆中看到了这一本有趣的书:《小猫杜威》。

小猫杜威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杜威是一个奇迹,它带给了读者对动物的无尽的爱怜与憧憬,也被它的善良,纯洁与可爱所感动。

在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里,一只瞪大着好奇的双眼的小猫不知被谁遗留在了图书馆的还书箱里。图书馆馆长薇奇收养了它,并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名字:杜威!小猫杜威在获救后,勉强撑起了自己一瘸一拐的小脚,以充满爱的姿势不停再磨蹭着,前进着,努力着。每一个人在抚摸了杜威之后,赢得了薇奇的心,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杜威是一个可爱而又聪明活泼的小猫,几乎每一个来图书馆的人都为杜威的可爱所“倾倒”。它用自己纯真的爱心与真诚,打动了薇奇,打动了每一个人。

因为他的到来,治愈了一个拥有严重自闭症的小男孩:因为它的到来,这个图书馆不用面临关闭的危机:因为它的到来,薇奇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保持着一颗乐观而又开朗的心。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杜威用自己的热情和爱感动了这个名叫衣阿华小镇,有许多人专门来到这个小镇来看杜威,杜威懂得谁快乐,想与它一起分享,在那是杜威就会去与他玩耍,杜威也知道当你需要找个人吐苦水它就会与你形影不离,用肢体语言来安慰你,当你不需要杜威,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杜威就会默默地离开。

杜威有一种人格魅力:热情,诚实,可爱,乐观,谦逊,还有最重要的,它是每个人的朋友,杜威与其它猫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安静,耐心,有尊严,有智慧,最重要的是它热情好友。一只图书馆的猫必须喜欢人。更不用说爱心了,这是不言而喻的,图书馆猫必须具有百分之百的爱心。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动物,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保护它,拥有它,只有对动物付出你的真心,它也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抱着一颗慈爱善良的心,面对事事都会如此。

杜威不再是一直普通的小猫,它是人们的骄傲,整个小镇的骄傲,它虽然不是人,但是它有着比人还要好的品质,他能够分辨是非,知道对与错,虽然有时也会闯祸,但它毕竟是一只猫啊。

杜威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它与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它永远会在我的心中。仿佛对这本书“一见钟情”,原本不喜爱猫的我渐渐喜欢上了猫,这一只可爱的,善良的,纯真的猫!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3

平凡与不平凡,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题记

窗外,风无情地刮着,时不时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

就是这样的一个严冷冬天里,有一样东西却热和了我的心。不是滚烫的朱古力,也不是亲人的陪伴,而是一只叫做杜威·读书郎·开卷的小猫。

那是一只漂亮的橘黄色长斑猫,瞪着一双淡绿色宝石般的眼睛,柔柔地在你的手上蹭着,低声地哭泣着。相信谁也没法谢尽这样一个舒适的小天使。

在美丽、辽阔的衣阿华,杜威以布满感激和爱的姿势,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那个最需要鼓舞士气的年代,小猫杜威给予了人们自信,让人们重新取得了对生活的希看与热情。杜威帮助克里斯托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增进了作者和女儿的感情,它的一举一动都笼罩着一种平和的气味。

作为一只小猫来讲,杜威很幸福。在图书馆与馆员、读书的人嬉戏,蜷在热呼的打印机旁边,还有天天一小时的游戏时间。仿佛,这就是杜威一天全部的生活。朴素的不能再朴素。可是这简单的'一切,就让杜威感到幸福、满足。杜威天天生活在一种满足的幸福当中,由于它感激生活的具有。

掩上书,晶莹的泪水悄然地落在了书的封面,泛出淡淡的橘黄色。

我不由思考:幸福究竟是甚么?

