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让学生爱上作业》有感
读《让学生爱上作业》有感
光华东街小学——杜婷婷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刘春生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十几年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让学生爱上作业 》这本书是刘春生老师所写,他是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生学习策略、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小学作业改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7年4月出版《作业的革命》,以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创新的的不是学有所进的欣喜,而是苦不堪言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常常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烦气恼、疲惫不堪。怎样让学生由“消极应付”变为“主动参教学了完成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作业呢?上网查一查,看看有哪些书籍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在众多的书籍中我一眼发现了它——《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实践,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优秀案例。《让学生爱上作业》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以来,作业给学生带来与”,成为作业的主人,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批改改中解脱出来,让作业成为师生的开心事?
刘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系统展示了他的作业研究新成果,落根不同课型,聚焦真实问题,给出清楚抓手,让作业活动“有趣而为,汇融趣动”,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书中生动活泼的案例与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作业有新的认识:原来,让学生爱上作业并不难。不论是“布置作业”中分门别类的作业设计范例,还是“批改作业”中蕴含的智慧与别具匠心,都让我颇有收获。用爱心打底的文字读起来让人感觉格外亲切,我相信让教师受益的书籍,最终真正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学生。我一读再读,深受启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些新思路走进我的课堂。
刘老师在该书中,从面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查收作业、改革作业五个方面,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具体的作业活动指导策略,同时列举了许多实例,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让我获益匪浅。刘春生老师指出,作业的编排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制,这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作业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师就无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学改进和提高效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编制时,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控制作业的量和完成时间;二是有针对性,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三是结构合理,从易到难,难题的比例要少;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学习的生活价值;五是多样化,多种作业形式相结合。反观我的日常教学,在备课中,我往往注重了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初读感知——精读指导——拓展延伸,注重备好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甚至小到其中的过渡语,但却忽视了作业的备课,每每总是单一地编排字词句的练习,依赖练习册的习题,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注重作业编制的多样化,致使孩子们觉得作业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此外,刘老师在作业布置中的“加减乘除”,也让我很受触动。所谓“加”,指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训练价值。比如为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生动活泼的拓展题,为学困生编制一些“回头题”,为全班学生适当增加链接性的阅读······所谓“减”,即做好作业规划,努力削减作业中高耗低效的内容。比如,尽量减轻学生抄题的麻烦,减少大段的叙述,课堂上热议过的话题不要重复出现在作业中,等等。所谓“乘”,就是善于小题大做,放大小题目的训练意义。所谓“除”,就是在整体构思全学期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阶段的作业量,将统一的要求分解为可自主选择的作业等等。比如,在做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时,很多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情,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很是厌烦。刘老师却给题目本身来了一个分身术:(1)那天我可真后悔啊(2)那次我可真乐开了花(3)你别问,我不想告诉别人(4)当时你为什么没说
做了这样的除法之后,作业的要求并没有多少改变,但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提示和可选择的空间,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抵触的情绪就少了。
当看到这一实例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每学期伊始总是布置的一项作业:以“新学期新打算”为主题写一篇小习作。基本上每个孩子每学期的“打算”都是一样的,每学期的文章都是乏善可陈,更谈不上新意。刘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不是孩子的作文没有新意,而是身为教师的我,在作业的编制、命题及布置上缺乏技巧。我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的学生不爱做作业是共性。我也用过很多办法,可学生做作业完全是为技巧。
如何给学生的课业“减负”,如果只是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则治标不治本;让学生爱上作业,甚至做完后意犹未尽,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刘老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了我们让学生爱上作业的妙招。如果你也在为作业而烦恼,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一定会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书中第二章:布置作业的第一页有这样一句话:“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可爱的作业应该从教师用心的设计开始。”“可爱”这个美丽而温馨的词汇,汇集了刘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对作业的爱与研究,使我读到这里,心也是颤动、激动、感动。“可爱的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为可爱的异彩纷呈的学生服务的,所以它才是可爱的,它才要可爱。
第三章第163页刘老师说:“我一直认为,不带情绪批改作业,不带情绪进课堂,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践行。你呢?”这句话,不知道击中了多少老师的要害,尽管,每一个老师同样是爱他的学生们,但是,又有谁做到过不带着情绪工作、上课、改作业呢?尤其是改作业,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看着一个个正确的答案,望着那工整的书写,我们的笑容挂在脸上,大大的“√”都是笑的,而当我们拿到成绩差的学生的作业本时,立刻眉头紧锁,不耐烦地翻看着,越看越生气,一个个鲜红的“×”,用力地滑下去,带着无奈和愤怒。可是,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本时,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他们会有好的情绪吗,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来会变好吗?
