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时间:2019-05-12 23:5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第一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

余少林

我担任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收益匪浅,我认为当今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矛盾,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品德表现、不同专业特色的中职学生,如何寻找一条捷径的路解决这一矛盾,既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个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就不能不探索、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实践。我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同专业上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引用与课文相关联的专业术语,激发中职学生热爱自己所选专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特点。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解决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问题。我对构建开放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一些感性认识,与同仁探讨,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教会中职学生使用工具书,扫除学习中障碍,抓住专业的特色,体现预习的开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注重教会中职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与语文知识相关联的材料进行预习,懂得预习方法,学会预习,体现预习的开放。我认为:首先教会中职学生使用工具书。如字典、成语字典、百科全书、网络知识、远程教学资源、懂得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开始由教师引着走,以后就放手让中职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十首足矣》的预习中若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可抓住一些关键词:扫描、编辑、格式、插入、复制、刷新、激活、粘贴等,老师有意引导中职学生寻找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预习,激发中职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预先提出预习问题,让中职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网络知识,独立完成,逐渐养成中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培养中职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二)根据专业的特点,开放导入新课,激发中职学生学文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引导得当,即引得有法、引得得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开放导入,可采用情境激发式、引趣式、悬念式,或者教师引导,让中职学生自己引入,或根据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画面切入,注重在导入中培养中职学生发散思维。故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去考虑,或多种切入点来选择,充分体现导入的开放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开放意识,激发中职学生学文兴趣,学专业的兴趣。例如建筑专业学生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可采用图片导入: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属于城市的文物;墙壁、阳台的铁栏、磨圆的石块等属于城市文化,让学生对什 么是城市文物?什么是城市文化有一个大约的了解,让中职学生有一个建筑的空间概念,这对中职学生学习该文和学习专业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三)选择与专业特点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开放阅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快速获取信息。

中职学生阅读应有一定的速度,快速阅读应达到每分钟达700----1000字左右,增加中职学生的课外阅量,培养中职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故此应重视中职学生阅读。顾金云老师《在读中学生阅读速度的调查及思考》中,从阅读方式分为,朗读和默读,从阅读的目的分为,休闲消遣性阅读,浏览感知性阅读,探索研究性阅读,而探索研究性阅读又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这里我认为应把休闲消遣性阅读,修正为愉悦性阅读,把浏览感知性阅读修正为情感熏陶性阅读。其中尤为重视探索研究性阅读,因为生活中的阅读多属于探索研究性阅读。例如《邓稼先》除课文知识外,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查找有关邓稼先的大量信息进行阅读,达到对他的了解。《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从华罗庚坎坷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真谛。这样能开放中职学生视野,形成好的人品。因此,开放阅读教学 “如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佳蜜来”,还中职学生阅读自由,真正让中职学生体会那种“在知识与灵魂中”散步的感觉。阅读不仅要追求阅读速度,追求“浏览”,更注重追求阅读质量,高度重视“精读”。我认为那种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阅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四)开放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熏陶参与意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中职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教材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淡化“学科本位”,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每个单元增加语文综合实践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所以要开发中职学生的语言潜能,关注内心需求,探索适合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样,就能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教师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参加进修学习特别加强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要真正的做到内行教内行,教到老学到老,要真正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中职学生,就是让其中职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我认为开放语文课堂,把中职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不是老师的讲深讲透,也不是对中职学生练习作过细的指导,而是中职学生内心的需求,引导 中职学生探索研究,让中职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一堂真正好的课,应该体现中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让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应该有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重视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尊重中职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仅让中职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中职学生对专业技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唯其如此,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步入一个新的境界,才能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才能体现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的开放意识,真正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真正体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形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五)、延伸拓展、培养中职学生开放思维

为了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立足某一知识点发散、延伸。我们认为,可以由语文课堂不断向课外延伸;或引出与之专业相关联的材料,不同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补充一些相关专业的课外阅读篇目,让中职学生欣赏,联系中职学生专业实际发散,如,思考将影视、歌曲、相声小品、广告、新闻、市场人才需求、以及其与专业相关联的知识,能否与课堂知识相联系的延伸,这样避免过去那种单

