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2014修订)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2014修订)
1、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5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08]6号)的文件精神,推动我校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对2007年10月由我校颁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07-2008学年校政字1号)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本管理办法。
1.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我校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北京市级项目)及由我校自主设立的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校级项目);
1.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实施框架,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1.4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2、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2.1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组织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大 1 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简称管理委员会)及‚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
2.2 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任主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处、财务处、团委,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专家组评审、验收实验项目并指导全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相关工作;负责监督实验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2.3 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聘请的各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对我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对学生自主申报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审核、立项、结题和评优;对我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等。
3、项目申报
3.1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于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第二个月开始,申报信息经由教务处网站及学院(系)教务科发布,同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还将通过举办班级代表宣传推介会、印发项目申请指南等方式辅助宣传。
3.2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面向本校在校全日制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申报(以每年春季学期项目申报工作启动时的年级为准),原则上要求是团队申报(成员3-5人,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联合组队申报。因项目资源有限,已入选往届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不得申报当年项目。同时,为保证项目运行有序,在项目运行期间将参加我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学生,不得参与项目申报。
3.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需配备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自主开展的大原则下负责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为校内正式编制教师,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也可由项目申请负责人直接聘请。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个项目原则上聘请1名指导教师。为保证创新项目在评审、结题和评优上的公正性,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委 员会的成员原则上不得担任项目的指导教师。
3.4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运行时间为原则上为1年半,立项学生需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完成研究计划,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其本科毕业前完成项目。
3.5 依照我校“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原则上要求人文社科类项目研究需基于社会调查开展,理工科类项目研究则主要依托实验开展。
3.6 在充分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各项政策后,项目负责人需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网页下属子网页‚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按照表格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打印并经项目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书的电子版一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所在的学院;
3.7 学院在接到学生提交的项目申请表后,需组织教师进行初审,根据管理委员会分配给学院的推荐名额(按照本科学生分布比例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推荐名额总数与实际项目数的比例约为1.2:1),确定具体的学院推荐项目及推荐排序;经主管院长审核并签字盖章后,将学院推荐项目的项目申请表(纸质版原件及电子版)及信息汇总表格(仅需提供电子版,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包括3个子表)报送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4、项目评审
4.1 学院推荐项目材料汇总后,由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立项评审工作,确定予以立项的项目名单、立项级别(国家级、北京市级及校级)与资助额度,评审结果经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报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管校长)批准。
4.2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列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名单在教务处网站公布,并分类报送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学校备案。
5、项目运行管理
5.1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在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两周之内组织项目启 动会,详细宣讲项目运行的各项要求,下达立项证书,启动项目运行;
5.2 项目启动8个月后,启动项目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需将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期进度报告书》在指定时间内送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中期进度报告书》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分为中期通过、限期整改和中止运行三类。被判定为限期整改的项目,需在判定结果下达三个月内,充实调研数据,修改中期报告,并再次提交审定,合格者继续项目运行;被判定为中止运行的项目,冻结项目经费,取消其项目组成员的一切相关支持政策,如学分认定、推免科研加分等,并予以通报。
5.3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进行过程中,管理委员会将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及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管理委员会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创新社‛。创新社作为学生社团归口学校团委社团部管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参与其业务指导工作,并定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学生自发开展各类项目交流活动。
5.4 项目组到校外开展调研活动,出行时间在1天以上的,需向班主任报备,并做好详细行程规划,确保成员在外期间的安全,同时,项目负责人必须给所有成员购买调研期间的含紧急医疗救护服务在内的人身意外保险。
6、项目结题管理
6.1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需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连同结题报告(20000字左右),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给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结题验收申请。同时提交的还有依托项目研究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复印件(如具备)、项目实施图片及其他辅助材料等。
6.2 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文、经济、社会、法政、理工五个学部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结题评审,审定提交的各类项目结题材料,并举行项目结题答辩,最终确定各参评项目的结题成绩及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未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结题材料的项目则直接被判定为“不合格”。
6.3 被判定为‚不合格‛的项目,学校将冻结其剩余项目经费,取消其项目 组成员的一切相关支持政策,如学分认定、推免科研加分等,并予以通报。
6.4 项目结题后,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印制项目结题证书,并将当期结题项目的相关成果和材料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备案。
