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时间:2019-05-12 23: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第一篇: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摘要: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互动阅读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围绕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学习任务的开放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网络的操作程度,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互动阅读教学模式划分为设置高度、互动交流和授之于渔等三种教学环节。

关键词:网络环境 拓展阅读 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珠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本人创建了一个专门给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的课外阅读网站——儿童读书吧。网址是http://211.155.25.185/bbs/.到2010年5月20日,网站共有365个注册会员,主题总数有3050篇,帖子总数有14818篇。

以儿童读书吧为基地,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阅读平台。学生在儿童读书吧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交流读书心得,切磋琢磨。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策略,针对性给给予高效的引导。

每一月,我班学生一起阅读一本书。上学期,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四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列那狐的故事》和《新中国第一》。本学期,结合广州市“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向学生推荐了《林汉达历史故事》一系列历史故事书,最少阅读四本。儿童读书吧,激发起了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在全班乃至全级,掀起了一股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潮。在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涌动着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浪。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有五个子栏目:“读书日记”、“同读一本书”、“内容监测站”、“主题讨论站”和“读书心得”。

儿童读书吧成为一个激发学生好读书和读好书的好平台。

一、设置高度,点击读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字”。在儿童读书吧这个平台上,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儿童读书吧的“同读一本书”里,学生一起查找有关历史故事的资料,有的家长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动起来,一起营造了一个共读一本书的浓郁的氛围。“主题讨论站”中,教师、学生课前提出了很多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无形中设定了一个个读书高度,增强了读书的欲望。孩子的特点是好强,为了能在“历史故事”内容检测时候拿到好名次,学生特别认真阅读。“内容监测站”这个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互动交流,刷新阅读深度。

课前,学生一起查找和分享历史故事的有关解读资料,为生本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句名言:灵感来自于广泛的阅读。而名家的解读能点燃学生的思考思维,加速了生本互动的深度。在“主题讨论站”中,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回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别人的帖子,学习或质疑,在分享和激辩中,促进了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主题讨论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在互动中思辨,在思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了加深生本互动的,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

三、授之以渔,学会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五六年级)。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仅仅是一个例子,不在于这节课能否都能达到对一本书的理解,关键在于能教学生怎样去阅读。历史故事阅读交流课中,让学生明白了读课外书的办法。“读书日记”让学生品尝到了积累了丰富语言材料对平时说话写作的重要。“同读一本书”让学生懂得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的有关内容,能加速对书籍的理解。“内容监测站”让学生明白了读一本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熟记熟记的内容。“主题讨论站”使学生体会到了质疑问难、共同探究的喜悦。“读书心得”使学生体验到了读书要分享心得,才能共享读书之快乐。这节课达到了这些效果,走出这节课,学生以后能渐渐学会了阅读书籍的可依之道。让学生学会阅读,功不在当今,播下了种子,我们就有期待收获的坚强的理由。

儿童读书吧,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的名家名作,拉近与优秀的距离;儿童读书吧!让阅读温暖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余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 2000,(11)[2] 李镇西.《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2001,(6). [3] 商亚.《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 2001,(2)

[4] 李克东,谢幼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2,(5)[5]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张红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资源

一、引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学生今后 发展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 和决定着一个人今后对语文课程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将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影 响和决定着这个人的发展方向及其人生轨迹。所以,我们的小 学语文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于只关心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 养的现实发展水平,更不能只关心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应把学 生眼前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统一起来,更多地思考我们今天 的教育为学生明天的学习积淀了多少能量,为今后的发展找 到了怎样一个支点,从而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那 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如何实践,才能体现对学生发展的 终极关怀呢?笔者以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的东风东路小学,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开通了校园网,创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BBS论坛,这为我们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硬件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该模式过程见下表: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阅读课《我多想去看看》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实践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了解到身处南方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亲眼目睹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所以我就事先找了一段庆祝我国五十周年“国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在引出这段录像之前,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激发了学生急于看录像,抒发观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自主发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诵读配乐诗歌之后,让学生想想:“小作者多想去哪儿?他想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个语句,为什么?”这种属于阅读个性表达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为后来上机创作自己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地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心理、个性的发展。

(三)品词析句,点拨启导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在大家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提出诗歌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参与程度更加广泛。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性,建立起一个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课堂立体结构。其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我充分发掘这首诗歌的语言训练因素,努力实现具有综合性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内容:

1、引出诗歌中的隐性人物“妈妈”,设计“妈妈”和“孩子”对话的情境,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

2、自编歌曲,利用课间热身活动“唱课文”,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既再次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又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再者,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如:“这位同学很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理解、感悟语句,真会学习。”“这位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朋友,请你仔细欣赏他们的表演,给他们打打分。”“你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最后,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扩展资源,阅读积累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网络课的阅读质量。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选择与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如果按照惯例,仅仅从课文的题目选择拓展材料,无疑内容和层面都显得狭窄而无太大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爱国篇”,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诵读北京名胜篇”这两个方面来组合阅读材料,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拼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有效而成功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的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文化、积累了精神,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打字表达,读思结合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比如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它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五环”——“两点一线”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阅读课。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上,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中我用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以及我的表情,都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我们在学习完《两只小狮子》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狮子妈妈,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读。特别是在拓展阅读环节,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自主阅读,浏览网上阅读材料的时候具有的随意性和不持久性,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像比赛读,邀请小伙伴读,表演读,带着问题读,选择精彩片段读,抒发感想读,明白道理有收获地读------都是常用的阅读方法。

