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时间:2019-05-13 00: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第一篇: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

一、田径运动中的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的发生与运动训练安排、运动项目与技术动作、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组织结构分

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筋膜损伤、滑囊损伤、关节损伤、骨损伤、骨骺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

2、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

(1)开放性损伤: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损伤组织与外界相通,可有创口和外出血,易引起污染和感染。如擦伤、刺伤、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2)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或粘膜保持完整,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闭合性骨折或关节脱位等。

3.按伤情轻重分

(1)轻伤:伤后能按原计划训练。

(2)中等伤: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的练习或减少患部的活动。

(3)重伤:完全不能训练或体育运动。

4.按损伤病程分

(1)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

(2)慢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性损伤。

(二)田径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与特点

1.损伤发生部位特点

(1)跑类:以下肢与躯干为主,通过专家对跑类运动损伤8000例以上的分析,其中百分之四十为膝关节伤,足和踝关节占百分之十,跟键损伤、髋关节、臀部等损伤约占百分之十五,腰背痛占百分之五。

(2)跳类:最易出现髌骨软骨损伤,腰部肌肉疼痛,腰椎损伤,甚至椎弓崩裂和腰椎滑脱。.(3)投掷类:以肘、肩、躯干、膝损伤为多见。

2.损伤性质的特点

绝大部分属于软组织损伤,主要涉及的软组织为肌肉、筋膜、肌腱、关节囊、韧带等。其次是软组织损伤,骨组织与内脏器官损伤较少。

3.损伤程度

大多是轻度与中度损伤,而以慢性或劳损性损伤多见,多数运动员可坚持学习、训练和比赛。

(三)田径运动损伤发生的基本原因

1.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

2.训练水平不够。

3.教学.训练和比赛安排不当。

4.运动参加者的心理、心理状态不良。

5.场地、器材、护具、服装不符和卫生要求。

6.气象因素。

(四)田径运动员的预防原则

1加强预防运动损伤教育

2.加强身体全面训练

3.和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4.见加强运动中的保护

5.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二、急性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一)休克现场初步处理

休克是人体遭受各种强烈有害因素发生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完全综合症。

1.原因原理

体育运动中常由于严重损伤、出血、剧烈疼痛或精神刺激等因素而引起休克。此外,在田径运动中,由于运动员疾跑后突然停止会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昏厥,一般称为重力性休克。

休克发病的原理是微循环内血液灌流障碍导致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

2.征象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冒冷汗。早期可兴奋不安、继后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映迟 钝。意识模糊、全身软弱无力、呼吸浅速、脉搏快弱、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3急救

速将患者平卧,安静休息。注意保暖但不能过热,松解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畅通。昏迷患者,头应侧偏,并将舌牵出口外,必要是可给氧或人工呼吸。可用重手法点掐人中、涌泉等穴位或闻嗅氨水。如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害者,可酌情引用适量温热饮料、适量葡萄糖盐水等。对重力休克患者可采取头低脚高仰卧位,自小腿向大腿方向按摩。有出血的应急时止血。有剧烈疼痛的应给镇痛剂和镇静剂。总之,根据现场条件针对病因进行必要的初步处理,同时速请医生或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三)常用包扎法

1.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转折形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四)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也叫脱臼。田径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如跑步不慎摔倒时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脱位或肩关节脱位。

1.征象与诊断

脱位关节局部会有疼痛和肿胀;关节完全不能活动;出现肢体的轴线、长度改变或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的“方肩”畸形),肘关节后脱位时伤侧的前臂明显缩短;关节头在意异常位置,关节盂内空虚等;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发生。

2.急救

应在脱位已经形成的姿势下,用夹板、书、铅笔盒、绷带、毛巾或皮带等临时固定伤肢,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在损伤现场,没有关节脱位整复经验者不可随意进行整复,以免加重损伤。

肩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方法是:用两条毛巾或皮带,一条兜住伤肢前臂并挂在颈部,另一条将伤肢固定于胸膛,在键肢液下缚结。

肘关节脱位时,如果没有夹板,可用铁丝弯成合适角度的夹板,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四)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借人工方法来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以改善缺氧状态,排除二氧化碳,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

2.胸外心脏按压

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的压迫左右心室腔,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三.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基本特点及处理方法

(一)擦伤与刺伤

机体表面与粗糙的物体相互摩擦可以引起皮肤层伤害,如跑步摔到在跑道上,长距离跑、走时因运动服差而导致的摩擦伤等,主要象征为表皮脱落,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伤口无感染则易干燥结痂,伤口有感染则局部可发生化脓、有分泌物。

