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

时间:2019-05-13 22:4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

第一篇: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

20世纪30年代以降,文学家的传记,尽管还没有失去普通读者的青睐,但在批评家那儿,却身价一落千丈。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文学理论》(1948)中宣布:“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这话当然是对的。可是,幸好并非所有人都担负着对文学作品做出评价的任务,而我们也并不指望改变什么。说到底,我们常常只是想了解一个人,而他碰巧是一位作家。

或许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人,狄更斯不是“非常之人”,而是平凡人。而在我读过的五六本狄更斯传记中,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Ackroyd)的《狄更斯传》尤其能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狄更斯作为一个人而非一位文学巨匠的存在;然而,正因为他这个人的平凡,他更加伟大了。

一 童年

心理学家们一定会喜欢狄更斯,因为狄更斯的动机、希望、欲念,简直称得上心理学课本的经典案例。

狄更斯的童年在困穷中度过,这为他的一生投下阴影。小时候,有一次狄更斯与父亲路过查塔姆的盖茨山庄,据第一部狄更斯传记的作者约翰·福斯特说,“他艳羡地仰头望着那幢房子,父亲告诉他,只要他努力,长大成人后他也有望住在这里或类似的宅邸里”。阿克罗伊德在《狄更斯传》中写道:“多年后,他买下了这幢房子。任何不相信童年对查尔斯·狄更斯之后的种种嗜好和痴迷有影响的人都无法自圆其说,因为毫无疑问,只有一个极其在乎父亲称赞的人才会花之后三十年的人生去争取获得它。或许盖茨山庄只是他父亲随手挑的一幢房子,但它一直在狄更斯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曾被贫穷追着屁股咬的人,总不忘在其事业成功后占有某种东西,作为他摆脱贫穷、拥有财富的一个象征物。顺便说一句,盖茨山庄不过是狄更斯名下的不动产之一,其象征意义大于真实用途。

12岁、处于人格形成期的狄更斯在生产黑鞋油的作坊里打工。这段生活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屈辱,正因为是屈辱,烙印也格外深。阿克罗伊德写道:“黑鞋油在《匹克威克外传》中出现后,又在之后的每一部小说里出现,直到最后一部小说《艾德温·德鲁德疑案》。黑鞋油瓶、黑鞋油刷、擦鞋工箱子上的广告、甚至连黑鞋油作坊都在狄更斯的小说中露过面,像他小说和私人生活之间的某种秘密交流;给人的感觉是他反复提起这段人生插曲,是在借此表明自己的一个力量源泉。”

青年狄更斯成了采访议会新闻的记者,但20岁时,他还考虑过当戏剧演员。切斯特顿(G.K.Chesterton)在一篇谈狄更斯的文章里说过:“他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演员;事实上,他就是一个让人佩服的业余演员,是那种真诚、可靠的老派演员,会为自己多才多艺、能一人分饰多角而骄傲。”在现实生活中,狄更斯极擅长模仿别人的口吻和动作,自然,他笔下人物活灵活现,也多亏了他身体里住着的那个演员。不过,狄更斯终究没有选择舞台生涯,而是选择了写作。阿克罗伊德说得很妙:“在伟大的艺术家身体里都有一种秘密的势头总是拉着他们向前进,这样他们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克服种种困难,避免走上岔路。”

二 写作

《狄更斯传》中最激动人心的段落,也许要数1841年6月狄更斯初抵爱丁堡,参加公开晚宴的时刻。狄更斯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有人记述说:“他进门时响起的雷鸣般的欢呼声像是要把他淹没了似的。”狄更斯在台子上的高桌用餐,比其他桌都高出一截,那么多年长的、花白头发的人环绕在这个棕发小伙子的周围。阿克罗伊德写道:“这就是那个创作出了《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退斯特》和《老古玩店》的人,而他还不到而立之年。”

这在今天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个不满30岁的青年,已写出多部名垂史册的巨著。一个多少有些接近的例子是张爱玲:1950年,张爱玲出席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作为《传奇》、《流言》、《十八春》的作者,张爱玲前期创作已告一段落,而她还不满30岁。

十九世纪的诗人、批评家们是不忌讳使用“天才”一词的。如今,我们不用这个词,除了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恐怕也因为我们不好意思对哪位到了四五十岁才确立文坛声名的作家说,你是个天才。如果说创作的秘密是一个配方的话,那么其中最关键的一味药,只能是天才而不会是别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天才似乎少见了,除了我们寿命变长了这个因素,也因为这个世界从根本上说是敌视天才的。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谁要是没点儿团队精神简直无法在这世上混下去;纵有天才,也注定在长时间的东推西撞中磨灭委顿了。当然,保持在天才的高度飞行,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847年,狄更斯出版《董贝父子》。阿克罗伊德写道:“这一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作为小说家的实际才能首次遭到质疑。我们不能忘了,1847年诞生了《简爱》、《呼啸山庄》,当然还有《名利场》,这三部小说都被认为是伟大的作品,或者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作品„„他声名鹊起的辉煌已经褪去,他再也不是年轻时那个独一无

