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落后教学经验点滴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点滴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点滴
姓名:魏建明 单位:净潭小学
邮箱:510215658@126.com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点滴
究。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在教《遨游英特网》时,学生面对浩瀚如烟、良莠不齐的互联网,教育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进网吧,不沉溺于虚拟空间。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第二篇: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建水五中高云宽
内容摘要:
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他们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技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行为及其心得,从作文整理、练笔活动、点评讲评、激发欲望、尝试投稿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广大同仁探讨,共勉提高。关键词:
作文教学作文整理练笔活动点评讲评创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他们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技能。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究,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优秀作文整理活动,汲取精华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手段。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特点,主要指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解决“写什么”,主要指导学生从观察、体验、分析和广泛阅读着手,做到“胸中有积蓄”。解决“怎样写”,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的特点,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行文、修改等)。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而言,作文整理活动的过程,其实是阅读与模仿的过程。捷径就是向范文学习,向范文借鉴,从阅读中学习技巧,从模仿中提高能力,这是切合人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思维规律的。那些优秀文章,不但展示出写作的技能技巧,而且能够启迪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我实施教学,通常的途径是:
(一)、从课外阅读的引导入手
适当介绍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要求读后作些摘录。
首先要多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作品,是写作的范本,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地读;不仅要理解它,而且对有些名篇,精彩的段落应该能够背诵。毛泽东、鲁迅都是能背诵大量的名篇佳句的。然后再组织学生说说某些作品中精彩感人的情节或片断。
(二)、阅读优秀作文,整理优秀作文——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如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
除了多读名著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同时代人的作品,特别是学生习作。因为他们所思考的,所表现的往往正是“同龄人”所思考,所要表现的问题和事件,读了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启示。
例如:我每周阅读多篇学生优秀作文,上课时,从中挑选两篇最有代表性的作文,要求学生进行整理:开头语与结尾如何?中间部分又如何?如何衔接过渡?选材是否典型?语言有什么特色(流畅性、生动性、修辞运用等)?构思上、布局上是否新颖?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再摘其优劣加以简评,或让学生开展评议讨论。最后,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再布臵学生把当堂课感受最深之处记录下来,或者总结出来。
二、开展练笔(小作文)活动,领会技巧
(一)、从对课内的美文华章的仿写开始
这类仿写,就是从最新的课文中或者资料上找一些精彩的片段和小短文给学生作“模仿”范文,要求他们努力复现作者的写作过程,以此去领会写作的基本规律。
学习一篇课文后,可以布臵小练笔的写作内容:或模仿文中的一段话写句子,或写一篇读后感,或查阅资料写探究性的学习笔记,或选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写一段话。这样一来,没有现成的作文可套用,学生必须动脑筋思考,自己去构思。渐渐地,随着训练活动的逐步适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二)、通过小练笔写作,激发写作情感
小练笔活动,便捷,量小,好操作。我通过小练笔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丰富写作情感,培养兴趣,学生在经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基础上,往往又会激发写作欲望与动力。可谓是小练笔,大功效。需要指出的是,开展这种活动,贵在有心,有恒心,切忌冷热病。
如何开展小练笔活动?我贯彻的指导方针是:小处着眼,身边展开。如利用天气做文章,利用节日做文章,利用突发事件做文章,利用焦点事件做文章,利用热门话题做文章,利用四季的变化做文章,利用课外阅读做文章,等等。学生在小
练笔中积累的生活场景多了,生活体验丰富了,情感得到释放,不再把写作当作应付,写作就成了心理需要,成了快乐的事情。
三、点评和讲评互动,挖掘写作潜力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放开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松绑。为开拓学生视野,我在每周语文课中开设一节作文课,推荐学生看《小小说选刊》、《散文》、《奥秘》、《杂文选刊》、《故事会》、《语文学习报》、《优秀作文选》等。同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和摘记的方法,要求他们准备1—2本语文笔记本,鼓励他们分门别类地搜集整理。我还拿出自己订阅的书刊和他们共阅,拿出自己的摘记本让他们传阅和记录。这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广泛阅读与分析积累的兴趣,班上看书、摘记蔚然成风。
其次,开设二十分钟口头作文演讲及点评活动专栏。我在事先安排一名学生准备好一篇作文,上课时读给同学听,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整理说话稿。接着,我要求他们自由起立,点评该同学的作文的优缺点,同学们一般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老师再综合同学们的意见进行点评和总结,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利用这一种方式,教师驾驭课程轻松自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综合训练,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大小作文并重,激发创作欲望
我觉得,作文教学要抓有实效,文章要写出真功夫,就需要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无拘无束的自主体验,放飞写作灵感,解放个性,做写作的自由人。组织作文教学,我主要抓住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小作文训练或写周记的方式快速提炼生活。我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好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等类型的作文。周记和小作文使学生抛弃条条框框,抒写自己见闻感受,要求情真意切,见解独特。如《父母的爱情》、《小议同学情》、《老师的烦恼》、《我看“韩寒热”》等。
批阅时,因为文章短小,便于把握,我总是看得细致,批得具体,力求让学生直接而深刻地获得启示,感悟和积累写作经验。一些兴趣浓厚的学生,为了得到我长长的“留言”,暗暗搞起了“竞争”,你写一篇我写两篇,你写300字我写500字,投身其中,乐此不疲。
第二,通过写大作文培养反复推敲的习惯。大作文,一般要和单元要求相一致,因此重在培养审题、立意及修改的习惯。一个学期,我努力保证大作文训练次数不低于12篇。每次作文训练,我都提供参考题目,或者干脆采用“二选一”、”多选一”的形式。在作出一定要求之下,我总是鼓励学生自主命题,鼓励他们尝试文学创作,写小小说、写抒情小品,写短剧小品,如《南郭先生后传》、《和孔乙己辩论》、《〈桃花源记〉续集》、《〈皇帝的新装〉后记》等。这样做,为的是让学生稳中求活,更新写作思维,并在自我修改中不断提高。
