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0: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

第一篇: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

莒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调研报告

经过对我县20多个初中学校的物理课堂进行拉网式听课,并随堂随机检测,并对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书面的或座谈式调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问题及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物理教师对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2011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更是高屋建瓴的起着指导性作用。但是应看到,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中还不容乐观,特别像我县这样的农业大县。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跟据调查我们周边的实验开展和教学实际,在乡镇中学及部分县直中学中,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完成情况较差,这包括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效果。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学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都不做。即使有的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但是实验教学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例如: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在做电学实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演示电路板和电池座,在接通电源的时候就必须要双手拿着电源,用指头按住线头,就会造成学生对接线的误解,如果是高电压也用相同的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危险)。

2.学校和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重理论轻实验。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高分数,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一些物理教师之所以会放弃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而对实验教学采取这些所谓的“非常措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错误地认为做实验是浪费时间,通过讲实验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突出和促进学生把握有关实验知识要点,继而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其实,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更不知道如何思维,仅仅只会一种机械的记忆和背诵。

3.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例如: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

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同时对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4.由于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耳濡目染,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机械记忆造成了在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就显示出一个突出问题:在老师的影响下以及学生的自身原因,学生大都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虽然想动手、敢动手,但是不知怎样动手,在动手时只是机械的动手,不愿动脑,学生不是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进行试验,而是就手边的器材随心所欲。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这样实验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更谈不上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5.实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欠缺,由于实验教师的缺少,实验管理员仅限于保管员水平,导致上课教师工作头绪繁杂,工作任务加重,进而影响工作热情,影响工作的效果,影响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措施和可行办法

1.转变观念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包括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全体学生、甚至还有全社会等各个群体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大行动,应该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条件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正视学生的升学率。其实,由于中学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整个社会也好像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往往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

学校领导只有树立了新观念,观念端正了,才能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以前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能自由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才能改进现状。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上,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于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忽视实验教学,或出现认为实验可有可无的情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中学物理教师树立了这个教育观后,教师就会努力和积极地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做好实验。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观,要让学生知道,实验是提升自己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帮助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锻炼方式等。最后要转变社会的教育观念,就要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根源问题,即要靠发展经济,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2.实验课的设计精心合理

做好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验应有一套专门的正规的实验教程。这个教程能与课本独立开来,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这项工作教师的努力和付出。这一教程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学生上好实验课,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程应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2)实验教材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程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也就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解决问题。

(3)教程中实验的的设置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而不是简单的告知学生用哪些器材,同时可以用例子来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例如:要想搞清楚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的知识点,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出几种不同的类似于飞机“机翼”的器材,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现在很多学生很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教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教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可以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5)教程应对学生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做实验。有了具体要求,学生实验时才有矩可循。当然提出的要求应该循序渐进,在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可以只提出简单要求,循序渐进,然后逐步提高。教程在编写实验时也应注意分出层次:开始几个实验可以详细的给出实验的各个环节,例如: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先让学生打好基础,养成按一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以后的实验就不再这样,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自制实验表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6)利用多种有效渠道增加实验在教材中的比重,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或增加一些简便易做的课堂实验,使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就能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对于一些在巩固练习作业中的特殊实验,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实验也可以由教师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3.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在检查学生实验部份的掌握情况时,基本上只局限于书面考试,关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很少(在普通初级中学完全没有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实验考核极不全面。同时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和诸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因此,很有必要将原先的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并且要加大力度,从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1)很有必要把实验考核,尤其是实验能力的全面考核,列为全体学生的物理学科考试的要组成部分。(我县在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大会上已经提出明确的时间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充分重视,才能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

(2)在物理实验考核时应把考理论和考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能力。各学校物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研室统一的指导意见,制定出一套实验操作考核方法。能分时间段、分层次地考察学生应具备的实验操作能力。(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别还是很大的)

(3)应从一般性的实验知识记忆转向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迁移上,多增加一些要打破现成实验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完成实验要求的设计性实验。