二、近乎神秘难解的非凡人物了。他现在就是众多小说家中的一位。”

阿克罗伊德的断语相当残酷。从神坛上骤然跌落或者徐徐降下,分别是不大的,因为最终的结果一样:你已泯然众人。1857年,《小杜丽》问世,“大多数评论家认为这本书非常失败,是一本差劲的小说,标志着狄更斯文学才华的衰退;这种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益斗争的成分,一定程度上是‘知识分子圈’对一个通俗作家的反应,一定程度上也是摧毁一个偶像的需要。”

到了1865年,《我们共同的朋友》出版。一位将来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亚于狄更斯、甚至高过狄更斯的文坛后辈捅出了最凶狠的一刀。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评论中说,《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狄更斯先生作品中最差的一部;而且它差就差在持续的枯竭,而非一时的窘迫”。亨利·詹姆斯说,《荒凉山庄》是逼出来的,《小杜丽》是挤出来的,《我们共同的朋友》则很像是用铁锹和鹤嘴锄掘出来的。尽管晚近的文学评论家总是前仆后继地在狄更斯的中晚期作品里发掘闪光点,但亨利·詹姆斯的评语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正确的。我们得承认,狄更斯的水源渐渐枯竭了。

然而,人生最有意思也最有意义的地方,不就在于,你明明意识到枯竭,还是执意打更深的井?狄更斯的人生苦斗是老圣地亚哥式的。他在迟暮之年,还坚持写《艾德温·德鲁德疑案》,得用“壮烈”来形容。至于硬撑着衰弱的身体出席作品朗读会,就得说是心理学上的“死亡冲动”了。可比死亡更强的,是你在死神君临前,抽空做了点了不起的事情。

三 女人

在女人这个问题上,狄更斯作为心理学案例,未免过于标准。狄更斯早年追求银行主的女儿玛利亚·彼得奈尔受挫,阿克罗伊德评论说:“我们绝对有理由认为遭女性拒绝的经历对他感情生活的影响很大。”婚后,妻子凯瑟琳几乎不间断地处于孕期,而从今天的医学眼光来看,她无疑患有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狄更斯与妻子的感情,越来越坏,最终分居。1837年5月,年仅17岁的小姨子玛丽·贺加斯去世,给26岁的狄更斯带来沉重打击。没有证据说明两人的关系亲密到何种程度,但我们几乎有把握说,狄更斯迷恋着玛丽·贺加斯所体现的那种美丽少女的形象。

在狄更斯的生命中,不乏一些一闪而过的女性,尽管她们扮演的角色并非不重要。在热那亚,狄更斯为一位德拉茹夫人实施催眠“治疗”,妻子凯瑟琳显然看不下去了,向他抱怨。据阿克罗伊德说,狄更斯跟德拉茹夫人“没有明显的性关系,但肯定有肢体上的亲密关系”。

在狄更斯与妻子协议分居前,贺加斯一家也曾怀疑狄更斯与他的另一位小姨子乔治娜有不正当的行为,因为乔治娜长期住在狄更斯家,与狄更斯也的确相处融洽。不过,幸好一位医生给乔治娜做了检查,证明她守身如玉。贺加斯一家放弃了将狄更斯告上离婚法庭的念头。

任何一位狄更斯传记的作者都不得不小心处理一个女人———爱伦·特楠,狄更斯的情妇。在这一点上,阿克罗伊德的手法无懈可击。在事实方面,他不能提供比斯莱特(MichaelSlater)在《狄更斯与女性》(麻益民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中记述过的更多的东西。他只是并无偏袒地讲出来而已。当然,假若我们的态度更凶狠一点,大可以这样来描述这段关系:一个糟老头迷上了一位年轻的女演员,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手腕,将这个女人包养在秘密的处所,像吸血鬼一样吸取她身上的青春气息,直到生命的终结,分给她一笔不算太可观的遗产。

事实上,我们很难说,狄更斯从爱伦·特楠那儿获得了多少逸乐,由于爱伦·特楠似乎一直对狄更斯缺乏热情,狄更斯在探访特楠母女藏身之所后往往变得相当幽怨。这种压榨关系,在本质上,是让人讨厌的,哪怕当事者并没真正压榨到什么。当然,我们不知道,在维多利亚时代,有多少女性真正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快乐之中。在我们这个时代,又有多少呢? 最能体现维多利亚时代精神的人,你首先想到的是谁?狄士累利?哈斯廷斯?南丁格尔?„„恐怕还是狄更斯。狄更斯的作品反映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他这个人同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缩影。他崛起于瓮牖绳枢之家,一辈子苦熬苦斗,金钱和女人是他头上的紧箍咒,伤感主义是他常常染上的病症„„他有那个时代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的力量。尽管卡莱尔总揶揄狄更斯,有点看不起他,可是狄更斯无疑属于卡莱尔所谓的“文人英雄”,这位英雄诞生于维多利亚时代,代表着维多利亚时代,开创了维多利亚时代。