2、始终没有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脑不能代替老师,老师的角色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我觉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越充分,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3、语文学习综合性、生活化的体现。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仍不能忽视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百科全书”,应将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化,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运用、巩固语文知识。

五、结束语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已列入课程。传统教学将识字、阅读、写作分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而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合一,在拼音教学中就同步运用拼音输入法教学生在电脑上打字,为学生的创作表达奠定了基础。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提供孩子创造思维的舞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正是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这一“五环”——“两点一线”式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所听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

性。

一、信息的丰富性,使“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异步”成为可能。

1、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指向寻获满意的信息和交流的伙伴,接受多数量、多元化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把自己个体的“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学习成果传达给他人,实现资源共享。

2、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异步使“自主化、个体化”学习成为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和统一教学内容的制约下,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这就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在网络环境下,对电脑的兴趣不同,上网查询的资料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不同,利用网络作用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不同。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二、信息的多样性,使“语文学习过程优化”成为可能。心理学实践证明,人在接受信息时只用视觉能记忆25%,而同时

兼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官能记忆65%,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同时或交替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网络中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样化的信息给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设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用心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领悟、去探究,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传播的快捷性,使“自主、交互、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成为自觉、自然。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传统课堂受学习内容和时空的限制,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鲜明的“交互式”特点。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形象和感性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与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机对话”状态,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得到的指导性语言,变成自己对

计算机的一种操作,计算机立即给予验证和响应,反馈迅速即及时。学生的某种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交”都会及时得到回报。信息交互的快捷性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例如,教六年级《想象作文》:小燕子与动物们快活地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家园里……当他外出一段时间回来时,美好家园遭到污染、树木被砍伐,污水面上漂浮着死鱼,小动物们不见了……通过前后两个截然不同场景的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替小燕子展开原因调查,上网查资料,找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通过多向交流、协商,求得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实践证明,这种思维的激活,完全是因为多媒体、网络自身的优势而引起的学生的无意注意,是学生自发形成的。

四、信息的无限性,使“师生、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成为可能。教学过程的互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充分“人际关系”作为学习要素的独特功能。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每个学习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操作上的“卡壳”,此时常常需要其他人员对学习者

进行“一点通”式的及时帮助。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和及时地开展互助性学习。这里的互助性学习,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可以在临近的同学之间展开,也可以在网络上的便于联系的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这里的“协作”是必需的、是自发的、是稳固的和高效的。因而,“师生、生生”关系的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

其次,网上信息的不断更新,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引发学习者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内驱力,有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五、信息储备的超越时空性,使“积累、体验的亲历”成为可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或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或托意于物的,或抒发人间真情的,或领略异国风光民俗的,所有这些,有的由于受年代、地域时空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从而造成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而通过网络的超越时空性,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有关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信息,利用电脑进行大量储备,再利用多媒体链接功能,可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累、体验”作为个体的亲身经历都成为可能,因而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达到了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一些色彩鲜艳的桂林山水图,然后配上音乐制作成CAI课件。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图上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再让学生观看一段桂林山

水的录像,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下面再深入学习就容易多了。

再如,学习《向往奥运》一课时,教师更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从网上,我们可以搜寻到很多关于奥运的信息:历届申奥信息、奥运吉祥物信息、奥运历史……尤其是可以把我们北京申奥的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7月13日当晚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热烈场面等等信息,都可以让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申奥过程的艰辛,申奥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更好地学语文去服务。

六、信息环境接触的常历性,使“收集处理信息习惯、兴趣、能力有效培养”成为可能。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与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际等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然后将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最后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今后的学习所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正是因为多媒体、网络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所以通过它在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更能使得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以形象为依托,教得自如;学生以形象为

线索,学得轻松,师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高效、和谐的活动过程。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本文以语觉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尝试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案例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语言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的社会文化,在实际交际中也就不能得体地运用它。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网络功能,利用网络资源,创造各种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网络教学比传统的英语教学有以下优势:

1、网络教学拓展了学生学用渠道;

2、大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丰富、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为听说能力训练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教育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网络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教学信息的扩充、教学过程的交互、学生地位的主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情境的虚拟化等功能,它的运用扩充了教学内容,开放了教学环境,它的发展和应用正逐步由教学改革的边缘走向中心。探索网络教学新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延伸已成为人们探讨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及时转变,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正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英语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在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语法分析(或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和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观念,实现英语教育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从而彻底解决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我们教育界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筐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 听——听儿歌、故事、顺口溜;

说——个人说、俩俩说、小组说(说人、说事、说物、说故事)、PPT talking 背——适当背诵儿歌、格言、谚语、名篇;

唱——唱英文的儿歌和优秀歌曲;

演——进行各种角色扮演。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的跨越式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下面以先锋英语教材2A《Unit 3 Who’s that?》谈谈网络环境下英语课的教学模式:

三、实践案例

爱心

用心

专心

【教学内容】 本课上的是北师大先锋英语教材二年级上册Unit 3《 Who’s that?》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已掌握用This is…句型的基础上学习新句型 “Who’s that ? That’s …”的交际问答和一首新歌谣,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听、读对话和描述朋友的阅读材料,猜一猜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灵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身材样貌衣着等,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设计理念】

语觉论认为,运用语言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即言语交际)既是学习语言的目的,也是学习语言的途径,而交际必然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本课正是在语觉论的这一思想指导下,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借助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多种资源,以自主听、读情境对话和故事为突破口,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强调在具有上下文情景的语篇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并且利用师生对话引导下的学生俩俩看图对话、看图说话等言语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其听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目标】

