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

时间:2019-05-12 23: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

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

单位:宝坻王卜庄高中 姓名:

李春荣

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利用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用教学中的实例来阐释上述观点。最后阐述:正确有效的运用好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在课程目标评估时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过程、方法与技能是同一项能力的不同侧面。如地理推理技能必须通过地理推理过程方能形成和应用,地理推理技能即是对地理推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在方法与技能上,关注基本的地理读图、绘图的技能、自制模型、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研究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更加关注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性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地理图表、课件、新闻资料、录音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 1 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较为被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化静为动,形象直观。高中地理必修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模块二主要介绍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各种人类的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模块三是区域地理研究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模块一中,我们在研究《地壳运动》等较为抽象的自然规律时,对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知识,只能借助于多媒体的动画等,来演示和模拟,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而模块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重在认识各种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认识自然环境的一大主要目的,也是后面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模块二主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诸多方面,虽然我们都生存在这个环境中,但是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有不同层面的认识的差异;有些就是我们身边或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法律的„„等等,涉及的领域广泛,又不尽其规律性。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有大胆的总结,创造性的预测和展望。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别无他选,利用多媒体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如在《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完成统计图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是进行个人研究,学生向家族成员发送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制作统计图表,虽然材料复杂多样,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提供咨询,再在小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完善统计资料;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小组最终的统计资料,完成统计图表,画出人口增长的折线图、人口迁移路线图。最后制成课件,与教材中的相应图表进行对比,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成果,发表各小组的结论和对未来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会寻找思维的“切入点”、从本源学起的习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本领、从统计图上获 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合作的品质、也学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教学中,首先分析了学生的知识现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提起城市这个名词虽然已不很陌生,但让他们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那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突然变得很陌生:自己所熟悉的大片街区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幢幢高楼大厦;城市周边的农田中也立起了大片高层住宅楼„„城市也在成长中:它表现为城市的人口在增多,地域范围在逐步扩大,功能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城市的道路越来越拥挤,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空间结构也有自己的秩序,城市发展历程也有明显的规律,而城市化则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城市中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它,知道它的起因,才能更好地解决它。在这一节的教学中,用地图和照片研究城市的变化,所以需要收集目标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人口和城区面积等资料。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和同伴分工协作。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土生土长的学生们来说,城市像是海市蜃楼;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虽然对城市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也往往没有进行过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突出了直观性的教学,注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注重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运用案例,结合相关图片和影视等直观资料,有一部分同学还自制了模型,通过分组讨论、组间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作成果鉴定。第一小组研究文化功能区他们自制了模型,是北京中关村,里面有清华大学、科学研究院、图书馆等,介绍了这个功能区的组成和主要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第二小组研究郊区功能区,自绘了图片,作了精彩的分析,从自然因素的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的影响,并作了远景的展望;第三小组研究工业区功能区,播放了视频片段,声色俱厉,形象的展现了该功能区的特色,并分析了它主要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第四小组研究商业区功能区,利用“北京王府井”新闻资料,屏幕里面展开《北京交通旅游图》,各组同学都按着本小组代言人所指的程序,在地图上找出一些著名商业街。西单、王府井、前门、西

四、东

四、鼓楼、崇文门、菜市口等。“在大多数城市中,商业用地占总用地的很少一部分,却是城市主要的繁荣地段”;“商业区通常交通和通信便利,情报信息汇集迅 速,商业和服务业网点集中”;在图上圈画出每个商业区的范围,根据它们的规模、商店的数目和商业服务种类等划分等级,总结出北京市区商业区空间分布的特点。又通过阅读“王府井”的这段资料,说明王府井商业区形成的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在王府井商业区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不同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不同;之后,各小组又利用各种媒体的多种重组,最后得出,经济因素在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利用课件图“地租与距离关系”,表现了以市中心为原点,以到市中心的距离为横轴,以地租水平为纵轴。地租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通常情况下,土地的经济利润=土地利用收益—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土地的经济利润只能为零。如果某一块土地的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这块土地的使用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将导致其他土地使用者竞相租用这块土地,从而哄抬租金,直到这块土地的经济利润为零为止。同学们利用课件中的闪烁,展示: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的租金水平都呈向下倾斜的曲线。但租金递减的程度彼此不同。一般情况下,商业区的地租曲线坡度最陡。居住区、工业区的曲线坡度依次减小。这说明它们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收益差别逐渐变小。不同产业租金曲线的交点将对应城市土地不同功能分区的分界线。这样城市中心的土地将首先被商业租赁,然后是居民住宅,最后是工业区。土地经济利润的差异使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变化,因此说地租是调节城市空间结构的杠杆。之后,播放视频:纽约的曼哈顿高楼大厦密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提出问题:它是如何形成的?在北京城里找到农田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东京闹市区的土地价格比它的郊区贵1000多倍?学生之间互相研究讨论,最后又总结出:城市中的中心商务区由于有最好的交通条件和经济效益集聚,区位最理想,土地租金应是全市最高的。离开中心商务区一段距离后,由于交通不方便,集聚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土地利用的收益随之下降,土地租金也相应减少。一旦到了土地收益还抵不过成本时,那么该处土地的租金为零,没有人愿意租用该土地。