在这本书的103页,刘老师告诫所有的老师:“教师要不断地告诫自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自己勤奋,才能带出高徒来!”我会牢记这句话,我会用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来达到让作业在学生的眼中改观,“让学生爱上作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孩子们的作业而忧烦。看来丰富语文作业的类型十分有必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追求形式多样的作业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比如,语练,抄词、生字、试卷等等,而应该富有色彩、充满情趣,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做作业是种经历愉快的过程。于是,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我们班级有资料搜集小能手,每次需要查找的资料都有他们完成后在小组能共享,定期完成了手抄报或是阅读报,比如主题为: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根据单元内容来定主题,并在班上评选出等级;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例如,我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草原上热闹的场景,有的孩子画出了大大的蒙古包,有的孩子画出了紧牵的双手,既完成了作业也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蒙汉情深”。再如学习古诗词时,我让学生以“《风》、《花》、《雪》、《月》”或以“春花、春风、春雨”为专题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诗句,也就是所谓的分类整理,辅以让学生扩写、改写等形式,培养想像力。又如教学《三亚落日》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三亚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三亚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二、尝试层次不同的作业
我的班级孩子们的落差面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孩子在学习上的确存在很大的自我阻力。因此,我对个别几个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就多花了一些心思,比如需要查找资料,我就会让班级接对子学习的帮助者,回家查资料的时候多准备一份,给这个孩子,然后两个人一起学习查找到的资料内容,这样一来,一是降低了后进生的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会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
其实,经过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的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探求自主选择的作业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总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大部分孩子是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能力强孩子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孩子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我刚带这个班级的时候经常有孩子不交作业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改变这种境地呢?后来我发现,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未尝不可一试,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差异,比如我在上《夹竹桃》一文时,就有老师给我指导,把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季的生长情景让学生选一个来自由想象比三个都写效果要好,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母亲节”期间,我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我为妈妈做件事”,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有的孩子选择给妈妈洗碗,有的选择拖地,有的选择洗脚,还有的给妈妈梳头,并且都拍下照片,还附上了详细的日记呢。
对于这样的作业,每个孩子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因为这样的作业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亲身经历的,他们投入感情的。
四、坚持趣味性强的作业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所谓“审美疲劳”,连成人都愿意接受一些重复枯燥的事物,更何况是这些孩子们呢。因此,作业的趣味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教学了《广玉兰》和《夹竹桃》这两课后,我布置学生养几种花草,不时的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珍惜大自然的爱心。
教海泛舟,语滩拾贝。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特别在读完刘春生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后,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无论最终作业的形式怎样变化,都要与课堂、与实际、与孩子们的自身情况相联系,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想做乐做的作业值得我们探讨,但愿孩子们都能在作业中享受快乐之源!刘春生老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作业带给学生的将不是不堪重负的痛苦,而是学有所成的欣喜。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实践,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在孩子的习作里,不再看到开篇的那句“名言”,让孩子们快乐地做作业,就像刘老师这本书的名字那样——让学生爱上作业!
