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5课 缤纷情感教案 教科版
第五课 缤纷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的丰富多彩,逐步使学生明白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情感对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积极的、健康的情感。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会体验不同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重点难点:
1、认识和体验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情感。
2、区分情绪与情感、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写真
导入: 欣赏自然风景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些自然景观,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这种美景对自己身心的愉悦。观看后,学生要交流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带来的美感。
1、认识和体验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情感。活动:亲情树
a .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B .学生谈谈交流后的感受(如这些情感对自己有哪些影响)。
C .绘画亲情树,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情感。使学生对情感有所了解,认识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懂得珍惜这种积极的情感。
情感可分为:(1)亲情、友情(2)对家庭、学校、祖国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3)自尊感、荣誉感、自豪感、羞愧感(4)对大自然的亲近感,美感、使命感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是短暂的、表现象的,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持久的、深刻的、比较稳定的内心体验。
3、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什么意义?
小丽的故事 小丽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心情很不好。妈妈得知情况后,开始不停地唠叨,不是埋怨她做题太粗心,就是责怪她太爱看电视。小丽感到无法再忍受了,真想和妈妈大吵一架。但她又想:妈妈为了让自己好好学习,花了两个月的工资给她买来了电脑;天还没有亮,妈妈就起床为她做早饭;生病时,妈妈整夜的照顾她……小丽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她开始理解妈妈了。
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小丽为什么没有和妈妈吵起来?假如你是小丽,你当时会怎样做?(2)请你为故事写一个结尾。(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用学生同龄人的故事,引导启发学生懂得积极高尚的情感有助于不良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观看“神六” 成功升天的录像
让学生再一次体验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欢呼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1)有助于调节、控制、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
(2)情感是道德的基石。培育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课小结:
练习:金牌学练考第五课1选择、填空 作业:金牌学练考第五课1问答题 板书设计
1、情感写真
(1)认识和体验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二、培育高尚的情感
导入:青少年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的培养。那么,培养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阅读感悟 :阿基米德解决“王冠问题” 提问 :请你猜猜阿基米德解决问题之后的心情。
1、感受理智 体验 :一笔连九点
提问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尝试成功后,我体验到……
分享 :将你曾经成功地运用理智处理过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经历与大家分享,并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活动提示 :教师在学生体验理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理智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并让学生知道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的重要作用。通过活动感受理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思考和探究的魅力以及成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知道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进一步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动力。
2、体验道德 阅读关于邓稼先的故事以及见义勇为青年的故事,谈感受。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道德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学会区分和评价社会上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我的中国心
(一)1.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感受体验爱国情感。2.讲名人爱国的故事,谈体会。
3.学生通过诗歌、散文、歌曲、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和他人对祖国的各种感受和情感。
我的中国心
(二)召开“我的中国心”主题班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可以用诗歌、散文、歌曲、绘画、小品等方式。课后做好准备。
2.课堂上,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唱一首歌,朗诵一篇散文、诗歌,可
使学生提高兴趣。以表演舞蹈,等等。进一步感受爱国之心,学习表达爱国情感。
我的中国心
(三)制作“我的中国心”主题板报。
1.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材料,如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等作品,可以搜集他人的作品,也可以自己写。
2.学生集体讨论板报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板报的栏目等。3.制作板报,并在学校展出。国情感。
3、欣赏美好
1.阅读欣赏《敕勒歌》《望庐山瀑布》等,发现和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美,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2.学生交流自己曾游历过的自然风光,感受美景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可以将自己游览时的照片拿来与大家分享。
3.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查找到的描写自然、社会美好事物的诗歌、绘画、散文等。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4.阅读《 一朵玫瑰花》《第一百个客人》,体验美好的人和事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可以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故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美好的事物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对感人的人和事产生感激、崇敬、怀念等感受与体验。
情感的进一步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学会自主培养健康情感,告别不良生活习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消除消极情感,培养和发展健康与高尚情感的途径与方法。
本课小结:
练习:金牌学练考第五课2选择、填空 作业:金牌学练考第五课2问答题 板书设计
二、培育高尚的情感
进一步感受爱国之心,学习表达爱国情感,宣传爱(1)感受理智——求真(2)体验道德——求善(3)欣赏美好——求美 教学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程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象,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批注:
教学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了解它们。【新课教学】
一、青铜工艺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青铜工艺”。教师帮助学生落实青铜技术产生、发展和走向鼎盛的时间。
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示它的纹饰。观看后,要求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雄伟。②纹饰古朴。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当补充材料,指导学生欣赏,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雄伟外,还有精美的一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前面所见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在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从而说明青铜器种类繁多。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各种青铜器中,是不是见到了生产工具呀?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在商代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广泛地用于生产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这主要是由于青铜在当时还是稀少的,它比较贵重。
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并提问:青铜如此贵重,为什么要拿这样多的青铜
铸这么大的一个鼎呢?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从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认识到商周时期权力的继承主要是通过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因而对祖宗的祭祀过程,也就是权力的认同过程。雄大的鼎也就是预示着权力的强大、稳固。教师解释“司母戊”三字的含义。
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要求学生归纳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学生讨论后,教师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提示:①在青铜工艺方面;②在社会政治方面: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③在文字方面:它是甲骨文字的发展。教师总结: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二、甲骨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经过学生发言,最后确定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要知识点如下:①殷墟出土。②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③和今天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④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多媒体打出《商朝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让学生找出殷墟的位置。补充材料介绍甲骨文出土的情况。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呢?学生经过讨论发言,教师可概括为:①王懿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平常刻苦学习、积累的结果。②王懿荣注意观察和思考,因而能够在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多媒体打出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
综合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形状不同,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②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写的,是刻在上面的。③上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④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
教师根据前两点得出“甲骨文”的概念,并强调文字是刻上去的。
用多媒体在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中选出几个甲骨文字,放大后要求学生辨认;用多媒体打出它们相对应的今天的汉字后,请学生谈谈它们的造字方法。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骨文字的内容。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金文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本课第三目“金文”,了解金文的概念和价值。
教师利用多媒体就“夏”与“学”两个字,结合课本的小字部分,来介绍甲骨文、金文与今天汉字的联系。【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商代文明的两项重要标志:甲骨文和青铜器,了解了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成熟的文字,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充分体现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
年级组别 执笔 课型
审核
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
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
zhâ江()nà喊()亲qī()
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8分)
(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现在那位同学能介绍你所认识的鲁迅或鲁迅的相关作品?(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鲁迅自传》,来树立他一生的经理,追溯他闪光的人生轨迹,系统、全面地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板书课题:《鲁迅自传》)
2、本文的题目是《鲁迅自传》,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记篇幅可长可短,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按写传的人可以分为自传(写自己)及他传(写他人)。
本文《鲁迅自传》分类可以划分为什么?(学生回答:小传、自传)
二、朗读课文
1、全班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注意学生若有读错的字词,及时更正。
3、正音正字,积累重要字词。
(1)厦门(xià)皖南(wǎn)学籍(jí)乞食(qǐ)
páng huáng(彷徨)shuāi败(衰)chóu办(筹)
zhâ江(浙)nà喊(呐)亲qī(呐)
(2)学力: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三、整体感知:
1、听同学朗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切找出相应时间发生的相应事件。(请四个同学各朗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小黑板)学生交流讨论,填写表格,梳理鲁迅生平。
时间: 主要活动:
一八八一年-----------------------出生在周姓家里
十三岁时--------------------------家遭变故,寄居
十八岁------------------------------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在仙台学医
两年以后-----------------------------在东京进行文艺活动
二十九岁-----------------------------回国
刚回国-在浙江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到绍兴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教育部部员 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于上海病逝
通过表格的填写,我门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示: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作用是:使其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家庭情况。
第2段:求学经历。
第3段:工作情况。
第4段:文学创作成就。
(2)、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成果。
鲁迅主要作品
• 小说集 《呐喊》《彷徨》
• 论文集 《坟》。