刺伤是指尖细锐物刺穿皮肤及皮下组织器管的损伤。如被钉子鞋踩伤,主要征象为伤口小而深。

现场处理方法:对于伤口较脏的擦伤可以用自来水冲洗伤口,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然后在消毒杀菌、包扎伤口。也可用极薄的塑膜覆盖创面,用冷阵痛气雾剂喷洒2-3秒,重复两次以止痛和防止渗出肿胀,然后用0.9/100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周围用百分之75酒精消毒,再用绷带包扎固定。训练或比赛后在认真仔细地处理。

关节部擦伤一般需要包扎治疗,但注意不要涂紫药水,因为紫药水收敛作用较强,易使伤口结痂大而硬,关节活动时易使痂断裂、剥落不利于伤口愈合。面部擦伤不宜涂红药水或紫药水,而易涂抹0.1/100新洁尔灭容液。

刺伤的伤口如果较深、较小、较脏时,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预防破伤风。

(二)肌肉拉伤

肌肉主动强烈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所造成的肌肉细微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

1.原因与原理

田径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当;训练水平不够,肌肉弹性、力量差;身体疲劳,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因肌肉力量下降而降低;错误的技术动作;场地或器材的质量不良,气温过低都可以引起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有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主动拉伤是肌肉主动猛烈的收缩超过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被动拉伤是肌肉突然被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

2.征象

肌肉拉伤后,局部表现为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功能障碍。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实验阳性。局部有凹陷及一端异常隆起者,则为肌肉断裂。

3.处理

肌肉轻度拉伤后,首先应冷敷加压包扎,30分钟后出去冷敷,改为海绵或棉花加压包扎,减少伤肢活动,抬高伤肢。24小时以后,接触固定,开始理疗、按摩及轻微活动,注意此时按摩应在伤部的周围,48小时以后逐渐在伤部周围进行按摩。72小时以后视情况可以开始恢复适量活动。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后赴医院确诊。

(三)关节扭伤(以踝关节为例)

关节扭伤是指韧带受暴力作用引起过度牵伸所致不同程度的韧带纤维或其附着处断列。在田径运动中,踝关节扭伤发生率较多。

1.原因和原理

田径运动中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因某种原因是身体失去重心并向一侧倾斜或跳起落地时踝关节不稳造成足外侧足背先落地,或场地不平、陷入坑内等情况下致伤。

踝关节扭伤中,外侧副韧带最易受伤。这是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距骨体前宽厚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有较大的活动度,足的内翻机群的力量又大于足的外翻机群。跑、跳练习中,运动员处于腾空阶段,足就自然有跖屈内翻的倾向。因此,当运动中重心不稳,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内翻,而使踝关节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外踝扭伤占踝关节扭伤80/100。

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往往包括韧带断裂、踝部骨折或脱位。

2.征象与诊断

踝外侧副韧带扭伤者有足内翻受伤史。患足不敢持重,足踝外侧肿胀、压痛。踝关节强迫内翻实验可使疼痛加重,踝关节稳定而无疑常活动。

踝外侧韧带完全撕裂者。外部剧烈疼痛,肿胀严重,外踝和足背出现皮下淤血。踝关节强迫内翻实验时伤处剧痛,同时有踝关节不稳和距骨异常活动。踝关节前抽屉实验如果活动范围大,说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3.处理

伤后,应立即用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然后用湿冷的弹力绷带固定受伤的踝关节处于放松的位置(如外侧副韧带损伤时,将踝关节固定在外翻位)并在伤处外敷冰袋或用其他方法冷敷。3-5分钟后可取下绷带进一步检查,如怀疑有韧带断裂严重损伤时,应立即用大快棉花垫或其他软物品压迫和加压包扎及冷敷,抬高伤肢,同时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一般损伤患者则可外敷外用药,24-48小时后进行理疗、按摩等。

(四)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由于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致。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和屈趾肌。

1.原因和原理

寒冷刺激: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时若未做准备活动或做的不充分,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后,兴奋性增高而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

大量排汗:长时间的激烈运动或高温季节运动时(如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由于大量排汗而丢失大量电解质,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发生肌肉痉挛。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运动训练或比赛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放松时间太短,以至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的交替而引起的肌肉痉挛。

疲劳:运动时身体疲劳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在局部肌肉疲劳的情况下做一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会使肌肉中大量代谢产物(乳酸)对肌肉的收缩物质起作用而易引起肌肉痉挛。

2.征象

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往往涉及相应的关节,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3.处理

牵拉痉挛的肌肉以相反的方向牵拉痉挛的肌肉,并维持一段时间,一般可使之缓解。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采用重力按压、揉捏和点承山、涌泉等穴。处理时要注意保暖。

4.预防

加强身体训练,提高机能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抽筋的部位是先应做适当按摩。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夏季进行长时间运动要注意补充盐分,疲劳时不易进行激烈运动。

