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0: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设计了组织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传统的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这一主体。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及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相比,动态生成式教学的价值颇多。

在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拟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则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有有利条件。美术课又是一门特殊课,场地器材、理念、教师基本功都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持有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师教案中,规定的方法、课本规定的知识开展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态生成式教学能更加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自由想象和直觉思维,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这一理念。美术课的创造性,感知性同样是在这表现,要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学生的思路即便是错误的,却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至少可以为教师提供许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资源,使得教师叫以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教,结果一堂课象一盘散沙,课堂纪律松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因此,如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关系?笔者谈点粗浅看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与发展。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生效的生成。教师在课前要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目标的设计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注意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有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础。也就是关注生成,做足预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构成复杂多样的学情。面对这些,教师只有通过课前的努力,精心细微的设置,这样才能使课上到位,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

学生针对书本知识,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每一位学生在听取他人意见时,又在不断地丰富自己。教师对学生有创见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舞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美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遵循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到无法。

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是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当然,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思辨,并与备课预料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分析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来的目标,也要更学生思路走,生成新的问题随生长点,如果学生提的看法没多大价值,甚至越轨,且这一问题又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就不能跟着学生走,而且,教师要在课后要加强反思与研究。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预设和生成吧!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一、何谓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要明确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入的是生成性学习这个概念。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等等。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模式。在生成性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要注意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预设并非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从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教师成为了编剧、导演、演员,同时他也强迫着学生成为了没有自由和选择的演员。这样的预设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二、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学科教学从强调目标、计划发展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而在这种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过多的预设与计划、规范与机械,更多的凸显课堂的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生成,并不是忽略了预设。相反,我们的预设应更为充分,更为饱满。因为充分的预设,代表的是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代表的是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地把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动态的生成过程。

三、在新课标之下,我们如何作好充分的预设?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所以课前的预设工作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我认为,预设并不是前文所说的简单地指教案。写成文字的教案只是我们预设的一部分,正如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原因就在于其只看到了露出水面的部分,没有看到水面下的广阔之处,没有对文本的充分解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就自然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如果放手,课堂上也只能是捉襟见肘了。因此,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文本”是生成之“母”,“预设”是生成之“父”。追求生成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文本”,也离不开“预设”。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地进行课堂生成。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个方面的预设。

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

3、预设文本的情感点。文本为作者创造,其中自然也就有着作者的情感。而这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然也能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感受到,甚至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文本的情感点,对文章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只有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新课标之下,我们如何作好自然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方寸大乱,那么其他的一切教学设想都不可能得以实现了。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而不能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在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心的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之后,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又要区别对待。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这时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观点,而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起来,共同研究。还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本身超出文学范畴的理解和认知。对于这部分信息,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指引。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在语文课堂上,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其他的超出语文范畴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语文上来。同时,教师还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能够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我认为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而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第三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摘要:精心的课堂预设会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不至于形散神也散。可是再精心的预设,也决定不了课堂的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更讲究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教学预设动态生成生命活力高效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预设与生成”这两个名词引起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对于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有进一步的理解:完全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虽使教师驾轻就熟,但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教师如果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来调整教学计划,生成活动,则会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这一点恰恰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英语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其富有“生成”价值的因素,就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生成性资源”到来的时候,其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让英语课堂更精彩,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预设激发灵感的思维“碰撞”,促进创新契机的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英语课堂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相关信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围绕教材展开的情景对话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感染,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互动对话的过程能够促进、生成更多的教学契机。在教学月份的英文名称时,我设计了“what’smissing?”,“beforeandafter”等游戏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2个月份英文名称的巩固,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精心的预设成效显著。学完对话“whenis...birthday?it’son...”后,为了既不增加知识的难度,又有效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同学生日调查表,让学生互相调查小组四人的生日,准备汇报。刚开始,学生比较兴奋,但很快气氛就淡下来,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渐渐开始不集中,有的开始用汉语交谈,亦有个别学生在东张西望。正当我想批评指责时,身边有个学生小声地问:“老师,我可以去问问王佳祥的生日吗?”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意识到:可能是这种机械调查与汇报让学生感到乏味,除了可以操练句型外,这一调查活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事实上,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即便是小学的孩子,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同学之间的生日,有些关系不错的学生还喜欢互赠小礼物。对于生日的信息,他们希望关注的可能不是小组内的成员,而是自己的朋友,同样的内容也许换一种方式,效果会截然不同。于时,我立即停止原来的调查模式,让学生用英语随意询问自己朋友的生日,并用英语写下来,最后看哪个学生的朋友多。这一次,整个教室立即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边问边写,到各自带着朋友汇报调查结果时,那心情、那场面、那效果已远非前一种组织形式所能比拟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之一。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思维碰撞,产生奇思妙想,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