•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3)、按段与段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鲁迅的家庭、求学、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情况。那么,通过这些经历及著作情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有什么思想的鲁迅?。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在鲁迅看来: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
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提示: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要求: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
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 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
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教学后记: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5课网页超链接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5课《网页超链接》教案
授课人:青岛24中 张静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以文字、图片为链接源的基本操作
2、掌握链接到站点内网页、电子邮件、网页内书签的操作
3、理解在网页(站点)内建立超链接的意义
4、了解广义的超链接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在模仿教师演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建立超级链接的基本方法。
2、通过层次递进的4个任务、2个拓展任务和综合运用任务,逐渐理解超链接的意义与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收集整理校园文化网站素材、制作校园文化网站的过程中,加深加深学生对学校文化理念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小组间竞争、小组内合作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操作
2、链接到站点内网页、电子邮件、网页内书签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链接到电子邮件、网页内书签的操作方法
2、理解在网页(站点)内建立超链接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1演示:插入滚动字幕、插入视频的操作。
学生2演示:下载作业、打开站点、预览网页的操作。师:点评作业,引入新课。
二、新授一
师:演示建立文字超链接的方法,学生模仿完成任务1。任务1:给首页index.htm添加文字超链接。
具体要求:将首页内的文字“鸿源雕塑”链接到对应的网页“hongyuan.htm”。
同样,将其它文字“教学楼”、“校徽校训”、“文化长廊”、“联系我们”链接到对应的网页。
步骤提示:选中要链接的文字→单击工具栏 →选中被链接的网页→确定。
反馈:请一个没有全部完成的学生演示任务1,发现问题,现场分析。师启发:在子页中建立图片返回链接,出示任务2。任务2:给子网页建立返回主页的超链接。具体要求:将网页hongyuan.htm中的图片链接到网站主页index.htm。(先保存,再预览)
生:看书、看屏幕回放教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2,远程消息反馈。
三、新授二
广播:阶段小结。出示“lianxi.htm”网页,引出链接目标是电子邮件地址的超链接。提示操作,强调按钮的使用和正确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出示任务3 任务3:给网页lianxi.htm添加电子邮件超链接。
具体要求:给“hssyqd24@163.com” 建立电子邮件超链接,使得用户点击此链接可以自动进入“outlook express”的界面,给我们写信。
生:看书、看屏幕回放教程,完成任务3,远程消息反馈。
师:阶段反馈,大屏幕投影教给大家在“超链接”视图中快速检查“超链接完成的情况”。
广播:出示“wenhua.htm”网页,讲解书签超链接的用法,演示书签超链接的建立步骤(先插入书签标记,再建立超链接)出示任务4。
任务4:给网页wenhua.htm添加书签超链接。
具体要求:给网页中的小故事“价值的转换”和“蔷薇的启示”分别添加书签超链接。
步骤提示:先插入书签标记,再建立超链接。生:小组协作完成任务4,远程消息反馈。
四、拓展与综合运用
师:结合板书,按照链接目标分类,还可以补充普通文件、外网的网页地址等。
拓展任务1:将网页wenhua.htm链接到一个普通文件。具体要求:在网页的书签链接行右边添加文字“更多精彩”,将其链接到素材库中的word文档“文化长廊.doc”。
拓展任务2:将网页lianxi.htm链接到学校的网站。
具体要求:将网页中的文字“点击进入”链接到校园网网址“http://www.qd24.qdedu.net”
综合运用:下载自己的“校园文化-你的名字”站点,将本节课所学到的超链接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校园文化-你的名字”站点内,把所有的网页链接起来。
五、小结反馈
小组推选代表演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发言,谈学习感受。教师总结。
第五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谁为我们护航》教案 教科版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教学内容】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与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关爱,正确对待父母与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同时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体验社会各方面对成年人的关爱,懂得自律,同时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家族、学校保护的基本内空、要求。
社会、司法保护的基本内空、要求。
【教学难点】提高未成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提高未成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蓝极速”网吧的事例
教师介绍“‘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情况以及纵火者张某和宋某的家庭状况与学校状况。
问题:导致这两个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二、家庭和学校的监护和管理缺失什么?
家庭保护的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内容。
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三、学校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内容。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请你当法官
学生阅读或者看教学设计中的“案例一”和“案例二”。针对这些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着做法官。分别讨论在这两件事例中,当事人的哪些权益受到侵害,哪种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自己的保护责任。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看漫画展示的事例“歌舞厅的少年”。讨论问题:这个故事中的几个未成年人受到了社会环境中什么因素的侵害?
教师总结:恶劣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在失去家庭保护的同时,也未得到应有的社会保护。
二、社会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社会保护的内容。织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司法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司法保护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请你当法官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中小明和小逸权益受到侵害的故事。分别讨论在这两件事例中,当事人的哪些权益受到侵害,哪个渠道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自己的保护责任。
五、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设计】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1、家庭保护: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3、社会保护:是国家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负有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老丁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行的专门保护。
5、我们要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包括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义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