从行文过程讲,可以说,没有修改,就没有好文章。文章修改是我常抓不懈的环节。清代戏剧家李渔认为:“凡作传奇,当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愈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因此,我指导学生用“冷却法”修改作文,要求一鼓作气写好初稿,再留下较长时间进行回顾修改。一篇作文,从开始构思到成文上交,我往往要留给学生五六天甚至更长时间准备。期间,我将文稿修改作为“重点作业”布臵。批阅时,我总是先检查修改原稿,将其与正式作文结合起来打分。
五、创办班级刊物,尝试编辑投稿,从心理学观点看,要让每位学生都品尝成功的美酒,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又要让他们不满足自我,不断跨越新的高度。为此,我要求学生把平时自己写的好作文搜集起来,编成自己的优秀作文集,留待平时反复阅读欣赏,感悟技巧,强化信心。
为了营造创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还组织学生创办班级作文刊物,如30(5)班《春天的风》,30(6)班《夏天的雨》,33(5)《梦幻枫叶》等。学生需要好学,需要探索精神,也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更需要老师的欣赏和鼓励。而班级刊物正是他们检验自己、争取名誉的演武平台。事实也是如此,同学的赞美声,教师的欣赏话,极大地驱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许多学生写作文,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用心,有这种严谨态度,把作文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还鼓励学生跳出班级圈子,向校园广播站多投稿。学生优秀的课堂讲演稿以及周记中的一些小品文,我平时也有意识搜集一些,过目整改以后,再推荐给校园
广播站播音发表。这样,文章从班级走向了学校,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创作发表的自豪和喜悦。
对作文功底扎实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认真准备,努力写出好作文,多向报刊杂志社投稿。我告诉他们,发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认定,是一种提高。我给他们讲述一些名作家“屡败屡战”的故事,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保持热情。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同行们不懈探索和热议不断的课程领域,长期以来,受制于写作规律既定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不少语文教师饱受迷茫与无奈的折磨,不得已,只好采取履行常规、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这其实是误人误事的消极态度,称职的教育工作者绝不应该这样。我这里把自己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心得写出来,就是希望与同仁探讨,分析得失,明确努力方向,以期探索出一套成熟可靠而方便操作的作文教学体系,为语文教学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拼音教学经验点滴
拼音教学经验点滴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拼音又显得十分抽象、枯燥,难点多多。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直观、形象教学。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叫拼音字母时,我让他们看插图、看挂图,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从而体会字母的形和音之间的联系。新教材上每个字母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的图表示字母的形状,如蚕表示“S”,等;有的图表示字母的音,如人们用力时发出“ei、ei、”的声音。还有的图则既表音又表形,如刺猬“C”、西瓜“X”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对字母形状有形象的记忆,帮助学生记和发音。
二、示范互助教学。在一年级拼音教学中,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我通过反复的范读让学生对字母的发音有个基本认识,再通过小组同学之间互助纠错口型和发音特点,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把听和看结合起来。如“b”和“d”、“p”和“q”、“n”和“l”、“zh”、“ch”、“sh”和“z”、“c|”、“s”之间的区别,看听结合,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发音。
三、学生拼读训练。学好拼音,关键是要让学生正确发音,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拼读训练中,教师不断纠正拼读中的差错,从而达到发音准确。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领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大声读、小声读……不断变换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发音。
四、游戏教学。要想学生学好拼音,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拼音是一种游戏。如在教学p、q等字母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字母中的“竖”,用胳膊当圆,用身体表演字母。教师说字母,学生表演字母;利用拼音卡片进行找朋友的表演,找到了,拼一拼。在游戏“寓教于乐”。
第四篇:经验点滴
经验点滴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作为班主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通盘考虑整体策略,也要关注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归纳起来,我认为以下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方法。
1永远赏识。。“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曾说过:我期望把孩子的人生当作跑道、战场,我们家长就是啦啦队,永远高喊“加油”,高呼“冲啊”,怎么喊都不会错,要发自肺腑,不要装模作样。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教师更要对学生的每一点努力和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既然“批评”这一教育方式的单独使用在很多情况下被证明是无效的,那么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准备着表扬和赞美学生。
2保持期待。。一位新接班的教师在和前任交接时,出现了一点儿误解:前任教师说张三学习很有潜力,而新接班的教师误以为是李四,于是对李四充满期待。在这种期待中,李四果然慢慢地进步了,逐渐成为这门学科的优等生。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教师的期待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教师为学生勾通出他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且发自内心地以此来期待学生、相信学生,即使过程出现反复出不改变,最终常常会出现奇迹。这也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3体验成功。。上海市闸北八中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成功教育”是一种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新的班级后,对全班进行摸底,发现大部分初中新生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于是放低起点,调慢进度,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然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教师就从四年级的内容开始!并且告诉学生,一周后测验,测验的内容就是课堂上讲的。一周后,测验如期进行,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从来没有过的好成绩。学生的兴趣大增,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4培养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训练和培养。一位做教师的父亲这样介绍他的教子经验:“我的儿子读小学时,有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做作业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还一边吃零食,跟他好好说也不听。于是我十分强硬地立下规矩,要求他做作业时不能一心二用。几个月后,儿子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学习效率提高了,作业能很快完成。他自己也尝到了甜头,学习成绩提高了,在学校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就这样,一直到儿子长大,学习再也没有让我操心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习惯上教师必须定出规矩,并严格执行,方可见到成效。
