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左军令
摘要: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情感作用;情感教育
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其个性发展,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地理学科的新一轮课改,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改变。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其概念、原理、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惧怕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奇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教学的认知活动,但对地理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课堂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以及师生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
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跃,那么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教学情绪饱满、思潮如涌、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情绪就高,对知识信息的感受性就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思维、想象的潜力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冷淡的,学生就情绪烦燥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对学习毫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师生心灵上的接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师生关系的好坏是以课堂情绪气氛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地理教学课堂该怎样创设这种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以下尝试: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课堂上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地理教师与学生间的接触机会较少,那么,怎样利用较少的时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曾经,有人问纽约著名的出庭律师小施凡茨:“你为什么打官司必赢,”他回答:“用眼睛与陪审团交流。”同样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都有目的地在课堂来回走动、提问,用眼睛与学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
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吸引他们学习地理。
另外,教师的心境总是影响着课堂气氛。所以笔者尽量保持心情开朗乐观,给课堂带来快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而喜爱笔者所教的学科。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地图、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我们先通过多
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因为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甚至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和学生的情赶拉得更紧。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地理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宇宙星空、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工厂建筑、交通运输等。它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内容素材
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地理教学软件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参与合作的教学中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的发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其三、培养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力创善学之乐。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必须会调动学生主动、进取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课时尽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引用故事、巧用诗歌,运用谚语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会不难理解学生。自尊好胜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加以
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提出其不足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还获得了求知的快乐感,培养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另外,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有偏爱之心,上提提问时要让他们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要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从每一个进步中体验到快乐。
最后、完善自我,力创善教之乐。
要让学生乐在课上,教师必须苦在课下,教师“苦求”的目的是为了善教,若要善教则必须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
1、为寻求教学中的“活水”而学。
我们经常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说明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然而,为快乐教育施教,要求教师还要为开凿出“活水”的源头,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博览、博闻,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变“一桶死水”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更新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在“览”、“闻”、“思”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求知。
2、为学生乐学而善钻教材、善研教法。
善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善教之根,根愈深,果愈大。善钻教材使作者所作为己所作,让自己与教材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教法,让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特别是研究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扬长补短,才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创建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力求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诣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诣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识的结构与情感教学的和谐统一,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初步尝试当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
泽州二中
冯利慧
摘要: “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情感作用;情感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其概念、原理、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惧怕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奇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教学的认知活动,但对地理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跃,那么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教学情绪饱满、思潮如涌、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情绪就高,对知识信息的感受性就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思维、想象的潜力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冷淡的,学生就情绪烦燥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对学习毫无兴趣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师生心灵上的接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师生关系的好坏是以课堂情绪气氛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地理教学课堂该怎样创设这种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以下尝试: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课堂上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都有目的地在课堂来回走动、提问,用眼睛与学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吸引他们学习地理。
另外,教师的心境总是影响着课堂气氛。所以笔者尽量保持心情开朗乐观,给课堂带来快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而喜爱笔者所教的学科。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地图、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学生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我先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拉得更紧。
地理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宇宙星空、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工厂建筑、交通运输等。它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内容素材
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地理教学软件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参与合作的教学中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的发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其三、培养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力创善学之乐。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必须会调动学生主动、进取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课时尽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引用故事、巧用诗歌,运用谚语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会不难理解学生。自尊好胜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加以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提出其不足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还获得了求知的快乐感,培养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另外,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有偏爱之心,上课提问时要让他们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要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从每一个进步中体验到快乐。
