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沈刚 海南省昌江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高中数学开辟了“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能更好地扩充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已经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一、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在数学科学研究中,数学家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发现规律,然后才是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述和证明。而在学校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都是学生通过听教师口头讲述获得的,几乎没有实验。学生多半是在听数学,听那些缺少发现过程的结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被动吸收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再创造的活动,使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情境,给学生的比较和抽象创造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他们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中学生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个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由此形成学习动机。
在函数y=lnx-x单调性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平台,让学生观察它的图象,结果一目了然。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的应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联想和解决问题的冲动。
三、有处于开展人机交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问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制作设计课件,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始至终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利用网络技术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可能。
在现代化设备齐全的学校,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室,使其发挥功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网上大量的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可指导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数学资料,完成制作网络作业,从而形成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模式。
四、有利于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开辟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把数学和信息技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了。教师应该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高等函数的图象更直观地展示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譬如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指数函数y =ax 与对数函数y = logax(a>0且a≠1)”关于直线y=x对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对称美,体现了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课改下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提供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也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知,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数学领域里许多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突破,数学结构与内容不断丰富。例如在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四“函数y=Asin(x+)的图象”这一内容中,关于“的符号、绝对值与平移的方向、单位长度之间的关系”及
“的数量与函数图象变化的关系”是该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能教师一直能熟练地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学生也会习惯地利用电脑或手持图形计算器作图,并移动A,B两点,同时观察它们横坐标的变化,从中体会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函数图象的变化。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的变化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最后,再利用图1的课件,向学生演示、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函数图象的变化。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比,发现实验班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的符号、绝对值与平移的方向、单位长度之间的关系”已经能够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的数量与函数图象变化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了。而非实验班中有16%学生对“的符号与函数图象的平移方向的关系”不是很理解,有45%学生对“的绝对值与平移的单位长度之间的关系”还不能理解,70%的学生对“的数量与函数图象变化的关系”不能理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一定会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得到加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来,特别是现在教育大革命时期,到处在提倡高效课堂,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并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和人文化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乐于创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港市第一中学
王文峰 ***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探究数量关系和空间模式的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使用更加的普遍,也逐渐融合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性整理,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不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本内容,还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中的高中数学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能更好地扩充信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已经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转变。
一、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有一些“形”的变换,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情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情境,给学生的比较和抽象创造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他们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电教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由此形成学习动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有处于开展人机交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近年来,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更加关注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尤其是校园网、因特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几何画板、Excel、Flash等软件的引入和使用,许多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当学生的空间概念较弱,但图形比较复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时,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借助模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数学内容,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其思维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生活中,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的融合是现在学科教学的一大创新。这个创新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导下,在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设计和工作的过程中,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可能提出一些无法解决或是不能提出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
效率,完成教训目标,推进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备课过程中,有一些弊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好课,准备好课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其作用,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六、将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中卫市第一中学(755000)俞清华 电话:*** 2014年9月28日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二十一世纪的二个重要特征:“计算机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在”。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及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是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工具。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走出误区,才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为打造高效、务实的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为此,根据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与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高中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1、借助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出“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
2、适度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如教学《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将几何体的切割、移动、重叠、翻转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辅之以必要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3、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高中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教学《正弦定理》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电脑上现场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自己观察和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横放、竖放、斜放)、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大小怎么变,让学生观察
