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本科评估的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基于本科评估的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付永昌
[摘 要]: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严密而有效的管理体系,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所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为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评估
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的重要讲话,将2007年定为“高等学校管理年”。周济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发展要求管理,管理为了发展,加强管理是高校工作的应有之义和长远之计。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离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了程,需要建立一整套严密而有效的管理体系。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教学工作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动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所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和依据。
一、教学战略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的宏观管理,就是高校的战略管理,就是清晰地给出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铺定学校发震规划。”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1.1学校定位,明确要求高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制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建设发展怒划,找准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同类院校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本科教学评估就是检验学校的三个“符合度”,要求每一所高校都要回答自己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诸多战略管理问题。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检验和衡量一所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离低的标准和依据。
教学评估的实施,使学校领导者真正全面系统地探索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科学论证学校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理清办学思路,进行教学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高校在实施教学建设工作中,首先要从教学的战略管理层面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二、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组织行为学认为,组织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活动的载体。离开组织,管理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目标的,组织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有效地管理,可以放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教育部在推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管理组织,从静态看,是一个根据学校教学目标建立起来、保证不断循环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体系;从动态看,是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对自身组织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系统。概括地说,教学管理组织就是按照学校的教学目标,运用组织要素,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专门性教枣组织。高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具体就是指学校的教务处及其职能科室、院(系、室)及其科室以及基层的教研室等。高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评估的相关要求,加强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院(系、室)等基层教学管理组织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基层教学(学术)组织在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项目为平台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教学科研体制,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学术组织体系。要整体设计学院、系、中心、研究所等教学与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努力克服在离校普遍存在的泛行政化教学管理倾肉,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建构以专业和学科为主体的教学资源组织化配置模式,形成以学科专业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
三、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教学管理制度是离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教学活动顺利运行的保证。周济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讲加强管理,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紧追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度化、法制化。”教育部也明确提出,高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评估指标体系5.2质量控制的第一个主要观测点就是“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本科教学评估的实施,促使高校通过明确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系)的管理职能,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建立教学管理行为规范体系;通过对教师行为和教学过程各环节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等进行其体规定,建立教学活动规范体系;通过制定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与奖惩制度,对教学运行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评价、奖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教学质量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四、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标准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没有质量标准,教学工作就没有遵循,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的建立。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专家Diana Gree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特定的组织为向学生和社会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的控制、审核和评估。根据Diana Green的解释,高校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控制,首要任务是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关键步骤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控制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现情况的评估。评估指标体系5.2质量控制的第二个主要观测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点。高校通过教学评估,建立和完善诸如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建设标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考试与毕业等教学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教学质量建设和教学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五、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TQM强调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露标,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管理和监控。评估指标体系5.2质量控制的3个主要观测点,渗透着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运行过程的全方位考查。教学评估的实施,高校从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安排到反映教学运行情况的教学简报、工作总结,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开课计划书、排课与调课到教学进程表、考务与成绩管理、学籍管理,从主讲教师审批、教材选用、教案编写、课堂讲授、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命题与阅卷到学业成绩评定、教研活动,从实验、实习到课程论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从学生选课、上课、学习指导、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到考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毕业与就业等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规范,以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筑就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基础工程。
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通过对教学运行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与控制,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统一协调起来,以实现教学王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伴随教学运行全过程,是教学活动科学规范运行的保证。评估标准体系5.2质量控制的主要观测点之一就是“教学质量监控”,明确要求高校要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组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制。高校内部的“管、教、学”是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创造也来的一个动态空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这个空间最机敏的反映者、调控者和指挥者,高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实现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教学因素的协调与控制。教学评估的实旋,好校通过对学校和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对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等教学建设过程和教学运行过程的监控,建立健全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管理要求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教学因素的效能,以保证教学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七、教学文化管理体系建设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受到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教学观、教学管理者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因学校、学科专业特征不同而形成的校风、系风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因素形成的以教学活动为核心的学校内部教学文化的系统影响。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教学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认为,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学校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基调,领导者要求什么、倡导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会对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评估指标体系1.2办学思路中的主要观测点“教育思想观念”要求学校领导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主要观测点“教学中心绝位”要求学校领导者要确立教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高校教育价值的回归。评估指标体系第5个一级指标教学管理,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和教学管理制度文化、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教风与学风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是影响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学评估把“学风”设定为一级指标,又分出6.1教师风范和6.2学习风气2个二级指标,明确要求高校要全面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通过迎评,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教学文化的塑造和养成。高校通过确立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教学为本和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等相关活动,对教育教学观念送行清理与调适,形成现代教育教学观;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筑造优良的教学制度文化和教学质量文化;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岗位职责、教学工作考核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实施教学检态、教学督导、教学评徐、教学比赛等活动,倡导优良的教风;通过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倡导优良的学风。以“教学”和“育人”为主导的高校内部教学文化管理体系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塑造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参考文献:
[1]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2007年1月8日.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04)21号)[Z].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z].