(五)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由于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或过于激烈,超过了机体负担能力而发生的急性病理现象或生理紊乱,多在运动后立即出现或训练、比赛后不久。训练水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易发生过度紧张,有时也发生在受激烈神经刺激后的高水平运动员身上,也可发生在因伤病中断较长时间后突然或过于迅速参加剧烈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过度紧张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临床表现分成下列不同的类型。

1.类型

(1)单纯虚脱型:这一类型较多见。多发生于短跑和中长跑的运动员。在剧烈训练,尤其比赛后即刻,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现象。轻者卧位休息片刻会逐渐好转,重者需卧床休息1-2天才能缓解。

处理方法主要是立即卧位休息、保暖、可饮用热水和咖啡。较重者可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等。

(2)昏厥型:其表现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突然出现一过性的神智丧失,清醒后诉说全身无力、头痛、头晕,可伴有心、肺、脑功能降低的现象。大多由于竞赛运动员,尤其是短跑、中长跑运动员突然终止运动时,血管失去了肌肉的收缩对其节律性挤压作用,再加上血液本身的作用,大量的血液淤滞在下肢而回心血量减少,出现脑贫血而引起重力性休克。也可由于大重量挺举时胸腔及肺内压突然增高使回心血量减少,造成脑供血量不足而昏厥;有的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下而发生中枢调节机制的一时性障碍而昏厥。

处理方法是患者立即平卧或头稍低,迅速做初步检查(脉搏、血压、体温等)。用热毛巾擦脸,做下肢向心性按摩,嗅以氧水或点掐、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等穴。较重者给予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迅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急性胃肠道综合征:其表现为激烈运动后很快发生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1-4小时侯逐渐缓解。有些运动员在运动后呕吐咖啡样物,化验潜血阳性,表示上部胃肠道出血。

处理方法应暂停专项训练,休息观察。上部胃肠道出血者可服止血药,吃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一般1-2周可恢复训练,若反复出血的则应到医院查明原因给以治疗。

(4)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其表现为剧烈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憋气、胸痛、心跳快速或节律不齐、血压降低、心脏扩大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现象或昏迷死亡。

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运动,平卧、给予吸氧等急救方法,同时送医院抢救。

除上述类型外,有的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长伴有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脑血管痉挛型征象。

2.预防

做好运动员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在集训或比赛前应进行全面深入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各种潜在性疾病。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要加强训练时的医学观察,尤其对新运动员在训练时的反映,及时调整运动量。

小结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体育运动因素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在田径运动中,它的发生与运动训练安排、专项技术与动作、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冷敷、加压包扎、适当制动、抬高伤肢是急性损伤早期处理的基本方法。

及时、正确的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是挽救伤员生命的重要措施。

专业性伤病的发生与田径技术动作的要求和局部解抛结构有密切关系。科学的安排运动量和局部负荷量,提高专项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好准备活动、整理与恢复活动,有伤及时治疗,合理安排伤后训练等,是防止田径运动训练中伤病的重要措施

第二篇:野外驻训常见伤病预防

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知识

野外驻训往往具有环境复杂、持续时间长、参训人员多、气候变化快、卫生防疫人员少、保障任务难度大等特点,参训官兵除承担繁重的训练任务外,还要接受来自野外条件的考验,体能消耗和心理负荷都较大。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确保广大参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对于顺利完成野外训练任务、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兵法云:“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官兵的身体健康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石。根据驻训大队的统一安排,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野外驻训常见伤病的预防常识。

一、筑牢饮食安全防火墙

俗话说:“病从口入。”做好野外驻训条件下的饮食卫生工作,不仅关乎官兵的健康,更与部队的战斗力紧密相连。野外驻训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和传播迅速,是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多发期,部队在野外驻训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中,特别要注意四个环节。

第一,要对当地水源进行检测和消毒。除深井水和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外,其余水源如河水、湖水、溪水等均需进行过滤、沉淀、消毒并烧开后才能饮用。第二,要注意食品采购中的卫生要求,采购员要认真查看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采购车要专用,并时刻保持车内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冷藏、冷冻设备。

第三,野外驻训受食品存放设备局限,所以采购量不宜过多,最好实行“日购制”,熟食品、半成品、食品原料应当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炊事人员在制作食物时要特别注意“净、透、分、消、密、期”6个字。“净”是指原料要洗干净;“透”是指蒸熟煮透;“分”是指生熟分开,尤其是案板、刀具、器皿等直接接触食物的用具;“消”是指做好烹饪用具的消毒;“密”是指食物要密闭存放;“期”是指要严防食品过期。

同时,还要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品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参训战友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部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时,一定要提前安排可食性动植物识别课目训练。一旦发现有人食物中毒,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向领导和军医报告。