abc,对同一个三角形是sinAsinBsinC不变的。最后自己得出正弦定理。这样的教学由于是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4、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科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构建和重组。数字化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高中数学知识的内存联系上把握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总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了一个课件来表现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用实现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又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一种特例,它的体积公式不难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将圆柱体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而推导出来的;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又是以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课件的形式显示了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要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的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5、借助信息技术挖掘网络资源,扩大师生的信息面,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高中数学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如在教学《统计表与统计图》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五年、十三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绘制统计表与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体会到高中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二、电子白板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
1、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有的数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电子白板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采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讲,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有损学生的视力,容易产生眼睛疲劳,反而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
2、评价机制的误导。许多教师认为:采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为展示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使用电子白板。为了“公开课”、“评比课”而使用电子白板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电子白板所具有的功能加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3、电子白板创设的“高效”与学生思维“慢”的关系。电子白板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结果了。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案了。这样学生就会放弃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会放弃自己的思考,如果是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电子白板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
4、应处理好辅助教学与教学主阵地的关系。有的电子白板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以电子白板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电子白板并不利于学生的笔头及口头表达与相互交流,而这些利用传统教学的的纸和黑板倒更方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手势,哪怕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在提高教学效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课程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示高中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元呈现,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把高中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脑子“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合理的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其优势,走出误区,才能为打造高效、务实的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尝试错误的成分减少,数学思维的目的性增强,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数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而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利用信息技术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得以方便的呈现.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
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我校自2002年作为课题实验学校参与课题实验以来,以TI-92PLUS图形计算器作为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工具,在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把握数学对象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组合不同表示法中蕴涵的信息,从而大大增加了建立数学对象不同方面联系性并把握其本质特征的机会.并积极把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联系表示,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而在概念的概括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明确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意会而形成默会知识.因此我们认为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知识形成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于2001年9月正式启动,在昆明市成立了云南省课题实验组,以实验学校为基本单位开展研究.从2001年至2003年期间,学校的研究工作在马绍文老师的积极带动下,杨仕华、鲁开红、凹婷波、梁云虹、张宇甜老师的积极参与下,组织高一年级各班的部分对
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以“数学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数学实验为主”的课题实验活动,当时的信息技术工具主要借助学校的56台电脑和TI-flash程序软件进行.通过实验,在数学实验的形式、过程方面在昆明市、云南省形成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2004年,学校购进33台TI-92plus图形计算器,并成立了以王泉付校长为校课题实验组组长、杨昆华、孔德宏、汤丹为课题组成员的实验研究小组,课题组继承前面研究的成果,并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课题实验组与实验学校相结合,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参加试验区的交流与研讨会议,校内每月组织一次教学计划与实施的建立,以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研讨.并积极
在教学研讨中贯彻技术的学习与提高.
在研究的方法上,通过同一个老师教的一个实验班与一个普通非实验班进行横向对比,使得有无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对比,数学实验的落实程度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验和探索.采用以自然条件下的研究为主,人为控制下的研究为辅的原则.突出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尤其注重教学中的个案研究.我们从整个研究的过程来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在对学生的技术培训中,我们首先对实验班的学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状况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能基本掌握电脑的常识与操作,这其中男生的情况远远好于女生.而有9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除使用科学计算器来解决数学的计算问题外,对使用其它的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是一个空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灵活采取对学生“集中培训”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培训”的方法实施技术培训.例如:对第二章“函数”的技术培训因为学生在初中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学习之前我们用了三个课时的时间对TI-92图形计算器的“代数系统、函数图象作法、数据表格、数据拟合”的使用进行培训,又用三个课时的时间对“用几何画板作动态函数的图象”的技术进行培训.而在学习第三章“数列”时,又采取当数列的基本概念讲完后,学生已经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这时再对学生进行“数列作图”等技术的培训.通过实践发现,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女生的技术学习需要老师的积极关注,学生对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英语词汇能很快掌握,技术培训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尽管学生还没有学到例如“数据拟合”,但并没有影响学生对其的理解
与应用.
我们所确定的研究课题为“图形计算器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以及“图形计算器在开展数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前者主要通过开展研究课的方式来进行的,首先由课题组确定授课教师,通过备课及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交流讨论、授课、评议等环节组织了若干节研究课及课例展示.在日常教学及研究课的过程中都坚持把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和值得反思的问题在课后认真作记录,定期在课题组内对记录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借助技术如何通过“多元联系表示”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的本质.而对后者,主要是以开展、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除了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数学实验、以及完成这些实验所需的技术培训外,主要对数学实验进行了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开发,即把数学实验开发成一种与物理和化学实验类同的模式与步骤让学生完成,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形成一次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思维锻炼与对数学本质的一次再认识.
自我校成为实验学校之一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以来,在云南省课题组负责人白涛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在我校课题组的诸位老师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教学与科研都取得长足的进步.首先表现在通过进行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组老师的带动下,形成全组老师、不分老幼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认真贯彻教改精神的积极态度.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课题实验过程的专家引领得到很大的提高.其间,课题实验老师撰写了20余篇论文,有10余篇发表或者获奖,其中汤丹老师获全国“2001-2002运用TI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一等奖”;孔德宏老师获全国“2003-2004运用TI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一等奖”;孔德宏老师的论文“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漂洗中的优化用水问题”,获中国教育学
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论文评选(2003年)一等奖,这是云南省中学数学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获得的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多次在省、市、区各级培训会上对数学教师进行展示和培训.此外,我校实验班的学生在教改中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学生在进行课题实验的短时间内写出多篇运用图形计算器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及小论文.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可以在通过自己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 .外部给学生的刺激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1.利用信息技术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数学思想更直观的呈现、更容易的表
达
案例一 在函数的定义教学中,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
一条线段MN上的点组成集合A(无限集),以这一线段为直径的半圆上的点组成集合B(无限集),集合A与集合B哪个集合的元素多?