[5]胡林龙.地(市)级城市高校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与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Z]. [7][英]Diana Green.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8]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选自《中园成人教育》2008年4月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高校图书馆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李勤合摘要: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一个系统评估,并非仅面向教学单位,各单位在评估中应该互相支持。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作用,着重讨论了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对其他单位可以发挥的支持作用。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处理高校图书馆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出了个人看法:充分利用教学评估的权威性,统筹协调两个评估,使其互为所用,互相支持,避免重复劳动和重复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教学评估 本科教学 图书馆评估
为了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国家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各高校可以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名义上是对教学工作的评估,但它涵盖的内容是全面的,对高校工作有全面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考察点,深刻地感受到了迎接水平评估对图书馆建设的促进作用,许多高校图书馆因此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图书馆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系。
图书馆如何迎接对自身的评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图书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其基本要求则是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达到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
这个要求体现了图书馆“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和“藏以致用”的办馆理念。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标准是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没有一定质量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服务就无从谈起。先进的管理手段是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保证,它应包括先进的管理体制(软件)和先进的管理设备(硬件);图书馆使用效果好是图书馆工作的落脚点和服务目标,也是图书馆贯彻“读者第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图书馆要真正体现评估思想,做好迎评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抓:
第一是严格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把各项工作做实。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方案》进行的。《方案》中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要做好迎评工作,必须严格对照评估指标进行各项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实。
这里又包括三点,一是必须忠实地按照评估指标来做,另搞一套不行。教育部下发的评估指标体系只细分到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行分解,以便于操作。分解的忠实与否,科学与否,全面与否,是否具有操作性都是在分解指标时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要忠实《方案》的精神,不能扭曲。
二是创造性地按照评估指标来做,真正实现以评促建。教育部的《方案》里既有明确的数的指标,也有许多用抽象词汇概括的指标。这些指标,毋宁说是目标更实际。创造性地理解这个目标,提出完成目标的措施,这个过程就是分解指标的过程,也就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过程。突出创造性是因为达成目标的措施有很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这样每所学校才会有每所学校的特色,也才是真正的以评促建。
三是要把工作必须做实,不能来虚的,是做工作,不是做材料。
第二是要把做实的各项工作宜评估化。
做实的各项工作如何便于评估专家进行评估,也是迎评应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大家把各项工作资料化,资料系统化。资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字、图片、声音、声像等,把这些庞然纷杂的资料整理成有体系的系统,使各项工作便于专家评估,就是工作宜评估化。
这看起来是虚的,实际上是考察领导对评估工作有没有全局观,有没有整体地把握评估,真正领会评估实质,考察的是领导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总结能力。这个工作做的好,说明整个迎评工作就不是盲目地在进行。
工作指标化,内容成果化,成果资料化,资料系统化。只要对照指标一丝不苟地做,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迎评任务。
图书馆在评估中还可以做其他工作
指标体系里对直接涉及到图书馆评估的内容,都做了明确说明。另外,评估指标中还有一些观测点虽然不是针对图书馆的,但图书馆仍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可以在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一、图书馆可以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支持。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考察点。我校的新办专业较多,许多课程建设时间也不长,如何为这些专业和课程提供更优秀的文献资源保障是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考虑的重点。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时应及时与院系沟通,针对新办专业和重点课程及时调整文献建设方案。在数据库购买、网络导航、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新办专业的发展。
二、图书馆可与院系合作,把图书馆建设成为院系实践教学基地。
对实践教学的考察也是评估指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九江学院实习教学管理办法》第五章《实习基地的遴选》中明确规定:“选择实习地点以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和就近、就地为原则。”“有条件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现代图书馆工作具有综合性,特别是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图书馆成为许多院系专业学生实习的好地方。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web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专科专业都可在图书馆找到实习课题,比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改进、读者数据库的开发和管理、图书数据的挖掘、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开发、网页制作等等。
三、图书馆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学校会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等逐步形成良好的传统。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基地,是塑造良好学风的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可以通过购进高质量的学习书籍和网络资源,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使学生有学习的内容;通过建造宽敞、整洁的馆舍,使学生有学习的舒适条件;通过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浓厚图书馆文化氛围,使学生有学习的进取心;通过学生
集体阅览自习,使学生之间互相带动,互相激励,有学习的氛围;通过举办讲座、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有学习的方向。
四、图书馆应该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图书馆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机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应对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处理、运用方面的指导。图书馆除在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中讲授有关内容外,还可通过讲座、网络课堂、在线答疑、个别辅导等方式对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遇到的文献问题进行辅导,给予帮助。
五、图书馆应为学校争取更多更高的社会声誉。