(1)课前五分钟时间,通过教师与一个学生看图问答示范,再让学生通过电脑自主选择一幅图片进行两两看图问答,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在教师引导和keypoints帮助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2)根据教学主题和言语交际的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自主听读有关4个Dialogues和3个阅读和一个游戏,既能复习旧的知识,并在交际的语境中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学生在语篇的听读中增强语感,提高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就有关衣着、身材、外貌描述和介绍。

(3)通过师生问答、俩俩对话(看图问答和情景说话)等多种言语交际活动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迁移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本课最终的目标是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朋友。

(4)课堂中充分运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自主听读、言语交际的材料,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学生在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在学生能够就介绍朋友相关内容进行交际问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提高其组织语言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资源准备】

(1)自主听的资源:3个有关介绍朋友的情境对话,3个有关介绍朋友的阅读,1个猜朋友的阅读。(2)支持言语交际的材料(PPT):复习身体和衣服的两幅图片,1幅课文人物和3幅介绍朋友的图片和相关的Keypoints。【教学过程】 看图问答,复习旧知 ●Resource: PPT

1.Sing the song: Fun with COCO 2.Free talk:have the Ss review the body and clothes they have learned.(1)show the free talk model: T& S(2)Free talk in pairs with the ppt picture and key points.让学生课前唱唱英文歌既能激发兴趣,又能营造英语氛围。每节课都进行五分钟的自由对话,让学生看图进行问答,为学生创造交际的机会,培养其语言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交际,教师利用Powerpoint提供了交际的图片和Keypoint,从“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活动激趣,学习新知

●Resource: PPT(1 picture of 4 characters), Guessing Game

1.T show a picture of 4 children to present the sentences “Who’s this? This is Ken/Ann/Mocky.”

爱心

用心

专心

2.Introduce new characters Display the Cathy and Tommy mask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om.Encourage the Ss ask ,”Who’s that?” and reply,”That’s Tommy.”

3.Have the Ss Play the Guessing game in pairs S1: Who’ s that?

S2: That’ s Goofy/Bussy/Donal duck/Liu Xiang/Yao Ming/Blue cat.利用图片和面具直观教具进行新知的教学,是为了创设学习语言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操练,学生兴趣高涨,提高学习效果。听读示范,拓学词句

●Resource: words(1 listening material),3dialogues,PPT 1.Have the Ss listen the new words and 3 dialogues by themselves.2.Check the words(tall short fat thin cute big small)3.Practice in pairs 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描述身边人物身材和样貌衣着的句子,让学生带着对新知的渴望和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的向往去听去读,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利用情景对话进行新知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创设学习语言的真实语境,使旧知、新知和扩展的内容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也是体现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思想,不是孤立地进行语言知识(词、句)教学,将词融于句、句融于篇中。

借助PPT,对说会话

●Resource: Pictures(Macdonal Micky Snoopy)1.Talk in pairs(choose 1 picture talk in pairs)Key points: Who’s that?

That’s ….Is he …

Yes, he is …

Do you like …

Yes, I like … very much.2.Sing the chant

在学生自主听读后,教师邀请一位同学做示范,在大屏幕上显示一幅介绍Macdonal的图片进行情景交际对话。将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迁移,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交际,也提供了PPT。借助网络,自主听说 ●Resource:4readings

T: I have a friend , he is a tall boy,he has small eyes.He likes drawing, he is wearing a yellow jacket today.Who’ s that? Can you guess? 1.Have the Ss read the readings 整体运用,灵活表达 1.Make a riddle in pairs.(5’)

2.Go Around the calassroom to talk about the photos in pairs 3.Checking.本节课主要想通过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让别人猜猜看的环节检测学生学习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里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说话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交际,学生穿了便服。案例点评

爱心

用心

专心

这节英语课设计了丰富多样且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听、说的语言情境,很好地体现了以听、说为中心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自主学习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学习、会话练习的空间,既能与生活密切联系,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总体上说,这节课既扎实地完成了课标,又很好地落实了跨越式创新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用辨证的观点去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它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很多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教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作者: 胡记霞时间: 2013/5/16 18:01:00分类: 无分类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希望与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是21世纪小学语文教育的新利器;以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内容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索计算机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课堂 教学模式

自由探索

小组协作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纵观现在语文课堂,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全国各地,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运用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从教学环境来看,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即教学环境的创造。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建构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网络信息化语文教学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3、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理论来看,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借鉴专家和老师们的先进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多教学的实践与自身的理论学习,总结了这样几种新模:

1、自由探索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它从多方面满足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需要,也从诸多层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含义。在教学中,不再全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语文知识。教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也改变了教师的权威性和领导地位,二者建立起平等、互助、共学的关系。

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求,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个学期,我开展了主题阅读教学。在“走进冰心爱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我利用专题冰心网站,通过学生熟悉的冰心作品《纸船——寄母亲》引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在网站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进行鉴赏,抒发自己的感慨。学生对冰心的不同感受又形成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动力,推动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冰心,也使全体学生对冰心的了解更为全面。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是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有机地连在一起以实现教学信息在网络上的高效率传播,为协作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协作信息的交换等多种支持。

在学习中,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得到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们只是在简单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同一主题下的内容,最后形成一份演示文稿,或建立一个专题主页。通过协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认识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终在学习者之间达到一致的行动方案,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就运用多媒体和局域网尝试用上述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分组指导