再伟大的事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创造出来的,这是伟人传记带给平凡的人的最大慰藉,哪怕是虚幻的慰藉。

阿克罗伊德的传记艺术

彼得·阿克罗伊德是英国当代第一流的传记作家,他写的《莎士比亚传》、《狄更斯传》、《爱伦坡传》、《艾略特传》都获好评。他对文学家传记的写法有深入的研究。我特别赞成,他在为《斯特莱奇传》写书评时提出的一个观点:

“传记作家是因为传主的成就才去写他的。除非将写传记当成一次揭露扒皮的单纯演练,否则传主的价值所在,就应该是任何传记书写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家传记具备好故事的全部要素:作家声望与事业的升降起伏成为其中的主线,其它的一切不过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引自氏著TheCollection,P264)事实上,这段话不无“夫子自道”的意味,阿克罗伊德的《狄更斯传》也是围绕狄更斯的文学成就这一核心展开的。《狄更斯传》中,对文人交游的记述很少,我猜传记作者就是怕此类枝节干扰了主线,才有意芟夷的。

《狄更斯传》笔调典重,然而沉稳中又蕴含激情。阿克罗伊德自承:“在我写那部狄更斯传记时,我希望在体现小说家个人的精神的同时,也能体现一点维多利亚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我特意采用了一种狄更斯式的文风。”(同前引,P366)阿克罗伊德这种刻意为之的“狄更斯式的文风”,也被评论家注意到了。赫尔迈厄尼·李(HermioneLee)在她专门谈文学家传记写作艺术的书中就指出,阿克罗伊德《狄更斯传》采用的这种模仿传主笔调的方式在当代已相当稀见。通常说来,传记这类作品,都是后来居上的,因为后来者在史料的占有和观点的把握上往往处于优势。可是,在狄更斯的传记上,这条规律似乎被打破了。2009年,狄更斯研究权威、学者斯莱特写的狄更斯新传问世,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书评中就提出,这部厚厚的新传并没有超越阿克罗伊德的《狄更斯传》。希钦斯不无调侃地写道:“斯莱特自始至终对阿克罗伊德的传记恭维备至,可他似乎本可以向阿克罗伊德的沛然文气偷师一二的。”(引自氏著Arguably,P177)说到底,笔调、文风还是次要的,最要紧的是写传记的人理解不理解人。理解人,既是对传记作者提出的起码要求,又是评判传记优劣的最高标准。我们读《狄更斯传》,在掩卷的那一刻,如果能说“他是懂他的”,那就是对阿克罗伊德的最大褒扬了。(文/乔纳森)

第二篇:心理学家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选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导引:(1)审题指导:

从“一个人改变了”到“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再到“世界就可能会改变”,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然,不能因为文字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而将主题仅仅局限于好人好事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无论个人的努力,国家的变革,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闪动翅膀,就可以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一个名人成功是几十年的坚持;相反,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也是因为他在几十年间将时间一点一点地浪费了。

这样理解,就抓住了材料的“本质”。审题过程中,谨防抓住“改变”“关注”两个词语和材料的特殊性(道德品质、人性人情)来理解,这样就偏离了材料的“本意”。特别提醒:审题就是阅读材料、话题或者命题,领会其“本质”。一般而言,所有的材料,无论文字材料、话题、命题,还是图画材料,都要注意题目和材料在哲学层次上的象征意义,也就是题目和材料的一般性、普遍性,这样才能抓住题目和材料的“本质”,防止脱题、偏题、离题。(2)立意构思启迪

现在的材料作文,往往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自主选择一个角度来行文。本题抓住材料本质之后,就应该发散思维,由此及彼,多方联系。比如,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文科生的特长)、科学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好 转、整个世界的联系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联想到个人的成长,如学习进步、身体强床、友谊加深、道德操守的进步等等。至于主题,可以就在选定的角度内确定。比如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以确定主题为“没有一次次思想革新,就没有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进步”,可以简练表述为“革新思想,前途光明”;其余兹不赘述。