最后、完善自我,力创善教之乐。
要让学生乐在课上,教师必须苦在课下,教师“苦求”的目的是为了善教,若要善教则必须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
1、为寻求教学中的“活水”而学。
我们经常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说明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然而,为快乐教育施教,要求教师还要为开凿出“活水”的源头,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博览、博闻,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变“一桶死水”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更新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在“览”、“闻”、“思”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求知。
2、为学生乐学而善钻教材、善研教法。善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善教之根,根愈深,果愈大。善钻教材使自己与教材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教法,让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特别是研究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扬长补短,才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创建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力求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诣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诣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识的结构与情感教学的和谐统一,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初步尝试当中。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胡志明
情感具有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士气,点燃人的智慧火花,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断地要求进取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可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其创造力,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迷,吮人类知识的乳汁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情感的激励作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那种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调动他们积极情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情感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情感交织地把现代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优秀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满怀激情地“进入角色”把课讲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同频共振”,以此鼓舞、激励、鞭策学生积极学习,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特级教师于漪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她是激情和诱因的“合金”。她说,教师讲课时的真挚感情,可以“扣击学生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胸中泛起涟漪,或掀来波涛”,在这种情境中,“开启学生思维的心窍,激发他们生疑,质疑”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追求,探索,获得知识奥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情感的交流职能和激励作用,结合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的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去攻开知识的宝库。
教师如何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热爱。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热爱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感,高度的责任心,灵活的教学艺术和对学生爱护备至的真情实感揉合在一起,灵活地讲解,耐心地诱导,积极地启发,热情地鼓励,精心地培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沉浸在“乐”的感情中,把知识溶解在“爱”的潮水里。
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态度。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师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师基本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往往受情感、意志的制约。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热烈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会产生炽热的追求,以坚强的研究精神,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满腔热情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高超的教学艺术,向学生传授知识,从心理和行动上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学生就会怀着惊喜的心情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进行的。教师情绪的好坏,会引起学生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感态度会仰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效果就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就差。一个态度和蔼可亲和一个冷若冰霜的教师相比,其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其道理不言而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条件,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因得到教师的爱而产生一种感情体验,学生心目中就有教师的良好形象,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喜欢某位教师。这样的情感又成了激励前进的动力,带来乐于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形成一种教师爱学生 学生信教师 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递增,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会好。反之,即便出于诚意,他们也会拒绝所受教诲,甚至把教师良好的愿望当做恶意,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和“教育意义障碍”。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法的运用,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热爱,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情。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期待的结果。教师的信任和热爱,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将扬起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热爱就要对学生怀有真情实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有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其艺术性就在于,课堂教学中应该去“强”换“真”,融动学生情感,扣启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智慧。使知、情、智水乳交融,在深化出更大的智慧中进行创造活动。
第二、感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情感,善于通过语言、表情、态度、手势等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寓理于情,寓理于形。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情激情,以情动情,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知识的“溪流”缓缓地流进他们心田里。
如上所术,积极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在情绪高涨的良好气氛中,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体验着耕耘的愉快,学生享受着获知的喜悦。这种情感色彩和情绪体验,会启发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教材,加深记忆,促进知识的迁移,出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教师情感染作用在于,教师不仅要用积极地情感染学生,还要善于控制消极的情感,抑制无益的、冲动。应该沉着、耐心、自制,力戒粗暴和激怒。因为不良的情绪,会使学生大脑皮层受到抑制,降低兴备性,而影响学习。
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要正确使用课堂语言并发挥其艺术性。教师“富有感情的生动表述,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它不仅在于语调方面的抑、扬、顿、措、的交替,情感的起伏具有节奏感,而且在于语言要具有丰富的感染力,使学生的思维和课文的线索最佳地吻合起来,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快抓住问题的要旨;不仅在于借助手势、姿态、眼神把课讲得趣味横生,以情激情,还在于他声情并茂,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不仅在于他语调幽默和谐、有张有弛,有缓有急,大脑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智力疲劳消散于情趣之中,尤其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其艺术在于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材蕴含的知识、智能、情感的因素、拨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情感的心弦,恰到好处地去调动学生涉取知识的良好动机,使教师的情趣盎然的描述,生动恰切的比喻,抓住楔机的巧妙点拨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心境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动情,学生动情,师生感情交流、和揩,就会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激发。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认识的规律、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抓学生思维的链条,设计促使学生思维的教法,使他们在开发智力、获得能力的乐趣中,摘到知识的硕果。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育技巧,可以有效地诱发、强化、稳定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展开“同步思维”产生探究心理,展开理想的翅膀有所发现和创造。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艺术能力就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愉快和尊重的满足,产生一种“愉快效应”。“教师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地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因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烦恼、反感、害怕、紧张、压力,不愉快的心境,不仅会使学生燃起的学习兴趣熄灭,而且能抑制智力的发展。而良好的心境,能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产生乐于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一种研究、探讨、质疑、问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洞察学生欲求解答问题的迫切心情,抓住课文的梗概、主线、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和方向,左右学生情绪。然后步步深入,层层剖析,使之产生“顿悟”,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获得知识中,使情感得到升华。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艺术性还在于能掌握教材内容的“轻”、“重”关系,结合讲课的实际需要,认真地精讲。