6.5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按计划结题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可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结题时间前一个月下载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和《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申请延期结题项目进展报告》,说明延期原因及申请延长期限,同时汇报项目业已开展的情况,提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准。获准延期的项目应在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前完成并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结题材料,由专家委员会另行组织专家评审。
7、项目变更管理
7.1 项目立项后,如因客观原因需变更项目相关内容,如项目研究题目、项目组成员等(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应尽早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网‛下载《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变更申请表》,填写打印并经项目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签字后报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变更申请表交由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项目变更申请人,同时将变更申请登记备案。
7.2 项目启动后,项目组成员(含负责人)如参加我校本科生交换项目到境外高校学习一年以上(含一年),必须办理项目成员变更,退出项目组。
7.3 项目启动实施10个月后,原则上不再受理任何变更申请。
8、项目经费管理
8.1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的项目经费额度分别为20000元(中央财政支持10000元,学校配套支持10000元)、5000-10000元(北京市财政支持)和5000元(学校经费支持)。其中,北京市级项目的具体数额根据当年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要求确定。8.2 项目经费由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指导教师不得使用研究经费,学校不提管理费。
8.3 经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定,学校财务处核准,国家级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及北京市级项目的项目经费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直接授权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项目负责人凭下发的项目经费卡办理经费报销手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国家级项目(学校配套支持部分)及校级项目经费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管理,项目负责人需经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理项目经费报销手续。
8.4 项目负责人需严格遵守学校财务处相关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及办理项目经费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8.5 对于因各种原因被终止允许或撤销的项目,学校将冻结其项目剩余经费,并停止后续拨款。
8.6 项目经费逾期未使用完的,根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相关规定,予以收回;
8.7 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其使用科学、合理、高效,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对于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将依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视情节严重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停止项目运行、给予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将移交至司法部门处理。
9、相关支持政策
9.1 凡通过项目结题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培养方案中 ‚科学研究与实践环节‛学群的‚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2学分),具体申报要求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社会研究和创新训练学分认定办法》。
9.2 项目组成员,可获得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加分,具体为: 国家级项目立项:项目负责人计2.5分 其他成员计2分 市级项目立项: 项目负责人计2分 其他成员计1.5分 校级项目立项: 项目负责人计1.5分 其他成员计1分 结题获得‚优秀‛的项目(含国家级、市级、校级)项目组组负责人及成员均加计1分;
9.3 项目指导教师,每单独指导一个项目,当年计不少于9课时的指导工作量;联合指导的教师酌情减少。
9.4 项目完成后,学校将依据相关政策,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10、附则
10.1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管理办法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2007-2008学年校政字1号)停止执行;
10.2 本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教务处)负责解释。
10.3 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项目,还需执行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关的规定。
第二篇:重邮【2009】26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邮电大学文件
重邮„2009‟26号
关于印发《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各相关单位: 现将《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九年一月十七日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均简称创新实验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实验计划严格遵循“立足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交叉联合、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以项目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注重学生自主实验和过程训练。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创新实验计划在分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汇同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 学校分科类聘请相关专家组成创新实验计划指导委
——
员会,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专利申请及奖励建议。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创新实验计划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细则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项目申报范围为一至三年级本科生。申请者要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对确有特长的学生,经学院工作小组考核,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申报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至三人组成的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个人不得一次同时申报两个项目。
第七条 学生个人或团队基于浓厚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及实施。选题应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科为主,兼顾交叉融合,以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开展,选题思想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立项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项目研究时间原则上半年以上,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
第八条 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人员可选择申请B学分或申请替代实践教学环节,须在申报时明确说明。每个项目最多可申请B学分3学分,或最多可替代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替代部分以课程为最小单位确定,替代教学环节包括独立设课实验及除毕业设计以外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第九条 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或硕士学位,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负责审阅项目内容,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训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学生的研究结果等。可根据需要成立跨学科指导教师团队。
第十条 申报与评审程序
(一)申报人(或团队)填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题表》,学院工作小组收集命题后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评。
(二)通过初评的项目,由申报人(或团队)填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
(三)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对申请项目及申请者进行评审筛选,对项目可申请的B学分、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环节、成绩评定方式、未达标人员重修等问题在学籍管理方案中予以明确,并对推荐项目提出具体意见;
(四)教务处对申报项目进行学籍、学位、材料形式等进行审核;
(五)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学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组织答辩会,审查申请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研究计划、经费额度和申请者的研究能力等,提出评审立项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学校审定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额度等。