请六人一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分成“鱼类展厅”、“珊瑚展厅”、“贝类展厅”、“藻类展厅”等组别,合作完成任务

(1)

组长(1人):负责协调本小组的协作学习

(2)

资料搜集(全体组员):负责搜集资料,存到相应的文件夹

(3)

图片编辑(2人):负责对资料加以归类、综合,存到以小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4)

文字编辑(2人):负责用“Word”或“Powerpoint”展示图片,配上解说文字

(5)

美工设计(1人):负责规划版面设计,力求图文并茂

(6)

演讲者(1人):负责在展示作品时,对所设计的简报作解说

2、小组协作学习

3、交流与上传

从组内交流到组际交流,最后把作品上传到“作品专区”

4、展示与回应

各组“演讲者”讲解本组设计的“展区”。其他同学根据评价单对“演讲者”及电子简报进行评议

5、评价与投票

自我评价小组的协作学习,并投票评选最佳设计、最佳演讲者

3、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我们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提供资源,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结构单纯,学生被动地学。而现在,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特定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由单纯的空想变为主动活泼的想象,使学生感染、爆发出相应的激情,激起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作文《农贸市场》一课,我特地跑了一趟菜市场,利用DV拍摄了现场。上课伊始,我播放DV,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我顺势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教学软件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开发智力,培养才能。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不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还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4、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而且它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E时代,学生喜欢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公告牌功能(BBS),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网络上的BBS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互助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网上学习进行监控,组织主题讨论组,学生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不过,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有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主题。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课外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学生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我同时也在网站在开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让他们印象深刻。

三、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改革需要创新人才,现实驱使课堂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艺术的升华。有利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广播式”到“交互式”演进的教学模式到 “网络教学模式”再到“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有新课程的理念支持,有专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引,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要不断尝试、探索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2、北京燕山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

3、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4、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是校园网络的建立和使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乃至教学模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通过三年网络环境下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探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新型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试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开放学习内容

设置情景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学习主题的动机。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网络更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组织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时,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为该课设计制作了教学虚拟网,链接到校园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延安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延安”,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检索到有关资料,不过几分钟,延安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战争烽火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诗歌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开放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追寻延安、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用你知道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问题就是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以上问题,上网进行课文内容的自学。学生带着耳机,一边认真倾听介绍、跟读诗歌的朗读录音,一边欣赏图像资料、文字资料;同时还可以借助网上链接,搜索符合自学要求的其他声像资料,为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做准备。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上网学习,比较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中央所在地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寄托,也是各地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这样使学生很顺利地掌握了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三、网上互动,开放学习时空,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如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介绍外,还将城域网接入网络教室,课上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

在学完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后,在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教师向全体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他们去网上冲浪。学生通过“今日延安”“延安”“开放中的延安”等网页的访问,加深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延安的敬佩和向往之情。在访问过程中,同学们对学习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感想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并能很快地通过网络教室的“小区广播”与“聊天室”等和自己信赖的同学进行交流,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城域网和校园网络的相继建成,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逐步成为现实,并将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探索研究,让网络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学模式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我校 2001年11月承担国家级课题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改革,并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特点的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重点从以下主要方面进行粗浅阐述。

一、明确指导思想,立足课堂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构建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这一基本目标,才能做到有明确的方向和具有新时代的意义。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人,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运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的,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认为在 构建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做到:

1、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以“选拔”为目标,极大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目标。在构建这类模式时,必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信息量大、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使学生由“畏学”到“敢学”,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自觉树立自主学习的坚强意志。

2、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人格,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的协作关系,形成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的氛围。要大力提倡组织、协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复习旧知、学习新知、操作实践,教师只起点播释疑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关键还是要通过这种模式的设计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初步的网络操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运用网络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三、构建基本模式,设计多样生动的教学课型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实践性,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为教学实践服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而不断创新发展。它具有灵活性,组织教学模式活动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新。在构建运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网络技术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中其他媒体没有具备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构建了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自主探索(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意义建构(重组自身知识体系)―――检测反馈(提供测评、反馈系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所提出的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借助教师制作的网络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师生、生生、人机多种互动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经过尝试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三种自主教学的基本课型:

1、自主探索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把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自主探究知识、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典型课例:四年级网络活动课《节日》,三年级美术课《色彩的世界》。以《节日》为例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节日网页,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及教师提供的学法指导,上网自主操作,查找、收集信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协作型。学生围绕着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此展开讨论或完成某一任务的协作学习。

典型课例:六年级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三年级网络活动课《喝水的学问》。以《喝水的学问》为例,课前老师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兴趣、认知能力、问题观点等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班上同学或是所认识的朋友及父母长辈进行关于喝饮料、喝白开水情况的调查。课堂上,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喝水的知识后,小组协作配合将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粘贴到记事本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喝白开水好处多”的宣传作品。整个教学活动,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真正主体,而教师是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师,她始终关注学生,协助学生学习。

3、课题汇报型。一般是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结果的汇报课。学生以不同的小组形式,接受一定的研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调查、采访等不同的形式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等形式汇报。