二、打好卫生防疫主动仗 古今中外,被疫病击垮的军队不胜枚举。部队野外驻训多为夏秋两季,正是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4个到位:

健康教育要到位。各驻训部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编印下发卫生防疫手册等多种形式,给驻训官兵讲解野外驻训的卫生常识。

卫生调查要到位。卫生部门要提前派出防疫分队深入驻训地域,对沿途和驻训地进行卫生调查,及时做出卫生情况判断,制订好保障方案。

药品准备要到位。一般野外驻训应备有:感冒、腹泻、消炎用药,漂白粉、清凉油、伤湿膏、各种癣药水,以及外伤用药等。常用防疫器材有野战检查箱、喷雾器等。

技术指导要到位。军医要严格落实早、中、晚巡诊制度,及时指导部队开展针对性防病工作,并指导部队合理安排训练课目、训练进度和训练强度。

疫情处理要到位。驻训期间,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首先应将其隔离,而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及时采取包括报告、治疗、观察、后送和对部队进行预防、控制等一系列的防疫措施。野外驻训所在地大都远离城市,自然条件较差,且驻训持续时间长,有的还需要频繁变换驻训地点,因此,在做好医疗卫生相关准备的同时,应着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出现重伤、重病情况,先要立足现场自救互救,情况紧急时,应及时启动后送机制,包括启用野战医疗方舱、直升机紧急转送等,确保官兵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三、科学组训减少训练伤

野外驻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训练伤问题。相比之下,野外驻训由于环境条件艰苦,训练强度较大,训练中更容易受伤,而受伤之后更不便于治疗康复,因此,也更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准备充分,莫忘热身。事实证明,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大大减少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开训前,各级卫生防疫人员应为官兵讲授训练伤预防的基本知识,加强官兵自我保护意识。组织训练时,要做到“三前”:把注意事项讲在前,把准备工作做在前,把预防措施想在前。组训人员要带领和督促战友进行热身运动,充分活动全身肌肉、关节。要准确把握参训人员的思想动态和伤病情况,防止带着伤病进行训练。科学施训,防止蛮干。要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进度,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渐进方式和原则组织训练。要因人因时安排训练强度,根据参训者的个体素质,合理进行训练编组,正确把握训练强度,训练中不能搞疲劳战术,防止发生脱臼、拉伤和疲劳性骨折。对一些难度较大、容易受伤的训练课目,负责安全的人员要伴随保护;组织越野、实弹射击等训练时,应进行跟踪和定点保障;组织泅渡训练和海训时,应划定活动区域,标明深浅水区,避免在急流、漩涡、暗礁和水情不明区域训练,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蚊蛇侵袭,不容小视

夏季野外驻训,天气酷热、日辐射强、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这一季节正是蚊蛇等“毒虫”出没频繁时候,如山林地区的毒蛇、蚂蟥、蜘蛛、蜈蚣,有的地方甚至还有野兽出现,如不加以注意,将会对官兵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蚊虫叮人可以传播4种疾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因此野外驻训防止蚊虫叮咬非常重要。官兵们野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裤,部队宿营地有条件应安装纱门、纱窗,营区周边应进行有效的杀虫、灭鼠等卫生整治工作,对野外露宿的人员,提倡使用驱蚊剂和蚊帐。野外作业前吃一些大蒜或在裸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上风油精、花露水、清凉油等,也能起到驱避蚊虫的作用。若被毒蚊虫叮咬,应及时给伤口上药,也可用肥皂水和盐水反复清洗,或将废茶叶捣烂,敷在伤口处。

野外驻训环境下,潮湿的草丛、河滩及灌木丛里,经常有蛇出没。野外行军特别是夜间行军时,应当扎紧裤脚,最好用一根棍子探路,边走边敲打,使蛇惊吓而逃。遭遇毒蛇,应沉着冷静,缓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如被毒蛇咬伤,要立即开展急救,就便取材扎住伤口上端(近心端),然后以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以消毒刀片将伤口切开成十字形,将毒血尽力挤出。伤口处理完后,应口服蛇药片,或将蛇药片用清水溶成糊状涂在创口四周。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要立即后送医疗机构救治。

五、夏季伤病,应对有方

防中暑。中暑是夏季常见病,是野外驻训官兵经常遇到的主要疾病之一。轻症中暑的,应赶快将病人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点凉茶或冷盐水。重度中暑的要立即急救。预防中暑,一是防止暴晒;二是及时补充水分;三是保证睡眠;四是备好防暑药品。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常备野训场,以防应急之用。

防晒伤。官兵长时间在无遮挡的阳光下训练,极易发生晒伤,并引发日光性皮炎。防治晒伤,首先应循序渐进地适应高温天气,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其次是在阳光易晒到的皮肤部位提前涂抹防晒霜,并适当采取一些遮阳措施,如穿戴迷彩服进行训练等;晒伤严重者应在军医指导下用药治疗,切记不宜挑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