但是行文过程中,无论选择任何文体,都必须紧紧扣住材料含意,而不应该写成所选择的某个角度,这样的话就势必偏题。【例文展示】

滴水成海,星火燎原

陈翠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当读到这些句子,一种景象就会闪现于眼前——滴水成海,汪洋恣肆;星火燎原,如火如荼。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也都知道“一屋不扫,何扫天下”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哲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一个乞丐躺在路边,前行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即使有人看见了,也没有激发“恻隐之心”而继续前行;而当一个人好奇或者关怀地去看乞丐时,奇迹就发生了,周围的人就都会慢慢地围上来,由一个人变成十几个、几十个、百十来个,以至于无数;人们的行为也就逐渐由原来的好奇、关怀演变成一种大范围内的良好社会风气,于是量变引起了质变。

“大行不顾,大礼不辞小让。”是的,在刘邦想法设法逃离项羽军营的哪一刻,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这句话所阐释的原则放到事物发展演变规律方面来看,就错了。我们不可能设想,为了干大事而不顾小节,而且是错误乃至危害社会的小节。假如小孩从小就养成一些坏习惯,而大人却不去管教,他可能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以 致于由“小恶”发展成“大恶”,最终陷于违法犯罪的泥潭。由此看来,人的成长,社会风气的养成,“细谨”还是要“顾”的,“小让”也还是要“辞”的。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小改变会成为大转变。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个道理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他也不在意,但当老师谆谆教导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定振作精神,改弦更张。于是乎,每天学到12点,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一字不漏地弄通弄懂弄透。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他由班上的40名渐渐升至29名,最后一跃而为第五名,老师、同学、家长都对他刮目相看。直至在高考中,他居然考上了重点院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为之感叹!这不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发生质变的典型事例吗?如果没有这位同学一天天的努力,没有他不断的改变自己,怎么会有高考中取得的“大转变”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一块块砖石垒砌,怎会有“高楼入云端”的壮丽景象?无垠 荒漠,如果离开了一粒粒沙子,又怎能绵延无尽?大海浩渺无边,如果没有一颗颗水滴,又怎会永不干涸?……让我们重视“细小”吧,没有一个个“细小”的累积,又怎么会有“宏大”产生?

让我们永远牢记:滴水能成海,星火可燎原!(959字)【作文点评】

最可称道的是,本文审题立意十分准确,这为构思行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在月考中屡次在审题过程中出现脱题、偏题现象的同学来说,本文是一个极好的典范!其次,本文能够紧紧围绕立意“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小可成为大”行文,文体规范纯洁,分析问题能够时时抓住“中心”,论证中规中矩而有力;除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之外,结尾处用一组排比句进行比喻论证,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唯语言表达尚存小小不足,故打分59分。传递爱心,改变世界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就因为你一个细微的善举,你身边的人便跟着你重复同样的善举,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一善举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而是一种大众行为,于是乎整个社会风气因之而改变,“小善”成了“大善”。这正应了刘备的哪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传递“小爱”吧,她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曾几何时,“斗蟋蟀”成了宫中乃至流行民间的一种游戏。于是乎,大量的蟋蟀供奉到皇宫,社会上也纷纷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忘记了人生追求,有的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因此葬送了幸福美满的家。小小的游戏不断传递,变成了危害社会的恶习,葬送了一个偌大的王朝,个中隐喻不言自明!

瞩目当世,大街小巷,林阴道上,不分男女老少,麻将声声入耳,手捻麻将牌,心想 人民币,潇洒自如,乐哉悠哉!偶尔游戏一把,无可厚非,人民生活提高了,提笼架鸟,有何不可?何况乎小小麻将游戏!然君不见,眼见的“麻”倒了这家,“麻”翻了那家,直“麻”得鸡飞蛋打遛桌下,鼻息微弱,口吐白沫,小命差点被剥夺。单位里你麻我麻大家麻,直“麻”得工作一塌糊涂,乌纱帽想保保不住。

人人都盼社会好。但是人人又都说:风气好坏,与我何干?于是你这样我这样,大家都这样,风气不变,恶习不改,到头来怨这怨那怨政府。如此传递,这般改变,可能灾难正在袭来,风暴正在慢慢靠近。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想要的是正义的传递,爱心的传递,温暖的传递。

一个人伸出一双手,或许无法帮助一个落难者,但只要这个美好的行动延续下去,并且不断传递,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心人。你把爱心传递,他把爱心传递,爱心传遍大街小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和谐社会的蓝图就会更加灿烂。在国家危难之际,你捐出一块钱,也许只够一个人吃一块面包,但当爱心不断传递时,你会看到全国人民都在伸出援助之手,用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爱支撑起灾区人民希望的蓝天,为他们鼓舞加油。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举止谈吐,就会改变对方的举止谈吐,并进而改变更多人的举止谈吐。一个小小的改变和进步,你可能没有感到什么,但只要这种小小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和进行,终有一天,你一早醒来,就会看见陌生人对你微笑,还会道上一声:“早上好!”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害怕社会风气不好转?我们还会担心人类不和平? 别再犹豫了,赶快伸出你的双手,让眼睛里流露出温馨和友好的光芒,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把“小爱”传递给,汇成“大爱”的海洋,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世界,更可能改变世界!(1029字)【作文点评】