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上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影像认识到: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很多,其中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最为突出。各种因素的影响又都是很复杂的,而经济因素是市场 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各类活动所付租金的高低,租金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市中心地租最高,其次是市区外围公路交会处,远离公路的地方地租最低;受与市中心距离远近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利用多媒体来解决问题,不至于走弯路,而使重点更加突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再如,在必修3《数字地球》的教学中,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便捷地获得他们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数字地球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对于很多抽象的名词、理论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好象距离很远,很陌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数字地球在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娱乐、遥感影像、虚拟现实技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政府决策、百姓生活等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多种应用,同学们才感觉到,数字地球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有效促进城市系统各要素间和谐相处。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课件中还展现了几种常见的应用:新加坡的公民可以在网上报税和投票。建立了新加坡政府众多在线服务的门户网站,公民只用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与不同的政府部门打交道。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系统共有76家图书馆,每天24小时读者可任选一家图书馆还书。还有,以前用人工方法,申请组建一家新公司要耗时两天,并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交费1200—35000新元;而现在通过电子服务,只需要2小时和200新元。又如,美国的圣迭戈数字政府门户网站,可现场直播市议会会议现场,滚动发布各类城市新闻和公告,在“每周专题栏目”中展示各种不同的机构服务,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2004年就达到93%。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有想象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开拓,正确有效的运用好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王民主编

第二篇: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强化社会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学习兴趣;问题设计;第二课堂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呢?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一、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听讲状态,如若学生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较为亢奋;如若学生听讲懈怠、发言欠缺主动性、怠于思考,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难以被调动起来。而之所以出现后一种状况,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其学习兴趣的特定情境,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习状态不佳,有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而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能够引发其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亦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艺术的提升,如若教师的授课语气过于严肃刻板,尽管能够确保课堂纪律,但同时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学生在教师威严的仪表下,怯于发表见解,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并且学生长期浸染在此种环境下,其也难以养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诙谐性,尽量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引起其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养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合理创设问题,创设启发性问题,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1.合理创设问题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之前,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以免因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未能从中受益,亦应当避免问题过于深奥,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课堂提问问题,必须在突出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结合其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并且通过对教师提问的作答,使学生能够从问题的思考和作答过程中真正有所受益。

2.创设启发性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应当认真考虑将要提出的问题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能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有所锻炼。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改变以作答正确与否的评价模式,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思维过程,使其认识到自身之所以作答错误的缘由所在,进而避免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3.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帮助其实现对习得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回顾和巩固。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即教师的问题提出方式应当尽可能地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踊跃做答。

三、强化社会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地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如果能够开展第二课堂,将实践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结语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平均分到每一科目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地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第三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究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改思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群体的关注和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所应有的地理素养,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设计,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践、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到底如何通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提高中地理咳痰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呢?以下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的简要探究。

一、结合生活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相联 众所周知,地理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地理的地方随处可见。通过教学的实践证明,有意义的学习产生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及自然情境相结合的条件下,同时,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才容易通过迁移,而被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时候,学生会对我国各地的土特产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列举出我国各地区的代表土特产来总结农业生产的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出:东北大米、江南丘陵的茶树、新疆哈密瓜和葡萄干等,通过学生举出的例子,教师在通过引导就可以总结出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呈现出的三个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再如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会讨论:“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从这两年来武汉、长沙等地区发生“城市内涝”这一现象为例,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之前必修一所学过的关于水循环、洪灾等知识进行提问:1.城市内涝产生的自然原因?2.加剧城市内涝的人类活动?3.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全班进行汇报总结,从学生的回答上我看出学生在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都有所关注和了解,特别是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有学生提到在新闻当中看到关于缓解城市内涝的相关措施即通过铺设透水路面等打造出“海绵城市”。在此,我还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相关的讲解。通过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分析“城市内涝”这一思路,我再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带来的其他影响,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很快的就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点。

