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电大实践基地建设通知
关于转发《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通知》的通知
开放教育学院、各区县电大分校:
现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省电大文件的相关要求,加强站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打造常德电大的品牌。
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通知》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 2010年3月25日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通知
湘电大校通〔2011〕25号
各分校及教学点:
自2004年我省实施“一村一大”项目以来,全省先后有14所市州分校的64个教学点参与试点,现有在籍学生规模3万余人。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进一步抓好“一村一大”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知识+素质+技能”型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大学生学用能力的基本需要。根据中央电大“一村一大”专业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方案以及省校“一村一大”综合实践教学实施细则,现将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形式
“一村一大”实践教学基地应建在各试点分校及教学点“一村一大”学员现有的农、林业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学员所在村委会、镇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镇企业基地上,或与市、县农林部门、合作社、专业协会、行政部门或相关乡镇企业等单位合作共建。
二、建设条件
(一)各试点单位已开设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等专业。
(二)种植业单个实践教学基地面积50亩以上,应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蔬菜、果树或花卉等植物品种;养殖业单个实践教学基地要与学生选学的专业课相对应,保证猪、牛、羊、禽中至少一个种类的生产实习需要;养殖数量为:生猪200头、奶牛或肉牛50头、肉羊100只、或家禽3000只以上,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材料。实践教学基地的个体业主原则上应为合作社(协会)成员,并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合作共建基地须为各市、县的农林牧业示范基地,有较强的技术依托单位,能有效指导农民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农林管理类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是“村委会”、“镇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镇企业”等,能为学生提供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的场所,并提供参与管理实践的机会。
(四)基地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基础条件良好、特色鲜明,有完整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建设具体方案。
三、基本要求
1.担任试点分校及教学点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基地建设与规划。
2.各试点分校及教学点与合作单位、个人签订合作协议书。
3.基地要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利用率,年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原则上要求建设单位投入一定的建设经费。
四、管理措施
1.“一村一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行评估验收制度。省电大每年组织专家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与验收,经省电大评估验收为优秀的,授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2.实践基地建设将作为常规教学检查与示范性电大分校及县级电大评选的重要内容,纳入分校年度考评指标体系之中。
3.基地建设实行年度考评制度。每年12月,省电大组织专家对试点分校及教学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年度考评,对考评不合格者,予以摘牌和通报。
望各试点分校及教学点组织力量,认真建设,并将基地的年度建设方案、年度总结、合作协议书复印件(纸质和电子稿)等材料于每年11月20日前报省电大“一村一大”办公室备案。联系人:贺曦 联系电话:0731-82822500 邮箱地址:hnycyd@163.com。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二O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二篇:2002~2010省竹林基地建设规划
2002-2010年湖南省竹林基地建设规划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平原湖泊,整个地势向东北倾斜。全省土地总面积3.1776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147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7.11%,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份之一。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内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5℃,一月平均气温3~8℃,七月平均气温27~30℃,年日照时数1300~1800小时,年降水量1300~1800mm。全省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土壤肥沃,是我国竹类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地域分布上属于长江南岭竹区。全省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19个属116个种和44个变种,主要竹种有毛竹、水竹、黄杆竹(金竹)、桂竹、慈竹、假毛竹、方竹、湘妃竹(斑竹)、吊丝球竹、南岭箭竹、紫竹等,其中毛竹占全省竹林面积的80%以上。
第一章
竹林资源培育现状、问题及发展潜力
一、培育现状
近10年来,湖南竹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各地坚持新造与低产林改造相结合,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大大加快了竹产业化进程。主要表现在:
1、竹林面积增长迅速。
通过新造和自然扩鞭,全省竹林面积由90年代初的861万亩增加
1 到现在的1088万亩,毛竹面积由829万亩增加到1060万亩。目前,全省竹林面积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2、竹林质量提高显著。
