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

时间:2019-05-12 23: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

第一篇: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

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

实验方案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建立以“交流研讨、结对帮扶、教研沙龙、专业引领、激励评价”等形式的校本教研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探索新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

2、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3、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活动内容;

4、探索新型校本教研评价机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教研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职能,充分发挥小片区、中小、完小、初小等学校教研作用,从而使校本教研的制度创新,理论上有人力支撑,实践上有广阔天地。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教程。及时总结反思,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文献资料分析法:利用各种渠道对与课题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整理、学习与应用,以指导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得出研究结果。

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个案进行研究,点面结合,使实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四、研究的措施

1、加强校本教研领导,提升校本教研管理力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 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及教师的研究力量,形成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格局;领导小组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分派到各学科和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研究难题;教研室负责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及时发现典型经验,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教研组长则具体负责本组的研究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2)以学科为主的教研组、以年级为主的备课组、以科研课题为主的课题组组成的研究团队,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执行部门,具体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在这个管理网络中,我们要弱化领导成员的行政职能,更要强化他们的指导、服务、保障职能,尤其是将权力的重心下移,突出教研组长在校本教研中的决策、组织、指导、督促、示范职能,迫使教研组长站在学校的高度、学科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改进校本教研方式,增强校本教研活力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体教师要加强学习,要积极添置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教师例会前学习、教研组专题学习等均要围绕研究的课题进行。学校课题组期初要对教师理论学习的主题作统一的安排,并打印下发学习安排 表,做到时间、地点、主题、中心发言人、参与教师、材料要求“六定”。每次活动由教研组组长组织,同组全体教师一并参与,教师参与理论学习出席情况列入教师考评;中心发言教师发言后,其他参与教师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体会谈看法。学校要继续开展好教师赠书活动,鼓励教师读好书,多读书,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专业引领、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引领,重点开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新教材解读、校本教研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现代学习和学法理论等的学习。学校教研组、课题组每周要印发有关这些方面的学习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和交流。

(3)组织教师“走出去”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学习,要帮助教师汲取先进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育理念,这些受训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在教

师例会上进行专题发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请专家和教研人员进校来培训。学校要适时聘请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为教师作现代教育理论报告,让教师们开阔视野,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3、丰富校本教研内容,提升校本教研力度

(1)同伴互助,共同成长。以“教学标兵、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基本骨干,在校内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教学研究、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课题研究等方面耐心指导,给予悉心帮助,缩小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实行责任制,学期末根据帮扶效果对帮者进行奖惩。指导教师在帮带过程中,也会从青年教师身上学到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因而结对拜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共同成长。

(2)集体备课,生成预设。学校在学期初就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要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集体备课要做到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六个统一”:既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六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3)观课议课,诊断分析。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教研组、课题组要对观课议课教师进行培训,要分好工,成立若干个观课议

课小组。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观课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要把观课的凳子从教室后边移到前边、中间,深入学生中间,观课焦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议课时要议出联系,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还要促进自我反思等。

(4)教研沙龙,反思交流。学校不定期举办教研沙龙,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将各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有价值取向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书面的形式交学校教研沙龙组,再由教研沙龙组成员集中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选出其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论坛的内容。教研沙龙组成员根据所确定的主要研究问题,深入思考,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论证自己观点的一切材料。以论坛的形式组织专题讨论,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得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并将结论告知全体教师,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去运用,然后再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改进,再实践,再深化。

4、建立校本教研评价机制, 促进校本教研生命力

要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创新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要改革过去只看教师给予了学生多少知识,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片面的评价方法,要对学生考试成绩采用质量等级制,学校要针对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制定了等级标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以是否达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即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我们要重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态度与热情、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艺术、评课说课能力、教研教改成果、学生单元测试与期未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采取“教师申报─教师自评─其他教师互评─考核小组评定”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课堂教学评价获得优秀、合格等次的教师分别在绩效考评中体现,对不合格教师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由经验型向创新型和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五、研究的进度计划

1、准备阶段(2012.9—2012.10):申报立项,组建机构,确定实施方

案;

2、实施阶段(2012.10—2015.1):各子课题组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实施子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2015.2—2015.5):参与子课题实验人员撰写研究论文,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上报相关实验材料;