第二篇:让学生爱上作业
《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
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陈爱华
多年来,我一直任教低年级双班数学,平时的工作量较大,我常常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烦气恼、疲惫不堪。怎样让学生由“消极应付”变为“主动参与”,成为作业的主人,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批改改中解脱出来,让作业成为师生的开心事?这是我一直在探寻的,但收效甚微。如今拜读了刘春生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书中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系统地展示了他的作业研究新成果,落根不同课型,聚焦真实问题,给出清楚抓手,让作业活动“有趣而为,汇融趣动”,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书中生动活泼的案例与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作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让学生爱上作业并不难!书中第二章:布置作业的第一页有这样一句话:“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可爱的作业应该从教师用心的设计开始。”“可爱”这个美丽而温馨的词汇,汇集了刘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对作业的爱与研究,使我读到这里,心也是颤动、激动、感动。“可爱的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为可爱的异彩纷呈的学生服务的,所以它才是可爱的,它才要可爱。第三章第163页刘老师说:“我一直认为,不带情绪批改作业,不带情绪进课堂,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践行。你呢?”这句话,不知道击中了多少老师的要害,尽管,每一个老师同样是爱他的学生们,但是,又有谁做到过不带着情绪工作、上课、改作业呢?尤其是改作业,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看着一个个正确的答案,望着那工整的书写,我们的笑容挂在脸上,大大的“√”都是笑的,而当我们拿到成绩差的学生的作业本时,立刻眉头紧锁,不耐烦地翻看着,越看越生气,一个个鲜红的“×”,用力地滑下去,带着无奈和愤怒。可是,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本时,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他们会有好的情绪吗,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来会变好吗?
阅读了此书,我感到收获多多,感触颇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我要重新面对学生的作业问题。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经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首先,尽量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特别是口算,平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和慢题进行多加练习,对于那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的式题就不用经常练习了。其次,作业布置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作业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的过程。学困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那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作业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点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最后,继续做好错题集。从平时的作业练习和单元测试中收集学生掌握较差和易错的题型,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地学习,实践,反思,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为让学生能喜欢上写作业而不断努力!
第三篇: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
谈起作业,恐怕没有多少学生会心情舒畅的。一个学生在日记里写到:“老师,父母,他们逼我们学习,就像一个个凶犯,作业就是他们的凶器。”作业都成了“凶器”,怎会让人愉快呢?
是学生不愿意做作业吗?事实上,学生一般不会直接对作业本身产生反感,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份内的事情,有责任去完成。他们有每天做作业的心理准备,如果作业的分量相对适中,学生是不会反感老师布置的作业的。
那为什么学生视作业为“凶器”呢?作业量过大,不少学生一直做到深夜都完不成;作业内容千篇一律,枯燥无趣;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比较随意,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做了很多作业,但学习成效不显著;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父母一开口说话就与作业有关,让孩子非常反感„„。反思当下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何如此痛恨作业了。
刘春生老师是南京市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作业变革的研究,致力于将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的角色转变为作业练习的积极参与者。他从系统论的角度思考作业问题,在作业的编制、布置、练习、批改、讲评等诸多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编撰出《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为一线教师改进作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
一、作业的编制
对教师来说,最不愁的就是作业题了。种类繁多的教辅资料,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如果相关部门不加限制的话,每门学科购买3本左右的练习册让学生去做是毫不稀奇的。但各种教辅资料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与学脱节,常常出现课堂上讲的内容和课后练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国家课程需要进行校本化的处理,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业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制,才能做到讲练结合,促进思维。