通过实行护笋养鞭、病虫防治、垦复深挖、合理采伐等措施,竹林培育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0年中,全省累计垦复抚育竹林面积1000多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300多万亩,亩平立竹由90年代初的105株上升到138株,立竹总量由8亿株增加到14.07亿株,胸径普遍提高了1cm。
3、竹业加工不断发展。
全省各地在狠抓资源培育的同时,把笋竹加工作为竹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笋竹加工企业发展到800多家,家庭作坊4万多个,有5万余农户、52万余人从事竹子加工,年消耗原竹8400万根,笋竹年加工产值24亿元,其中年加工产值过亿元的县市6个,过1000万的乡镇30个,原材料利用率达70%以上,加工产品发展到24个大类,1100多种。
4、市场网络逐步健全。
根据“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建市场”的思路,各地积极探索“产供销一条龙,林工商一体化”的竹业发展模式,竹产品市场不断拓宽。全省先后在107国道、320国道、319国道及湘、资、沅、澧四水的主要码头建立了竹产品交易市场,组建了一支约5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长年活跃在国内外市场,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二、存在问题
1、低产竹林占较大比重,竹林整体质量不高。
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竹林经营较为粗放,再加上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少,不合理的采伐利用,使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低产林。全省1088万亩竹林中3类林占50%,胸径8cm以下的占45%,平均每亩立竹不足120株的占30%。个别地方因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竹林质量更是低下。
2、竹种单一,竹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湖南1088万亩竹林中毛竹占1060万亩,其它竹种仅占28万亩,一些高经济价值、实用价值、观赏价值的竹种(如雷竹、哺鸡竹、方竹、吊丝竹等)分布很少,特别是一些优质笋用竹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有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竹产品不多,竹文化底蕴不深,加工上没有企业巨人,规模效益不强,这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世贸组织游戏规则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相当差距。
3、竹产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深入,竹业行业管理体制得到有效的加强,过去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市场流通区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竹业管理体制上的新问题逐步表现出来,如竹林分类经营,竹产品生产企业标准、产品质量认证与检测、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需进一步规范。我国已加入WTO,竹资源的培育、竹产品的加工急需进一步改革和调整,必须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和竹资源、竹产品加工技术,以提升参与国际
3 示场的竞争力。
4、培育目标不明确,经营粗放,整体效益低。
工业原料林基地中、大径竹占的比例不高,能满足工业要求的原材料不多;笋竹两用林基本以竹为主,有的为了取笋而忽视了竹林的培育;笋用竹经济效益较低,培育技术相对滞后,整体经营相对粗放,没有充分发挥竹林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5、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我省竹资源培育和加工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水平较低,一些关键技术如原笋的活体保鲜、竹笋精加工、笋用竹遗传改良等还要进一步研究,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包括技术、信息、加工、社会性服务团体等)不健全,低附加值的产品如竹席、竹地板、竹胶板的盲目生产,资源浪费严重,这些都制约了我省竹产业深加工和商品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潜力
1、我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气候的优越性,决定了我省是竹林资源的最适和适宜分布区,适于各类竹种的生长繁殖和各类竹林的定向培育。
2、我省有一批大型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竹材年消耗量大,对各类竹资源的需求量也大,林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高,竹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竹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动力。
3、湖南省山地资源十分丰富,除湖区以外,大多数地方都能成片种植竹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4、竹产业开发是湖南农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
5、中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为竹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现行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宏观指导下,通过生产、科研、示范、推广,将农户——基地——公司——市场高度统一起来,将有力推进湖南竹资源的数量优势向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有利于基地建设专业化、加工产品系列化、资源布局区域化、市场服务社会化,确保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章
竹产业现状及竹产品市场预测
一、竹材
我省竹材利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加工形成多样化。全省共有家庭作坊4万多个,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共200个,其中国营企业1个,集体企业14个,合资企业37个,独资企业87个,股份制公司61个。
②加工产品多样化。全省竹材加工产品有24个种类1100多种:竹胶板、竹筷、竹地板、竹凉席、竹纸、竹跳板、工艺扇、旅游工艺品、家具、农具等。其中竹胶板类又有普通胶合板、车箱板、建筑模板、碎料板、复合板等;竹筷类又有一次性卫生筷、天削筷、雕花筷、5 烙花筷、圆形筷等数十个品种;竹地板类又有单层板、二层板、三层板、有节板、无节板等20多个品种。
③加工增值效益化。全省年竹业加工产值24亿元,98%以上的来源于竹材加工,其中年加工产值过亿元的县有6个,过1000万元的乡镇有30个。
④竹材利用全竹化。“七五”期间湖南竹材加工总利用率在20-30%间,竹梢、竹屑及大量的边角料被当成了燃料,近年来随着加工设备的不断改进,特别是竹木复合板、竹碎料板工业的兴起,我省竹材利用率大大提高,总体利用率在70%以上,最高的达90%以上。