4、结题验收阶段(2015.5——2015.6):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完成制度汇编和论文集,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研究成果预期效益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建立一整套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管理实际的管理制度,优化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转变备课方式,改进评课方式,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总结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使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匝”转变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育专家,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七、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项目负责人、组长:蓝永辉

全面负责、协调、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及教师的研究力量,形成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格局。

2、成员:谢 兰 曾兴东 李智勇 江建辉 肖建波 林宝丰 温丽英 陈红英 周继章 赖旭文 肖红来 曾丽玉 蓝巧英 蓝学才 李建民 李寿东 梁凤兰 江玖金 邱才兰 江文汉 胡秀灵等

(1)负责探索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策略研究的实践操作;(2)撰写新型校本教研小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情况

经费来自学校科研经费补助和自筹

1、外出培训学习费用(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

2、资料书籍费、文印资料费、实地考察费、成果汇编(成果鉴定费、印刷费等)等。

学校将加大课题研究的投入,保障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为教师购置一本教育专著,不断改进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设施,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并在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办法。

学校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参与研究的老师也都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在办学条件上,近几年来,学校先后筹建了多媒体阶梯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已实现班班多媒体和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这些设备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第二篇:依托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县二中教学工作汇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社会、家长关注的焦点,是学校的生命线。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之路。学校紧紧围绕局提出的“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抓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抓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抓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抓三级课程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针对县二中师资整体情况,结合我县“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紧紧抓住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恒”字,突出一个“效”字。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和实效可感的教学效果,着实让人欣慰,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实“三项”研讨

学校紧紧围绕局提出的“一模、两翼、三研”的教研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前、案例、主题研讨活动。坚持并逐步完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课前研讨通过先自备、再共备、然后自己又备的“一课三备”制度展开,坚持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备课组长学初作出集体备课计划,把每一单元备课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要求做到超周备课,这样才能在集中和分散备课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开展研讨。集中活动即在教研组长组织下,教学校长和教研处主任共同参与的学科研课活动。主要是围绕某一学科典型课例进行集中研讨形成某一课型的教学流程和一般方法。分散活动即在备课组长主持下,按教研组研讨模式进行的课时备课。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案例研讨是按照“问题征集、课例选择、集体会诊、总结提升”的流程开展的研讨。案例研讨采用的是跟进式的活动方式。首先确定好课例大家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案,然后确定一名上课教师,教研组全体成员及主抓领导共同听课,课后教研组围绕课堂教学展开集体会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然后再上课、再研讨,最终达成共识,形成精品课例成为学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主题研讨是围绕“编制导学稿、自学指导、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小组合作”等课堂教学关键问题开展的研讨。我们对“4+4n”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是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学习、结合案例进行研讨、围绕

主题总结提升这一流程,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得到了提升。三项研讨的扎实开展,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论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2、突出典型带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省、市、县骨干教师40人。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学校组建了名师团。名师团队在学校教研处的组织下定期开展活动,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学校规定每位名师与两位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每周一次的师徒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案例研讨活动。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交流、合作,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教研处全程跟踪并要求每个教研组双周师徒共上小组合作学习研讨示范课,单周围绕示范课进行研讨交流。同时教学领导率先垂范,实验课、过关课、示范课、公开课层层推进。通过名师团队和领导的共同引领,提高了全体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3、加强专业引领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专业引领上不去教研活动就是同水平重复或低水平徘徊。为此学校特别重视引领队伍的打造,建立年级组、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四位一体的教研网络,学校的四个副校长三位抓年级教学管理,教研处主任协助学校教学副校长抓学校全面教学。教研处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选拔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作为学科主任(教研处副主任),承包教研组,具体负责对本学科教研活动的规划指导。教研组下设三个备课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起谋划工作,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定期检查,使学校的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积极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参加县内外组织的业务讲座和听评课活动,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引领,使教师明确了教改方向,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始终把提升领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当成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除了规定每学期读一本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专著外,定期开展“把握教育真谛,倾听思想声音”的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河北教育》读后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将规定学习篇目通报给每位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学科、年级、学校开展论坛活动,学校评选学习标兵进行奖励表彰并把学习心得作为业务学习的一个方面纳入教学过程考核,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此外,学校对每学年升入初三的教师要求在暑假期间认真研究上一中考考试说明,独立完成河北省近