(4)多一些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试题。这样一来,由于实验考核的改革,加之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物理实验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加大力度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强化实验教学,并能从实际中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实质转轨。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战斗在物理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需要物理教师具备较高的实验教学素质,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

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1)教研室带领广大物理教师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组织各物理教师对物理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教研改进一些实验方法等;

(2)物理教师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3)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随时关注全国各地至少全省各地或者相邻地市对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交流和展示。

(4)可以进行针对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提供物理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5.善于突破实验仪器及管理方面的缺陷

(1)树立“瓶瓶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理念和思想,从“材料不到位”到“自已去找来”,面对教学仪器不足,自制教具(学具)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验器材缺乏或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拼拼凑凑制成一些实验教具和器材,便能完成许多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开展的实验。它不但能补充仪器不足,减轻学校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用自制教具辅之完成教学,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还有利于形成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深切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门槛。常用自制教具(学具)做实验,并常让学生动手做课外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成功的自信。

(2)对于由于种种原因(器材不足,效果不好,环境不允许等)而不能顺利开展的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3)农村中学的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实验管理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如果学校能根据自身现状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设立专业的实验管理员,专门的实验员可以有计划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实验教学,很多实验器材的自制就可以由实验员完成并提供科任教师,这样减少了科任教师的工作量,并能很可行和扎实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语 可以相信,只要切实地抓好制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措施和可行办法,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物理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将进会得到确实的改善和发展,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改变。三.对于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不断的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生活物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比如说:在初二的教学中,浮力就是个难点,同学们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用其应用觉得特别难于掌握,难于理解,从而也对相应的应用产生了畏难情绪,许多同学想对此打退堂鼓了。针对此,我特意号召他们回家后自制一些相应的简单教具,来辅助知识学习,提起兴趣,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简易小弹簧称,一些小石子小铁块等等。其中周冠杰同学制作的溢水杯最突出,他就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个小缺口,同时用另一块再剪一个小漏斗形状,再附加一段固态胶加以密封,保证了一滴水也不会外渗或沿外壁流出来。形状极其漂亮,可以说美观又实用。在浮力探究中大展伸手。同学们都看过后对他的制作大加赞赏,积极性被极大的开发了出来,学习热情高了,知识好像也一下子就变得容易多了,探究过后在浮力应用做题时也是你追我赶相互出题做题,自我总结归纳各知识点,知识树,让学习也变得有趣了,有了这份动力做支持,他们对浮力学习觉得好多了。

2.在科学探究实施中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课堂难于调控,在实验室完成探究要远比在班级中上课秩序上要随意性强一些,甚至有的教师说是乱了,或者由于学生们只注重于对实验器材的关注与周围环境的新鲜感而来的玩耍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与本实验并不相关的地方去,摆弄器材,在课堂中随意说笑,顾左右而言他,嘻嘻哈哈,教师为维护秩序担搁了过多时间,因而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会由于学生事前对相关实验操作没有过多关注或不熟悉规则而引起仪器的坏损而带来另外的经济赔偿问题。结果导致最后实验任务完成不了完成不好而让教师失去耐心。

遇到这种问题时,更应显出教师的功力与人格修养,请我们以爱生之心,不打击学生对未知领域对未知事物的热情与信心,引领他们慢慢起步,带引他们走入科学殿堂。3.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真正把握实验要点(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地存在着: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熟悉实验操作技能、处理数据、完成报告单、改进实验等方面下功夫,对学生而言也要掌握一些应有的初步的实验技能。

4.有效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基本目的是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科学运用学生实验,动手动脑,综合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对更多出现的问题做出猜测,培养学生对于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实验,在亲历中,在解除疑问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步渗透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起科学世界观,在亲历中体会充满智慧与精神历险的过程,体会科学家的严谨与思维方式,甚至完全可以去尝试体会错误、失败、教训,教师也给他们以机会,给他们以经历,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自我的内驱力,让他们

人格上更成熟稳健。培养科学素养,以更积极地心态向科学迈进。这都将是学生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5.合理开发实验教具,充分利用身边常见物品加大探究力度。