幸福实在很简单,简单到每个人都可以具有。它是一种快乐、满足的感觉罢了。幸福对每人来讲,或许都不同。对一位在沙漠中苦苦求生的旅者,幸福就是一碗甘甜清澈的泉水;对一个刚尝过苦涩黄连的小孩儿来讲,幸福就是一勺甜润可口的蜂蜜;我想对小猫杜威来讲,幸福莫过于永久待在斯潘塞小镇的图书馆里,永久能够有一个热和的膝头。

只要学会满足,珍惜现在所具有的一切,没必要追逐更多、更好的东西和环境,你就会发现幸福实在就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想想自己,具有很多的幸福,却还经常有很多的不满足。面对小猫杜威,我惭愧了。

“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于你具有的东西。善待每个人,过一种好的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永久可遇而不可求。”

实在生活就是那末简单,只要学会满足,学会爱,幸福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4

我一向是非常喜欢动物的,当然看书也不例外,我在那茫茫书海中一下子就发现了《小猫杜威》。封面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一只橘黄色的猫咪,瞪着一双琥珀色的大眼睛,身后呢则是一排书架。我立马把这本书列入我的备借书单内。后来无意中翻到了这本收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的一行:20xx年1月第6版20xx年3月第3次印刷。于是,我毫不迟疑地借了这本书。

杜威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一只橘黄色的“毛球”在那一年的最寒冷的一个夜晚被丢到了斯潘塞图书馆的还书箱里,这个橘黄色的“毛球”杜威最终成为一只闻名于世的图书馆猫的故事。这本书也谈到了死亡,使我清楚怎样去面对。

杜威是大家的猫咪,它帮助了许许多的的人,医治他们内心的伤痛,填补内心的空缺。我知道杜威是有每六感的,它总知道谁最需要它。这本书使人感触很大,使我知道了,万事皆有可能,任何一个人或动物的力量都是大得无穷的。

一只小小的猫咪,在获救后仍不忘记用冻伤的小脚支撑着虚弱的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去蹭每一个关心它的人。

每次看这本书,我都会想到我那亲爱的“熊猫”。它跟杜威一样,是那么乖巧,书中讲过,薇奇和杜威之间有一种神奇的纽带,心心相印。我和熊猫也是一样。

喜欢、喜爱的东西,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一读。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5

在今年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小猫杜威》。这本书相当感人,让读者的心情为小猫杜威而跌宕起伏。这本书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里,一只小猫被遗弃在图书馆的书箱里,图书馆馆长薇奇养了它,并给它取名为杜威。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它的手,赢得了薇奇,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在随后的十九年里,小猫杜威以自己的方式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成了小镇的一只“名猫”。小猫杜威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了另一个小镇,了解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媒体纷纷报道。在一次日本记者拍摄的纪录片中,小猫杜威出了名,闻名世界。

杜威有一种人格魅力:热情,老实,可爱,乐观,谦逊,还有最重要的,它是每个人的朋友,杜威与其它猫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安静,耐心,有尊严,有聪明,最重要的是它热情好友。这样的它与这间图书馆,与衣阿华洲斯潘塞小镇,与现代社会,与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和谐。

在许多人看来,最通人性的动物是狗,而这只可爱的小猫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也使原本喜爱猫的人们的心与猫更加贴近。

“纽约时报当季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20xx年温暖世界第一真情猫咪故事”、“20xx年美国版权拍卖破天价纪录的热门书”、“风靡北美各大图书畅销榜100天飙售130万”、“9到90岁妇孺老幼无不为之迷醉的酷猫传奇”从这些对本书的描述就足以体现出本书的巨大影响。

杜威特别,不是因为它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而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同寻常。它让每个接触过它的人,每个了解过它的人,每个读过它故事的人都觉得它的与从不同,因为它触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不再只是一只猫,它成为了世界上所有人的朋友,它带给人们的爱,在每个人眼里变得更好。

20xx年,这只神奇的猫因为胃部肿瘤在薇奇·麦仑的怀里永远地闭上眼睛。虽然它死亡的消息带给很多人哀伤,但它的故事流传到世界各地,它精神的奇迹在每个人的心中永恒……

杜威没有高贵的血统,奇异的技能,它只有简单的、打动无数读者的心的故事。被人遗弃却依旧充满信念满怀感恩,它只不过用自己的率真与质朴,让我们“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一种好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

