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设计18.《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仪,并了解它们的构造。
2.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风向。
3.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以及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类型的风向仪、学生分组实验的风向仪、每组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剪刀、钉子、彩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描述:
一、教学引入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知道今天的风向如何?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
2.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仪测定风向的情景,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象员在干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总结:是的,气象局的叔叔就是利用这种仪器对风向进行测量的。这种测量风向的仪器就叫做风向仪。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仪)【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和气象员测量风向的情景,使学生对如何测量风向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仪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的风向仪。小组进行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观察实验,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拆开仔细观察。】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风压板、标尺等。
4.学生在自己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拆开风向仪结合教师的讲解规范地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在讲解时可给学生顺便介绍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当风向仪的箭头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同时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一般按照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让学生拆开风向仪进行研究,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风向仪的构造。理解了构造,明白了风向就为后面制作风向仪作好了铺垫。】
活动二:做个风向仪。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风向仪。
提问:这个风向仪好看吗?看了风向仪,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2.谈话:噢,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自己的风向仪。那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仪呢? 【通过给学生观看各种不同类型的风向仪,激发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风向仪的愿望。】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4.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风向仪的方法。(用多媒体出示制作简易风向仪的方法。)下面,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开始制作风向仪,除了桌上已经有的集中简单的制作材料,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仪的材料。你喜欢哪一种,可以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如果你有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5.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的简易制作方法,只是为学生进行制作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选择材料,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自由活动
1.用自己小组制作的风向仪测风向。
谈话:每个小组的风向仪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你们认为在使用风向仪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使用风向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谈话:是啊,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应该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仪最好、最灵活。并拿自己的风向仪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仪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怎样改进?注意了这些问题,我们今后就能制作出更好更灵活的风向仪。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再加以补充,有利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外面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2.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教师参与到观测活动中。)3.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填写评价记录表。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观测风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咱们威海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恰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活动,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后,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好奇心——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儿童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学生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再加上看了气象局的叔叔利用风向仪来测量风向,他们就对风向仪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紧接着,本课设计了学生自己观察风向仪,并鼓励学生动手拆开看看风向仪。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风向仪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学生对风向仪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由此,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
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二、自信心——科学探究的精神动力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猜想与假设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显现和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欲望、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培养认真细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约束学生按照特定的步骤制作风向仪,而是让学生做个小设计师,设计出自己的风向仪。这种设计诱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新课程倡导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创造性也是无限的。本课我给学生准备了分组实验的探究材料,同时在前面还给孩子们准备了更多的实验材料。这样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
四、捕捉教学契机,拓展延伸,有效地推动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的最后,进行了一个拓展活动,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威海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恰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活动,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后,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总之,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点燃起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必将会促进每个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篇:制作简易风向仪教学设计
制作简易风向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感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准备:
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剪刀、尺子、铅笔、橡皮泥、一根竹签、两根吸管、风向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红旗和烟随风飘得图片引出风的方向。
学生回答
师:气象员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仪测定风向的情境,“哦!原来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
向的。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对!这种仪器叫风向仪。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的问题。板书《我的风向仪》
教师播放气象员观测风向的情境,使学生有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仪
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风向仪,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仪。然后一起讨论。
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成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等。
学生复述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二,做个风向仪
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师:这些风向仪好看吗?看了这些风向仪?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回答。
师:哦!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风向仪,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仪呢?
学生发表见解。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教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仪。
三、自由活动
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测风向。教师提出观测要求。
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学生汇报结果及所得。学生填写评价记录表。
四、拓展活动
师: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的观测,了解本地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候我们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第三篇:科学《18.我的风向仪》教案刘海萍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8.我的风向仪》教学设计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刘海萍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课时:1(3)学科:科学
(4)学生准备::学生可以根据设想自主准备材料
二、教学课题《18.我的风向仪》
『教学分析:』
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制作风向仪。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仪——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六、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
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七、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认识风向仪。首先用一首诗歌(解 落 三 秋叶,能 开 二 月 花。过 江 千 尺 浪,入 竹 万 竿 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认识。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仪。)从而引出课题——《
18、我的风向仪》。然后,老师展示风向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仪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仪,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word=%B7%E7%CF%F2%D2%C7&istype=2&z=0&fm=rs2
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仪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制作风向仪 这个环节分五步:
1、讲解示范。教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制作活动。并强调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展示、互相评比,分别从风向仪的外观和性能上进行评价。
4、注意事项:⑴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⑵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个更好。⑶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5、测定风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观测当天风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三)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拓展活动:课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一下本地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
八、教学建议:
1、这节课感觉内容比较多,用两课时完成比较合适。第一课时,可先认识制作风向仪;第二课时,利用自制风向仪进行课外观测活动。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规律。
九、教后反思:
运用电教手段,将课堂上见不到的东西搬到课堂上,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观察,使课堂生动、饶有趣味。
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能力。
【百度搜索】《18.我的风向仪》网络课件
1、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word=%B7%E7%CF%F2%D2%C7&istype=2&z=0&fm=rs2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兰村学校 李晓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若干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多 媒体出示几幅图画:上面有晴天,阴天,雨,雪等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猜猜看,图上说的是哪种天气现象呢?
水见它皱眉,花见它弯腰,树见它摇头,云见它就跑。生:风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几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动物的皮毛扬起,衣服的飘动,窗帘的起伏,天上的风筝,风车的转动,水中的波纹荡漾,围巾、头发的飘动,尘土的飞扬……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风的影子,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也很棒。是的,风是有方向的,你都知道哪些方向和位置呢? 生:……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多媒体出示风向图)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生:东,东南……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2.激发兴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认识了风向,那么怎样测定风向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出示课件)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首先要以教室为基点,明确八个方位。
(开始游戏:老师摆出不同的风的方向,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好玩吗?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 生:想。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制作风向标提示,回家后自己动手做一个风向标,并对三天假期做风向的观察和记录。注意:箭头和箭翼以及插入的大头针要尽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师:有了方向标就可以测量风向了,那我们能在室内测风向吗?
生:不能?因为教室里没有风,或风太小……
师:那我要请同学们来说说,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小组探究汇报,课件)到比较空旷的地方,首先要确定方向。
3.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
师:风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能通过一些方法来辨别风向,那么风的大小如何来判断呢?
师:真聪明,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风速也可以测量。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气象学家就是通过利用风速仪来测量风速的。(多媒体展示风速仪的图片)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课本第10页)
了解一下风之歌吧。生:齐读“风之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清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师: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那么我们用感官怎样知道风速的的大小呢?师出示小纸片,要求学生用嘴吹风,感受一下风的大小和纸片的变化,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我们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测量。纸片不动,表示无风,用0表示;纸片微动,表示微风,用1表示;纸片抖动,就表示大风,用2表示。
师: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多媒体出示风力等级表,加深印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页,回家后自己动手做一面风旗。下节课上课的时候,带过来展示给大家。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师:有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本节课的收获吗? 生:……
师:风是有方向的,风也是有大小的,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测定风向,风速。我们了解了风,就可以和风成为朋友呢!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 风速: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 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篇二: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2009年9 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 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