一、封锁、一讲到底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例如建筑专业学生学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拾着一颗颗闪光的文化贝壳。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从前。空气中飘散着文人的絮语,像是陷入了莫泊桑、小仲马的小说里;像是在聆听圣桑、拉威尔的乐章;又像是迷失在了毕加索、马内等画家的梦境里。请你们告诉我:究竟是谁把这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学生齐答:是巴黎人自己!由此联想到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城市文物,丰富我们的城市文化。故此,教师具有了开放意识,中职学生思维才活跃,才不至是一池死水。

(六)、开放语文综合实践课,加强中职学生知识内化

我认为,培养中职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知识变成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必须为中职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修订说明》,指出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这为我们开放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就要求我们认真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中职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放,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其研究也就势在必行。总之,课堂训练是有限的,中职学生自觉的在生活实际,有效地加强训练,给中职学生提出训练的目标,让中职学生主动地去调查、去收集、去整理、去实践、去感受、去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放语文综合实践课,也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达到会说、会写、会干,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这又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建立一套开放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需努力,还奋斗。

第二篇:葛以军_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新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新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02级教育硕士

葛以军 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尚未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接受学习”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但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一个主导的模式。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也要求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本着力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宗旨,笔者探索出一套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一、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

自主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色,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他强调说“如果我们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因此,他提出,要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架设一座“知识桥梁”,并把它称为“先行组织者”。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学习有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成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这样的学习具有积极 的意义。根据这两种理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自主学习阶段包括:把与新课相干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的桥梁”。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以便从中提取信息和发现问题,实现“常识反馈”。具体是指:学生通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理出课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结合课后思考题中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大意,作者情感;记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讨论。进而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主动搜集和选择阅读材料,写阅读札记和笔记的能力,特别是思考、推理、联想、想象、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课堂自主学习不同与一般的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学生初步熟悉一下课文,为教师讲读课文做准备,而且都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体现出超前性原则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新课改则提倡“边学边教,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学与教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二、创设情境: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是作者心灵的产物,情感的结晶。因此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就必须根据文本特点,创设一种体验的情境,营造一种鉴赏的氛围,从而引领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作品,与作者或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憎同怒,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之自觉地、忘我地投身于探究和创造,与作者和教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建构主义也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或巧妙幽默的导语,或图文兼美的投影,或绘声绘色的演绎故事,或声情并茂的赋诗歌咏,或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或借用多媒体等,融形、声、情、理与一炉,营造一种人人跃跃欲试、个个奋勇争先的语文实践氛围。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大碰撞,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情境性特征。

三、质疑讨论: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和辩论。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深度如何,都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

对于学生(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进行适时的讨论,讨论首先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甚至可以大声向其他同学质询,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积极思考,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及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

讨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允许有一个或多个结论甚至没有结论。质疑讨论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有创见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哪怕略显稚嫩,也要给予鼓励。质疑讨论体现出互动性特征,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模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质疑讨论不能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也采取“课堂讨论法”,认为有此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这种讨论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引导者,有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确定。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时突然刹车。有些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这种讨论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记忆来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教师的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说到底,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总结感悟: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布鲁纳认为,学科基础结构是前人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成果,是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晶。因此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即席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通过总结,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拓宽知识面,获得更新更深的知识,使学生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表现出能动性特征。

五、练习巩固: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练习是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用于实践的训练,不仅要起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要知识迁移,用知识去说明或解决新的问题。因此,一节新课上完了,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靠船下篙,精心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亲身实践,收获在每一节课,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其实教无定法,更无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大可根据自身优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依照不同课型的特点,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新模式。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方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四)“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学科中有益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音乐、语文诗词等,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本人把这一堂美术创作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自认为在本课中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来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出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绘画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长一点,短一点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作画者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美的欲望。