比如说,名句的背诵,是很多语文老师都比较关注的,也是考试的时候常会默写的。通常情况下,老师会给学生编印出一组名句或者名篇,要求学生强化记忆。这样的作业常常不受学生欢迎,也经常出现当时会背过一段时间就忘的现象。刘老师是这样编制作业的:
名句寻根:“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句话出自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摘抄)
(2)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到这句话,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了上述作业之后,紧跟在后面的还有一道说话题:
(4)王维在给友人饯行,“劝君更尽一杯酒”,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有趣好玩中的练习,让学生既学到了经典,又拓展了视野。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制作业,应该成为教师备课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辅导练习册的泛滥,很多教师基本上不去编制作业,这是非常可惜的。从教学环节的角度看,作业为教学评价提供数据,如果作业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师就无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学改进和提高效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在进行作业编制时,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控制作业的量和完成时间;二是有针对性,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三是结构合理,从易到难,难题的比例要少;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学习的生活价值;五是多样化,多种作业形式相结合。在生活中,图文并茂的报刊杂志,丰富多彩的网络和音像资源,使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了,这样的变化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作业也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以反映学生的内心感受与需求。
二、作业的布置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几乎每一个教师都能朗朗上口,但知行是否统一呢?从每天的作业布置就可以窥得一斑。课堂上以讲说为主,课后作业以书写为主;课堂上以群体思考为主,课后作业则反映了个人掌握知识的水平。作为一个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是否注意到课堂与作业的这些差异呢?一个班级有心智发展水平各具特色的学生,有的喜欢数理逻辑,有的颇具艺术特长,有的擅长文字表达,有的擅长肢体语言,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是关注到了学生的这些差异呢?
刘春生老师在作业布置中的“加减乘除”,很值得我们借鉴。所谓“加”,指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训练价值。比如为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生动活泼的拓展题,为学困生编制一些“回头题”,为全班学生适当增加链接性的阅读,等等。所谓“减”,即做好作业规划,努力削减作业中高耗低效的内容。比如,尽量减轻学生抄题的麻烦,减少大段的叙述,课堂上热议过的话题不要重复出现在作业中,等等。所谓“乘”,就是善于小题大做,放大小题目的训练意义。所谓“除”,就是在整体构思全学期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阶段的作业量;将统一的要求分解为可自主选择的作业;等等。比如,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很多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情,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很是厌烦。刘老师给题目本身来了一个分身术:
(1)那天我可真后悔啊(2)那次我可真乐开了花(3)你别问,我不想告诉别人(4)当时你为什么没说
做了这样的除法之后,作业的要求并没有多少改变,但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提示和可选择的空间,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抵触的情绪就少了。
布置作业,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作业,如何去做这些作业;课型——同一个教学内容,新授课的作业与复习课的作业有很大的不同;思维层级——尽量让前面的作业成为后面作业的铺垫,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形成顿悟;数量——避免在同一水平上反复操练。等等。
三、作业的练习
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很多教师下一步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收回,然后进行批改,对学生如何去做这些作业这一过程并不关心。有些教师明明知道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上有困难,也不去加以指导,等到作业收上来又对学生横加指责。学生“抄作业”现象的存在,与教师只注重结果、不关心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直接相关。在作业的五个环节中,“练习”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不能抓住,作业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指导,确实不太容易。一些教师想出的办法就是请家长帮忙,将作业的要求写下来让学生带回去,或者通过手机短信发给家长,请家长进行督促。但是,家长自己也很忙,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对教师的要求理解也常常不到位,在督促孩子作业的过程中经常搞得一头火,最终学生抱怨家长,家长抱怨教师,教师责怪学生,搞得谁也不开心。