——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开题。项目启动时间从学校正式公布立项之日起。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相关要求,进行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实验,自主管理;项目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认真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研究体会,做好实验记录,导师应及时指导和跟踪。
第十二条 学院对项目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检查,并根据阶段实施情况确定学生阶段实验成绩。项目负责人阶段检查应提交阶段检查报告,内容包括: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学生表现评价、学生阶段考核成绩、下一步研究计划。学校对项目实施周期超过一年的以年为单位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各阶段检查材料备查。
第十三条 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阶段检查报告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学院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变更。在研究工作中,涉及减少、变更研究内容、研究人员,提前或推迟结题等事项,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第十五条 学校按学科分类定期组织相关项目进行小组研讨,在大学生科技节中对优秀创新实验项目进行评定并予以颁
奖,搭建项目交流平台,对项目成果进行交流。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创新实验计划经费由教务处负责进行项目经费预算,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社会科学类项目原则上资助经费不超过500元,自然科学类项目原则上资助经费不超过1200元。项目经费的使用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进行审批,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后执行。
第十八条 资助经费必需用于资助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使用范围为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和论文发表版面费等。鼓励措施
第六章 鼓励措施
第十九条 各学院可结合学院情况制订管理细则,为各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条 学校对通过验收的项目以项目为单位认定B学分或替换相应实践教学环节,同一项目成员按验收意见享受相同的B学分认定或实践教学环节替代方案。对阶段性成果突出的,可享受以下鼓励政策:
(一)作为国家创新实验计划预备项目予以重点资助;
(二)可申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开展继续研究;
(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加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
(四)在申请后续创新实验计划中予以优先考虑;
(五)作为优秀人员推荐到学校各科研项目、开发团队中。第二十一条 学校根据“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任务量和完成质量,对指导教师记教学工作量(20教日/年.组),并可作为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的支撑材料,记入教学部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所有,发表论著或申报其他成果时须标注“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题表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大学生 创新性 实验计划 项目 管理 办法 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9年1月17日印发
第三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稿)
根据教育部《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实施“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专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第二条 我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主要用于资助我校本、专科生创新团队或个人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基础性、应用性项目的研究。通过创新性试验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训练,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 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遵循的原则是:“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培养能力”;项目遵循的程序是:“自主选题、自由申报、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性、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包括“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各系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小组”。
1.“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教科所、财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及各相关专业所在系部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创新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指导全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工作,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项目,1
监督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
2.各系部成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小组”由各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任组长,分管学生的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等。创新项目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部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规划、立项申报、指导、项目运行管理、初评等,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3.各系部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确保学生取得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实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可靠的时间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每次指导项目一般为1项。创新项目指导小组负责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第三章 资助范围及申请条件
第五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指本、专科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以创新团队或个人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科研创新活动。
第六条 资助项目除来源于学生申请的实验课题外,还可从符合本计划要求的其他各类本、专科生科研创新优秀项目中遴选。
第七条 凡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均可申请,鼓励低年级学生申请,原则上不受理毕业班学生申请。申请者应以团队为主,个人也可单独申请,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申请者一次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申报。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
第八条 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能够在在校期间内完成。
第四章 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九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一申报与评审时间一般在4~5月份,具体时间以教务处通知时间为准。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原则上要求在学生毕业前完成。
第十条 项目申报及评审程序
1.申请者(项目组负责人)认真填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书》,经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确认,提交到项目组负责人所在系部创新项目指导小组进行审核。
2.各系部创新项目指导小组对申请项目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对拟推荐的项目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填写项目汇总表后一同报送教务处。
3.创新项目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答辩项目,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答辩,确定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单,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并公示后下达立项通知。
4.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根据评审成绩择优推荐申报省或国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第五章 经费来源与使用
第十一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经费来源:教育厅专项拨款;学校专项资金;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资助经费由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教务处负责审批,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对于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按1:1的配套经费给予支持。对于获得批准立项的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将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给予1000至3000元的资助。
第十三条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三次拨付。立项后拨付经费总额的3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经费总额的40%,结题后拨付剩余的30%。