第二步发现探索研究。找到创造美的途径。教师不妨用1--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精讲。让学生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绘画技巧。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4分钟时间,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可同时进行。例如在本课的风景画示范讲解时,教者从构图开始,逐步示范讲解,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或让学生讲讲自已的构思,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第四步自主练习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谛,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画的技巧和方法,已经跃跃欲试,想要用自己从观察、学习中发现的方法去实践。这时可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第五步评讲小结拓展。在本课结束前用1--5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

第四篇:语文“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新探(杨丽芳)

语文“三·三”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后所镇中学 杨丽芳

摘要:教师采取“三激”“三读”“三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关键词:

激情

激趣

善读

质疑

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校构建的“八·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贯穿了新课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核心理念。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在此背景下,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一谈我的心得感悟: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亲近文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摸索的语文“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激、三读、三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固定的。具体体表现为:

一、“三激”即激情、激趣、激疑

(一)激情是语文课的生命力

教师的教学激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教师坚定的自信心,充足的知识储备,周密的课堂设计,全神贯注的昂扬的工作热情为前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教师诵之,歌之,舞之,导之,演之。学生被浓郁的艺术情境氛围所笼罩,结束时学生如欣赏了一场好戏后步出剧场的充实,有愉悦之感。语文教师没有激情,就等于丧失语文课的生命热度,因此,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欲望。

(二)激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起于疑而激于趣。学生有兴趣才有求知欲。从导入新课入手,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可采用歌曲导入法、猜谜语导入法、视频播放导入法、故事激趣导入法、图片展示导入法、诗词名言导入法、寻人启事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实验实物导入法、导游词导入法、情感体验导入法,以及释题导入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举行辩论赛,读书会,表演情景剧,模拟答记者问,模仿焦点访谈,充当播音员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胃口,使学生爱学语文,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激疑是诱发学生思考的原动力

疑是思之端,学贵有疑。在课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知识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教学《死海不死》时,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用两个玻璃杯,一只盛清水,一只盛盐水,然后往杯里放鸡蛋。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读标题提问题,如《伟大的悲剧》,学生质疑:为什么悲剧是伟大的呢?再如《旅鼠之谜》,旅鼠之谜是什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思考。

二、“三读”即读通文章、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一)读通文章

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准句读,读通文章。听录音范读,或听老师范读,或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范读,齐读,随意读,组合读,“开火车”读,默读。朗读中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在教师的帮助下走进文本——梳理探讨——筛选概括——质疑探究,让学生在自读、博思、讨论、交流活动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读出作者

再读文章是解读文本,师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对话过程,亲近文本时,揣其义,摹其情,想其景,演其形,不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3 如《卖油翁》,读出作者的口吻,读出作者的情感。教鲁迅先生的《雪》,运用媒体展示江南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文中找出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语句,配合图片朗读,学生多了几分喜悦。此时学生朗诵容易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画面,达到声情并茂,还原作者的情感。教《黄河颂》时,配乐朗读,听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流水的音乐,学生禁不住涌起高涨昂扬的情绪,学生此时朗诵,读出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豪迈之情。有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朗读。

(三)读出自我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作者情感的熏陶,与作者,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再现作品人物和意蕴,获得思想启迪,甚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教《扁鹊见蔡恒公》时,不妨让学生分角色想其义,演其形。想象人物的对话,改为课本剧扮演。编演边思:从蔡桓公身上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在表演中明是非,悟其理。表演时的台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学生用心揣摩,置入文本心脏才能读出作者,读出自我。在朗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实行生生互动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升华。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之,在诵读中联系生活,从课内走到课外,从生活回归文本,做到知识生活化。

三、“三疑”即生疑、质疑、释疑

(一)引导学生“生疑” 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生疑”,预习时要求学生在疑问处做标记,或在预习本上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教师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疑,对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教学信息,落实学生阅读时的主题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仍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二)诱导学生“质疑”

“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指点方法,从课题、内容、人物性格方面去质疑。如《皇帝的新装》中,为什么是小孩说皇帝没穿衣服呢?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在学生朗诵中,小组交流合作中探究解决。