在一座城市,公共图书馆必定是该城市的形象文化工程,在一所高校,图书馆也必定是这所高校的形象窗口。师资、实验室、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由于学校的重视,我校图书馆近年来发展很快,馆舍面积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水平后来居上,跻身于全省前列,许多来校考察的领导和专家都对我校图书馆的办馆水平给予了肯定,这为我校争得了荣誉。2004年5月2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和9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来我校参观考察时,图书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图书馆更应该在各方面争取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从而为学校发展增添动力。
图书馆不应该只满足于做好“自身”的事,“本职”的事,而应该充分发挥潜能,尤其是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潜能,为学校评估建设多做贡献。
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除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估外,教育部还有专门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即“普通高校图书馆评估”。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呢?
首先,应该认识到二者都是高等学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行政。
对高校进行评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内容,是依法行政。《教育法》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高等学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也是高等学校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高校图书馆界认识尚不清晰。
现在,人们讲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把依据找到了《高等教育法》那里,而在图书馆评估时,找依据时只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因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九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高等学校执行本规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但这还不够,实际上,《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才是高校图书馆进行评估的根本依据。《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所讲的是针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这“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是站在高校全局工作的角度讲的,不仅包括本科教学工作,也包括高校图书馆工作在内的高校其他工作。所以,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二者都是高校评估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名义上是对图书馆和教学的评估,本质都是对高校的评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说的很清楚,是对“各高等学校执行本规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都是系统工程,侧重点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也因此,两个评估指标体系中都涉及到学校各个单位,而不是一个单位。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实际工作中是不矛盾的,他们都统一于“高校评估”这一点,统一于学校工作的全局,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是互相促进的。
第二,从现实来看,高校图书馆评估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办法有所差别,因而权威性
也有所不同。
本科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其评估由教育部直接组织专家实施,而图书馆评估虽然很早就开始了,却是由教育部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实施,教育部只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指导。另外,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结果对高校影响也大于图书馆评估,教学水平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将停止招生。可以说,教学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图书馆的评估结果虽然对高校的发展也有影响,但远低于教学水平评估。以上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两者的权威,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权威明显高于图书馆评估。
第三,高校图书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应该吸取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有益的启示,使两个评估工作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
198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经明确规定要进行高校图书馆评估。这之后,高校图书馆评估就开始了。图书馆可以根据积累的图书馆评估经验,借鉴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来丰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有关图书馆的内容。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权威性,争取学校对图书馆的更大支持,促进图书馆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在文献经费、馆舍建设、人才配置等传统弱项方面取得突破,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效果。
图书馆应该统筹协调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图书馆评估,使两个评估工作能统一起来,互为所用,互相支持,避免重复劳动和重复建设。
第三篇: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学校、院系、课程和教师四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层面,每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评价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各高校都在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适合本校实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实践上还缺少针对不同评估对象的具体可行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及体现现代技术的评估手段。本文以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及其评估过程为基础,探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原则、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四个层面,并结合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供同行参考。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及其评估过程
所谓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不同于借助第三方的外部教学质量评估,它是高等院校自发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按照一定的程序,深入到教学现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进而实施指导,以确保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活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能单纯依据理论或标准模型寻找最佳途径,解决所有高校面临的问题,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高校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去解决问题。通过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宏观调控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多渠道、综合性地反馈来自教学各个方面最基本的信息,使学校较为客观地掌握教学活动的现状和水准,了解到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法是否正确,教师素质及其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估,能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全面深刻地反思教学工作,总结成绩经验,掌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查找问题不足,分析原因后果,商讨对策措施,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断完善自我,确立发展的目标,并有目的地提高各相关方面的素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评估和后期整改。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做好资料和人员的准备,主要工作包括收集整理评估对象自我评估小结,组配评估小组成员以及制定评估计划(包括评估目标、任务及时间安排等)。中期评估阶段是评估最重要的环节,评估小组成员参照评价指标,深入教学现场,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建议或方案。