6.集大家方法与见解,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其实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多的,或者说途径很多。比如多进实验室练习操作技能,建立家庭实验室增加兴趣学以致用,引进数字化模拟实验突破难点,反复验证性实验收获成功的体验等等。

物理教师应该信奉一句话:假如学生对物理探究都失去了关注研究的兴趣,这肯定是这一学科教师的末日,最少也是种内心的恐慌。有句话说的好:学生对任教学科失去兴趣将是老师的灾难。

无论如何,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个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也是教师最大的喜悦。

第二篇:物理调研报告

五大气候区调研报告

班级:建筑学xxxx 姓名:xxxx 学号:

摘要: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建筑有较大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区的气候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讨论在设计上采用何种措施,有效地提高建筑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并通过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建筑实例,尤其是传统民居,学习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设计思想和浓郁的地方风格中包含的对环境的思考, 挖掘和继承其中所蕴含的建筑理念。

五大气候区及其代表城市:

关键字:气候区 环境 建筑 调研报告

1、严寒地区:阿里市(西藏)

2、寒冷地区:北京

3、夏热冬冷地区:武汉

4、温和地区:昆明

5、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abstrac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onditions for building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key words: climate reg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正文:

一、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武汉

地理位置及地貌: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

(右图1)。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武汉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江河湖泊水 面成片,大体是“四分平原四分岗,半分丘陵半分山。”

这样的地 形,加之位于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便形成有地方特 色的小气候效应。诸如江河的“沙洲效应”、湖区的“湖泊水体效 应”、低山丘陵区的“山地逆温效应”、“坡地补偿效应”和市区的 “城市热岛效应”等。气候特征

武汉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热”。

“后街小巷暑难当,有女开门卧竹床。花梦模糊蝴蝶乱,图1 阮郎误认作刘郎。”这是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中的诗句,形象地当时描绘了武汉盛夏炎热,市民露宿街头的情景。虽无从考证,但可见历史上人们对武汉的印象就是“热”。而作为交通发达的商埠的武汉,其“火炉”之称就更是流传久远了。

武汉热,热得有“特色”。一是夜间温度高、温差小;

二是空气湿度大、风力小,导致人体散热不畅。造成这种“特色”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也有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原因。

然而,武汉也有四季不同的气候。春季春雨绵绵,常有

大风,气温回升快,但升降剧烈,冷暖 多变。初夏多梅雨、暴雨。盛夏高温干旱。秋季秋高气爽。秋季武汉高、低空分别受暖、冷高压所控制,上暖下凉,空气上升受到抑制,天空晴好,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平均气温在16~22℃。冬季常有低温冻害。武汉冬季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33.1%。日平均≤7.5 ℃

图2 天数占冬季总天数的83%,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武汉冬季气温显得较低,同时寒潮活动频繁。

武汉还有一个显著的气候特征,那就是“雨水多”。

降水与温度武汉市雨量丰沛,雨热同季,但分配不均,易涝易旱。武汉市因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但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降水强度大,降水过于集中,持续时间又久,易造成洪涝灾害和土壤冲刷流失。

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

1、水系

武汉是百湖之市,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右图4)。水资源吸收热量快,放热慢,可起到降低气温的作用。图为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右图5)。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全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

2、武汉所属气候带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由于武汉湖水很多,夏季热天如在蒸笼一般,闷热,称为火炉城市之一,与北方干燥天气有天壤之别;冬天较冷,没有空调的房里是没有像北方那样的暖气的,图5 图4 图3 最新动态:

而如今,在其他城市快速“变热”的同时,武汉却出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运动的规律发生了变化,如一向夏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逞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经常“北跳”,带来南北冷热异常。武汉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不升反降,如果这种变化趋势延续的话,武汉就有可能摘掉“火炉”的帽子。

实例分析:

利用气候——风解决气候问题(武汉)夏天,偏南风“岔”着吹过;冬天,北风口上又罩起一顶帽子。作为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尝试,“应变建筑”正在武汉起步。