二、预设水到渠成的认知铺垫,促进智慧“结晶”的生成

将焦点集中在生成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将灵性的画面定格,更要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动人。当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意观察课堂中发生的状况,也就是要注意课前预设与课堂实际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会变成一种必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让英语课堂更生动。

在一次观摩课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canyouplay...?icanplay...”句型,教材中的词汇仅有“football,basketball,jump,skate,swim”。老师的导入比较自然,讲授也很有条理。在教学完了这组句型后,老师让学生自由问答练习,学生依次用这几个动词替换练习。这时,忽然有一个学生在回答同桌的提问时,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icanplaypingpang.”作为听课的教师之一,我和其他同伴都不约而同地朝那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是的,他的回答不仅表明其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他的知识已经超越了课本,更表明他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好孩子,他自豪地声明自己是会乒乓球。这时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坐下吧,pingpang不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孩子一脸的自信立马被一脸的茫然替代,一节课再也没有举手回答任何问题。这个学生的回答也许与老师的预设有偏差,但这种偏差恰恰是孕育生成的最佳时机,恰恰是弥补教师预设不足的“修正液”,它可以使知识目标体系更完善,可以使三维目标结合更完美,可以使课堂教学因生成更精彩。教师过于依赖原本并不合理的预设,不仅无情地伤害了一颗无辜的童心,更使得自己的课堂因错失生成良机而黯然失色。

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把学生看做是教学对象,还要看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三、预设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促进探究欲望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强调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英语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借助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闻。

4a教材unit2“let’smakeafruitsalad”一课,词汇是在三年级学习了部分水果名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在教授本课时,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单词呈现力求直观,句型学习以旧引新,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后,立即按计划让学生开始分小组活动,用带来的水果,进行真实的交际运用。本以为这种预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理论上完全符合小学英语新理念,教学流程一定会按计划顺利完成。没想到的是,某些学生对着带来的水果不知道该如何介绍,只好用中文说,或无奈地问:“老师,荔枝的英文是什么呀?”“甘蔗用英语怎么说?”……面对学生的提问,我一时不知所措。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水果的种类越来越多,老师也不可能全知道,怎么办?

山重水复之时,常见柳暗花明,忽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说:“老师,我有汉英小词典。”这根“救命稻草”一下子引发了我:是呀,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很多,这不是扩充、延伸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吗?我拍拍手,让讨论的学生静下来:“同学们,我们平时学的水果的材料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更多的水果怎么说,今天回家各自想办法查一查、学一学、写一写,明天咱们来个水果大汇总,好吗?现在,就请你为你的水果拼盘临时‘选择’一个你学过的水果进行交流。”学生高兴地答应了,课也因此而顺利地进行。下课后,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精美的水果汇总表,下午就张贴在教室里,并说明第二天由学生在相应水果下填写查到的单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有效激发,到第二天中午,那张水果汇总表已被填得满满的,当我问及表中内容时,学生那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对这样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经常性地将学生的学习引申,甚至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自己拓展、探索,走进无比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

英语课堂教学不应是英语教学方案的单纯执行过程,而应是融合预设价值和动态生成意识的英语实践过程,是英语课堂教学预设与英语课堂教学生成的有机结合,是英语教学艺术美的统一。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预设时,我们既要遵循英语课程的学科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及认知规律;

在英语课堂教学生成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唯其如此,英语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勃勃生机。

第四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以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在华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进程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预设与生成理论 第二节 生成性教学理论 第三节 有效教学理论

第二章 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问题归因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质 第二节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

第三节 提升对外汉语课堂中互动的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启发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在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研究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来展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中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提高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尽管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安排,但是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与教师预期的目标不符,如提问和回答超越了教师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偶发事件的出现等,这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常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从而使预期的教学效果发生改变。面临这样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如何综合分析、协调和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的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促进师生双方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换言之,如何处理好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已有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而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则近于空白。本文以美国佛蒙特大学项目为例,通过听取该项目的相关汉语课程,调查课堂上师生的实际表现,分析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因素,探求改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预设与生成的理论研究

