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

时间:2019-05-13 00: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

第一篇: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再认识

通过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话题。但要做好这一点,绝非易事。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感觉在体验式学习引导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值得探讨。

一是教师要有体验式学习的引导意识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各个教学点的学习体验。教师要认真去研读教材,落实好各个体验的点。如低年级“两位数加减”教学中,教材一开始并未讲先算十位还是先算个位,而是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时候才引出这个问题,让学生体验先加十位还是先加个位好,通过比较,得到“先加个位”比较科学。在高年级学“可能性”时,教材引导学生一起来做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加深对概率与随机事件认识。这样安排在每个教学点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读懂、去落实。

二是教师要有体验式学习的引导方法

要落实好体验学习,并非易事。除了教材提供的一些方法、素材,更多时候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思索更好的策略。教师要想办法,把教材想说的话,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来、让学生去体验到。

如“分数的产生”,我听到一位优秀教师,他同样是分苹果,但是,他把学生说的“半个”、“半个的半个”、“半个的半个的半个”等均纳入了板书,还接着问“如果再分一次呢?”学生明显感觉这样的表述实在是太麻烦了„„这里,教师高明地利用了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去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从而自然而然产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法。再如,我们在上“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时,经常要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等,这些都是加深学生体验的好办法。

最近,我在听一位低年级的老师上“搭配”时,在出示主题图后(大门经猴山往游乐场可有几种路况可以选择),学生在交流时,说:从这儿到这儿,再从这儿到那儿,于是就问学生: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些路都叫什么呀?引导学生去想办法——看来这些路得“编编号或是取个名称什么”,从而,把符号的思想引入其中,十分高明。

教师在善于设计一些情境、提问,把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能体验到,这是真正的教学境界。

三是教师要明确检验式学习的目的

体验式学习,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自我评估的标准。如在低年级学习长度单位过程中、在中高年级学习较大面积单位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些可以有不同结果的问题。旗杆20()填什么单位合适?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填“米”,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我在教学时,就问学生,“填‘厘米’的小朋友,你们能给我一个说法,让‘厘米’也成为正确答案吗?”于是,学生就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旗杆大约会是20厘米呢?当他们想运动会上同学们挥舞的小旗时,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在填写这些单位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了,脱离了“凭记忆”和“猜谜语”的状况,这比记住旗杆长度要一般用“米”好得多。

第二篇: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

“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对书本知识的接受性、被动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与感悟,使教学活动演变成一种单纯的训练活动,缺乏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构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段话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理念。因此,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该课题的探索,是基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里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为媒介,阐述这一教学模式的流程。

二、实践案例

1.??设情境,引导感知

为激发学生对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其体验的愿望和需求,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情景,并让他们很快进入这种情景,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要迎合学生的口味,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便于学生探索发现。操作策略有:

(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使之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3)创设操作情境。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思维活动能促进学生外部操作活动的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通过摆弄学具,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课堂之初设计了“寻宝游戏”,隐含圆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突出讲解,旨在感受,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学生“各有想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在课末回应该游戏,学生再次反思,加深了学生对于圆特征的理解。

2.问题引导,启发诱导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是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问题在探究学习中是重要的载体,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问题贯穿始终,如,师: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圆呢?把孩子的思绪拉到生活中,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圆。在交流画圆的画法时,老师提问请边画边想:圆规画圆的步骤是什么?你觉得用圆规画圆时应注意什么?无形之中把思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实践体验,多向互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合作的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营造探究的氛围,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地自主发现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并明确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归纳自己的意见,整理未解决的问题,以便小组内交流解决。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操作策略有:

(1)教师要提供便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

(2)制定研究方案。

(3)合作探索。

活动方式一: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学生明确自主画圆的任务后,进入探究阶段。在开放性创造活动中,不拘泥方式,自我选择,多思考,多分享。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安排了两次自主探究活动。第一次是探究圆的画法,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体画圆,抑或是借助专门的工具圆规画圆。第二次是借助圆规画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也权力下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和结论。

活动方式二: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圆的认识”一节课中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两者关系等圆的特征。

4.交流反馈,汇集资源

交流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深层次学习活动。不仅对认知学习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探究所得和体会,同时抓住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操作的策略有:

(1)交流探究所得。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2)仔细倾听,相互补充。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或其他组的意见。如和自己的发现差不多的,应听一听哪些是不一样的,及时补充。如和自己的发现完全不一样的,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指导评价。适时,必要的教师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问题的结果,一个算式,操作的过程,上课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圆的认识”这节课在全班交流圆的特点环节时,学生验证的方法多样性,当一组表明自己的观点:我是利用量一量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的长度相等时,别的小组给予补充,还可以利用折一折或旋转等方法来验证。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愿意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认真聆听、互相评价与赞赏,反思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接纳正确的观点。

学生在认识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激起冲突问题,尊重求异思维,深化圆的特点。全班汇报,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独特见解而思考,因为思维碰撞更内化,提高了学生自评和他评能力,收获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总结收获,体验升华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练习的设计上,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力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兴趣。大胆引进开放题,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的策略有:

(1)对知识进行及时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结收获与疑惑,并不断调整学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2)练习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课堂中的练习作为一种整理、强化、运用知识的方法,应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注意知识的迁移,不只局限多做几道习题等形式。

(3)练习要体现层次性。反馈练习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习者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采取相应矫正措施的依据,本身就要有层次性。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第一次的习题出现在半径、直径的教学之后老师面对全体学生紧跟着安排了相应的习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第二次习题教学出现在谈收获之后,老师精心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于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注意到对学优生的培养。

(4)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及课后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在制作陀螺时,要把小棒穿过圆心。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后表明,这样才能保证陀螺的平衡。并拓展引申,提出了生活中比如不倒翁的原理、雨伞的制作、围成圆形进行套圈游戏等等现象都利用了圆的特征。这些开放性的练习、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操作,展开了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并在充分的交流、相互的补充中完善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原有的认识。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

姓名:孙怀英 座位号:15 单位:午井镇第二小学

10月28日上午,我在扶风县第三小学听取两位“送教下乡”老师的数学公开课。贾宝明老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就这节课浅谈我个人看法,本课呈现五大特色:

一、引课自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自然数、小数、分数,让学生找最简单的数“1’,从而隐蔽性地点出本节课的主题“整体”。在对“1”含义处理时,教师以苹果、羊、人为实物,让学生自由描述,学生给出了“一个苹果”、“一些苹果”“一堆苹果”、“一盘苹果”等许多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善于设置问题贯穿于这节课的始终。例如,当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形1/4两个连体正方形找到许多原图形时,教师适时抛出了“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都是由4个相同两个连体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又如在游戏环节,教师要求讲台上四名学生从四个不同的袋子里取出彩笔的1/2,让下边的学生猜每个袋子原来有的彩笔数,当彩笔数水落石出后教师又发问了“四个袋子都取出了1/2,为什么取出的数量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表格从而知道“部份量与整体有关”。

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展示图形1/4两个连体正方形,要求学生画出整个图形”的教学过程,教师没有限定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去把完整的图形拼出来,而学生们也没辜负教师的良苦用心,竟然拼出了接近10种图形。

四、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讨论交流“把一个圆对折两次,每一份是总圆的1/4”判断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教师便拿起一个圆随意折了两下,学生的观点动摇了倾向于这句话是错误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点拨“对折”是要完全重合的,并总结到:分数讲究平均分,不要找“平均”两字。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五、教态自然,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整堂课,教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教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课堂上,教师发现自己站那边,那边举手发言的学生就越多,教师就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举手发言人多的地方是热带,人少的是寒带,现在他要给处于寒带的同学带来温暖”,说着教师就走了过去,瞬间好多学生被激励了纷纷举起了手抢着回答问题。

总之,贾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到位,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第四篇: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摘要】本篇论文首先介绍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在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其中分别讲述了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其中分别从增加兴趣、寓教于学和创新情景、景中生情以及结合科技、引起共鸣三个方面对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38-02

引言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经过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出来,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而且具体。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最初来源于美国,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开始普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并且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引入这种教学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为我国的教育质量带来了很明显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要求。所以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思维为目标。通过设置教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完巩固理论知识,并且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等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标准,优化教学质量。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式教学着重强调学生“体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且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更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可以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加深。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愉快的学习状态,高效灵活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小学生的个性追求都比较明显,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一定会积极主动学习。体验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等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积极探索更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满足他们兴趣爱好,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增加兴趣,寓教于学。在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各种方法为学生构造有个体验式教学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

例如在数学课程《小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猜活动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制作一些问题卡片、设计活动环节等,让学生分成小组模式,组内互相交流,对卡片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抢答,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对于学生每一个小组,一定要为学生的的分工分配明确,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分配到任务,避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的发生。

(二)创新情景,景中生情。在对小学生高年级的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案例和场景,通过让学生对实际中的场景进行联想性的学习。教师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然后将其渗透到教学中,这样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就是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并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统计》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自己身边涉及到数字的生活场景。比如,在学生陪妈妈购物的过程中,在结算价格的时候需要统计数字总额。再比如调查一个班级里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时,需要涉及到数字。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对现实生活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的道理。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灵活有趣的知识,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案例,可以达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三)结合科技、引起共鸣。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进入了每家每户。自从有了互联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变得更加广泛。小学生普遍喜欢追求时尚、新颖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的素材,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而是一个帮助他们学习,引导他们成长的伙伴,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为学生制作一些生动的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师通过网络媒体还可以搜集到生活中使用几何图形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带来的美感,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成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验式教学成为现在中学的教学重点,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体验式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的设计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d趣,丰富课堂的教学趣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布敦中心学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 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下载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学习是什么

    创造非凡www.xiexiebang.com 体验式学习是什么 体验式学习法是指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谭筱英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关......

    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教学 摘要: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社会。体验式学习(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是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真实感悟,在实践中获得......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感受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发现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1)树立了因材施教的观念。 通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范文

    巧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苍溪县彭店小学余华琼 在新修订的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

    小学一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给学生解决问......

    再认识素质教育

    再认识素质教育 在新世纪2013年9月9日,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际访问发表的“给教师最亲切的慰问”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感慨万分,在感动之余,我再次感受到一名人......

    分数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