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刘老师倡导的开放式作业管理,给提高练习质量提供了一种思路。平常作业的检查,重在看作业做了没有、书写的是否工整,对作业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学习状况等很少涉略。如果将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变成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情况就会不同。比如,定期举办作业展示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互相观摩,借鉴别人的好做法,谈谈别人别人作业的优点,说说自己作业的得失;开展针对作业的主题讨论,看如何完成作业效果更佳;进行典型经验的介绍,让身边的同学现身说法;组织作业的单项评比,激励学生在家中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建立作业档案,精选一些好的作业,收集到档案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展示,既是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对他人的示范。
上述这些方法,看上去都是学生作业完成之后开展的一些活动,但对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也要互相协调,确保每天小学生的作业量在1小时左右,初中生的作业量在1.5小时左右。学科作业的总量控制住了,作业的过程和作业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四、作业的批改
当学生将自己辛苦写好的作业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通常是如何批改的呢?在作业本上打一个“√”、“×”,好的作业再潇洒的写上一个字的评语“优”、“良”、“甲”、“乙”,最后写上批改的日期就完事了。教师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作业中一些小小的错误就会被发现,紧接着的说不定就是惩罚,老师也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一些不满的情绪带进对学生的惩罚之中。也就是说,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的“师道尊严”更加的膨胀了。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写作业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写了作业之后又要提心吊胆地看教师的神色行事。
怎样让学生改变这种境况,喜欢上作业的批改呢?刘春生老师创造的趣动式作业批改模式,给教师指明了改进的方向。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沟通”,让作业作为媒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善于从作业中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指点他们走出挫折,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这样就会围绕学生的兴趣、乐趣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一种“趣动式”的批改模式。教师明确的批改和真诚的点评,学生给予积极的回应,并提出困惑的问题;教师再次耐心的指点和真切的关怀,„„营造出师生间的智慧交流场。
三年级的学生(小云)写了一篇日记,记录刘老师给她扎辫子的事情,刘老师是这样批改的(圆括号里的文字是刘老师加上去的):
扎bian子 今天在我和彭嘉韵玩时,彭嘉韵不小心把我的头发拽(散)了下来,她感到很尴尬,便连声说了几句对不起。我听了也就算了,但心里很不开心,因为这样很难看。(不过,以后还是不要太计较,毕竟是同学嘛!)好的[这是的小云回应,本文作者注]
到了中午,我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请刘老师帮我扎一下。(他的手很大)一开始我感觉(发根)很疼,于是就(把头)摇了几下,可是刘老师(没有注意,不仅)没有轻一些,反而重了一些。我看见没有了希望(,)就只好默默地忍受着,最后刘老师终于帮我扎好了,(紧绷绷的。)虽然(头发根)有些疼,但(我)还是怀着一种感激说了声谢谢。
从今天的这件事来看,我dong得了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每一件事都有一定的技巧。
[悄悄话]
我一直以为自己粗大的双手很灵巧,而且从女儿很小时到今天,我都为她梳头扎辫子。但你找到我时,我心中很幸福。便像对女儿一样,“轻轻”地挽起你的发辫,再扎起来。我没有注意到会弄痛了你的头皮。看了你的日记,我脸红了。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也和你一样,十多年了,她没讲过一次疼,让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细心的父亲……谢谢告诉我你真实的感受!
粗心的阿牛[阿牛是刘老师的绰号,本文作者注]
有的老师会说,作业太多,来不及批改。刘老师对此也给出了解决的策略。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除了趣动式的批改之外,我以为对学生作业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多样化的分析视角,让我们反思作业编制是否合理,作业难度是否恰当,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是否高,这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很有帮助。
五、作业的讲评
作业的讲评,老师们普遍重视。但关注点多在解题思路的引领、学生错误的纠正上。由此形成了学生“做”、教师“评”的一种任务文化。做作业的目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待教师对作业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做起来没有兴趣,讲评的时候也不是非常关注。
要让学生爱上作业,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学生自己赋予自己的一项责任。在讲评的时候,更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大家分享思考的乐趣。换句话说,就是要创造“展示与分享”为核心思想的作业讲评方式,让作业讲评成为师生学识、情感交流的纽带,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进步的快乐。
在刘老师的班里,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三个以上的读者点评之后,才能上交到组长那里,这三个“读者”,可以是自己的亲友,当然更多的是自己的同学。学生就是在这种点评与被点评的交往中,逐渐学会了创造精品和赏识鼓励,提高了习作练习的价值追求。而教师因为多了很多学生的点评,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的更清楚了,自己再去点评的时候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其实,作文如此,其他多个学科多种类型的作业也可以如此。只要教师努力去创造“展示和交流”的作业讲评文化,就会创造出许多鲜活的经验来。
学生是成就教师的持续力量。当学生热爱学习、热爱作业的时候,他们就能学得很好,而且会帮你破解很多教育上的谜团。让学生爱上作业吧!