5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比简单批评要有效得多。学生作业不规范,教师可以在讲评时重点表扬那些作业规范的学生,并且把他们的作业让全班学生传阅,学生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在心理学上这种做法叫做“正强化”。如果可以正强化,就尽量不要用惩罚。教师自己也要以自身垂范,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接手自己的行为品质成为学生的榜样参照。
6制订目标。。在详细了解每个孩子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制订阶段性目标,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一个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突然在某个学期发愤学习,向家长道喜时才知道,家长给孩子提出,只要能考到班级前五名,寒假就带他去香港迪斯尼玩。孩子有了目标,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最终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7异质分组。。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运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异地分组。如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ABCDEF六个等级,然后从每个等级里挑出一个学生编成一个组。这样每组都有来自六个等级的学生,各小组实力比较均衡。然后教师开展小组间的学科竞赛,每天的作业、每次测验都进行评分、比较,并进行小组排名。由于实力接近,这样的排名总是充满悬念。小组内的学生会互帮互助,集体荣誉感使得每一名学生都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8持续激励。。教师和家长可以搜集一些励志故事,在学生遇到困难、产生懈怠情绪时,及时给学生讲解。鼓舞士气的方式很多,开一场主题班会,组织一场主题报告会,读一篇励志文章,欣赏一部励志电影,都能收到效果。一位教师带着全班学生访问了工读学校,和那里的学生座谈,学生很受触动,在周记里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学习环境。
9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让受教育者遭受一定挫折,使其经得超逆境和艰苦的磨炼,从而激发潜能,获得发展。自江苏淮安的徐向阳创立“行走学校”以来,类似的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在全国遍地开花。徐向阳有句名言:一千里路定人生。通过长途拉练等艰苦训练,学生磨炼了意志,领悟了教官的苦心,在重新投入学习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校生活中,长跑和远足都是提升意志品质的锻炼方式,可以因时因地运用。
10以情制胜。。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学生从来都不鲜见。网上曾经盛传历史教师袁腾飞的课堂教学视频,袁老师在课上“嬉笑怒骂”,信手拈来,把历史知识讲得妙趣横生。许多学生本来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是自从听了袁老师的课后,竟然在考大学时把历史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课上得精彩,同时有意识地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学生对教师有了感激之情,又特别喜欢这位教师的课,他怎么会不认真学习呢?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庙沟门中学:温永平
本人从教中学语文六年多,每年都肩负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任务,谈到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列为语文教学任务之首,同时也是我的教学夺冠之宝。曾在一本语文报刊中看到这样一段关于对学生作文心理的调查,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达85%,当然本人也相信这是事实,尤其在农村学校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造成这种令人吃惊的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本人的做法略谈点滴。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对作文的评价观。
首先,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如此这般,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其次,不去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便是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我不仅重在指出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更注重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等。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第三,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所以我更注重欣赏,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第四,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文如其人”,况且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 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我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劳动等,指导学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如科技制作、摄影、剪纸、音乐、书法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景色,洞察社会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次现场会”、“一场报告”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我经常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等,这样做一者使学生有话可写,二者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其次经常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本学期学校举行文体活动,我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十四岁”为话题写自我;另外,我还经常为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如:给学生写一封信,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然后启发学生写《老师一封信的感想》,并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展示佳作。同时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我们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
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坚持写作。
二、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我每次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作文,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有哪篇又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2、班内优秀习作展示。
我班级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同时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
3、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我都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等,甚至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作文展览活动,扩大习作者的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4、作文获奖或发表。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我经常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写作空间,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多写自己的感受认识;在作文讲评中以激赏为主,同时让学生的写作得到家庭、社会的激
励。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变,独具风景的作文教学的春天也一定会到来。“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也将永远地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