本文审题立意也很准确,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将材料中蕴含的哲理“量变引起质变”包裹在“爱心改变世界”这个具体的“框架”(主题)里,这种把材料含意具体起来的功夫,正是大多数同学所缺乏的能力,也是一种审题立意的技巧——聚焦材料(或者话题)。这一步做好了,行文就容易多了。但愿大家能在这片范文的引导下,明白审题立意之“三昧”!

文体方面,作者深知议论文“说理论证分析”的最大特点,或者说“理论思维”的特点。总体看来,作者主要采用了两种论证方式,先驳论,后立论,且两者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整个论述的过程中,又很注意时时紧扣中心以及材料含意行文,分析说理到位,令人信服。

时有语言表达还不够过关的现象,论证稍欠集中,故打分50分。

量变引起质变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心心相通,认识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改变。

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不断进步。而认识的改变和进步,都是因为先行者提出疑问,大胆假设,于是很多人聚目光于此,殚精竭虑,深入研究,从而新观点产生,新学说形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从高处坠落,重者快,轻者慢。千余年来无人怀疑,也不敢怀疑。然而伽利略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相同。有人认为他狂妄自大,有人认为他是疯子,更有人同他一样对亚里士多德持怀疑态度。比萨斜塔抛双球,新思想终于得到验证。由“地心说”到“日心说”,布鲁诺为之献身,哥白尼横遭幽禁,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日新说”终于战胜了“地心说”,教皇只好释放哥白尼,宣布哥白尼无罪。正因为一次次大胆怀疑,千百回追寻,人类才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开拓。丝路迢遥,关山苍苍,张骞仗节,跋山涉水,九死一生,西域诸国方才与大汉通好。多少次驼铃叮当,多少回商队往来,世界方才认识中国。郑和下西洋,多少次风浪袭击,多少回海盗阻隔,一次次勇往直前,一回回真诚交往,巍巍华夏才赢得番邦理解,结成友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宣传主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最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打土豪,分田地,闹工潮,多少先烈抛头颅;反围剿,走长征,抗日寇,多少英雄洒热血;三大战役,历史活剧,巍巍共和东方立。

邓小平,拨航向,改革开放国运昌。30年探索,30年风雨;30年改革开放,30年生活小康。破除迷信,经济建设为中心;联产承包,红红火火看农村;姓资姓社,又一次思想革新;社会主义市场建立,改革开放走向纵深;“三个代表”建设党,旗帜更红,未来更美。承前启后,小康乐曲正动人,亚 运连五洲,奥运播华音;一国两制,港澳归心,国共再握手,兄弟情谊深,东方古国气象新。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党成立,继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进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那一次不需要思想解放,认识更新?正因为如此,古老而年轻华夏才光芒四射,风骚独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虽说一盏灯不能照亮黑夜,但是千万盏灯共同照耀,世界就会光明辉煌;虽说一个微小的声音不能改变人们的认识,可千万个微小的声音就会形成改革前行的巨大声浪;虽说捡拾一块纸屑改变不了脏乱差的环境,然而千万块纸屑被人捡起,美好整洁的环境就在我们的身旁……(1040字)【作文点评】

此生审题能够准确把握题意,文章直接以材料中心“量变引起质变”为

题,就是明证。组材方面,能以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共和国创立、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为表现主题的载体,聚合材料的能力可见一斑。论证分析比较有力,以叙述代替议论,叙述与议论相结合,是本文论证分析的最大特征。

语言表达上虽有佳句出现,但整体上还欠火候,加之材料当中有一小处(当今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与整体材料格调不合,故打分50分。

附:点评指导感想

审题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临考之前,结合具体题目对学生做扎扎实实的审题指导和训练。本次月考,1000余名学生,几乎有90%的学生审题偏离材料含意,只抓住材料表面的词语“改变”和“关注”,兹可痛也!