三年的中考试题,并将中考题型进行分析归纳,初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中考试题做学科试卷分析和学科教学总结,各学科主任组织教师依据学科特点,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学习,达到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的目的。

5、提高研究能力

针对践行“4+4n”、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编制导学稿存在的问题,开展问题征集活动,并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确定为学校研究课题,如以“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撰写导学稿”、“怎样进行交流研讨”、“怎样进行质疑答疑”、“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切实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省、市、县三级课题,开展研究指导,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努力提高我校教师教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学校参与研究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实践探究》获二等奖,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环京津欠发达地区创新教育研究》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市级在研课题6个,预计明年6月结题。

二、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在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咬住课堂不放松,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追求形成了县二中的积极、民主、高效的课堂文化。

1、“4+4n”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学校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努力践行局倡导的“4+4n”教学模式,“4+4n”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学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和专项训练”4个环节。学校在充分学习模式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大胆尝试践行模式,经过两年严格遵循模式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学不教”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得到了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进入灵活模式阶段,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各种课型的不同要求确立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一般操作规程。即“情境引入→展示目标→自读文本→交流研讨→质疑答疑→专项训练→综合训练→课堂小结”的一般课堂流程。“4+4n”课堂教学模的有效实施,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在深入开展“4+4n”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针对教学环节“交流研讨、质疑答疑”环节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我们把一个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每个小组实行条块式或圆桌式排座,班主任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个性差别、平时表现等因素建立小组,力求每个小组内均有学习成绩不同等级的学生,各个小组尽量实力均等,基本实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创造性的调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的成果,分享学习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评价制度的科学建立

在践行“4+4n”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重新修订了《承德县二中课堂评价标准》,以“学生是否学,是否学得积极,是否学会,是否学得愉悦”评价课堂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改“教中心”为“学中心”,教学以小组为基点,活动以小组为基础,评价以小组为基准,学生在竞争中争先,在合作中创优。形成了积极民主高效的课堂文化。学校教研处依据《县二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每学期进行一次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记入教学过程考核,有利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4、先进经验的学习吸纳

围绕“一模、两翼、三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几年来先后组织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天卉中学、平泉四中,承德民中等省内外名校听课,考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教师们亲眼见到课改下的课堂,展示中的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自做过并讲给别人听学得最好”这一学习的最高追求。学校还经常邀请天卉中学领导、骨干教师来校做专题讲座和示范课,指导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通过交流,我校教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长的培训、小组的评价制度以及如何进行小组交流、组员在交流中的分工、学生展示的培养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自学、互学、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实现了高效学习。学校的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

三、抓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研处按学校

要求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进行严格督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每学期进行5次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走廊巡视、推门听课和监控听课四种方式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上课接打手机、酒后进课堂、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违反“六禁止”和“十不准”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将各项检查结果作为教学过程考核直接计入两评四考。

2、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看作是办学的根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严把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教研处结合上考试情况,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跟踪调查指导,学校每学期进行月考、期中、期末三次考试,以考促教,教研处和年级一起做出进度和考试安排,年级校长和备课组长严格把关,根据学生实际,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出考试题,难易得当,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教研处和年级一道对各次考试做质量分析,通过年级月考分析会、主题班会、家长会,教师的月考分析找差距定措施。教研处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成绩作出统一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两评四考”中的教学成绩,并根据成绩进行奖励,奖优罚劣。

3、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

学校注重对特长学生的辅导,在学期末组织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竞赛,开设数学理化二课堂,语文、英语开设阅读、作文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音美开设中考辅导班,教研处与年级一起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跟踪检测,检查二课堂活动效果。学校的篮球队、田径队坚持每天早训,参加市县级比赛,屡获佳绩。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彩色周末、美术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各界好评。

4、强化督察反馈指导

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领导教学检查评价,还通过领导随机推门听课、跟踪听课,每双周设立半天行政听课和诊断活动等多种方式,对教学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会诊,组织教研处、教研组及备课组开展说课评课研讨,针对存在问题写出书面反思,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方案,学校进行跟踪听课研讨,直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为止。