⑤产品市场扩大化。一是以优良产品抢占国内市场。全国共建五大市场即广州、深圳、珠海市场,主销产品有卫生筷、高档凉席、竹地板等,上海、浙江市场,主销产品有卫生筷、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帘、竹座垫等,北京、天津市场,主销产品有竹胶板、竹地板、卫生筷、车座垫、竹帘等;湖北、河南、西安市场,主销产品有竹跳板、车箱板、建筑模板、凉席、竹床、竹凳等。二是以特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全省现有竹产品出口企业近30家,年出口额2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全力建好省内市场,主要集中在交通干道、水运码头及大中城市的集中交易区。
二、竹笋
我省笋用竹除传统的毛竹(楠竹)、牡竹属的吊丝竹(洞竹)以及小杂竹外,还有早竹类的早竹、雷竹,刚竹属的甜笋竹,丛生竹的麻竹、6 哺鸡竹等,年竹笋产量约16930吨。主要产品有笋干、笋罐头和玉兰片等,年产值在8000万元左右。其国内市场主要为上海、浙江市场,湖北、河南、西安市场。国外市场主要为日本、东南亚等国。
从发展角度看,竹笋将成为我省森林食品的重要内容,一是竹笋是一种无公害天然食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利于身心健康;二是竹笋产量高,价格较低,适合于大众消费;三是易加工,加工制品保存期较长,加上人们有长期食笋的习惯,预计到2010年全省竹笋产销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000吨。
三、竹浆
竹浆在我国生产有1700多年的历史。竹材经造纸后一般可增值5~10倍。竹杆、竹箨纤维都较长,属中长纤维,且竹类植物生长期短(3~5年即可)、易繁殖,资源丰富,较阔叶树、草质纤维好,可造中、高级纸张或其它纤维制品。目前,我省拥有机制竹浆造纸厂大小10多家。城步纸业有限公司系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发票纸定点生产单位之一,年产值4200万元。岳阳纸业集团在2000年利用苇浆生产线以细杂竹为原料成功生产了优质竹浆,且浆料白度合格率达95.7%。最近,省林业厅正策划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高档竹浆纸生产线,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4亿元,利税4亿元。以竹代木造纸或其它纤维制品不仅可弥补木材原料不足,也是实现竹资源产业化的一个途径。
四、观赏竹
湖南观赏竹品种多。观貌竹种有:单竹、粉单竹、青皮竹、孝顺竹、慈竹、吊丝竹、江华大节竹等;观杆竹种有:小琴丝竹、花粉单
7 竹、金丝慈竹、金镶玉竹、紫竹、湘妃竹、龟甲竹、罗汉竹、佛肚竹、方竹等;观叶竹种有:菲白竹、花茶杆竹和花叶摆竹等。这些常见的或少见的或濒临灭绝的观赏竹种,以前只零星被引种到公园或地、市林科所的竹种园。近几年省林科院已着手营建专类观赏竹种园,进行系统收集与利用。
竹林以其优美的姿态在生态和森林旅游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省省级以上的森林公园都有连片或独特的园林景点供游人观赏,特别是享有“竹子之乡”的益阳桃江,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发展森林旅游,近几年共接待中外游客达23万人次,年收入达820万元。
为此,建立湖南省珍贵观赏竹种园,对观赏竹的生物特性、生态学习性、景观效果进行系统研究,解决观赏竹快繁、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实现观赏竹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加快竹业发展及竹林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中国加入WTO后,长期的内向型开发竹资源和封闭型经营竹产业已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行竹行业总体规划,建立和健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竹产业相关制度和行业标准,将加快竹业发展及竹林基地建设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
2、目前我国竹产业的生产、加工水平和市场营销体系尚不健全,而发达国家对竹产品的需求标准(如农药、生长激素残量,品种品质的8 要求等)较严格,已明显制约着中国竹产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竹产业的发展战略。
3、目前我省的竹类品种虽然较多,但主要以毛竹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其它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竹种资源培育和产品开发上还远远不够。对这类竹种进行科学规划,系统地研究,对于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为了适应我省竹产业的发展,解决竹原料尤其是大径竹的供需矛盾和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竹笋需求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第四章
竹林基地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2002-2010年全国竹林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2、湖南省《2001-2010年湖南省造林绿化规划纲要》。
3、湖南省“十·五”发展计划和全省2002年林业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生产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托科技,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竹加工业的长足发展与竹农劳动技能和生产技术的提升,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实现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持续经营。在规划完成后,9 争取其产量、产值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三、建设原则
1、基地建设专业化。统一规划,改革生产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资源管理,营建专类基地,定向培育。
2、资源布局区域化。重点围绕大中型企业发展材用竹林,商品竹林基地。毛竹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主产县(市)以“以提高内含为主,扩大外延为辅”。城市近郊和交通发达竹区县(市)重点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和纸浆竹。
3、加工产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抓大放小”,做大做强。
4、市场服务社会化。积极培育多层次、多门类市场(包括活立木市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四、发展目标
争取在2002-2010年,全省低改毛竹300万亩,新造200万亩,其中2003—2005年完成改造150万亩,新造100万亩。加上竹林的自然扩建到2010年力争全省竹林面积发展到1500万亩(100万hm2),立竹总数达到25亿根。建设笋竹加工龙头企业100家。竹业总产值达到100亿。毛竹现实林亩立竹由现在的138株,增加到每亩180株,大径竹由现在的10%,增加到30%以上。材用竹林每年每亩平均产鲜竹1500kg以上;笋用竹林每年每亩产鲜笋500kg以上;笋材两用林每年