典型课例:四年级语文课《海底世界》,六年级语文拓展课《鸟的天堂》。以《鸟的天堂》为例,在拓展性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学习需求分成几个小组,组成了“探索组”、“生物组”、“环保组”、“作家组”,有的调查研究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原因,有的研究鸟儿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有的进行保护生态平衡的分析研究,还有的进行了环保广告策划,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达到宣传“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目的。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探究合作,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汇报课上,学生通过 word、powerpoint等形式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这种课型既锻炼了学生集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还有待研究及完善。需要强调的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要防止模式化,不能盲目照搬,机械套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学科,学科的不同内容,都有各自不同特点,因此,要不断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教学模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全球化的初步形成,一场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风暴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掀起。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推进了教育的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城市,随着校园网的建成,校园网络教学和学生网络下的学习活动应运而生,它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为中心”,真正建立了“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更具有主动性、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所具有特色。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企图打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始终难以跳出“以教为中心”的圈,在教学活动时,教师总是千方百计为学生获得新知铺路子,指方向,牵着学生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依然是围着教师的指挥棒子转,思维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个性化难以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制约,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扮演了主角,而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这种角色之间关系,必然会制约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随着网络化构建形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则体现了更多自主性,学生为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以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拓宽了视野,发展了思维,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其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指导意见,为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困难提供帮助,同时网络内交互作用又使师生成为合作者,师生可以极其方便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小学自然十二册《生物的启示》,主要是介绍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生物体的奇特结构和独特的本领中得到启示而进行的创造与发明,和一些现代仿生技术在生活、生产和建筑的应用。教材仅介绍由小草的启示发明了锯,鱼的启示发明了船及鸟的启示发明了飞机的发明等,以几种常见的仿生技术的应用。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已经了解,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软件,学生对这些并不感到新鲜有趣。但运用网络手段情形就大不一样,利用网络可以向学生提更多更新的仿生技术的应用及设想的知识信息,如:侦察机上锐利的电光鹰眼系统、响尾蛇导弹的来龙去脉、企鹅式的极地越野车、给潜水员装上人造鱼鳃、生物界的万家灯火--冷光源等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有关知识信息,学生学习兴趣很浓,通过学生的自动性、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会根据一些生物特殊功能想象出人类将在那些方面进行发明和应用,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如:壁虎在墙壁上行走自如,人们要根据壁虎的足的结构特点研制出一种鞋或手套,就可以为消防人员在火灾事故中解救受困人员、扑灭大火工作及登山运动员提供更大的方便。变色龙具有色变的功能,人们如果可生产一种布料在不同环境会变成同环境相同色彩,用这种布料制成服装,可以使人们在战争环境下更好隐蔽自己等。

网络环境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本人在听两节网络课后感触颇深,一节是五年级数学活动课《节约能源》,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世界及我国的能源的信息和生活中相关数据资料,这是一般手段所难以实现的,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不但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了有关实际问题,而且从中受到了良好的品质教育。再一节是六年级关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师运用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地球上资源和问题等信息资料,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组织交流的形式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常规课堂难以获得知识信息量。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鉴于个人粗浅的认识,认为: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其次,要向学生提供获取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信息、途径或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要有充分准备,或制作网页将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置网页之中,或查找具有与此相关信息的网站地址,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学习与查找,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其三,要注重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四,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的网络学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利用网络获得知识信息的机会。

在这个经济信息时代,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使网络环境五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这给人们获得知识信息带来了最佳的契机,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优越条件,学生除了在网络课上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课外,还可在网络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获取知识的源泉,开拓视野,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自己在这块知识与信息的沃土上,汲取营养,开发智慧。

当前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各学校也竭尽全力建设教育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工程,使学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城市各学校建了微机室,为实施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仅此,还不能满足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地学习,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学校要积极创建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使网络化进入班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运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信息,及时地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但在网络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多样性的发挥,学生成长的过程、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是多样性,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还要有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信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和探索事物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集体协作的能力等,这些在网络环境下难以实现,并且对于一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忽视其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课外的网络系统虽然知识信息资源丰富,但网络环境下良莠共生,精华与糟粕并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必须加强管理,严格防范,以免少年儿童幼稚纯洁的心灵遭受污染。

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它是以多媒体网络为教学环境,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自能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能力;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并丰富相关理论。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A、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有教学方法的更新;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教育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信

课题组组长:陆慧芳

顾问:周玉屏

执 笔:陆慧芳

课题组成员:郑爱琴

周小珍

郑晓霞

严莹燕

童筱妍

息技术的飞跃使得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成为必然的趋势,并必将在教育界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探究性阅读”,“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在信息社会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显而易见的深远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多数学生虽已从原来的各种繁多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读书。但是由于受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技法,课外阅读活动中缺乏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特别是在具有高容性、兼容性、瞬时性、开放性、形象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的计算机网络面前,不知所措,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因此,面对网络化的信息社会环境,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拓展语文阅读,培养语文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B、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已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翻番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变短,集中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显著特征。面对社会发展趋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未来人才的研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构建的实践主体,成为当今时代的弄潮儿,有潜力的未来栋梁,并通过广博而深刻的阅读学习,拥有整个世界。

2、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理想的平台。

3、现代教育实践的需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成熟,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也趋于高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化,这就促使现代教育在教育因素上要网络化,教育形式和手段上要信息化,开放化。但是当前许多学校及教师只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实质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没有很好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构建因素互动、形式开放的教学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育不仅应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针,锐意改革,而且应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创新改革。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个性化、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中应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和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是其它媒体或其它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它为拓宽语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强调元认知学习过程,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2、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论: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自由的活动,把教与学与实际生活广阔社会背景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积极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能力。

3、新课程标准理论:

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要使网络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信息、发布信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A、研究目标

1、利用因特网、校园网、虚拟网,开发阅读资源,实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能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能力。

2、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并丰富相关理论。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B、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把网络作为阅读教学中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