四、抓三级课程建设,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省义务教育课程课时标准,在开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自编了“书法”、“篮球”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带你走进祖国的名胜古迹”、“乒乓球”、“象棋”、“趣味课堂”、“网页制作”、“中外礼仪”、“健美操”、“军体拳”等色彩纷呈的选修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创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角度、宽领域、多层面的素质发展平台,使不同兴趣爱好、各种秉性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充分发展。

学校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开展好每周两节体育与健康课、成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学校把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相及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坚持搞好大课间活动,并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保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广播体操、军体拳、健身操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班主任,所有体育教师、年级、学校值班领导全员参与,严密组织,突出特色,效果良好。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配备了省一级标准的实验室,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探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直处于全县前列。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生试验场地、活动场地设施明显不足;学生图书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教育教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还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以本次教学评估活动为契机,坚持已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查找不足,树立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芮秀荣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校本教研是教师能力形成之源。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校本教研包括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三个部分,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校本科研的伙伴合作、校本培训的专业引领等实践形式,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尝试探究性、合作性、研究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学校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所长刘定一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 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也要精通教育,从而使教师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不只是知识传递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及更是学生心灵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传统教师专业培训认为只要掌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事实上只强调知识传递功能的传统教师培训不能代替教师专业化发展。他强调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专业品质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主流。教师专业能力是他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他积累的教学经验。“名师”与“新手”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差别。教师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师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反思”的精神。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修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在学习型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 1

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当代教师应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每位教师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研究。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之源。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校本研究的主题来源于学校,尤其是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和具体问题。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群体,尤其关注教师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采用与实践工作者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经验、背景相匹配的研究方式与方法,与传统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有较好的衔接性。

三、以校本培训为支撑,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校本科研为突破口,走研训结合的道路,探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新模式。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的行为,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本培训让教师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味,体味着自身的价值,体味着无限的创造。

1. 立足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校本培训要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上;把“提升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

校本培训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一是专家指导。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如邀请省教科所专家为全校教师作了德育、教学和科研的专题报告。二是校长引导。在校本培训培训中校长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要以身

示范,带头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担任校本培训的引领者。三是骨干辅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必须做校本培训的培训者,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讲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让骨干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中得以传播,发挥他们的最大效应和辐射作用。四是资源传导。凡学校安排的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后必须当好“二传手”,写出详细的学习汇报材料在全校或一定范围内交流,听课的要在全校范围内上汇报课,从而做到了“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了资源传导和共享。五是强化自学。学校制定每学期读书自学要求,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2. 研训结合,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防止校本培训的形式化。

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教师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在教研中进行深入研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到教研中去运用、验证。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听课周、研讨周、展示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视导、赛课等)、保障机制,注重与培训的结合。

3.校本科研是突破口,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力。注重与校本培训的结合,与教研活动的结合。发科研带动教研,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教学研究,做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从教学实践上升到教学理论,再由教学理论回归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不断地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四、构建多元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研是科研的基础和依据,科研是教研的概括和升华。教研、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培训应采用接受性学习、指导参与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

1、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模式

讲座——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将相关知识,理论观念,信息传递给教师。

教学观摩——包括校内教学观摩和校外教学观摩,通过观摩别人的教学,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开展反思性教学观摩活动以科研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

师应该是实践者和理论家的结合。要建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反思性教学模式。通过说课、评课、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课堂纪实、专家会诊等多种渠道,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运用教学实录反思法、教学反馈法和自我提问法等进行再思考,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推动教师由“教书匠”走向“研究者”。“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满足于经验而不思考,“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教育工作也不在是简单地重复,而变成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读书活动——规定所读书目,定期举办交流会,逐步养成读书习惯和读书的风气。

2、指导参与为主的模式

问题研讨——主要由展示问题材料,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几个基本环节组成,在活动中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化解答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展示一节或几节典型课堂教学实录,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合作探究为主的模式

小组合作: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对子,重点研究新课程下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如何开发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本校的教育资源。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固本清源,回归主体。树立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成长。从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叙事研究:教师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然后在教育故事中寻找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最后以多种形式组织研讨,达到改进自己的课堂的目的。研究过程为“进入情境——分别叙事——归纳问题——展开讨论——重新叙事”。但要注意是:要有一个规定的情境,共同的话题与语境;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叙事风格;不可省略“归纳问题”和“展开讨论”环节,避免成为教育故事会;叙事研究的成果形成叙事文本,要保留研究的痕迹。