后期整改阶段,主要是参照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进行培训指导,督促方案的实施及评估整改后的效果。2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定的原则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并具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再者,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纷繁复杂,经常发生变化且非常复杂,因此教学质量标准也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那样具体和易于操作,它具有模糊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这里,我们把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确定为高等院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文化、业务能力与心理品质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并且把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估,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体现如下几点:(1)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体现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就是要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亦步亦趋照搬照用;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不能“一刀切”,一个评估标准打天下必然会违背高等教育规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要把教育质量的高低体现在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或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否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需求的程度。
(2)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体现办学目标定位与特色。高等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连续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凝练。因此,要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要以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又能够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定位,不同时期赋予其新的内容,增添生机和活力。(3)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教材,还与学校目标定位、办学管理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而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则是由学校、院系、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教研室和自然班级等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可见,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质量管理的一套评估系统,是确保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4)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做到切实可行全员参与。
在设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时,必须特别注意其可行性:时间上,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财力上,尽量避免花费较多的经费;操作上,有较明确、便于实施的评估标准,才能保证在评估的效果上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我们都知道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中的一部分。3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设定与方法
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就是要对学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或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院系的教学质量是通过课程质量来反映的,而课程质量又是通过各个承担课程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来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对每个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建立课程评估标准,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建立院系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个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层层评估,从而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做出评估。
(1)学校与院系层面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为了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效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就必须把概况表述的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遵循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的评价指标要能够体现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考虑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方案》,构建一级、二级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质量标准可依据高校实际进行设定。
表1 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为使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简便易行,尽量使各评价指标量化,以相对数或绝对数的方式进行衡量。院系内部教学评估的评价指标可依据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进行具体量化,这样便于院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依据《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对院系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一般周期为每学进行例行评估,2~3年进行综合评估。首先,由院系按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然
后由学校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在认真阅读各院系提交自评报告和了解各院系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到各院系实地考察实验室、教研室、认真查阅相关附件资料、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教学资料,并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交流与探讨;最后,评估小组实事求是地逐项打分,给出评估的意见,并将评估意见和进一步整改的建议反馈给教务部门和各院系,由高校教务部门跟踪各院系整改的进度和实施情况。
(2)课程质量与教师教学层面内部教学评估的指标及评估方法。一般而言,课程质量的高低大都从课程的教学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予以体现出来。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两级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及相应赋值。表2 课程质量评估的指标及相应赋值
对课程的评估应该制度化,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估原则,建议每年都应有计划地在适当的时间,随机抽取部分课程开展评估。评估小组则根据课程安排情况对参评课程进行分散考查、集中评议打分的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乃至课堂教学的各要素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实施科学的评估,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课堂教学质量
评估采用360度全方位测评方法,评估主体有学生、评估小组成员(授课经验丰富的同行组成)、领导以及授课教师本身。针对课程性质和授课特点,把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程两种类型,分别设定评价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从学生评教的角度进行论述。学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自始自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对教师教学情况了解最多,感受最深。因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体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给予客观的评价。此外,还应该发挥评估的反馈和调控功能,以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为参照,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表3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理论课)表4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课)