其次,关于议论文写作,是所有学生的弱项,而高考作文都是强调“思辨”和“理论思维”的题型,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议论文训练不放,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议论文,使学生能够熟练把握其结构,尤其是要教给学生打开思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行文。

第三篇:心理学家名言

心理学家名言

1、赞扬,肯定和亲切的态度,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批评,指责和冷漠的态度,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

2、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我们只要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我们的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面对着的学生。

3、夫妻之间,情人之间,亲子之间必须睁一眼,闭一眼。

4、人生经历不一定都是财富,只有如何认识你的人生经历,才有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5、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6、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你自己不敢走的路。

7、所有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广博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8、人的心理障碍给一个人一生的困难,远远大于一般的身体缺陷带给人的困难。

9、认识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10、做好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是对学生一视同仁。

11、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只有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它才可能成为你的财富。

12、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当众表扬,背后批评。

13、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人的话能造就人,也能毁掉人。如果父母管教的目的是造就人,那么就不要打骂孩子。

15、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健康,完美和人道的爱,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给自己增光而爱。

16、西方人爱子哲学: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的孩子给我力量,使我渡过难关。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爱,孩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17、人生道路总有艰难曲折、悲欢离合,不管发生什么事,永远不伤害自己,永远不伤害别人。

18、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你伤害了他,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你伤害了全班同学。

19、如果有健康的心态,一个坐轮椅的人能生活得快乐幸福;可一个四肢健全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伤的人,却只能痛苦地苟延残喘。

20、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说: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1、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影响别人。

22、永远不要伤害自己,永远不要伤害他人。

23、父母不爱,不表现爱,或不表现足够的爱,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和缺陷。

24、人活在世界上为了什么?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25、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26、学心理学首先要改变自己。

27、孩子需要做人的尊严。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最经不起打击的人……孩子比大人能忍,并不是他们不气愤,而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

28、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初恋是人类最美好的、最纯洁的、最浪漫的……是最值得人类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29、没有问题的孩子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班级是问题最多的班级。

30、一切都不会发生,除非你先有梦想。卡尔——散勃格

31、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爱自己的旅程。只有先学会了爱自己,才能把爱延伸给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

32、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过不去的坎,干嘛跟自己过不去。

33、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34、人生最先应当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35、把好的感觉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方法是在不强迫的情况下,改变人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36、学生说的都是真话,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话。

37、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38、经过调查:父母100次管教中,孩子获益的不到5次。

第四篇: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或许是回头重看他的作品 狄更斯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他在生命期限内所作的创造依然热热闹闹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发自北京 2012年2月7日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人们首先注意到谷歌首页的“涂鸦”(Google Doodle):一幅有瓷器般质感的精致画面,几个形态各异的小人儿——他们出自狄更斯笔下,包括《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远大前程》中的埃斯特拉和《圣诞颂歌》里的斯克鲁奇。狄更斯还得到另外一项“数字致敬”:英国华威大学决定推出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阅读狄更斯小说,并通过相关的播客、文章和视频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2月7日那天,伦敦和狄更斯出生地普茨茅斯都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查尔斯王子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狄更斯墓献花并发表讲话说,狄更斯“始终是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用天才的想像力为社会正义激情战斗”。英国文化协会还组织了长达24小时的全球“朗读马拉松”,从狄更斯作品中截取24段文字,在澳大利亚、伊拉克、中国、巴基斯坦等国接力朗读。

维多利亚时代的披头士

英国媒体对狄更斯的热情溢于言表。罗伯特·道格拉斯·菲尔赫斯特的《成为狄更斯》和克莱尔·托玛琳的《狄更斯的一生》相继出版。关于狄更斯的报道也四面开花。《卫报》的一篇文章说,斯克鲁奇是“我们最喜爱的狄更斯笔下人物”。《每日电讯报》宣布狄更斯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喜爱的文学超级明星”。《每日邮报》则声称狄更斯是爱情骗子,文章题目抓人眼球:《狄更斯的黑暗内心:这位作家如何虐待妻子并引诱比他年轻26岁的女人》。

如此热闹的气氛和狄更斯倒很相宜。狄更斯是不甘寂寞的人。他不仅是作家,也是公众人物。他热爱戏剧,钟情表演,常常为公众朗读作品。他被视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餐后演讲者和业余演员。《狄更斯和流行娱乐》一书的作者保罗·施利克把他1842年初次访问美国时的情景与100多年后披头士乐队造访纽约的盛况相比。波士顿大学教授纳塔丽·麦克奈特说他是“史上第一个流行文化名人”。她说,狄更斯在波士顿访问时被尾随,粉丝们想法设法去看他住过的酒店房间,还试图从他的外套上揪下一撮毛来留作纪念。

西方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也是狄更斯的“发明”——不是那个宗教节日,而是围绕这个节日的流行文化气氛。19世纪初,圣诞节几乎变得“不值一提”。比如,英国保守党的卡尔顿俱乐部在圣诞节当天还安排工作会议。狄更斯1843年出版的《圣诞颂歌》取得轰动,这本书让人们哭,也让人们笑。小说《名利场》的作者威廉·萨克雷说,《圣诞颂歌》“在整个英国激发了热情好客的精神,让圣诞节点起无数温情的炉火,人们挥洒善意,畅饮美酒,火鸡被宰杀,牛肉被烤制„„”因为狄更斯,圣诞节变成了最欢乐团圆的日子。人人都说的Merry Christmas也出自《圣诞颂歌》。