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新课标的新要求,确立重点、难点,依据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和策略。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出一批自己学校的名师;促进校长的能力提高,向专家型校长更迈进一步;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校本教研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伟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化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理论和经验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将走向形式化、浅层化和庸俗化。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的研究能力和解决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能力,成为新课程推进的紧迫任务,被称为课程改革的第二推动力。校本教研是课改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校园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与特点

要使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 团队,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本的在职阶段,其核心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专门化知识。因此,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关注的核心在于以行动为基础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为此,校本教研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他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力量,目的在于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为学习型组织。校本教研的精髓就是以校为本,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以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主线的,或者以验证某项理论为目的的教研形式。

校本教研:就是组织以校为本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活动,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文化,唤起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二、创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

1、以理论为指导,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开展有计划,有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研究能力和解决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外力,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开展“一人一册”的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工程,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理念,树立新型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学科价值观与教师发展观,真正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积极参与“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校本教研,探索新课程背景 1 下的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2、以实践为载体,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应是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各学科或课堂学习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当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充分挖掘、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时,教学过程就不再是教教材,也不是简单地依据教师设计好的教案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为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的、充满着教师教育智慧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轻松放飞他们的好奇、想象、新鲜的创见及学习热情;教师针对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课堂状况中反映出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对策,使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生成引导学生新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在反思与探索中将新课程改革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地、自觉地、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

三、形成聚焦课堂的教研范式

1、以周周点评为抓手,进行反思、研讨与重构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周周点评与专业引领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式的校本教研,能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真正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使广大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周周点评就是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主点评教师及具体的参与者,在人人点评的基础上,主点评教师(主点评教师由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由一名青年教师和一名骨干教师联合担任)作归纳总结性点评,并形成书面点评报告。

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把教师的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通过一位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每次由一位教师重点点评,总结成功之处与改进之处。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成的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使教师把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走进”新课程。根植于自身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并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找到内容和教学法的结合点,在于能把他所掌握的内容知识转化为教学法上有效并适合学生能力和背景变化的多种形态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论相互碰撞,形成新的思想火花。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成长,起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

周周点评的活动流程是一个从个体实践——集体研讨——个体反思——课程重构的过 2 程。个体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自我的反思,群体的教学研究是与同行的对话,属于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行为,它们能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校本教研如果仅仅停留于同一层次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容易会使校本教研陷入低层次的静态的,缺少螺旋上升式的研究活动,因此,专家与专业人员的引领显得极为重要,让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或学科所拥有的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能高屋建瓴地作出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评价。这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能更快更高更强地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2、以信息科技为依托,积累校本教研资源。

运用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的教师教育与校本研修工具: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就是其中的一种工具。为教师提供真实可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扩展视野和激发创造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选择和定格、留出解读时间,回眸精彩片段等技术手段,激发教师深入地在行动基础上反思;可以根据在行动中观察理论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同时,必须拓宽视野,在基于本校教研的前提下,走出校门,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校际教学研究活动,共同合作探讨,相互开放交流,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3、以问题研究为契机,生成课题研究的资源。

校本教研,其核心就是对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观念的教师专业发展仅限于对学科内容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新课程背景下的社会与教育,正是处在从一元向多元,从规定性向创造性的转型过程中,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各种能力、情感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的自信心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既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质疑、探讨和反思,对挑战性教学情景所具备的教学机敏,研究自己教学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有接受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察,并进行直接或间接讨论的准备。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共同体” 中的重要一员,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其具体操作过程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探讨和解决新生成问题的过程。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丰富个性的教学对象,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无疑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和难题,新课 3 程背景下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式的教书匠,而是要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科研型教师。这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教育科研意识善于发现、捕捉教育教学过程的各种现象的能力,能在日常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融入隐含的研究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实施研究目标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的问题,把它们生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把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走上以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之路。

四、校本教研留给我们的思考

1、研究真问题,开展真实践,获得真成果

教师要注重与自己的工作相联系的各学科教学研究或专题研究,脚踏实地地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服务为佳。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寻找合适的切入口,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差异,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注意面向教育教学实际,即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能理性地认识自身教育的经验和长处,以及研究能力强弱,掌握选题的适宜性。还要求教师关注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成果,虚心学习、吸收、借鉴,尽量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2、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