防夏季感冒。夏季感冒主要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天气忽冷忽热,机体不能适应急剧的气温变化所致。如纳凉过度、过食冷饮、酷热大汗状态下冲凉等。夏季感冒分暑热和湿热两种。湿热一般有明显的“寒象”,如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可服用具有化湿解表作用的药物;暑热常伴有咳嗽、浓痰、发低烧等明显的“热象”症状,可服用利于清热解暑的药物,高热患者还应进行物理降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药。

防雷击。进入夏季,天气变幻无常,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汛期,同时也进入了台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多发季节,部队在野外驻训时,应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目前部队驻训点一般选择在山区和开阔地域,应特别注意防范雷击灾害。当发生雷雨时,应远离树木、电杆及水面;不要将枪支等金属骨架物品扛在肩上;也不宜使用、接触各类电器设备;从事雷达、有线、无线专业的官兵应停止作业,撤离到安全地带。

六、快乐驻训,从“心”开始

驻训期间艰苦的条件和严格的管理,容易给官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焦躁心理。医务人员应及时帮助战士应对一些常见心理现象,掌握相关心理知识,学会调整心理状态的基本方式方法,从而消除焦虑、担忧、恐惧等心理问题。个人也要学会自我调节,科学减压。比如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出来,等等。

面对激烈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不少官兵产生“本领恐慌”,随之产生消极心理。增强自信心,关键是要教育官兵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同时要引导官兵理智看待挫折,帮助官兵客观地分析受挫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镇定、沉着的心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在做好心理调适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文化活动,丰富野外驻训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一些富有“野”味的游戏项目,如沙滩排球、拓展训练游戏等,均可有效调节驻训官兵的心理状态。

第三篇:如何预防野营拉练中的伤病

如何预防野营拉练中的伤病

1、如何做好冬季行军的卫生保障

冬季行军容易发生冻伤、感冒、摔伤及扭伤等。由于防寒服装的增加,负荷量随之加大,行军时产热出汗,休息时遇冷服装便会冻结。严寒条件下行军,走起来易冻脸,停下来易冻脚,掉队迷路易冻僵,冰坡险路易摔伤。

预防的方法是:行军前加强防冻教育,检查御寒装备,抓好防冻组织和急救治疗措施。行军中队形要密集,顺风行军要扎好袖口、裤脚口,休息时应选避风向阳处,增加小休息次数,缩短小休息时间,防止久坐受凉。休息时不宜结衣脱帽,适当活动手脚,用手搓耳、面及易冻部位。宿营时热水烫脚,更换潮湿的鞋袜并及时烤干。冬季行军能量消耗增加,除保证每日3餐热食外,有可能时适当增加脂肪的供给量,增加富含VB2和VC的食物。

2、冻伤的预防

冻伤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引起,特别是当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时,极易形成冻伤,冻伤的部位多是手、足、耳廓等。当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即使温度不太低也有可能发生冻伤,有些在野外驻训的官兵,往往没什么感觉就冻伤了,就是这个原因。冻伤的发生还与人的体制、营养等有关。对冻伤现象来说,重点是做好预防,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时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穿着一定要暖和。多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这有助于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养成用冷水洗漱的习惯,不要因为冬季寒冷而忽视了冷水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膳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供给。另外,在行军时要注意经常性地揉搓自己的手、脸及耳廓等易冻部位,行军前要简单的做一下肢体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行军结束后要及时更换自己的湿衣服。虽然这样,有时我们一定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对于冻伤较轻者,如手、脚、耳等局部较轻的伤冻发生时,立即进入暖和的屋子里,注意对冻伤部位进行保暖,用40度左右的温水热敷冻伤部位,并反复的揉搓(力度不可过大),以加速血液的循环。同时也可根据医生的要求外涂一些药物,以加快冻伤部位的恢复。但如果冻伤部位比较严重,要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途中注意对冻伤部位进行保暖,千万不可用较大的力量进行揉搓,同时也禁止用火烤或热水烫。

3、如何预防行军“摩裆”?

摩裆是由于裤裆瘦小,裤头太小太紧,行军时上下前后摩擦,造成大腿内侧皮肤损伤所致。“摩裆”多见于热区或夏季行军时,由于出汗多、雨水多,衣裤常被浸湿,使裤裆紧贴大腿,以致引起“摩裆”。“摩裆”的主要表现:开始为大腿内侧皮肤发红、充血,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继而患处表皮糜烂,溢出浆液性分泌物。接触患处有疼痛感,对行军有妨碍。

“摩裆”的预防措施:行军中尽量穿半旧裤头和长裤,腰带系在髋关节以上2-3cm处为宜,使裤裆宽大部分尽量降到腹股沟以下部位,以免摩擦;行军中若大腿内侧有摩擦痛感时,应在患处涂上凡士林等油剂,以减轻局部的摩擦。

4、脚泡预防知多少?