英国记者克里斯托弗·希金斯把狄更斯对“生日庆典”的热爱归结为童心。狄更斯不仅保持了童心,更洋溢着儿童般原始的生命力。他写了14部半小说,创造了900多个人物,同时还设立并主编若干报纸杂志,当记者,写文章,经营戏剧演出,做慈善,致力于社会改革,创办并经营一家风尘女子收容所,跟出版商吵架,出国旅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妻子生了10个孩子,搞婚外恋,每天晚上散步数英里以平静“发烧的灵魂”„„他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

四海之内皆兄弟

狄更斯在1858年写给朋友威尔基·柯林斯的信中说:“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毫无疑问地表明,你不能把世界拒之门外;你身处这个世界,属于这个世界,你必须与之交融,充分利用这个世界,也充分利用自己。”所以,狄更斯敞开大门,欢迎所有人,欢迎英雄,也欢迎恶棍,尽管走进门来的大多是存在各种性格弱点、命运多舛但仍然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孤儿皮普,律师卡尔顿,教唆犯费金,教员尼克尔贝,方头方脑的葛雷硬,一毛不拔的斯克鲁奇,很傻很天真的匹克威克,穷并快乐着的密考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在《文学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书中写道:“狄更斯的艺术是最精致的艺术:那就是从每个人身上得到快乐的艺术(the art of enjoy everyone)„„他从书中的每个人身上得到快乐;直到今天,每个人都从那些书里的每个人身上得到快乐。他的书里净是受阻的歹徒和被踢下楼的欺软怕硬的家伙。但他们却那么讨人喜欢,读者总是希望歹徒从旁边的窗子里探出头来说最后一句话,希望欺软怕硬的家伙在台阶底下再说点什么。”

狄更斯被称作“人道主义作家”,因为他怀着广大的爱与同情。他是冷静的观察者,更是投入的参与者。他笔下的人物可怜也可爱,他们的存在荒谬而真实。他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作家乔治·奥威尔总结说,狄更斯的力量在于他表达了一种曾经被人们相信、如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人们相信的东西: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狄更斯在数字时代仍然被记住,被阅读,被评说。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创造出这一切,狄更斯首先是孤独的,寂寞的。这是作家的命运。

他躲藏在文字后面

在狄更斯的半自传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一心要爬上社会的阶梯,成为绅士;但在财富和荣耀以穷人和弱者的痛苦屈辱为代价的维多利亚时代,“成功”是一件令人恶心的事情。这也是狄更斯面对的根本矛盾。所以,必须把“狄更斯”和“作者狄更斯”区分开来。从在鞋油厂当童工开始直到洛阳纸贵闻名大洋两岸,“作者狄更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狄更斯”却不知所终:他摆脱了“蚁族”的命运,却始终做不了“绅士”。《远大前程》里的一句话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命运是如何塑造我的,你们就要如何看待我。成功不是我的,失败也不是我的,这两样加起来塑造了我。”

对狄更斯来说,成功和失败的含义并不简单。狄更斯传记一心要打碎他头上的光环,还原那个“人”,比如:他广博的爱心没有延伸到亲人身上;他是个梦想家,但在钱的问题上毫不含糊;他多愁善感,又冷酷无情;他把做童工的悲苦永远抛在身后,但衣食无忧的生活却没有给他幸福和安宁。狄更斯传记作者西蒙·卡罗说,“人们以为他是个开心的人„„但他越来越被抑郁甚至绝望所折磨。”

但为什么要去刨根问底地探究作家本人呢?狄更斯当然喜欢交流——他通过永恒的文字与人间对话。然而文字也是障碍,是面具,是保护,真正的狄更斯躲在后面。他让我们跟中介谈,但我们似乎对甲方更有兴趣。成功的作家都难逃这样的劫数。阿根廷诗人、小说家霍荷·路易斯·博尔赫斯在小说《博尔赫斯与我》中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是“我”,一个是“他”——作者博尔赫斯。他写到:“我注定必然要死去,只有某些片刻的我能在他身上活下去。渐渐地,我把一切都给了他,虽然我很清楚他有作假和夸大的不良习惯„„我的人生就是逃离,我失去一切,一切都属于遗忘,属于他。”

狄更斯早已经死去,他把一切都留在作品里。事实上,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逐渐“转移财产”。1000多万个字,每一个在被他写下来以后都成为独立的生命体。它们比他活得更久,而且不断地改变,在阅读中改变。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把书本的白纸黑字比作乐谱。她说,阅读文本就像同时演奏并聆听音乐,文学作品因为一代代读者的重新诠释而历久弥新。