通过课堂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只听教师给他们讲授知识而坐在教室里,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有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把地理课程所讲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创设情境。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能够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合作讨论,突破关键知识点

课堂上的合作讨论也就是教师所创设的“合作情境”、“讨论情境”。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据教学重难点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议论、交流、总结等来得出自己思考探究的结果,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通过参与交流和讨论而收获到知识。

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起回忆在必修二时所学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里面的关于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知识点,再接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将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进行对比,小组派代表进行观点陈述,最后全班通过各小组的小结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了两个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根据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讨论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优缺点,进而推测东北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经过各轮讨论,学生更加明确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这一规律。

通过合作、讨论情境的体验,学生在不断的思考、探讨、总结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从而重新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建立认知结构

通常而言创设问题情境是和讨论、合作情境相辅相成的一种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问题设置进行探究,是高中物理、地理等学科常用且适用的一种情境教学法。教师需注意在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简单,需要经过思考和努力才能解决。这样才能达到问题情境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教师在讲解《大气运动》这一课的时候,我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问题情境。首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的观察“热力环流图”(画有等压面,无水平和垂直气流箭头),我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1.气压与气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气压会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吗?如果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3.如果气流上升或下沉会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如何变化?其次,就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讨论交流。接着,当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后,我又让学生运用上述的关系和原理去分析可不可以将这个图用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或者是三圈环流?最后,学生进一步对此进行讨论和思考,全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论。

通过上述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而得出了相应的地理规律,这种一层一层的递进式提问,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自我构建了认知系统。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因此,地理情境教学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篇:2015.1高中地理课堂辅助多媒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高中地理课堂辅助多媒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黄陂七中 李毕

进入信息新时代,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重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化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进入各级学校各门学科。

一、探究——为什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大、延时长,内涵具有跨学科特征。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单纯采用口头讲授或简单的板书、幻灯等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因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在说明概念、规律时具有简明准确的优点,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易于理解教材。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如从大到宏观现象的天体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的生物循环,这比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巩固。优越性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优越性3.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利用多媒体系统,可以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大大节省师资、校舍和其它教学后勤设备。电子白板教学还可以真正实现无粉笔教室,使教学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将教师从简单再造的环节中解脱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或幻灯媒体避免了低效的重复板书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时间、精力和智慧分配到创新研究上来,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多时间和精力。优越性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比如有的善于观察和想象,有的善于思考和表述,有的善于应用和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媒体,难以顾及学生个性差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借助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选择地理学习进度和策略,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

基本要求,降低淘汰率。现代教学媒体用于地理教学,还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教与学配合更加紧密。

优越性5.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素质提高。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比如对赛课教师的示范课,对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对资深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多次播放,分析评价,在广泛地研讨中提高教师教研的水平。利用录像电视系统可以全面观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地理教学情境,研究学生行为表现,改进教学活动和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加强教学研究。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承担地理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对减轻教师劳动,提高地理教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践———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要制作高质量的地理课件,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很重要。教师有必要做到:

1.加强课前备课,建立资源库。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

2.加强地图素材积累。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建立起对地理对象的地域直观认识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地理课件的制作中合理的应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地图是课件制作的重要一步,地图的来源由四种主要方式产生。

1、来自扫描仪

2、来自电脑手工画图

3、来自电脑光脑光盘

4、来自网络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留心积累地图,媒体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

3.充分利用网络。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教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地理教育网等等很多的地理教学网站,查看相关内容,以扩充教学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资源利用时要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善于取舍,切忌滥用。

三、注意———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局限性

第一,多媒体课堂教学节奏快,图文容量大,有时像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有时反映知识点不够系统。因此,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常常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掌握得不够,各个知识点像没有被串联,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零散,不能形成整体性印象,容易被遗忘。而且从多媒体教学过程上来说,多媒体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矛盾。因为,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涉及来进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事先设计好了个有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而学生只能沿着这个轨迹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而且从对学生的影响上来看,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

劳。学生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幕,会使眼睛产生疲劳的感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屏幕转化太快,使人眼花缭乱”。

第三,鼠标点击代替板书,不利于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可使教师随着思路灵活地改变预设,也可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更强。很多老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做到课件里,课堂上以“鼠标点击”代替板书,这种即“击”即现、即“击”即逝的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给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黑板板书随写随看,内容删减方便。条理清晰、系统性强的板书,则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内化知识。