10 每亩可产竹秆1000kg,产鲜笋200kg;纸浆原料林每年每亩产纸浆原料2000kg以上。
第五章
竹林基地建设内容、模式和重点
一、建设范围与内容 在2002年~2010年间:
在湘东、湘南、湘西、湘北、湘中营造高标准毛竹材用林示范基地共200万亩。
湘东40万亩。以鹏洋竹业开发公司(包括浏阳河、平江丽江、临湘迅达等厂)为中心,其中浏阳10万亩,平江5万亩,临湘5万亩,攸县5万亩,茶陵5万亩,炎陵5万亩,株洲5万亩。
湘南40万亩,以衡阳木材厂为中心,其中衡阳10万亩,衡山5万亩,耒阳5万亩,资兴5万亩,汝城5万亩,常宁5万亩,芝山区5万亩。
湘西40万亩。以洪江竹胶厂(包括黔阳竹胶板、会同科达、金裕,洪江金竹厂)为中心,其中会同5万亩、黔阳8万亩、绥宁5万亩、洞口5万亩、洪江5万亩、自治洲12万亩。
湘北40万亩。以桃江天竹复合板(包括武潭金猫山、永达、欧风、朝阳等厂)为中心,其中桃江10万亩、安化10万亩、新化5万亩、桃源10万亩、赫山5万亩。
11 湘中40万亩。以双峰竹木集装箱厂为中心,其中双峰10万亩、新邵10万亩、隆回5万亩、新宁7万亩、城步8万亩。
在湘东、湘西、湘南、湘北、湘中改造低产毛竹林共300万亩,改造成材用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确定每个类型的任务量)。
湘东45万亩。其中浏阳10万亩,平江5万亩,临湘5万亩,岳阳5万亩,攸县5万亩,炎陵5万亩,茶陵5万亩,湘潭5万亩。
湘西40万亩。其中会同10万亩,黔阳10万亩,靖州5万亩,绥宁10万亩,洞口5万亩。
湘南75万亩。其中衡阳5万亩,耒阳5万亩,衡山5万亩,常宁5万亩,资兴5万亩,汝城10万亩,苏仙区5万亩,永兴5万亩,桂阳5万亩,芝山5万亩,东安5万亩,蓝山5万亩,双牌10万亩。
湘北85万亩。其中桃江25万亩,安化20万亩,赫山5万亩、桃源15万亩,鼎城区5万亩,新化15万亩。
湘中55万亩。其中双峰5万亩,新邵10万亩,隆回10万为亩,新宁15万亩,城步15万亩。
二、培育模式
采用新造和毛竹低改的培育模式相结合。
①毛竹低产林改造,采用基地+农户+林业局(督管)的管理模式。②苗圃,采用个体订单承包,科研部门指导,林业局督查的管理模式。
③示范林,采用基地+农户+公司的管理模式。
④竹种园,采用土地租赁,科研部门指导施工的管理模式(以科研
12 课题形式)。
三、建设重点
为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以及我省林业规划的要求,前期以苗圃、竹种园、毛竹低产林改造为建设重点,抓好种苗质量和数量。后期以示范林建设为重点,旨在推广、示范,并同时抓好竹农的技能和技术的提高。
第六章
种苗生产供应
一、种苗生产现状
1、毛竹种苗:我省毛竹造林大部分采取母株造林,以每亩产5株合格苗计年产苗量在5000万株以上,加上近几年,随着气候的变化,毛竹结实增多,我省怀化、湘西部分地方开始了毛竹播种育苗,估计年产实生竹苗100万株左右。
2、笋用竹种苗:散生的笋用竹诸如雷竹、高节竹、哺鸡竹可提供部分种苗,估计年产竹苗1万株左右。丛生的笋用竹,现可提供麻竹、撑绿竹(杂交竹)的种苗。
3、观赏竹种苗:以现有竹种园为基础采用母竹移栽法造林。
4、纸浆竹种苗:目前,我省纸浆竹主要有毛竹和小杂竹,这是我省传统优势,造林苗木有保障。
13
二、按规划任务的种苗总需求
名
称 毛
竹 笋用竹(含竹种园)纸浆竹(含竹种园)观赏竹(含竹种园)
装饰竹 合计 面积(亩)2000000 2400 1400 1400 50 505250
种苗总需求(万株)
10250
母竹(万株)
实生苗(万株)
三、种苗发展方向与重点
重点发展毛竹壮苗、优良笋用竹种苗、珍贵观赏竹;其次发展优质纸浆竹种苗、装饰竹种苗。
第七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及使用
共规划营建示范林基地200余万亩、竹种园1250亩、苗圃500亩、改造毛竹低产林300万亩。共需经费180185万元,其中:
1、科研费30万元;
2、基地建设费(含种苗、土地、整地、造林、管护等)120105万元(600元/亩);
3、低产林改造费60000万元(200元/亩);
4、技能技术培训费20万元;
5、管理费及其它30万元;
14
二、资金筹措与使用安排 ①国家投资35132万元; ②地方配套35133万元; ③银行贷款10000万元; ④基地投劳100000万元。
三、产业预测与效益分析
低产竹林改造实施2年后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新造竹5~8年可成林,产生规模效益。材用竹林,每年每亩平均生产竹杆1500kg以上;笋用竹林每年每亩可产鲜笋500kg以上;笋材两用林每年每亩可产竹秆1000kg,产鲜笋200kg;纸浆原料林每年每公顷可生产纸浆原料2000kg以上。预计原竹产值可达40亿元,加上加工增值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规划实施后,可在水土保持、固土防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增加旅游休憩功能等方面产生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管理体制,机制构想
继续完善和稳定竹林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政策上促进竹林经营水平的提高,支持并鼓励多种成份经济形式参与竹产业开发,在稳定山
15 林权属的同时,对林地的经营林进行合理流转,从法律角度保证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大力倡导科技兴竹,促进竹产业向正轨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二、配套保障措施
1、加大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林培育的力度,增加我省竹林资源。
2、抓好基地建设,调整竹林产业结构。
3、扩大宣传,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4、放开搞活,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
5、提高科技含量,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大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力度。
6、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生产和科研的投入。
三、政策建设
1、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做好积极引导,有的放矢。
2、继续制订和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在行业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3、明确科技的支撑作用,制订和颁布各种竹产业开发技术性标准,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内引外联,从产业结构上与国际接轨,做大做强我省竹产业的点、线、面。点,即旅游点,重点开发建设以桃江的洪江竹海、君山
16 的湘妃竹林、益阳的百竹园为中心的竹文化旅游;线,即生产线,重点建设机制竹浆生产线、竹质人造板加工生产线(以竹碎料胶合板为主)、竹笋制品加工生产线(以笋罐头加工为主)、竹制品加工生产线(以工艺品加工为主)等;面,即基地,围绕大中型企业发展商品竹林基地,围绕城市发展观光竹林和食用竹林基地。
提纲
1、加强组织领导。
2、稳定政策,完善机制
3、广辟资金渠道,增加投入
4、科技投入。营造与加工、培训、规程、检查
5、种苗生产
17
第三篇:农六师电大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农六师电大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农六师电大杨书丽