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分别对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进行不定期专项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以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4 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应遵循高等学校自身的教学原则,按照教学规律,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确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质量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
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朱泓,张国梁,武春友.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课堂教学质量在线评价体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53-56.[2]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4(1):20.[3]邝金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框架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1-132.[4]赵铁.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设计[j].高教论坛.2006,04(02):97-100.[5]杜祥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7-48.
第四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高校进一步强化了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高校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巩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评估的目的来看,评估重在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广大的学生是最大受益者。学生在一个和谐的优良育人环境中学习、成长,受益终身。
评估是我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通过评估,一是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确立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的地位;二是促进管理、软件和硬件建设,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四是提炼一批优秀教学成果,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就。评估创优,不但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也能使学校的总体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社会知名度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知名度上去了,对招生生源,毕业生就业,吸引人才和其它教育资源都有利,可以说创优关系着我们每个学生的现在和未来。
广大学生对教学评估的认识和态度,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和参加评估,将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和效果。评估不仅仅是对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的综合检查,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风状况、精神状态、思想作风、行为文明的一次检查和检验,学生是教学评估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重要的评估对象之一。因此,作为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迎接评估作贡献,为母校争光添彩。
在迎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投入到评建创优的各项活动中去,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来迎评;要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和读书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外语与计算机知识,随时准备参加评估专家指定的测试与专家组指定召开的学生座谈会,充分展示海大学子的优良风采,体现出我校的教学实力和水平。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贡献出一份力量,用青春和热情铸造海大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管理是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
文主要对高校系级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建立的基本要求,建立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要求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试运行-评价和管理。首先对自己的实验室和实验室质量要求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明确建立和实施步骤进行有效的结构的组织和资源的配置,最后试运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1.明确质量形成过程: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实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同样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由于生产组织的性质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其质量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比较典型的质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各阶段。
(1)明确检测依据。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样品的抽取。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考试大论坛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使其持续的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完善的实
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
2.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在明确质量形成过程中应开展的质量活动的基础上,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3.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来源:考试大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建立和实施步骤:(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期望(2)建立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就是实验室开展管理的“纲”,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追求并实现的主要任务,要求:适应性,可测性,分层性,可实现性,全方位性。应
注意问题是明确两者关系,考虑实验室具体情况,要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职责和过程:确定控制对象,完成过程中必须投入的资源和活动;过程的要求,价值增加,确保质量;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4)确定质量目标的程序和提供相应的资源。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有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过程不合格并确立隐患措施。(8)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实验课“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安排,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同时,由于受空间、人力、时间等限制,实验设备、实验工作、实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系统将为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实验课“学分制”模式下,提供实验教学管理服务,完成计划内的各种实验课程。
•减轻学校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将其从繁锁、复杂的业务中解放出来。
•结合各实验室实际情况,开展面向学生的开放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开展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百度
笔记
课件
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08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搜集查找:胡怡2008401030113
杜慧2008401030115
编写制作:刘俊敏2008401030121
郭文芳2008401030129
打印校对:曹彩霞2008401030119
李瑞红20084010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