小猫杜威读后感6篇6

我一直都喜欢猫。虽然被邱邱老板家那只爱恶作剧的坏脾气花猫破坏过对猫咪的整体印象,但读到《小猫杜威》后,杜威把猫咪的可爱形象在我心中重建起来。

喜欢杜威,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只漂亮的猫,更因为它的脾气和它的举止。作者是一个平静、温暖小镇的图书馆长,十九年前,她救助并收养了一只小猫,于是我们有了杜威的故事。

杜威带给人们的感动源于一个个平凡的小事件,它没有推动经济发展,却温暖了千万人心。当我看到杜威长此以往的以温柔的爱和忍耐去对待每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它的爱来自于对作者救它脱离死亡的感恩。

我有许多宝贵的姊妹,其中的两位是特别被神恩招的:卜拉倩是金色的玫瑰,意为格外显示出上帝恩典的软弱器皿。神给她的是先知与使徒的呼召。羊是高贵的蓝色玫瑰,表示被上帝特别使用的意思。神给她的带领是‘琴与金香炉的服侍’——先知性的敬拜与祷告的服侍。

我是粉红色玫瑰,意为体贴神的心意。神给我的是玛利亚的呼召,劝慰子的呼召。无论是玫瑰的颜色还是服侍的形式,我都没有我的两位姊妹闪亮和特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也是非常特殊的)。每个人都被神摆在不同的位置上,每个位置都有它的难处和荣耀。我真的很喜欢神所给我的一切。所以看到小猫杜威,觉得很有契合感。

我被耶稣从黑暗死亡中救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恩和爱我的救主。杜威能感觉到别人的需要,而陪伴在那人的身边,让那人忘记悲伤,露出笑脸。它不能抹去别人的悲伤,它只是做自己能做的,让别人觉得温暖。

我真愿意,在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安安静静的陪伴他们,让他们能感觉到被在乎,被爱。或许我能介绍他认识耶稣,或许我能帮助他再次把手放到耶稣的手中。我只有一点点的温暖,在任何时候,都是只能有一点点的,不能带来多大改变的温暖。就像对一个冻僵的人,不是一团能融化他的火,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儿,只能温暖一个指尖。

我不要个人的轰轰烈烈,我只愿跟随那充满激情的大军,成为其中一个温暖安静的小分子,给需要的人,一丁点的温度,能带给那人向上帝举手的力量……

下载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伟大的心理学家——杜威(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猫杜威读后感

    找准位置,做好自己 ---关于《小猫杜威》 都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可爱,它们通人性,知道感恩,懂得与关爱自己的人和谐相处,比如猫。 经常在我们师大......

    《小猫杜威》读后感[精选]

    读《小猫杜威》有感 在一个寒冷冬天,有只小猫被扔进阿华州斯潘塞镇图书馆的还书箱内, 差点冻死。 图书馆成员决定收养这只小猫, 并为它取名杜威, 这只善解人意的猫在斯潘塞镇图......

    《小猫杜威》读后感

    《小猫杜威》读后感 姓名:曹洁蓉 学校:彭浦初级中学 年级:初二 邮箱: 联系电话:56913742 地址:共康东路共和三村21号301室 邮编:200435 指导老师:沈阳 作品名称:《小猫杜威》读后感......

    浅谈杜威五步教学法

    浅谈杜威五步教学法 一、“教学五步” “五步教学法”简明地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的五步。 第一阶段: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杜威认为,教学过......

    《小猫杜威》读后感

    《小猫杜威》读后感通过对《小猫杜威》的阅读,让我,让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生命的意义,那就是:要尊重一切生命并且爱护它,生命不分卑微和高贵,在这个世上,人人......

    杜威 做中学

    试评杜威的“从做中学”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世界各国的教育......

    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

    20世纪30年代以降,文学家的传记,尽管还没有失去普通读者的青睐,但在批评家那儿,却身价一落千丈。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文学理论》(1948)中宣布:“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

    心理学家说(共5篇)

    1. 法国心理学家帕特里克·艾斯塔特(Patrick Estrade)认为:因为无意识是我们觉察不到的,是被束缚的,所以记忆才如此强烈,梦想才如此发达。2. 法国心理师、作家海伦娜·维克雅迪(Hé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