率先进行这一努力的,是武昌长江边的融侨华府小区(右图6)。小区16栋房子不是均匀分布,而是呈倒“v”型分布,“缺口”对着东南方向。

小区房子的朝向、间距,都经过精确测算,确保夏天季候风以适当速度通过,带走内部热量。到了冬天,北风袭来时,位于倒“v”字底部的楼宇,正好挡住呼呼而来的冷风,如同在小区北面罩起一顶帽子,使小区、居民家的热量不被带走。

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高楼和人口越来越密集,“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密集的高楼大厦不仅阻碍空气流通,影响热能的消散,玻璃幕墙又加剧了热岛效应。

研究已表明,如果进一步打通市区、市郊湖泊河流的联系,让流动水体形成风道,可明显改善城市通风状况,提高城市对高温的抵御能力。

图6 篇二:中学物理调研报告(26)xx中学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情况,我们小组于2013年5月6日至5月10日到xxxx中学进行调研。从听课入手,开展到小组评课,和教师面对面对话,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 访谈调查法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在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即培养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强大功能。本次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课程自身的发展,还是从人才的培养出发,都要求课程“与时俱进”,要不断调整一成不变的学科本位观念。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还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要挖掘物理学密切联系生活、生产、技术,联系其他自然学科的特征,充分发挥物理学全面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的教育功能。于是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强调情境创设,重视实验探究,注重从整体上突出物理学的特征,体现物理学在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下的物理学三大功能,提出了能量为主线的教材体系,事实上是突出物理学的本质特征。

三、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显示及分析

同该校一些教师的对话中,了解到科技中学的物理教学现状:

(1)师资现状

1、教师数

该校现有物理专任教师7人,其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1人。教师的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青年教师居多,学科骨干很少,学科带头人少。

(2)教学现状

1、大部分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对话了解到,75%左右的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50%左右的教师认为能较好把握、驾驭、使用新教材。说明该校大多数物理教师基本能胜任初中物理教学。

2、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平时听课结果显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化。该校100%的物理教师能运

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50%左右的物理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质疑、对话、交流、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运用得比较突出,教师活动更多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和学习指导,能结合学科特点和中考要求驾驭教材,多数教师对教材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能力与考试成绩有了正确的认识;50%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减少,探究性学习过程得以增强。

3、课堂形式的变化

平时听课时观察到学生课堂的座位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学生的座位以小组形式围成一圈,六个人一组,课堂上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得以体现。(3)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素质

从老师处得知,物理学科骨干教师缺乏,学科带头人少。物理专业教师占75%,专业理论整体水平偏低。从听课结果显示,该校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相对较低,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改教研工作也相对欠缺。

2、实验教学薄弱

学校实验器材有限,但大多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学校实验设备较好,但缺乏专人管理。实验教学不能及时进行。部分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草草结束,忽略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3、教育观念较为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教学方式较为单

一、机械、被动。仍有部分教师上课出现一言堂的现象,重讲解、轻引导,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物理概念、公式的形成过程,只注重公式的运用,没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

4、教学研究意识不高。

该校的物理教师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没有积极主动探索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广大教师教研意识较弱,参加教研活动很少,没有养成课后反思和良好的教研习惯。

5、教学辅助资料不足。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概念抽象,而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导用书、挂图、音像、阅读材料相对贫乏。给教师备课讲课、练习设计、点拨辅导等带来很大困难,影响教师备课

水平和上课效果。

四、研究主题的展开与讨论

(1)、物理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1、大力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生活知识,接触社会,使学习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当中处。

2、要求学生写课外物理知识兴趣调查报告,物理探究性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加强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倡导学师的思维方式的交流,从而更好改变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知识的成长。

3、学生搞小制做,搞小发明,小创造,科技手抄报。这些培养学生的激情,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学习物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每周开展一次物理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科学,认识物理科学的奥秘,使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为物理事业作贡献,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5、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随时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动手做实验,自我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得能力,培养他们对物理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进一步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

1、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物理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计时刻体现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精神。

