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高效才能真正实现,基于此,我县提出了“学本式四环教学法”。
一、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内涵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是以“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为基本理念,以“问题导学,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以导、学、检、拓四环节为基本结构,以当堂达标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策略。
“学本式”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
1、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理念。强调课堂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2、在四个基本环节中,“学”是核心环节。“学”的环节是整堂课的根本与支撑。
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课堂生态可以概括为:四转变,五注重。四转变:
1、课堂主体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2、教学方法由讲授式向引导式转变;
3、学习方式由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
4、课堂目标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五注重:
1、重情趣。好的情绪状态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适度的激情,宽松、愉悦、民主、亲切的课堂情境,定会点燃学生的学习兴奋。
2、重问题。教学目标问题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问题的提出,一、要紧扣目标,二、要有价值,二、要有深度,三、不要太多,不要轻泛,四、问题之间有逻辑。
3、重协作。协作,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这既是优秀人格培养的需要,也是课堂效率实现的需要。
4、重生成。有课堂思考,就会有思维流量,有思维流动,就会有交流碰撞,有碰撞就会有生成。促进生成,利用生成,发展生成,是课堂的重要任务。
5、重效率。强调人人达标,每个人每一节课的达标,才是真正的有效。
二、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理想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即基于问题的教学。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水平发展。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4、实用主义教学论。
教学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其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三、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课堂建构策略
有四个环节或阶段:导(创设情境,引入新任务)---学(新知识的学与教的过程)---检(课堂学习质量达标检测)---拓(适当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
导。一节课的开始,包括师生课堂状态的调整,对旧知识的回顾,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对新学知识的问题导入,以及课堂目标的呈现。本环节任务:
——设境激趣。要求教师调整好状态,保持适度激情,并创设适当的课堂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奋,唤起学习需求。
——确定问题。教师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预设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前的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确定待研究的问题。
学。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已确定的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本环节任务:
——自学思考。教师针对课堂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也可下发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形成思维链条,或对某一问题作出判断。
——协作解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针对某问题组内开展讨论,形成相对一致的判断。小组长要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并保证每名成员的真正参与。
——交流辨析。教师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情境,就预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每个问题的展示,首先是发动全班同学点评、质疑,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判断,加深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其次是教师适时点评,一是在全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教师要点拨解惑;二是全班出现错误判断时,教师要点拨解惑;三是问题判断出现多个正确方向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成的机会,让课堂在生成中出彩。
——整合建构。课堂小结,就是对课堂知识的梳理、概括、归纳,或是对思维的整理,完成知识的建构。这个任务,教师可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逐渐独立完成。
检。对课堂学习质量的当堂检测,是教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当堂检测一方面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巩固深化,另一方面通过训练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当堂检测的一般形式是“课堂检测单”,教师在“学”的环节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课堂检测单”,学生当堂完成,最后实现人人达标。本环节任务: ——应用检测。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课堂检测单”,或利用预设的问题或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应用训练。
——评价反馈。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向教师汇报存在问题,师生有针对性的解决。
拓。适当增加课堂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本环节任务:
——拓展新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训练思维的深度,拓宽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根据学科特点,拓展学习资源,学习与实践相联系,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学习与经验相联系。
导、学、检、拓四个环节是一节课的基本结构,但有些情况下每个环节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四环”还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灵活运用,不能把四个环节格式化,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学本式四环教学法的优点
1、“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2、四个环节,结构简洁,思路清晰,易于操作。
3、课堂目标明确,检测手段具体,课堂效果可估、可控。
4、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每名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5、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6、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篇:四环教学法
党员电教“四环教学法”流程及要求
“四环教学法”工作流程图
播放员播前备课--组织播放--讲解
--组织讨论--在生产生活中实践
向上级党组织反馈信息
“四环教学法”四个主要环节的要求:
1、“备课”环节
目的任务:播放员要组织党员观看前先看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主题思想,写出讲解提纲,提出两个以上的讨论题。
做法:先观看本次准备播放的教材,然后写出讲解提纲和讨论思考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观片学习。
2、“讲解”环节
目的任务:巩固党员看片的收获,使党员进一步明确主题思想,领会精神实质,掌握知识技能。
做法:播放员根据教材内容分段进行讲解或者播后进行串解,然后组织党员进行讨论。
3、“讨论”环节
目的任务:这是党员掌握理论、技术的关键环节。要求组织党员运用看片子、听讲解后领会的精神和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交流所获,明辨事非,实现学习的升华。
做法:播放员把备课中准备的讨论题一个一个地提出来,并作中心发言,组织引导党员围绕主题,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把一些容易引起错误的东西提出来进行辨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
4、“实践”环节
目的任务:这是体现党员电教效果的重要环节。要求组织党员在生产生活中,把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传播先进的文化,抵制错误的思想观点。
做法:所有看片的党员,在生产中率先推广应用科学实用技术,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带动群众应用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周围的群众,特别是要引导好农村青年,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篇:四环教学法教案(范文)
四环教学法教案
课题: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时间:2015年5月10日 教学内容: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地址: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片(多媒体展示荔枝特写镜头)
二、讲解:有关文体知识。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三、讨论: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小组讨论后并概括每段段意)
1、课文分析: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2、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 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5).壳膜白色
(6).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7.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8.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9.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10.产地
中国南部
11.果谱
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12.移植
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13.产销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四、巩固实践
1、学生品读赏析,这篇小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和科学性。
(1).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例: 为了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性,在第三自然段里,除例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一些事实和古人有关的诗句外,还举出了它的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陈辉这句诗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介绍荔枝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数据,有的来自实地调查,有的则引用有关文献资料,足见其轻重因地而异,介绍真实、全面、不容置疑。
(2).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例: 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2、学生按要求完全小黑板上的填空题。教师小结:
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1、2、3题。教学后记:
学生必须要掌握说明文的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第四篇:四环教学法实施计划
“四环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阶段计划
常德市江南实验中学教科室 莫政华
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二是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忽视知识中凝结的人类文化和智慧,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我校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改革势在必行!借鉴“洋思教学”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指针,以落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办学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抓常规管理为载体,将用“”的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发展,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1.优化教学理念:
友善用脑不仅有理念,更重要的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在理论和策略指导下完成,将友善用脑的理念和策略:用脑的原则,健脑操,思维导图,教学流程等运用于教学设计中。将 “友善用脑”的理念带入教学课堂的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2.优化教学设计:
全校师生要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发出“友善用脑” 课堂教学设计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评价:
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友善用脑”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1.下发相关学习材料,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友善用脑”和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材料。的相关理论材料。
2.组织制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试点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1.选择部分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此方案。
2.部分学科教师在学科课堂中试点实施。
3.实施过程中,组织研讨、示范等教研活动。
4.认真进行成绩比对及总结,以便全面推广。
5.积极开展课题引领。
(1)学校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局“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课堂实践研究》。
(2)引导教师诊断课堂,寻求教学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引入“友善用脑”新方法,确立研究专题与方向,把“友善用脑”感性上的东西提升为理性的思考,通过 研究、实践推进“友善用脑”,探求教学的真谛,改进教学,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组织教师申报了“友善用脑”为主题的校级个人课题和区级个人课题。其中区级课题有9人立项,有7人被推荐市级课题立项。
四、具体措施
1.设立“友善用脑”教学研讨活动日。各教研(备课)组每两周安排半天时间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各教研组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2.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为教师交流经验、沟通思想、探讨问题提供机会。
3. 定期开展全校性教学视导活动。逐步将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将教师个体努力与教研组集体努力结合起来,将临床视导与同伴视导结合起来,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将课堂视导活动与教学常规建设结合起来,将示范教学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视导活动成为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工作 载体,成为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
4.落实教改案例积累制度,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自己做过的,或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有启发意义的案例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每学期收评一次。
5.继续开展“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抓好有关“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为突破口的各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推动新课程改革。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没一个 单元,可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复习、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 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 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 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2、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3、“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 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 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我 们还采取了阶段性评价(即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紧张的自学,效果好不好。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练习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 少。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所谓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当堂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高低,说明效果好坏。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则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结合进行。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的运用条件
1、坚决执行教育法规,排除各种干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别要节假日不补课、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加班加点,不加重课外作业负担,逼着大家集中精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师生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从心底里相信每个学生可以教好,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坚持优生、差生同桌,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过硬措施,使每个学生合格,都能自学,会自学,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成学习任务。
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千方百计地铸造师魂,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在课堂上一言一行能给学生良好的影响,还要引导教师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点拨的水平。
4、奖优罚劣,加大推进的力度。坚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写进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和教师津贴工资、奖励工资的发放办法中,聘任、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以此实现“一票否决”。
第五篇:四环五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雅鲁河学校“四环五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和要求
从时本学期要以我校提出的“四环五步“教学模式进行上课,间分配和教学内容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彻底废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完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四个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精导点拨------巩固训练,五个步骤是:
1、明确目标,2、自学合作,3、检测自学,4、精导点拨,5、巩固提升。
以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以及主体作用发挥情况为依据,改革评课方法和内容。看学生展示是否精彩,关注学生参与度,以及参与形式、时间、学生学习效果;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怎样,课堂上是否能激发、诱导、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看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是否敢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学生思维价值与学生创造价值是否得以激发和提高。
导学案要加进教本内容,实行生本和教本同步,做到在同一个导学案上有生本内容和教本内容。
要突出落实三个为主教学原则,务求实效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实质。
(3)加大课改视导力度,逐校指导和检查课改实施情况,注重典型的发现和培养,要实行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进,将组织人员深入学科、班级检查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随机抽签听课(抽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的全体教师),查看资料,进行考核,评分结果计入学校考核成绩。
(4)学校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听课、评课,积极承担教改项目,主持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校要安排几名课改骨干,负责示范和指导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学科组长作用,制度化开展活动,以教研推动课改工作。
(6)课改年级为七八年级,九年级教师要熟练掌握四环五步教学模式要求。
2、典型引领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培养课改骨干教师群体,进行示范带动。
3、过程管理
(1)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强力推进学习小组建设,有计划针对性开展导学案编写和使用实验,及时检查会议记录、教研组活动记录、教案、作业、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建立改革过程档案,把握改革进展情况。
(2)密切关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情况,避免图形式、走过场,要切实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效果紧密结合,真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3)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上报课改实验情况,对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交流。
{4} 课堂上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现,完美表现
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看教师的课改这是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