对于以上问题,80%的学生都说集合B的元素比集合A的元素多.这时老师否定了这一结论,学生马上跟你“争论”.(学生凭直观,看到的是长短与大小)学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比较两个无限集元素多少的方法(当然,中学也无需介绍这样的方法),他们自然只有将比较两个有限集元素多少的方法用到这里来.这时教师就指导学生自己在图形计算器上画出图1图中PR⊥MN.拖动点R,观察半圆上的点P与R的对应关系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恍然大悟到:这里的对应法则是线段MN上的点所组成的(无限)集合A到半圆上的点所组成的(无限)集合B的映射.这也回答了刚才的问题:不能用判定两个有限集的元素多少的方法来判定两个无限集之间的元素多少.
2.信息技术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结合,形成互补
案例二 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感悟知识的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世界人口在二十世纪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年份(x)1930 1960 1974 1987 1999 人数(y亿)30 40
60
(1)利用图形计算器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2)分析“人口与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的特点,想想应如何对指数函数下定义?
对于以上问题学生马上能利用图形计算器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功能通过描点观察→选择函数→计算出函数解析式→验证合理性的过程来感悟指数函数的定义,使其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
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时教师再问: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对参数a(a>0且a≠1)要作如此的规定.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对a取负值时的情况举反例说明.而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只要让学生对函数列出其函数对应值表(如图2),学生就首先感悟到a取负值时的“恶果”,此时学生就可以自己用反例来教育自己.而通过对函数的自动作图,学生又自然发现在a取负值时,函数的图象没有规律,这又为学生学习等比数列q < 0时的性质埋下伏笔.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教师则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1.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保持高认知水平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中,探究和猜想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己发现新命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逻辑证明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经验,提高直觉能力和想象力,使数学的学习活动保持高认知水平.
案例三 逆映射概念的建立
在反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通过从“特殊现象→归纳整理→理性分析→结论得出”这一知识形成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深刻.下面是案例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f:A→B是集合A到B上的映射,那么集合B→A的映射一定存在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学生:有的学生在若有所思,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用计算器操作.
师:(五分钟后)同学们请发表意见.
学生甲:我们想利用一些具体函数作为背景来研究,具体方案是取一些特殊函数,利用图形计算器的“blddata”功能得出它们的对应值表得到后,把函数值y的取值转变为自变量x的值,同时把自变量x的值作为函数值y的值进行描点观察.(如图4-9)
师:通过这些得出的图象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发现有的映射存在逆映射,如图4、6、7.有的则不存在,如图5、8、9.原因正在思
考.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从图1、3、4的函数本质分析,存在逆映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通过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分歧渐渐变小,结论慢慢清晰)“一一映射一定存在逆映射”,“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曾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归纳而得出结论来实现的.这样的过程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良好的成效.
2.信息技术使理性思维更好的贯穿到学习活动中
案例四 在进行函数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中,对于“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的例题在人教社“信息技术整合本”及“现行本”教材中都有,而传统的教学由于手段的制约只能用待定系数法取题中所给的12组数据中的第二组和倒数第二组数据来计算身高与体重的函数解析式,对于如果用其它的两组数据会发生什么情况,是否可以用全部或多组数据进行求解,是不能给学生讲清楚的.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解决这一例题的过程完全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就可以圆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身高与体重的函数解析式的合理性验证往往停留在一种很粗糙的状态中(如图10),这就是用眼睛观察身高与体重的对应值点与所求函数
解析式图象的靠近程度,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向学生提出:“函数解析式的合理性是否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这时的教学活动片断如下:
学生活动:用身高与体重函数解析式通过计算器计算身高的函数值,据此发现实际数据与计
算数据的绝对误差.(如图11)
教师活动:积极肯定学生对这一数学模型的评价理念的转变.又适时向学生提出:“现在误差值有了,如何说明现在用全部数据得到的函数模型与选取两组、三组、等等数据值得到的函数解析式相比较下的优劣呢?