脚泡是影响部队行军能力,增加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行走,脚底汗湿使表皮软化,脚底着力部位长时间摩擦,促使局部组织液渗出而形成脚泡。通常行军头几天发生较多,以后随锻炼适应,脚泡发生率逐步降低,与袜有褶皱、鞋袜潮湿,鞋号过小、负重不均、走路不稳、掉队追赶、道路情况、行军锻炼、足疾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

(1)加强行军锻炼:行军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行军速度和负重,行程先近后远。实践证明有锻炼的老战士,行军脚泡发生率较低。

(2)鞋袜要合适:鞋子大小要合适,最好是半新解放鞋且要大一号。袜子要合脚,并保持清洁、柔软、干燥、平坦、无泥沙。(3)行军速度要均匀:行军时不能时快时慢,步伐平稳均匀,要全脚掌着地。走公路时两边的队列要经常调换,队列的末尾较累,必要时调整行军序列。

(4)宿营后用热水烫脚:用热水烫脚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对易发生脚泡的部位加以按摩。

5、如何预防脚肿?

脚肿多发生于长途行军的中期和后期。其主要原因是平时缺乏锻炼,当行军强度大或负重量大时,以及走路不均,引起下肢肌肉过度疲劳,局部血液回流不畅,此外不同程度的扭伤,也可引起肿胀和疼痛。

预防方法是加强行军锻炼。行军时应低抬脚、迈大步、步态温,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鞋带、裤带、裤脚和踝、膝关节,宿营时热水烫脚。

已发生脚肿的应积极治疗,可采用热白酒、热醋擦拭肿胀部位,也可用松节油、樟脑油等反复涂擦患处,具有止痛消肿的作用。

6、常见的挫伤与扭伤防治

挫伤是外伤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局部青紫,皮下淤血、肿胀、压痛,以四肢部位多见,可有功能障碍。严重挫伤可合并骨折、脱臼和内脏的损伤,以致发生休克、昏迷。应及时送有条件的医院单位救治。对挫伤的一般处理如下:(1)对皮肤有轻微擦伤者,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并将患肢抬高休息。

(2)肿胀、疼痛明显者,可外贴风湿跌打膏、伤湿止痛膏、玩应膏。

(3)若手指挫伤有甲下血肿时,可在局部消毒后,针刺放出积血,外用纱布包扎。

(4)必要时给以抗菌药物,以防感染。扭伤

扭伤是关节附近的韧带部分纤维断裂,并伴有出血,受伤部位关节局部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及压痛。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踝关节扭伤时,应注意与踝部骨折、脱位相鉴别。对扭伤的一般处理如下:

(1)四肢关节扭伤早期,应冷敷治疗,以减少局部组织充血、出血、肿胀。患肢抬高休息。

(2)可用韭菜、凤仙草(全草)、节骨草或山里红等捣烂外敷。内服跌打丸、舒筋活血片等。

(3)根据病情可采用推拿疗法、针刺疗法或普鲁卡因封闭疗法。踝关节扭伤可用3-4条胶布固定,使踝部翻向伤侧位。(4)扭伤24小时后,局部可做理疗或热敷。

7、行军骨折的预防 多发生于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一般无骨折的应急症状,易被忽视。其损害部位多见于第二、三拓骨中点的稍下方,为一种横断骨折。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长时间行军造成的足底肌肉痉挛,使骨膜和软组织内的血管被阻塞而引起水肿,导致患骨脱钙及原处骨膜下有新骨沉积,由于长时间行军促使足部的肌肉、韧带的保护与支持作用减弱,当负重过多,足前部的压力增加时,可引起骨折。行军时有局限性疼痛并逐渐加重,轻度肿胀,压痛明显,确诊需经X线照片检查。

防治办法是加强行军锻炼,对新兵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有脚肿、局部疼痛者,应酌情减轻负荷。经治疗后仍有疼痛者,及时进行X线检查确诊。已发生行军骨折时,可局部固定、包扎,休息三周。骨折较轻者经适当休息,月余也可自愈。

8、如何应对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在行军中较为常见。多因体质虚弱、吃得少、休息不好,尤其空腹行军时产生一种暂时性昏厥现象称为低血糖症。负荷行军时能量代谢高,造成大量糖原消耗,若补充不足,血糖就会持续下降,当将至50%以下时,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出现头晕、疲乏、饥饿感,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昏迷。防治措施: 出发前休息好、吃饱、喝足,并带干粮、水壶。冬季行军尽量在途中休息时供给热食,以免干粮冷硬而降低食欲。出发前背包要打紧,途中背包要贴背,以减少疲劳。发现前驱症状时,使其平卧、头低位,解领口,松腰带,给热茶或糖开水。意识不清者,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穴,苏醒后给热饮料和干粮,收容乘车。