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传递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一个新的境地。有经验的教师知道,情感激荡地讲和精神委靡地讲,其教学效果有着天壤之别。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为此,教师上课前,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内化为自己的“血肉”,达到熟烂于心,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程度,而且还要酝酿情感,“进入角色”,把心灵灌注进去。使教师的情感同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交织起来,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性,创设“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在舒适、愉快、充满欢乐、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最佳课堂教学环境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增强智力,并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新课改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新课改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积极参与本次课改。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切身感受到新课改所带来的新变化。
(一)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过程与结论同样重要。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事实上“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它帮助我们建构进取型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智育”,展现知识的产生的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在“地图三要素”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画学校的教学楼平面图。很显然,要完成这样一幅图,必然要牵涉到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对于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学生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深刻体验得来的。如把教学楼画在平面图上,必须缩小,这就是比例尺的本质。怎样缩小才合适,又牵涉到比例尺的选择问题。诸如此类,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学生坐在教室中,被动接受或死记硬背得来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彼此之间也能密切配合,在合作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又如“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如果在以往,多半是教师收集各种图片资料,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落实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仍然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但所获取的过程是自己收集或者和同学交流,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自主探究过程。地理事物浩如烟海,光靠记忆能够背下来多少?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到哪里去寻找地理资料,如何看懂地理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把成果展现出来。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或者是以教为基础,“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在新课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重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和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创建一个“合作型的课堂”。
比如我在讲“海陆的变迁”时,需要学生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在学习“人类居住地”时,需要收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聚落”类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展示特别丰富详实的资料,甚至有许多是我们教师都缺乏的。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使师生在对话合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达到这种交往互动,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还要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更重要的是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才能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了解。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
当今中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我们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我们传统的教学,尊崇并奉行一个信条,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学,过早、过分地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这种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即联系实际或借助于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在落实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在讲授“天气和气候”时,特别强调气温、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如通过“阴雨连绵一个月”、“连续两个月没下雨”、“某城市突下了一场大雪”,等情况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强度降水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相脱节。要特别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中的作用,要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要完成的任务,面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当然我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仍习惯性地等着老师的灌输,在探究方面仍有较大的惰性;该如何做好活动时的组织工作;该如何建立学生新的评价方式等。
总之,作为高中教师,感受到我们正面临着一次教学改革的洗礼,一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真正考验。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摘要】反思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手段,反思有利于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反思是一种自律方式,是立足于自我之外、不断检讨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高中地理;反思
in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of what time introspect hu jian-min 【abstract】introspect is a teacher the means of the growth essential to have, introspect to be advantageous to a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skill of exaltation, be advantageous to the promote of cultivated manners of the teaching theories, introspect is a kind of self-discipline way, is have a foothold in ego outside, continuously self-criticism oneself, perfect oneself, surmount oneself of behavior.【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introspect 从历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后面的综合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审题失误,部分同学由于不会审题,不会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答题,结果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甚至漏题。我针对自己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一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利用乡土教材教学。我们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我用野三关工业园的布局和三峡酒厂的位置来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我用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我们巴东理论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气候上表现出了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积雪,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教学中,教材中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且我们地处农村,城乡差距导致学生在分析时无所适从,我在课堂活动中,将安徽黄山改成了湖北巴东神龙溪,而且以近期举办的三峡纤夫节为例、分析巴东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让学生作主。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由过去教师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因为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而且在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即图文结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这一节,而且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反思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图,但对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这些图片很抽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力图去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把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制作成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地球的运动,还有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