四、思考———制作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件应该注意

1.择要而行,防止“滥用”。一般来说,无论哪门学科,哪一课题,都可以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对那些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没有必要去自制教学课件。制作地理课件,应该选择那些教学中难点问题较突出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一般的地理成因,地理分布,地理原理等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到,难于想象,教师又很难用语言把它们描述等十分到位,而且采用其它教学手段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内容就研究制作地理课件,像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震火山,泥石流、地形的变化。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世界各科自然带的特征及景观。

2、制作课件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精力主要花费在疑难上,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地理成因和地理分布知识制成动画过程。动画过程要尽量逼真,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对那些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搜集有关图片和录像,编制成课件一部分,演示给学生,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了解和丰富地理知识。

3、设计要体现艺术性,切忌“故作玄乎”。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屏幕对象包括文字字体的大小,类型、颜色、图形的大小、位置;静止图像的艺术处理,出现、消失方式;声音的大小,是否循环,是否作为背景。动画视频的显示位置。艺术设计涉及多个要素,因此要综合考虑,要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各自的艺术特性。

4、设计要“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一个优秀的课件所体现的不只是软件操作水平,也是课件设计者教学水平的体现。在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方法之后,要进一步设计,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还得在教学方法有脚本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我们广大课件制作教师们要做到素材共享,课件共用。其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在使用他仍所制素材和课件时学习他人之长,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形式融入高中地理课堂,运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解决常规地理学科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在实际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加强,它的优越性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扬长避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优化高中地理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

摘要: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教学的内容决定的,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左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快捷、大容量、启发性好等优势,能够取得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

关键词:整合 突破难点 误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与地理教学融合,使之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整合的关键是为教师帮助、指导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建立通道。就其先进性说,现代教学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就其运用效果看,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尽领风骚。然而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等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现代教学技术优,传统教学手段劣。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教学的内容决定的,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左右。现代教学技术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当它不适宜于一些教学内容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就不能说它优。相反,对某一些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却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几年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着从实践中探索、研究,在教学内容上根据需求采用了不同的多媒体方式,其中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应用方式,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也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有了困难,并形成了自已的看法。下面我就以中学教师的视角,将自已在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上的做法和体会简要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并力争有所创新。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个大方向必须明确。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计算机操作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课件制作平台和操作平台,如powerpoint、flash等。但在现实中,我市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不能完成计算机操作达标,有的只是简单的上网、浏览、娱乐等,所以这里有必要加以强调。

(二)好的课件必然有好的设计。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课件制作大师,但肯定是一名能够对搜集到的素材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的大师。课件不一定要多么的华丽,但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能有效的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直观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操作简单,交互方便;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根本上的区别(指不能把课变成文字投影式,如果课件媒体使用单一,往往会使课件本身成为一种形式,如有的课件只是几行文字、几张静态的图片或地图,这与传统的幻灯投影和挂图几乎是一回事。);课件容量不易太大,所用平台在计算机上要通用,即兼容性要好,可以独立运行。

[课例1]以《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为例,我将Flash制作的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动画及各种声音和图片、文字进行合理组合,播放按自已设计的教案思路进行,并配有课前准备和课后结束语等视频片段,根据脚本经过合理地编排合成,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本框架就完成了。

(三)修改调试运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后期制作,要经过多次调试、修改、完善,才能够趋于成熟。我在制作各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都要进行大量的调试工作,比如各个媒体之间的链接就要经过反复的调试,超级链接制作的好不好直接影响课件的交互性,而交互性是评价一个课件制作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二、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光有教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地理教学要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由会到熟练的掌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例2]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节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MTV《北极熊》,视频资料里的北极熊由于食物匮乏而残食同类的画面感染了学生,他们一定很震撼:北极熊为什么这么狠心?这样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轻易的了解到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这种印象是深刻的。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大量的图像信息,多姿多彩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感知,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这种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例3]《地球的运动》是高一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点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解疑点,正是媒体整合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发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例如《1.1人类认识的宇宙》这节课中,我把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天体图片都搬上了大屏幕。五颜六色的画面强烈地吸引着学生。他们认真地观察,仔细地寻找,图形画面变成了直接的语言信息,在观察学习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多媒体技术真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观察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例4]在复习课《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节中,当讲到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能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复习。多媒体手段能充分体现其容量大的特点,对于一般性原理、典型事例的对比总结,提供大量的课堂练习题等尤其有效,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的一些新题,不用多说话,学生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掌握亲身经历内容的效率最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接近直接体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关于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难点集中,学生对难点很难把握,此时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课例5]以《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为例:运用电脑小游戏──启发回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学生参与),列出知识结构,分析推理,联系实际,发现矛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我国东部实际风向不一致)──设疑探究,转入新课;运用Flash影片──模拟演示海陆风形成过程,提问──因果分析,使学生形成初步概念;运用自制小课件──分步演示东亚、南亚地区季风的形成,掌握季风形成的另一原因──分步显示综合复杂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议论解释;运用空白表格──指导学生综合分析两种季风的风向、成因及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正确概念;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录像──巩固理解,加深记忆。