请勿打扰

今天的人会怎样读狄更斯?1000个人恐怕会有1000种方式,取决于年龄、语言、国籍、性别、教育、身份、经历„„比如,投行高管和城市蚁族显然会奏出不同的“音乐”(尽管蚁族读狄更斯的机会不大,100多年前的流行读物现在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和写作一样,阅读是个人的孤独的行为,甚至有一丝隐密。当一个人捧着一本书,那仿佛是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请勿打扰。

我们越来越生活在媒体的包围中,而媒体每天都需要东西来填满版面和屏幕。新闻不是天上掉下来,战争或灾难不可能天天发生,所以媒体工作者要挖空心思“做”新闻。各种周年当然是不错的选项,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热闹。感谢谷歌,感谢Dickens2012.org,感谢BBC,感谢各个大小报,你们提醒我们关注狄更斯,在这个随时可以“加关注”的时代。

当我们成为数字网络粘住的昆虫,当140逐渐成为“有效”文字的限额,对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是回归阅读本身。享受阅读,享受寂寞。

第五篇:狄更斯名言

狄更斯名言

1、我想一切胸襟宽广的人都有雄心大志;但是我所器重的心怀大志的人,却是那些坚定而有信心地走这条道路的人,而不是那些企图一蹴而就、浅尝辄止的人。

2、在地球上,没有一样东西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被一些人笑得死去活来。

3、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都不可能独占全部的荣誉,或全部的功劳,因为这个例子说明双方都有高贵的品质,在大人物那方面有,在小人物那方面也同样有。

4、人越是心高志大,就越少不了有种种的小弱点。

5、某种可喜的才能,某种幸运的机会,可以形成某一些人上升的梯子的两侧,但是那梯子的横级必然是用禁得住磨擦和牵扯的东西做的;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彻底、热情、诚恳的真功夫。

6、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

7、忘恩负义,卑鄙的嫉妒,利害关系,这一切都缠扰着社会上各阶层的人。

8、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9、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

10、世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有各自的悲伤,他们大多数都有着委屈。

11、只有在你的微笑里,我才有呼吸。

12、不要把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延宕是偷光阴的贼!

13、人世间的一切黑暗都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14、明明知道大家的吹牛拍马之道都是彼此彼此,却又不肯相互道破。只因谁要是一点穿别人是吹牛拍马之徒,那就无异不打自招,承认自己也是这么个货色。

15、眼泪并不是困苦的唯一的证据,也不是最好的证据。真的,有人永远把它们预先装好,在愿意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把塞子拔开。

16、天下的事情可能是这样安排的:某甲长着斗鸡眼,是为了让某乙感到自己有一双正常的眼睛而高兴。或者说某丙安了一条木腿,是为了让某丁对自己穿着丝袜的肉腿感到更心满意足。

17、希望是栖息于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18、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在别的方面没有恒心,那么爱情方面的恒心也就一文不值,毫无意义了。

19、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0、骗人的幻想是妄念。

下载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家为什么喜欢狄更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狄更斯经典语录

    狄更斯经典语录 狄更斯经典语录1 1、无论哪一种职业,只要是值得从事,就需要我们努力。狄更斯2、顽强的毅力改变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3、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

    狄更斯名人名言

    1. 不管别人说什么,他老是在关于美好的过去这套固定的字眼里转圈子,就象一个可怜的 小松鼠老是在自己那转动的笼子里转圈子一样;对于这个笼子的机械构造及巧妙装置, 小松鼠是一......

    狄更斯名言

    狄更斯名言2008-10-21 16:20 ★A heart well worth winning, and well won. A heart that, once won, goes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or the winner, and never changes, an......

    狄更斯名人名言

    狄更斯名人名言 狄更斯名人名言1 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2、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3、脾气坏的人......

    狄更斯(共五则范文)

    中文参考文献--狄更斯研究著作: 1. 陈挺著:《狄更斯》。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 2. 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3. (法)安·莫洛亚著:《狄更......

    第八章第三节 狄更斯

    第三节狄更斯(1812——1870) 狄更斯的小说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行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欢乐蕴藏在内心的感情中。人的全部就是感情。把科学留给聪明人,把傲慢留给贵族,把奢侈......

    狄更斯创作手法

    狄更斯的艺术创作特色 1大众现实主义 狄更斯是一位劳苦大众的作家,他自己就说过:“我对穷人怀有极大的信任,我一直竭尽之能,以赞许的态度把他们介绍给富人.”格斯说,狄更斯“使小......

    狄更斯名言72则范文

    1、民众心有爱憎,性原和善。《马丁瞿述伟》2、在人生这本书里,多数的人们都会从过分善良的天性里找到简单的教训。《游美札记》3、说实话是我恪守的金科玉律,不管便宜还是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