研究问题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过程。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让教科研走近每一位教师,通过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科研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投入教科研,探究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创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文化。

3、更新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保证校本教研真正起到其独特的作用,并有所突破,还得要从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做起。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给教师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专家引领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成长。并且需要有整体性制度的保证,以制度的形式表述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也有助于给出具体环境下具体的行动指南。制度背后承载着的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信念。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它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之间学习、试验和机遇等,使我们具有创造能力和和创新精神,富有挑战的自信和智慧。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通过经常化的实践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也惟有如此,操作模式才能成为教师主动的自觉行为,实现自我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提升,比较充分地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第五篇: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而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得好,学校的发展就水到渠成。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简捷途径。

在农村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把上几次公开课,搞几次讲座或编辑论文集代替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是有着学校特色和个体性格的,“以校为本”限定了它的基础范围,它关注的是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及问题。外校的先进经验都是它山之石,只供借鉴学习,而不能代替本校的校本教研。农村小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以下几点: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校本教研关注的是学校发展,凸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特色,讲究鲜明个体。学校与学校不同,当然形成的问题也就有了差异性。师资的水平,能力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一致。

二、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具体实际,研究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校教学的结构状况,研究家长、学生的愿望,编制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

三、形成校本教研的合力

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把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作为目标,相互合作,人人发展,发展人人,齐心协力,先进带动后进,集体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团队的聪明才智。

我校专业引领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校,结合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彰显教学风格。基本模式是“领导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对于普通教师来说,通过引领、反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对于整个教师队伍,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在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同时也向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

农村教师往往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教研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研究氛围”,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即以新理念为向导,以网络平台作载体,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究活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专业引领,指引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教师集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文献,还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名师精彩课堂,在业务会上做主题研究,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素质提升”例会,内容有专题论坛,随笔交流,课堂教学经历故事讲述,书斋细语等。每位教师都能把教学中的感受、困惑、收获、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科带头人都要精心准备两节示范观摩课,并且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推门课,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点与缺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写自学笔记,进行探索实践。我校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中学习,有固定地点,有主持人,有具体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校把教学反思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真实有用的反思。既有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反思出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反思出学生的不同见解,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教学设计如何行之有效。学校对反思材料检查记录,对反思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形成综合材料。反思使教师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第四,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我校定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教师间进行业务交流,教研组有同伴互助帮扶计划与实施记录。教师自由结合,结对帮扶,交流互助。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成立听课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听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指导。每次听课后,及时进行课后总结,评课研讨,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供大家分享,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借鉴帮扶作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五、行动研究,实施课题。

为了保证各学科校内教研活动均衡发展,每学期初根据市教研室工作精神,适时规化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把“提高小语实践”作为课题,有专人负责实施,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晨读”和“习作”两个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晨读,让学生每天晨诵,主要诵读的内容是古典经典的名篇;习作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难中之难,我校在汲取以往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下措施:1、强化练笔训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为前提出练笔题目。2、开展“其实作文很简单”口头三分钟说话练习的校本课。3、利用班报、手抄报等提高师生练笔的欲望和练笔的自信心;4、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同时规定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读有所悟;5、提高教师的课堂指导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并结合农村作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在平淡真实的生活,在质朴纯真的乡村中,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村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本教研活动,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愿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不周之处请指正。

下载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庐丰中心小学《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课题实验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我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泔溪镇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 泔溪镇中心校:杨顺富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新课程强调教......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5篇材料]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切为了每......

    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川省宣汉中学教科室 龚元光 向朝东 四川省宣汉中学位于大巴山南麓,2004年被验收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2月升格为“......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选)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9-4-11 一、什么是校本小课题研究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培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郓城县教育局 我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现有330余所中小学校,在校生达15万人,专任教师七千余名。自二00二年我县进入省新课程改革......

    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篇可选)

    大力推进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双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素质高低决定校本教研的成败。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荐五篇)

    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办学质量。赵凤琴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标准的改革实践进程之中,我们全面分析本校具体实际,着眼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大力实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