2、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特点的学习方式。

3、研究教师在学生网络环境中自主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4、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适合不同类型课文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和步骤

A、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谈话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运用实验法,设实验班验证设想,总结规律,找出策略;运用谈话法、观察法着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网络教学理论、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广泛的学习研究,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进行本课题研究;用测量法、问卷法了解学生信息阅读能力等状况。

B、研究对象: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

C、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6—2003.11)

1、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自我建

构的学生观。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写出课题研究方案。

3、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研究目前三年级学生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语文阅读现状,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3.12—2004.8)

1、按上述研究设计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沙龙,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步骤和方法。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4.9—2004.11)

1、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五、操作措施和策略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改经验;组织实验教师外出观摩、培训;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培训,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中探索一条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创新学习的新路子。每学年,课题组将搜集、整理一本《材料选编》,使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供查阅、学习。

2、邀请专家,指导实践。

在实验阶段,我们将不定期邀请江山市进修学校徐金珠书记和江山市教科室、教研室的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听课和评课,对课题方案作进一步科学、规范的调整,并对实验过程作悉心指导。

3、精心设计,组织实施。

围绕主课题建立子课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课题网络。要求每位实验教师都有子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争取大面积开展以网络课程为主的阅读教学活动,让每个实验老师摸得着,可操作,从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具体实施:

1、创情激趣,诱发阅读兴趣。

(1)情景导入。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如郑老师教学《动物过冬》时作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教材中春季的情景,画面中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树林里到处生机勃勃。接着出示深秋黄叶遍地、枯枝在风中作响的场面,配以“小树”的声音:冬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到哪里去了呢?以动画形式呈现了情境,深深吸引住学生,为学习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浏览资料。

在多媒体网件中设立“资料室”,里面有色彩纷呈的图片、浅显易懂的文字以及充满动感的动画以及相关网站。学生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浏览主题。如《苹果落地》一课,资料室里有大量介绍大科家牛顿小时侯故事的连环画、文字及图片等,丰富的信息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科学家牛顿的生平事迹。此外还有各式风车及制作原理、英国的简况„„

(3)自学生字。

在多媒体网件中设置“小字典”,里面有每个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学习。如:《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的“惯”字,笔顺容易写错,学生只要点击“播放”按钮即可看到“惯”字的书写过程。经过测试,该字的书写正确率全班达98%。

因“小字典”里有每个生字的相关成语,因此学生在学字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语。如《亲人》一课中“及”字,学生通过搜索,查到三个有“及”字的成语:望尘莫及、措手不及、力所能及。

2、提出问题,合作探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浏览大量学习信息后,引导他们进行交流。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三棵银杏树》一文,师生经过筛选、优化组合后提示主要问题:“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什么样子的?”“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有什么特点?”“这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由此,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这三个问题在网络谈论区进行探讨。如,某一小组选择第三个问题“这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然后点击鼠标,进入相应的网页中进行自主学习。网页上不但有丰富的文字资料、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朗读声音,而且有激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例:当学生读完第四自然段后,点击“提示语”按纽,这时荧屏上出现这样的提示:“读完这段课文,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银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学生的发表欲在网络环境中似乎特别强烈,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摇船人把船停泊在绿阴下吸烟,是那样的悠闲。他们在绿阴下煮饭,缕缕轻烟就袅袅升起。这真是一幅宁静悠美的画面。”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嫩绿的叶子从奶头似的地方伸展出来,枝叶是那么茂密,充满生命力。”有的说:“我仿佛听见了小伙伴们在绿阴下唱着欢快的歌;学着舞台上的演员唱京剧呢。他们玩得可快乐哩!”„„学生的想象好像插上了翅膀,迸发出可贵的创造火花。

3、在线测试,及时反馈。

要使学生自信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通过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而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自信心。多媒体网件中的“测试区”里有许多不同题型的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相应习题,做好后通过网络发送到教师的“批阅区”。教师则通过网络浏览及学生发送上来的习题进行评价。教师中肯的评价,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4、拓展学习,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地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界面形象逼真,学生在网上浏览、制作小报、网页的过程,本身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些知识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建构而成,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

如,学生学完《三只小板凳》这课,教师引导他们找寻其他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举行故事会;指导他们做一件手工制作,并把制作过程写下来。

六、研究成效

(一)我们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具备了信息素养能力。

1、学生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会上网查找、检索、筛选、下载相关资料,能独立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学会了幻灯片制作和简单的动画制作。如教完《苹果落地》,我让孩子们去上网查找科学小故事,然后在班里的多媒体电脑上交流收获;如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为“葡萄沟旅游开发公司”设计一则广告,使更多的人了解葡萄沟,喜爱葡萄沟,到葡萄沟来参观旅游。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查寻资料,可以找参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然后参加班里的广告语设计比赛,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2、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主要体现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改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如学生表达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得到了改善。

2003年6月和2004年6月,我们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先后对学生进行了两次测试,并将前测、后测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意识普遍增强。以三(4)班为例:(注:全班60人)