兵团电大农六师分校初建于1986年,于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经过近20年的努力、奋斗,六师电大不断发展,成为五家渠市国民教育战线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本着为地区和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服务为目标,以系统建设为支撑,以开放教育为重点,以继续教育为方向,不断拓宽办学新领域,不断延伸教办学点;已培养了1300多名普通和成人大专毕业生。历届校领导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学历教育部责任教师分别完成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办公室课题组。从1999年起,根据我校历年“会计本科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会计本科专业的所有学员一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2002年3月开始分别聘请了专业老师进行实践教学,并到宏昌会计事务所五家渠分所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社会反响较好。本文通过这几年农六师电大开放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尝试,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和弱点问题,以填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上空白。
一、电大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践性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实践性教学大多局限于“形成性考核作业”、“模拟实验室”、“虚拟实验”等内容,虽然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解决了实践性教学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现实的社会实践环境,不能展现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企业、单位很难接收学生实习,因此,要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必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然而,如何建设好、使用好实践基地是一个难点问题,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而言,更是如此。
从理论方面看,没有现成的理论依据,有关的研究性文章很少;从实践方面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据调查,香港公开大学、美国几所著名的开办远程教育的高等学府如南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中央电大孙绿怡校长在2001年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重视不够”,列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项目研究方面,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是一个空白(第三子课题组中,无其他任何一所电大选择该项目),农六师电大依据这几年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选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项目,并以“会计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建好、用好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作一点有益的探索。
二、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
我校电大开放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是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我校学历部的部署安排下,通过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总结历次班级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情况,逐渐完善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调查、研究,确定基地选择条件
我校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确定 1
基地的选择。
首先,分析我校自2000年——2005年(2000年开办的第一期)开放教育会计学
(本科)的各届的学员特点(与普通高校的会计学本科相比):一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是在专科学习内容上的进一步提升;二是学生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并且60%左右的人员为会计专科毕业生或正在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
其次,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一般高校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
确定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向。
再次,到有实践基地的普通高校、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有关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以基地的选择条件及管理模式。
最后,确定实践基地选择条件。我们根据基地业务与本科学习内容大体一致,在时
间上便于安排在职学生实习,同时要求基地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来确定选择实践基地。
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阶段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在专科课程基础上的延伸,如《资
产评估学》、《高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案例研究》、《审计案例研究》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涉及的经济业务一般企事业单位都没有,因此,在选择基地时如果不考虑这一条件,学生就不能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由于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据统计达99%),工学矛