国内对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界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态。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上,引发了有关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大讨论,尽管讨论最终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地位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其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暗含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进入90年代,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受到挑战,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维特罗克的生成性学习理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些学者开始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叶澜自1997年以来先后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等多篇文章,在总结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她认为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就需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并明确提出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即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展开,学界涌现出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如:郑金洲(2005)的《生成教学》一书通过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生成教学实施途径、实施策略、教师在生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生成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具体实施。黎奇(2006)《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主要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的成因,并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胡庆芳(2007)的《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提出“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景变化的灵活性顺应”,详细论证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将预设与生成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结合课堂教学实录加以分析说明。王荣生(2007)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主张从教学内容观课评教,讨论了课堂教学的流程,提出教师在努力扩大预设范围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教学非预设的一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流向,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朱志平(2008)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构及功能等问题,并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证为教学的基本问题,从教师、学生、环境等不同层面剖析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机制问题。崔允漷(2009)的《有效教学》从准备、实施、评价三方面探讨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以及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导、专家引领三种途径开展教学研究,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趣味性。余文森(2009)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论述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生成误区,并就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根据吕必松先生的归纳,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这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环节、教学技巧和各项教学活动来进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行为、学习者的行为以及师生的相互应对,这些都属于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范围,然而,从我们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多从预设的层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而较少从生成的层面关注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李泉(1996)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指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是影响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率的关键,提出了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备的十一种课堂教学意识。关于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的同类研究还有杨惠元(2004)《试论课堂教学研究》、刘珣(2005)《对外汉语教与学引论》、蒋雯(2008)《试论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几点要求》、周凤玲(2008)《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杨惠元(2007)在其著作《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分析了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并详尽地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十种课堂教学意识和应加强的八种教学意识,为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阮咏梅(2002)在《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教学》中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师具备教学机智的必要性,并具体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师该如何培养教学机智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赵书红(2006)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认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具有反思性意识,并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意义和策略。

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崔永华(2008)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是一本专门讨论对外教学设计的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通过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所涉及的因素、过程,并具体说明了教师该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主要任务包括课堂教学的前端分析,阐明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选择课堂教学法和技巧、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评价、教案编制。刘珣(2005)《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概括介绍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环节,从备课与写教案、课堂组织管理、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提问、板书五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黄晓颖(200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一文从授课时间的分配、教学节奏的调控、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就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进行了探讨。张和生(200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分别按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还对非语言行为类(板书设计、教师体态语言、情感因素、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进行了介绍。

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应对,刘晓雨(1999)的《语言获得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统计,讨论了如何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增进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陈岩等(2004)《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互动》则从文化互动方面探讨了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文化输入的有效性的问题,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汉语文化的输入,也应注重有效输入的方式。亓华等(2009)《中美联办普北班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模式研究》选取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办暑假培训班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一个课时教学的录音,详细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互动情况,最终得出该培训班的成功指出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样化、高密度的话语互动。李柏令(2010)在《新思域下的汉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指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实行“讨论式教学”十分必要,“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使学生从学习语言到运用语言,从根本上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在交际中的应变能力。

三、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有关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的相互应对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针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以往的研究在讨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问题时,往往是提出了某些规定,即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如何”,而对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如何”的调查研究却寥寥无几,关于这一点,孙德坤早在1992年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换言之,已有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问题,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而对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研究则近于空白。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国内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教师、学习者、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而最关键的因素是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不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异、认知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面对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教学对象,教师很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出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很难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进行,而学生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复杂的生成则更难把握,这种局面往往构成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极大障碍。

目前,预设与生成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不够重视,在研究教学活动时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加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研究,关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性活动,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叶澜指出:“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影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就必须开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进入实际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考察师生在具体的一堂课中的活动及状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导入、讲解、提问、评价、调控等)、学生的课堂表现(情绪状态、参与程度、反馈等)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力图探究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找出改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措施,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五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讨

□ 江生

(嘉善高级中学 浙江嘉善 314100)

预设与生成的解读

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前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教学前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最终表现在课堂上。

预没是必要的,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但是,过分强调预设和教案,必然使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生气和乐趣呢?新课程强调课堂生成,即课堂中,学生对文本的内在理解以及提出质疑。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想象到课堂当中发生的一切,它与学生实际情况总是有偏差。而这种偏差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要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预设作出具有创意的调整,使教学成为一个发展、增值、生成的过程。

预设、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动态发展;预设,不是生成的堡垒,而是生成的基点和指南针。两者互补,使课堂教学因预设而高效,因生成而升华。

笔者关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预没与生成有以下做法与体会: 1 把握内涵,为目标预设提供依据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所授具体知识内容的表述,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描述。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它清晰地界定了所授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以教师教为指向的描述,为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的预设提供了依据。

理解把握教学行为动词是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教师教学预设时应该首先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如:《课标》中“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这一教学。单就“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而言,学生应达到区别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的规律,水的两种存在形式以及各自的作用、含量的程度。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状态,如Mg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Fe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参与各种生命活动,如缺Ca肌肉抽搐(哺乳动物),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水平。根据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课堂预设分析与安排时围绕教与学两方面,“以学论教”,把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在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努力的预设。