三(4)班学生前测、后测对比表

项目

数据

分析

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

爱观察、爱思考、爱表达

接受 学习

阅读理

解能力

处理运用

信息能力

前 测

15人

占25%

占22%

占75%

占22%

占3%

后 测

29人

占46%

占52%

占48%

占33%

占18%

差 异

增加14人

提高21%

增加18人

提高30%

减少16人

降低27%

增 加7人

提高11%

增加

9人 提高15%

3、通过大量的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文字的瑰丽多姿,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表达愿望强烈,创作热情高涨,缕缕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其中祝雨薇获全国“童话故事大家写”征文比赛铜奖,毛润宇获全国少年“成才杯”创作竞赛二等奖,姜诗涵获中华少年英才作文大赛入围奖,姜梦佳和郑洁分别获《衢州晚报》创省文明卫生城市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年来,实验班学生有50多篇习作在省市、国家级报刊发表。其中周至煊的《我是小小男子汉》在《提前读写报》发表;吴姝瑜《小熊遇险》在《小学生学习报》发表;姜诗涵《Mr.Tom》在《作文评点报》发表;刘庆丰的《泡牛奶》在《小学语文报》发表;严佳艺的《独自睡觉》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发表;毛睿轩的《老师的手》在《作文周刊》发表;祝雨薇和郑琳凯的同题作文《恼人的雾》和《喜人的雾》在《小猕猴》杂志发表;张蔓苓等16位同学的习作在《少年科普报》发表;应函均等7位同学的习作在《少年日报》发表;徐若函等10位同学的习作在《衢州晚报》发表。

(二)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有了提高。陆慧芳老师的作文教学论文《怎样写好游记》在《少年科普报》发表,所主持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获江山市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被评为《衢州晚报》优秀指导老师和中华少年英才作文大赛优秀教师指导老师;郑晓霞老师的教学设计《人物描述》和《有趣的尾巴》分别获衢州市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人物描述》送省参评;周小珍老师和王兴老师的网络教案《海底世界》获衢州市三等奖;姜淑梅老师在江山市新课程阅读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毛园丽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比中所执教的《听听,秋的声音》荣获江山市一等奖、衢州市二等奖。在2004年江山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我校32位语文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有3篇获一等奖;9篇获二等奖;13篇获三等奖;

2、每位实验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会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附后面)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我们所建构的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简单归纳为:

(1)设境激趣,全文初探

(2)自提问题,网络质疑

(3)再现场景,体会感受

(4)领会表达,求异创新

(一)设境激趣,全文初探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如《草原》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先生以质朴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独特景观,用真挚热烈的话语叙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对蒙汉人民友谊的歌颂。但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文章描述的情景甚远,因此,在课始,严老师利用网络系统创设情景:大屏幕上出现了马儿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的生动画面,一阵阵马儿的嘶叫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学生侧耳凝神静听,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思绪纷飞。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初步感知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象。严老师因势利导,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那绿草似海的草原真令人心驰神往,真想到那儿游览一番。视听创设的情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饶有兴趣地快速阅读课文。

(二)自提问题,网络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网页中的师生对话面板。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严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网页中的师生对话面板。如《草原》一课,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出了各种问题:“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里的空气为什么那么清鲜?空气那么明朗?”、“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为什么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在这境界里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实的吗?”„„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即是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培育了动机。这时,教师通过师生面板查看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计算机上提出的问题,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毫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完成。但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必须采取指名请学生作课堂发言的方式来实现,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发言的学生面不会很广,教师因此难以全面把握各类学生对课文感知的程度:反之,如果让较多的学生发言,则无疑延长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

2、挑选典型问题,组织小组讨论。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暂时“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可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查询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包括课文内容背景介绍、词语解释等)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贯穿全文的典型问题,则利用网络技术转播到其他学生机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指名学生交流,其他小组可补充,从而达成的共识。

(三)再现场景,体会感受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匠心独运地制作课件,就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达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

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阅历、乐理知识的限制,对《月光曲》中表达的内容理解不深,更谈不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先试着播放一段《月光曲》,这首世界名曲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相反,他们脸上一片迷茫。于是,我就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动态的画面:开始,随着舒缓的音乐,屏幕上出现月亮慢慢升起,把柔光撒向大海,海面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的景象;接着,音乐逐渐高亢,这时天空出现了微云,月亮穿过了一屡一屡轻纱似的微云;最后,音乐高亢激奋,这时,海面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一个朝岸边涌来„„随着乐曲的内容用语言有机地联系起来,给学生搭设了一座理解课文内容的鹊桥,让学生解疑入境,深入体会到:当音乐舒缓时,作者的心情一定很平静,就像平静的大海;当音乐高亢时,作者内心也一定巨澜翻滚,表达了作者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厌恶和憎恨。

(四)领会表达,求异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人的潜能,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想象。想象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在《守株待兔》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播放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庄稼地里处处荒草,种田人一无所获而又无可奈何”。转而问学生:“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让学生从表述中锻炼表达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由于有着丰富的表象基础,学生学得轻松且理解深刻,产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思想得到了升华。

七、结果分析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1、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变。

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者,变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对互联网上本学科的知识要有很强的敏感性,有全面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引入者。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2、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思想”。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课本上的范文皆为名家名作,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囿于篇幅教时,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多媒体网络大量的信息,为师生的教与学,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宽了领域,培养了学生自主、自立、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无疑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意义尝试。

3、要抵制Internet带来的负面效应。

互联网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带来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同时尽可能提供学生健康有益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马捷、于冬.《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监控新任务》.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2003.3、吕永林、字正华.《网络教材设计的思考》.《开放教育》.2002年.第二期.4、邓祖道、李丽.《关于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思考》.北京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2002.5、詹素青、黄宣文.《网络信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北京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2002.E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让新观念走进语文课堂

通过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的学习,我懂得了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我们学校也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因为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为语文教改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无可置疑,语文老师们普遍感到了网络所到来的便利与优越,但我也感觉到了语文教师最关注和迷惑的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出现了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尚无章可循,笔者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借鉴了许多专家的优秀经验,结合实际,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现在谈谈网络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的语文知识、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特别是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改变了学习工具。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语文课堂