盾非常突出,他们很难在工作时间到基地实习,因此,在选择基地时我们充分考虑这一条件;另外,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必须要有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校教师可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时间、形式等做出安排,由于学校教师不熟悉实践基地的具体经济业务、案例等,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需要聘请基地的工作人员为指导教师。如果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不可能按照要求完成指导任务,实践教学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在选择基地时也要将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素质作为条件之一加以考虑。如在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每年2次,组织学员到宏昌会计事务所五家渠分所实地考察注册会计师是如何开展审计业务的。该所所长杨学军注册会计师亲自为学员讲解的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过程和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将该所的有关业务资料供学员查阅,使学员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了亲身的体会。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员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同时每年一次聘请宏昌会计事务所五家渠分所注册会计师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着
重讲授了有关外部审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防止会计工作漏洞的建议,学员了解了很多从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讲座后,学员还提出了大量的问题,通过开设讲座,使学员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以上社会实践,学员深深感觉到,农六师电大是在实实在在地进行“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的探索,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员在社会实践中受益非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使学员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同时也了解、认识自己。例如:在考察中,亲自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在查阅中亲自感受到将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中的重要
性;在讲解中,也认识到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风险与辛苦;在讨论中,也了解到专业素养对工作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使学员认识到法学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员实现了一次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4、通过实践,使社会各界了解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草”的学习模式。
5、通过实践,促进学员交流,增加团结。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一致认为电大的教学
改革注重社会实践、与时俱进,培养实用型人才,深受学生欢迎,为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能力创造了积极条件。
在讲究效益的今天,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应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基地不会进行无收益的投资,他们需要的也不是简单的劳动。为此,我们在综合考虑了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对若干个备选基地中进行反复比较,并与各备选基地反复协商,最后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协议,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我校的第一个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制度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现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培养目
标,并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央电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兵团电大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我校制定了《农六师电大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暂行)》,在这个《办法》中,确定了以下内容:
1、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2、学生课程实践管理制度
3、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管理制度
4、课程实践辅导员的职责
5、实践基地教务管理的若干规定
6、实践基地监控制度
(三)安排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如安排《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活动中,我们是这样作的:
1、前期准备工作:
(1)教学点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有关责任人与实践基地负责人商定实践教学活动的内
容、时间及方式;
(2)课程责任教师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3)按照有关管理制度的职责范围,将相关内容及时通知学生、基地负责人及有关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2、实践过程的组织:
安排两次实践教学活动,一是请基地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带领同学们参观实践基
地,观看合并会计报表等实物,介绍基地的业务情况,解答同学们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实务问题;二是请基地副所长,根据实例讲解合并报表编制的重点、难点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3、严格执行“课程实践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学生签到,因故未到的必须向辅导员说明并出示单位证明;
(2)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自觉维护实践基地的商业秘密;
(3)实践活动结束后,按照设计方案规定提交课程实践总结(字数不低于2000字)
(4)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总结、实践纪律执行情况等,综合评价其课程实践成绩,并计入该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中。
总之,实践过程也是总结经验完善基地建设过程。
三、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运用效果
1、问卷调查