第十四条 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等经费。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经费开支计划和使用,教务处负责审核。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
第十七条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公开发表时要标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十八条 凡在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教务处有权停止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并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资助资金。
第六章 项目实施及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系部和学校教务处签订《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不按时签订合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书规定的时间和实验内容 3
启动计划项目,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第二十条 学校和各系部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活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心和各类实验室应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系部应指派专人负责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站,为学生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第二十一条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指导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创新团队或学生个人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实验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
第二十二条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题,可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推迟结题,但延期最多不超过6个月。
第二十三条 项目一旦立项,不得随意变更,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变更或终止项目研究:
1.项目在执行期内因正当理由需进行变更,经审查后可适当延期或调整计划项目内容,但延期不得超过一年。
2.研究项目由于一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而终止研究者,应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终止报告,经批准后执行。
3.凡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计划项目,学校将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课题的研究经费。
第二十四条 项目启动6个月后,项目组须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交《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度报告》,期限在2年以上的项目每年12月需向创新项目领导小组提交报告,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对不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报告)者或无明显进展的项目,应要求其限期整改直至停止项目运行。
第七章 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结题时应提交《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原始材料(调查问卷、实验记录及数据等)。形成实验成果的,应将完成的论文、设计、专利、成果实物等一并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系部。
第二十六条 创新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题项目进行审核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
第二十七条 教务处、系部应建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成果以及原始资料。
第二十八条 教务处将定期编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成果集,并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等组织成果展示与交流,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第八章 项目激励与表彰
第二十九条 经学校验收合格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组成员及组长,可获得4至6个创新学分。对于项目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参加科技竞赛获奖的,按照相应级别奖励创新学分。中途退出研究创新性实验者,不能获得该项目创新学分。
第三十条 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性实验项目,经学生(限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系部学术委员会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经审核鉴定后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十一条 学校将核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国家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80至100个课时;省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60至80个课时;校级立项项目,结题后奖励指导教师30至40个课时。
第三十二条 学校设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组织奖,对优秀指导教师和单位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08年3月26日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 沙生柽柳种子超干处理过程中外源保护性物质对
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项目主持人周小明联系电话***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7011210231生物技术14-2班指导教师刘艳萍E-mail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起止年月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塔里木大学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称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教育部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3.计划的资助范围。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资助这些学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共资助15000个学生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
四、计划管理
1.计划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教育部批准的方式选定参与学校,分两个评审和批准学校,2007年和2008年各批准50所左右参与学校。学生项目的名额由我部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分四个分配给参与学校。2007年和2008年,我部每年总共资助30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年和2010年,我部每年总共资助45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2.学校在评审出本的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后,要将本的本校创新 1
性实验工作计划和评审出来的学生项目报我部备查,我部对学生项目进行备案并予以公布。
3.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需每年向我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我部将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抽查。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部。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学生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五、学校工作
1.学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
2.学校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校要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3.学校的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4.学校要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小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人均经费不低于1万元。
5.学校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利用项目学生俱乐部等形式,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6.学校要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
7.学校要组织项目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8.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项目,对参与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结题等事项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
六、学生要求
1.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每个项目都要配备导师,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一定要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3.学生项目选题要适合。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4.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要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5.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性实验和创造发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