精彩世界杯 精彩进球视频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 “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网络这股强劲东风的冲击下,教育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更是与网络相见恨晚。

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因此网络给语文课堂所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思想与手段的改变,更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一次革命。加上信息时代E-Learning的提出,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他们不仅能从书本上,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学校、城市和国界获取大量的、新鲜的、有用的丁4幽诤峡矗珽-Learning强调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的紧密结合,它的实质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认知的平台,通过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观点、模式乃至教育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然而,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又往往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变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创新性教学的自由性也常常使求知者淹没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一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仅不能构成学习的资源,相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敌人,引导学生走向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教师抓准时机,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E-Learning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模拟情景,丰富形象。

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章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传递情感、感染读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中所蕴含的声、光、色、画等,使之在学生头脑中以画面再现,形成语言的形象感。但对小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体验过,感受形象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此刻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新课文,它以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视角展示了首都北京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生动、新颖的语言描绘了北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迷人夜景,读起来让人振奋、令人回味无穷。然而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如“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川流不息、华灯高照”等等,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去过北京的同学也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并且他们都是白天去看的,对亮丽、辉煌的北京,学生了解甚少。在备课时,我发现有关北京的网站很多,而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点击鼠标,网络上配有乐曲的流光溢彩的北京夜景便会顷刻间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嘴里不停地发出阵阵赞叹声。随即再引导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有关北京的专题网络课件,对几个重点的网站进行浏览,大量缤纷绚丽的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惊喜的啧啧声不绝于耳。对一个个难理解的词语,学生也在轻轻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随着镜头的变幻迎刃而解了,学生看景、读文、想象,繁华似锦、亮丽辉煌的北京夜景就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这种效果是一般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二、追根溯源,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的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有着显著的不同,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善于刨根问底、追根溯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通过网络下载工具将网站的内容下载到校园网上,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筛选信息,方便快捷地在网络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对这些信息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结构,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意,再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圆明园的结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键入关键词“圆明园”,进入相关网站,找到圆明园当年的布局结构平面示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很容易就对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结构布局有了明确了解,重新修改了自己画出的示意图,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明园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瑰宝的原因所在,同时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令人悲愤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1959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时与朝鲜人民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全文语言朴实、感人至深。为了让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更深入地了解,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带领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很多有关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网页,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浏览。学生在网上阅读时精力相当集中,表情时而惊讶,时而愤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分别从战争的起因,几次重大战役的基本过程,战争的效果,甚至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36万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从志愿军与美国武器的对比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清楚地了解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用双方鲜血凝成的。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个个感情投入,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人机交互,畅所欲言。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和谐、宽松、没有太多心理压力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不必拘泥于大众之下开口朗读的拘谨和羞涩,可以在电脑这位“知心朋友”面前敞开心怀、大胆表达,或低吟而泣,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述说,或拍案而起,抒发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教材语言的感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解决得较好,有些还不完满,这都有待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去发现最令人满意的答案。此刻,丰富的网络资源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讨论与交流时空,学生与学生之间既可以同步地集中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教师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平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各抒己见,集中展开公关,实现人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中,师生围绕“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却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大家在网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异常激烈,以往课堂讨论中“几枝独秀,其他不动”的现象在网络课堂上全面改观,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地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信心十足,在热闹的辩论中,答案也逐渐接近明朗。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把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与归纳,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真正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通过网上的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课后,学生还将在网上采集的有关地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经过加工后以电子板报和网页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传送,有的小组制作了板报《神秘而璀璨的地球》,有的小组制作了网页《地球哭了》,还有的小组撰写了宣传文稿《请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地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四、超越文本,大胆创新。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喜欢盲目地崇拜书本,认为“书本上的都是经典,对书本都不能怀疑。”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的依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地解放,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宏大信息空间里自由驰骋,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也会随之喷涌而出。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自主探索,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求佳,独立思考,打破常规,敢于超越文本,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让学生个性化地选择去拓宽、拓深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了《趵突泉》这篇文章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趵突泉姿态各异的小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针对此专题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小泉进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上网搜索,整理资料,然后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新的课型,新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几乎是雷同的,然而,这一次却不同了,学生各抒己见,他们发现这些小泉还有许多可爱的名字,如金线泉、柳絮泉、马跑泉等等,在进行阅读汇报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发表的全是学生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说自己知道了金线泉的来历,有的学生知道了乾隆皇帝还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喝等等,这样完全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启迪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学生有的问:“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什么?”有的问“树木有那些作用?”还有的问:“小兴安岭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和植物?”等等,教师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就立刻鼓励学生到网上寻找答案,学生纷纷行动,在交流时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于那大片的森林”,有的说:“我知道了树木可以固定沙土,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这样既冲破了教材的束缚,又让学生在网上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氛围,所展示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浩瀚知识海洋,所创设的富有灵气与创新、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空间,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后,会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下载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论文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成熟,正成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 其影响亦辐射到了教学之中。网络在教学中的介入必定对传......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纲要(试行)》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网络......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胡海凤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 邮编:331100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

    小学语文—网络环境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探 教育在线提供www.xiexiebang.com网站上,欢迎浏览、指导。 (二)中年级试验班的同学已经能够运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创......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一、网络环境下的典型课例分析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的深刻改革。我们......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最终定稿)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中心小学 李彩霞 一、网络环境下的典型课例分析 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