(二)关于空间性强的教学难点地理课中一些难点,如地壳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不同等,内容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难理解。而通过看电脑模拟过程,学生能直观地反映这些地理现象,那么难关就可以攻下。[课例6]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地方时问题,简单的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向东走时要加时间,而向西走时要减时间,一个人甚至有可能做到脚踏今明两天,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可以设计一个空心的球体的转动,在经度线上找几个点,让它转动,使静止图成为动态体系,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思考讨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当它们转动时,太阳光线与经线的关系,从而可以想到时间的变化。

[课例7] 以《地球的运动》一节为例:介绍昼夜长短和极昼、极夜现象时,可以通过加深颜色或闪烁的方法,比较一条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得出当地的昼夜长短现象,通过闪烁的面积,可以来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判断大致的时间和大致的太阳直射点纬度。

(三)关于理论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是从历史角度或空间角度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这些理论知识,是理解其他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组合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课例8]在介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课时。可以播放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极地地区的一些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然带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具体的印象。通过不同地区的景观比较──学生分析并论证──列举事实材料,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四)关于区域性强的教学难点。对于区域地理,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通过电脑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多媒体提供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画龙点睛的语言诱导,启发学生带疑思考,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将视听得到的知觉形象和表象转化为概念,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根据地理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手段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方法还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不应该只是教师教学的手段,也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校地理组根据自身基础设施和学生的学情,构建了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多元化、主体化、社会化,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教师要告别“一枝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局面,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听老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方法获得知识和进行“地理实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过程中,随着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需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网络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五、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避免的误区

(一)多媒体就是黑板搬家。

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千万不能把用多媒体手段作为“黑板搬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尤其注意可以课堂演示的普通图片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赶“时髦”,图“花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果两种方式在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方式。所以多媒体应有所选择,要简炼实用。

(二)多媒体就是把教师变成解说员。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有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华丽、动感,每一步都必须跟上多媒体的原定设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步。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原则是完全相悖的。这样的设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多媒体设计的一大弊病。因此,多媒体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开放性为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程序化明显,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一个课件不能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即兴发挥,学生的灵感火花,往往在设计的程序前湮灭。滥用课件会使学生的思维严重受制,不能多向展开,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反馈及时作出有效反应和教学调整。有些课件信息量过大,学生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上课行云流水,下课虚无缥缈,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随着关机也就成了过眼的烟云。学生缺少学习的痕迹,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不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后不知如何复习和总结,导致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长期有效的积累,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课件水准高,就是好课。

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课堂表现来评价一堂课,才是我们共识的。在各地区现在大力普及电化教学的今天,所举办的各类优质课评选大多以是否采用了多媒体而成为了评价的关键,这是不正确的,实事上有些教学内容不用这一方式效果反而更好。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

(五)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任何方式长时间的重复使用,都会抹杀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失去它本有的效力,所以长时间或每节课均用这一方式教学,会重蹈传统教学的路子,降低教学效果。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要达到这一目的,应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迷信某一手段。传统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非常单调的,“老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也显得与现代课堂教学不相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快捷、大容量、启发性好等优势,能够取得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当然也不能赶时髦、搞花架子,在追求某些新手段的同时忘记传统教学的优势。总之,“媒体不是万能的”,况且教学过程还包括许多环节和步骤。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把握好“度”,避免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应取长补短,形成最优化的组合。这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探究区一等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精选合集]

    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热情及兴趣。多媒体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高中地理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

    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在农村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简要论述了教学媒体的选择依......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以其声、情、图、像并茂并且生动、形象的优势逐渐走入了课堂,给传统的教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 郑 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多媒体作为一项现代科技成果,在当今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探究报告

    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地理探究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