学生活动:用计算器分别选取各自认为的数据进行计算、然后进行误差分析、通过数据的比较来说明问题.如图12-13是分别选取两组、五组数据时的误差分析情况.
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发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用数学模型的解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解的过程,以及用数字理性的解决数学模型的合理性验证问题,充分体现信息
技术支持下的高水平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把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
面
案例五 函数图象的变换过程一定要落实到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变化上
提出问题: 你能解决函数与的图象关系吗?(信息技术整合本高一(上)2.7例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体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与认知水
平.
学生活动一:分别画出函数与的图象进行观察,而效果却是采用这种方法去探究的大部分学生看着得到的图象觉得很茫然,不明所以.(如图14)主要原因是在图象靠近渐近线的部
分学生看不到有平移的现象.
学生活动二:运用图形计算器的“blddata”功能收集函数的x与y的值,这时在数据表格中有的学生将x的所有值都加上2,也有的学生减去2(如图15),然后用“x+2”或“x-2”的值与y的值分别得到其散点图,这时经过与函数的实际图象(如图16)进行对比后学
生终于发现图象的变化规律.
这时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将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都减去2,而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会是的图象呢?学生经过集体讨论后,图象平移的本质渐渐清晰起来,从而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
学生活动三:利用几何画板对上述过程所形成的结论进行验证,如图17.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教学插上“翅膀”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尽管数学实验教学早已有人提出,过去,基于技术条件和课堂条件难于实现,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占领着主流地位.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最为有利的基础.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对数学实验这个全新的栏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并在实验的过程、操作和效果上进行探索、总结.得出的初步结论如下:
数学实验过程一般地可分为六个阶段:
1.课前预习:实验前派发实验报告表,要求学生事前了解实验目的和预习实验所需的必备
知识.
2.实验设计:学生针对问题,设计并实施一定的实验步骤,清晰地表达问题、体验问题和
理解问题.
3.观察、分析与思考: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的结果.
4.发现或猜想: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提出假设、猜想.
5.适当性检验:在新的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观念或猜想的适当性和普遍性.
6.完成实验报告表 .
案例六 怎样烧开水最快最省煤气
1.实验目的:建立煤气流量和烧开一壶水所需的时间及用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解决
怎样烧开水最快最省煤气的问题.
2.实验过程:
(1)在家庭使用的电子打火煤气灶,发现当关着煤气的时候,煤气旋钮(以下简称旋钮)的位置为竖置方向,我们把这个位置定为0°,煤气开到最大时,位置为90°(以0°位置作起始边,旋钮和起始边的夹角).我们在0-90°中间平均分成五等份,代表不同的煤气流量,它们分别是18°,36°,54°,72°,90°,如图18.
(2)记录数据:在这5个位置上,分别以烧开一壶水为标准,记录所需的时间和所用的煤
气量.(表1)
(3)处理数据:根据旋钮位置,以及煤开一壶水所需时间(用S表示)、所用煤气量(用V表示),我们可以算出不同旋钮位置所代表的煤气流量(用L表示).结果如下:L=V/S.(表
2)
将表2的数据输入图形计算器,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数据拟合功能可以得到时间及用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应用图形计算器的求函数最值的功能可以得到结果.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但当前的考试仍然以笔试为主,信息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研究考试如何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或者可以让图形计算器进考场,发挥它的考试功能,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二)如何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切实理解、熟练掌握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威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控制最适当的平衡度.我们在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严格的推量和证明.而信息技术所能解决的实验和测量总存在误差,因而实验决不能代替逻辑证明,但是逻辑证明的方法可以由实验发现.数学实验只能提出一些猜想或假设,演设能力的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以及逻辑证明程序和方法的学习,还需通过实验以外的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只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决不要以实验教学代替演译、推理、证明
和练习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插上“翅膀”,信息技术整合本教材中提供的诸多数学实验实质上体现了数学研究中具体与抽象的辨证关系,与其它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一样,学生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后要完成实验报告.教材中的数学实验能否也专门提供给学生一本数学实验手册,为使学生完整的经历数学实验的过程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对于若干典型课例,我们在上课前把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报告单上的问题为线索,自主地进行探究实验,并与同学交流,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