9、化学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在遭到敌人化学武器袭击时为了防止毒剂接触和侵入人体,污染物资、装备等,必须迅速采取各种防护手段,及时实用各种防护器材。这是在化学战条件下保存自己、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的重要手段。(1)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器具有防毒面具、皮肤防护器材及简易防护器材。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或发现敌人有释放毒剂征候时,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防止染毒空气经眼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引起伤害。(2)集体防护

当听到化学袭击警报和发现敌人施放毒剂征候时,除正在执行任务的人员外,应迅速进入附近工事,关、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有通风滤毒设备的工事,应先进行隔绝防护,待外面毒剂浓度降低后,再通风滤毒。

(3)物资、装备、食物和水的防护 物资、装备和食品应尽量存放在坑道、掩蔽部或山洞内,食品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内。露天堆放的物资应遮盖,食品上面可复一厚层草,然后用苫布盖严或用土覆盖好。水井和水缸等盛水容器具应加盖密封。(4)毒剂的洗消

洗消又称消毒,就是用某种办法破坏或消除毒剂,以达到防止或减轻人员中毒、恢复染毒物品的使用价值目的。洗消是化学武器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10、住帐篷的卫生要求

单层帐篷隔热性能差,夏热、冬冷;雨季帐篷内地面潮湿。在野外环境,帐篷仍为防止自然气候不良影响的一种简便、实用的装备。帐篷的设置:冬季设在避风向阳处,周边可用雪或土围严,以利防风保暖。宿营较久时,帐篷地基可用沙土垫高夯实,四周堆砌30-50cm高的围墙挡风。帐篷内取暖,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力求使帐篷内有一个较好的微小气候环境。夏季帐篷宜架设在稀树林内,亦可增大帐篷间的距离,以利通风。根据条件,白天可卷起帐篷底四边,以利通风降温。还可在帐篷上放湿树枝叶,或在帐篷内洒水,以达降温的目的。

11、野营的饮水饮食卫生要求(1)野营饮水卫生要求 搞好野营饮水卫生是做好野营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部队野营前,首先要搞好水源卫生侦查,包括水源类型、水量、水质及其周围的卫生状况等。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地下水源,如井水、泉水等。一般不需要沉淀、过滤处理,直接消毒消毒后即可引用。如无地下水源时,应择优选择地面水,一般认为山溪水-水库水-江河水-湖水-雨雪水的顺序选择为宜,必须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水质改善,确保引用安全。在野营中还要根据野营任务和环境条件采取快速、简便、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保证供给部队量足、质好、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并坚持“三消一保证”,即坚持饮水消毒、漱口水消毒、洗碗水消毒,保证开水供应,禁止喝生水。

(2)野营饮食卫生要求

搞好野营饮食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症的重要措施。野营训练的饮食卫生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容易出现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影响野营训练任务的完成。一是要选好厨房设置的位置,一般要求是靠近水源,远离厕所、猪圈、污水坑、粪场等污染源,周围环境要清洁。二是要进行卫生整顿,清除周围垃圾,铲除杂草,填平坑洼,挖好排水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杀虫、灭鼠等,改善周围环境。三是因陋就简地建立一些卫生设施,如主副食架、防蝇帘罩、流水洗手洗完设备等。四是坚持各项卫生制度,如经常保持厨房清洁整齐,生熟刀板分开使用等。五是努力改善伙食,选用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保证官兵在野营条件下,能吃饱、吃好、吃得卫生,以满足集体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12、野营粪污的处理

在粪污中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若处理不当,可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蝇蛆滋生,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因此,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搞好野营粪污处理。

野营条件下要构建临时厕所,位置应设在营地下风向的一角,远离营舍、水源、厨房等(一般距厨房、水源50米以上,距营舍30米以上),厕所周围要挖排水沟,防止雨水灌入使粪便溢出。无论构建何种厕所,均应单独挖小便渗坑或专设小便桶。野营厕所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日进行清扫整理,定期碰洒杀虫药物。如发现肠道传染病,应单独挖坑,每天可用10%-20%漂白粉进行消毒。

第四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学反思

长期的室外教学,对于体育老师来说,理论课是不容易上的。因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大量资料,对课进行精心设计,下载图片,视频,制作出了精美的教学课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本节课以小组探讨,教师讲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学习了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和预防方法,树立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并重点学习了擦伤、关节扭伤及骨折的处理方法,加强了学生安全运动意识,并在知识检测拓展延伸中紧急处理并亲自实践练习前臂骨折的处理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攻克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动手动脑和团队精神。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浓厚,学生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让我也有更大的信心上好理论课。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努力的付出人生舞台必定精彩。当然还有一些不足,在语言的运用启发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相信我会更加努力的。