在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分别于2002年9月、2003年4月,向会计学(本
科)的学生发放六师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基地应用调查表共计100份,回收率为100%。根据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通过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许多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毕业生中有70%在单位担任了重要工作任务,单位对90%的毕业生在思想品质上的评价为好或较好,80%以上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上评价为强或较强,75%的毕业生在业务能力上评价为强或较强。总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好的或较好的占绝大多数,认为他们是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力量。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是受益非浅。
2、运用效果
实践基地的设,进一步建立完善能够适应试点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5年内要有针对地建立比较有特色的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实践教学基地达到了其目的,运用效果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长学生的知识,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
2、帮助理解所学知识
3、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能提高学习效果
3、研究结论
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非常必要。
2、要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纳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中。
3、根据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特点,应将课程实践活动安排在业余时间,实践教学
基地适宜于开展课程实习活动。
虽然我校在开放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我们继续完善和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学员为中心,以人为本”我们要体现的宗旨,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六师培养人才而进行。
第四篇: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路庄子中学
我校地处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600余名。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人文思想为指导,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很抓教学成绩,致使今年的中考取得全县每二的好成绩。我校在注重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领导集体和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做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不断探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参与了一定的社会活动,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学习
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认真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劳动技能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我们配备了专职教师,并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老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要求,能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有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能力和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技能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深入实践的热情和意识,养成勤动手,爱实践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硬件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创造条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也大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真对这一特点,我们着重安排了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用具。配备了铁锹、锄、耙等农具;自行车修车工具、木工工具、无线电检修工具、电焊工具等。在学校操场开辟了种植园地,校内有花卉种养示范区,校外的公路两侧树木也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对象。在这些硬件的配备和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它们的管理正趋规范化和制度化,硬件的配备使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给学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三、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
多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每年的春季,让学生在种植园地种植瓜果蔬菜及药材;成立了学校花卉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和维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成立了学校自行车维修小组,负责学生的自行车的维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学习了种植技术,也学习了病虫害的防治,及农药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在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为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培养能力,能力服务于社会