《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技巧》
刘春生/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9
第四篇:读《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有感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读后感
寒假,有幸拜读了美国作者卢安.约翰逊的《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感受颇深。
一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原来添加游戏的课堂是如此的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尤其是这本书让我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这本书给读者细致地呈现了165个课堂的游戏,包含了游戏的目的、适应的年龄、游戏的时长、游戏所需的道具、准备工作、给学生的指导、后续的工作等。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同时这本书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把整个班级凝聚起来;第二部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科目给游戏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则是40个总结活动。每读此书,我也陷入无限的思考中。一方面是对班级管理的反思,另一方面则是对数学课堂的思考。
数学课堂向来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的,充斥了一个个的数字、一条条的公式、一个个的定理。无论是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还是如今我们的学生中,都有着一大批谈到数学就要头疼的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就是一种煎熬。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也是非常苦恼。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愉悦的、舒畅的、好奇的心情走进数学课呢?所以当我看到《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这本书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在想,如果我们把数学课上成一节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游戏课,那么让我们的孩子们爱上数学、并实现高效课堂还是问题吗?
是的,游戏总是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球。也可以让学生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并且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降低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自始至终,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动态的、互动的、高效的。我们的课堂应是一节师生互动的活动。应让活动变成学生思考和判断的阵地,因为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学生在活动中更愿意为知识的学习而付出更多的精力。不管是有意的付出,还是无意的付出,最终都将转化为一种知识储存在他们的脑海里。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也必将是活泼的、动态的、让人记忆深刻的。久而久之,相似的课堂、类似的活动频繁出现,无形之中让学生慢慢感受到了知识的迁移和联系,慢慢升华成了一种种数学思想、数学思路、数学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易望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爱上学习的165个课堂游戏》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正是这样一本书,为我们的游戏课堂的设想提供了具体的方案,并引发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更多的游戏。如果真正的把游戏加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那必将在我们的复兴学校数学教育上取得巨大的突破。
紧紧地握住这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让更多的游戏添加到我们的课堂。当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当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的学生会爱上我们的数学课堂,并会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第五篇:读《爱上语文》有感
读《爱上语文》有感
读《爱上语文》有感
最近阅读王崧舟老师的书《爱上语文》,心灵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感叹于王老师的思辨能力,探索精神极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他能从一个小小的点,引发各种思考,并深入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引发读者深层地的思考。他说他准备百家讲坛的一次演讲稿,一万字左右的演讲稿,他要阅读约一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十二篇演讲稿,就要阅读一千两百万字的资料,这个工作量该有多大啊!
中午看到《未经思辨的语文毫无价值》这一篇时,又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原先,我们对童趣诗的误解太多了。不是所有含有“儿童”这一意象的诗都是童趣诗,都是写出儿童的童真童趣,这种理解太片面、太机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给耄耋之年归乡的诗人的感受是多元的,是能引起读者思绪万千的。“儿童”意象,给诗人的生命底色添加了鲜活的一笔。
宋朝诗人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也被我们误读误教了,把它简单的当做田园诗来对待了。田园诗发展到宋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描写的重点已从歌咏田园风光转而直接描写农民的疾苦和农事活动……这些诗称为“农事诗”。(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
所以,我们理解诗时,要把诗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结合诗人的生平等多维度来体悟,才能真正的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教学参考书,它只是给我们作为参考,遇到困惑要查阅、细心地比对相关的资料才行,也要向他人求教,无同行交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王崧舟老师正是通过多方的论证才得出结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的不是不是农忙时节收获的喜悦,也无宁静可言,连童孙也要学种瓜。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对农民辛勤生产、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