第五篇: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高店中学

刘敏

课的设计

本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体质发展不仅要从技能素质上要有提高,也要在保健理论上有提高。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促进学生健康贯彻于本堂课的全过程。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体育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是对抗激烈的运动,如果稍加不注意,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本课以课程标准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主线,通过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现象来揭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遇到此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并学会如何在运动中预防受伤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心健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 2.了解擦伤等开放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2、3、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 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处理

三、课的重难点

课的重点: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课的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强身健体,但如果运动方法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受伤者不仅无法享受运动的乐趣,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思考: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主观原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练的动作,产生畏惧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造成损伤;或是做节响音,损伤当时可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熟悉的动作时,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客观原因: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疲劳和中暑;而气温过低或潮湿,容易发生冻伤或肌肉僵硬而被拉伤;场地不平,容易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

树立安全运动的观念,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预防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呢?

(一)运动前的预防措施和准备工作

个人:着装合理,根据运动项目正确佩戴护具;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及时向教师报告,安排较低强度和运动量的活动或见习;主动学习并掌握有关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环境:检查体育场地是否有坑洼不平、湿滑等安全隐患;检查 体育设施和运动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结实可靠;避免在受污染的环境或恶劣天气中运动。夏季炎热环境中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 寒冷环境中运动要注意保暖和适时增减衣物。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运动员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防止损伤的出现。例如:当重心不稳而快摔到的一瞬间,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决不可用手直臂撑地,以免发生腕部或前臂骨关节脱位。在进行力量器械练习时,应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和教练进行保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运动开始前要热身,结束后要放松:运动中负荷要适宜,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过度。

2、遵循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完成动作坚决果断。

3、精力集中,切忌精力集中,切记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

4、遵循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比赛带规则,杜绝嬉笑打闹,严禁粗野动作和故意伤害

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

(一)擦伤

擦伤是一种常见的轻微运动损伤,是由于皮肤组织受到急剧摩擦而导致,表现为表皮组织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伤口周围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用碘伏等涂抹 伤口,也可用创可贴保护伤口。伤口创面大、污染严重时要注射破伤风或抗病毒血清。

(二)关节扭伤

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受伤后扭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伤后几天会出现青紫色的瘀血斑,之后疼痛逐渐减轻。

处理方法: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将患处适当抬高。对于扭伤严重者应包扎补丁,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肌肉拉伤 常见的几种拉伤:

机理:1 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2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四)肌肉痉挛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原因:1 大量的排汗。肌肉快速连续收缩。寒冷的刺激。

预防:1 准备活动--量力而行,不用力过猛。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拉伤后重新锻炼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终止运动:受伤后应尽快停止运动,以最舒适的姿势进行休息。

冷疗:受伤后立刻对伤处进行冷敷,或采用局部喷射冷冻剂,以及冷水冲淋等办法,是局部血管收缩,以减轻伤情。伤情严重者,在伤后24-48小时内,每2小时进行一次冷敷,每次10分钟。然后方可转为热敷。

加压包扎:利用绷带等对扭伤处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患处的出血和肿胀。但也不可包扎过紧,以免阻断血流

抬高患处:在损伤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尽量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以减少和消除肿胀

(五)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原因: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处理: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内冷敷,24-36小时候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六)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骨折,一般是由于剧烈冲撞、摔倒等猛烈动作造成的。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损伤,发生后伤处会有压痛、肿胀、皮下淤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应急处理方法:开放性骨折后要立即止血,防止伤者休克。开放性骨折应尽快经骨折端进行固定,使伤处不再活动,以减轻疼痛并避免进行进一步损伤。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固定后及时送医院。

肱骨、前臂骨折:用两块垫板分别垫在内侧固定,用宽的三角巾把伤处固定于体侧。

下载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径运动中常见的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氯气泄漏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氯气泄漏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氯气是剧毒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危害特别巨大:人体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造成肺部损伤和黏膜腐蚀;引起面部发青、呼吸困难、脉搏减少,产生肺水肿;严重时会出......

    幼儿园常见事故预防和处理

    幼儿园事故概念界定及发生的原因 一、幼儿园事故概念界定 幼儿园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 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它主要是......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浅议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摘要: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发生于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裂缝产生......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合集5篇]

    课题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 2.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掌握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

    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活动主题: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与处理 主办单位:汽电102班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即让学生知道有那些常见的安全突发事件。 2.让学生懂得......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学设计 襄阳市二十中何 兴 一、指导思想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的课程内容,是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强化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说课稿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说课稿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