多年来开展劳动实践的成果和对学生的追踪调查,我们看到我校的毕业生有丰富的劳动阅历,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自觉地学习新的技术,他们无论从事何种专业都能快速适应和掌握专业技能,有很强 的社会服务意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门新学问,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我们要立足现有条件,在搞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为社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长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辅助教学作用,长抓不懈。渗透三个三分之一的办学理念,使基地建设一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为三农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地建设组织机构。
组长:沈广清
组员:倪永强张广辉刘玉芳苏东生张永平刘为
三、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以劳辅德--基地建设新观念
劳动实践活动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各方面力量,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劳动实践深入人心,人人关心劳动实践,认识劳动实践的重大意义。
1、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校老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劳动实践百题大赛》的部分内容,懂得了劳动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明确了劳动实践的“劳”不是 1
单纯的“劳”,而是通过“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劳辅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
2、织师生对《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大讨论,学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讨论交流,深入思考,达成共识,为劳动初中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给家长发了《告家长书》,宣传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注重劳动实践对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和规范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教育学生明白“除了阳光和空气,一切都要通过劳动去获得”。
(二)三位一体--基地建设新格局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是难以持久的。我校基地建设的思路是以学校为圆心,以家庭为半径,形成牢固的基地圈,在此基础上,放眼世界,开辟发展社会基地,向圈外辐射,形成开放型、多功能、综合型的基地网络。
1、以“勤巧自主做主人”为主题,以劳动实践阵地为依托,以劳动技能竞赛和成果展览评比为激励强化手段,在全校大规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2、以劳动观念的教育为切入点,努力结合经济建设“大市场”,力争抢占“科技教育”制高点,努力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3、发挥校园优势,立足校内建基地,充分挖掘校园劳动实践资源,先后建立了“红领巾广播台”、“劳动实践第二课堂”、“红领巾卫生区”、“小小花圃”„„这样,队员在校内就有了多处劳动初中的固定场所。
4、争取多方支持,兴办校外基地,在学校所在村的支持下。学校利用当地无人耕种的荒地,建起了一亩多地的“红领巾小农场”,并将其开辟为青菜、果树的种植基地。同时,我们还与敬老院协商,将敬老院建为学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5、发挥队员的积极性,将基地延伸到家庭,对于那些操作性很强的农业科技知识,学校提倡、鼓励队员在家中进行巩固和提高,队员在家里也成了劳动实践的“流动基地”,针对独生子女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生活艺术和自我服务能力。拟将每月的8号定为队员“自立日”,通过活动,队员
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个队员在家庭里可设立几个劳动岗位:(1)个人服务岗;(2)家庭劳动岗;(3)邻里文明岗;(4)生产劳动岗。从而将队员的家庭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循序渐进--基地劳动“三步曲”
第一步:小主人要劳动
1、开展 “劳动最光荣”系列活动,聘请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给队员讲劳动的艰辛,讲劳动的生存意义,讲劳动的真实感受,讲自己对劳动的深刻理解。
2、开展 “爸爸妈妈,请您休息吧!”活动,号召队员每天在家长回家后,对父母搬凳请座,唱歌跳舞给父母欢乐,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用实际行动表示对长辈对劳动者的敬意。
3、组织队员开展 “进军荒荡基地”活动,队员在一亩多的荒草荡拔草劳动中感触,他们都表示要学好本领,将来造出先进的机器代替这项手工劳动,除尽所有的荒草。
第二步:小主人爱劳动
我们化大目标为若干小目标,按照队员的年龄、知识水平,分层次开展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1、低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多以自我服务为主;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强调参与阵地实践,从事简单的家务生产劳动,高年级侧重于学习和掌握一些科技知识,并把科技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把着眼点放在了活动的普及上、力求强调每一个队员的积极性,注重活动的参与率,从而逐步培养劳动的自觉性。
2、开展 “找师傅”活动,让队员在学校、社会、家庭中找师傅,学自己喜爱的一种劳动技术,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情感,练就勤巧的手。
(四)、逐承包制--基地管理新办法
学校把1.2亩基地按0.2亩的比例划分,分别承包给各中队,各中队又按流动管理顺序承包给各小队,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在中队之间开展竞赛,激发了基地劳动的热情,加大了基地建设的力度。
(五)、深化改革--基地建设新思考
学校劳动实践活动要在“深化”二字上做文章。劳动实践要和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帮助队员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在生存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生存教育、新观念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素质培养应成为今后劳动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劳动实践内容要逐步加大科技含量,将更多的科研人员、企业家,管理者吸收到校外辅导员的队伍中来,使校外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技能素质更符合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