2.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留足时空

“教学预设”的内容,应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组织结构步骤、备可能情况的应变预案等,但重点应该放在问题情境与应用情景设计上,特别是设计能激活思维的有思辨价值的有层次关系的问题链,尽量做到“用问题推进课堂,靠问题落实目标”。这种预设同时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多变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为动态生成留出弹性的时间和空间。

为此,新课程下的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应该做到:(1)要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本学科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2)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心理等因素,要研究怎样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怎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性质。为此,教师要在这些课堂环节上,给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3)要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设计教学出彩点、烙印点。要具体而周密地思考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为师生、生生精彩互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下面是笔者记录的一个教学案例: 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讨论后,有位学生质问为什么一定要用过氧化氢酶,而不是用唾液淀粉酶? 因事先已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便很从容地让那位学生给大家说一说他的实验设计思路。记得他的设计思路如下:

①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A、B、C,并分别加入lmL新鲜的稀释唾液,再各加入lmLl0%HCl、10%NaOH、蒸馏水,摇匀。

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淀粉溶液,振荡。

③将A、B、C三支试管下半部浸到37 0C左右热水中保温5min。④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⑤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并预测了实验结果及结论。

他的话音刚落,有个学生迫不急待地站起来说“应将淀粉溶液设置不同的酸碱度”,“将新鲜的唾液和淀粉溶液都设置相应的酸碱度更好”。刚弄清如何设置酸碱度,又有一位学生在跟旁边同学嘀咕用斐林试剂检测有问题,我没有让这个好机会溜走,鼓励他给大家说说理由,经他一番理论,同学们都点头赞同。这下轮到我提问了,有没有办法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学生们的脑筋动得很快,“在B试管中先加盐酸中和后再加斐林试剂!”同学们正沉浸在自己探索发现的愉悦中时,突然有位学生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不好用碘液来检测结果的啊?”,我不失时机地请她分析,她娓娓道来,一点不比我原先预设自己提出来与学生探讨的逊色。下课铃响了,学生不想下课,我更不想。

在美妙的课间音乐中满足地走出教室时,我还沉浸在幸福之中。面对如此课堂,就是再累,也不觉得苦。同时有个声音在我心底大声喊叫着:把预设生成的课堂还给学生吧,学生和教师会更富有创造性,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也会收获更多的教与学的快乐。

3.善于捕捉,为动态生成提供资源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甚至是所犯的错误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这是因为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各自的见解,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敏捷捕捉,它们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资源;要努力倾听与发现,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在前面两个教学案例中也都体现了敏感捕捉学生资源对课堂生成的重要性。

当然,开发利用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时候,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同时要注意这些生成资源的有效性。否则,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不符合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实际要求。教师在捕捉学生资源时,要懂得取舍。要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比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前,很多学生提出要做老黄叶的对比实验,还有些学生想把色素分离在圆形滤纸上,我认为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的有效资源,所以在准备实验材料时为他们提供了相关材料,但事先跟学生约定,实验结束后要对“附加”实验进行“附加”分析。那次实验做了以后,他们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的分析都令其他同学满意,我也满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致更高了。

4.反思积累,为动态生成练好内功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例如多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问题。从听课中发现大部分使用多媒体的课,看起来非常热闹,效果却很一般。但有些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渲染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使用多媒体,如何根据生物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为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新思考。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虽然有很大好处,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有些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而生物中有些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习惯,这时讨论法就能发挥较大作用。所以怎样更有效地使用讨论式教学法,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听课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新的问题。又如在讲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介绍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有关知识,但在复习时学生已经记不起来了,根据这一问题反思,教师是否可以在讲到这些知识点时,教师作适当停顿,提醒学生记下来。等等。另外教师还要邀请同事来到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用专业的眼光看教学过程,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自评)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有智者说,两个人交换两个苹果后还是一人一个,但是交换了思想后一人则有两个思想,所以在与同事交流教学体会后,认真反思,也能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厚实的学养、扎实的基本功和因势利导的应变机智是教师敢于、善于驾驭开放性课堂使之自然生成的前提,修练好内功,才能有课堂开放的底气与魄力。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更加精彩!

下载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美术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设与生成(五篇材料)

    预设与生成,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摘要: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课堂生成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的一个新概念和新策略。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机变。只有......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崇东中学王建国新课改语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因此,作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数学学科组学习材料) 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逐步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学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选5篇)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定稿)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 茵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 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预设”,众所周知,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