(三)善导学生“释疑”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思索分析,精当讲解。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直截了当的讲解。有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倡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分组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其内涵。多亲近文本,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主动去解决。任何的探究质疑都应以文本为中心,不偏离文本去研讨问题。5 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作为中心目标,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自然段,抓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总之,“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用激情点亮学生的前程,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用问题引领学生起航,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植入文本心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大胆探究,学会学习。

第五篇: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语文教材大纲要求,“要认真贯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于读、写、听、说和思维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教师讲课时尽可能与学生生活相关,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极具感染力的言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仅有的课桌书本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必要时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街道、商场等,让学生在实地参与中得到真实的体会和感受,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和理解。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际文体运用的现场模拟活动,如请柬的制作、大会发言、旅游景点解说、就业应聘、活动策划的草拟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训内容,由喜欢参与活动进而到为了搞好活动而去想办法、找对策,既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在活动进程中学会如何去接纳和帮助他人,增强了同学问的协作交流意识。

二、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的学生水平不一,相互间差距较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必然是一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课堂上要具有针对性。讲课时较浅显的部分请一部分学生积极对答;较深奥的部分则主要由老师讲解。另外在课外作业的要求上,也不强求一致。比如讲述文言文单元时,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自觉性较差且语文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只要求解决生字词和背诵名句即可;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要求掌握并背诵重点段落;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要求全文背诵并能够自主翻译全文。三种作业要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各有所思,各有所得。

三、结合专业教学,培养语文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应提前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适应社会作好准备,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职校语文必须坚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为就业服务,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要求,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应用与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与写字》等都应归入语文范畴,根据专业看是否该开设,什么时间开设。职校语文既然要体现“学以致用”,就必须在教学上突破听、说、读、写一起抓的旧有方式,做到有所侧重和创新。通过对毕业生的每年回访,笔者认为职校语文应立足于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高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与训练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例如,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行产品的售后服务,物流专业毕业生向客户介绍项目,办公室人员待人接物,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口头表达能力。同样,数控、机电、电子电气等技术类毕业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技法,要会写类似产品说明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产品实验报告等科技应用文。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语文能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中职毕业生大多在第一线从事技能性、服务性或管理性工作,他们的位置常常处于工作纽带的中间或联系环节。对用人单位来说,无论是上下情况的沟通与传达,还是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这条纽带的正常功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很显然,一个羞于启齿或懒得动笔、害怕与人打交道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用中职毕业生时,都非常看重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四、改变教学评价,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教师早已在头脑中按照学生的成绩给学生进行了初步定位:好、中、差在没评价之前就有了定论。如果某个同学书面考试得了高分,教师便会有质疑产生:这个同学怎么会考怎么好?成绩好的考出高分,自然就会在情理之中,片面的教学评价因此而诞生:成绩好的给予鼓励,成绩差的就冷落一边,那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因此,中职生的评价应该在注重知识的同时,多去考虑诸如演讲、手抄报、手工制作、课本剧等能反映学生能力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把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卷面分50分,1分钟演讲10分,手抄报10分,手工制作10分,课本剧10分,其他10分,综合给某个学生计算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在考试方式的改革中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学生会在新的考试模式下全方位的去培养自己的能力,逐步走出初中文化课落后的阴影,让他在职业学校的课堂里重新找回自我。

下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

    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秋颖 摘 要:中职数学课程作为学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中职数学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导语激趣 二、初读感知 三、导读感悟 四、积累运用 五、课外延伸 中、高年级“读中——感悟”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随文识......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1”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摘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为基点,塑造学生人文气质,......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参加语教学工作四年多了,依然清晰地记得曾经的老师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师的只有上好,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认真阅读众......

    法律运行模式新探

    成天柱〔广西工学院管理系 ,柳州,545006〕摘要: 法律运行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成文法、观念法和现实法的动态变化构成法律运行的整体过程,其中观念法发挥着重要作用。观念法是立法......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新探(共5篇)

    内 容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