2、教师的教学方法注重新意,注重新旧知识章节的内容的联系和沟通;注重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语言亲和感,使学生在学习上消除了以往的心理障碍.。教师经常性开展备课,讲课,评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借鉴他山之石,培养我校共同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师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入课堂,把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机械设备播放展示,让学生直接去感知,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3)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巨大的变化。

2、在物理课上的学习氛围,由死气沉沉变成了激情高涨,学习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认为物理教学课是一种真正教学享受课。

3、学生的流失有了明显的减少,“差生”学习过去十分“讨厌”的物理有了较大兴趣,举动向教师问的问题越来越多了。

五、调研的结论

(1)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方法多样化逐步形成。(2)大多数物理教师的行为正积极的朝课改要求方向转变。课堂教学开放性、师生关系民

主性、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正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少数中老年教师存在消极抵触状态,教师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也同时存在。(3)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对物理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改进。

(4)建议:

1、要进一步研究物理探究性教学好的方法。建议教师从新课的课题引入做起,创设富有启发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有信心,在注重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知识的思维方法。

2、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还要加强深度力度。集体备课,不能只是统一进度,统一选题,统一内容,应当在物理探究教法上进行研讨,同时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还要写教后感和教学反思,札记并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百家之长。

3、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更多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仅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信心。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把握物理探究教学知识体系,认真学习教材,尽快把握常规教学的要求,建议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有一定硬性要求比如说一定要对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典型课写出细案,以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

5、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目前,在我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开展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科技中学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来看,此次课程改革还是相对成功的。这场课程改革既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遇到的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希望每个教师要积极地、主动地迎接这一挑战,抓住机遇,提高自己水平。困难是客观的、也是共同的,为了素质教育伟大目标的实现,时代要求我们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去主动迎接这一场划时代的挑战。

六、参考资料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2]李新乡,物理教学论篇三:物理调研报告

诺贝尔奖与物理学

许自强,郎文秀

指导教师:陈浩

(沈阳师范大学 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 物理学)摘 要: 诺贝尔奖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久负盛誉的一项国际性大奖,从1901年颁发到2000年,已走过了整整一个

世纪。百年来,无数科学家在各个学科领域内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文化和科学财富。了解和研究这段历程,可以使

我们获得许多重要的借鉴与启迪。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一百年 0 引言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奖项的综合性、国际性大奖。它以诺贝尔的遗产的一部分兑为现金(共计920万美元),作为奖励基金,以其利息作为一年一度的奖金。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奖5个单项奖。到了1968年,瑞典银行在成立300周年时,决定设立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金,每年由这家银行提供与当年诺贝尔奖金相同的金额,交给诺贝尔基金会统一使用。

自1901年首次诺贝尔物理奖颁发以来,现已经历了一个世纪。其间,除1916年、1931年、1940年、1941年、1942年,计五年停颁外,相继共颁发了94次,有159人次获此殊荣(巴丁一人获两次奖),其中,女物理学家2人。奖金由首次颁发的每项3.1万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每项94万美元。诺贝尔物理奖,是当今举世公认的、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奖,起着评审和鉴定基础研究成果的重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获诺贝尔物理奖人数的多少与其相应综合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20世纪,从物理学科的研究领域看、是个划时代的微观、宇观世纪,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由此,不但发展了量子化学、激光、半导体、等离子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核能、宇宙学等。而且,给哲学还提供了深化和发展的素材。

实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然要导致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当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乃至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已由电子、核能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进程中,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百年来诺贝尔物理奖作一回顾与评析,是个十分有意的工作,做这个工作,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学科的 知识,我们深感力不从心,不妥之处难免,敬请相关学者指正。1 诺贝尔物理学奖基本概况

诺贝尔物理学奖自1901年到2000年的一百年间,共计162人次获奖,见表1。表1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国家分布

共有16个国家的物理学家曾获此殊荣,其中美国人占44%,而南半球国家无一人获奖。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近40年间,德国共有11人获奖,居世界之最,可见当时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60年间,美国人有67人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占二战后获奖中人数的58%。特别是80年代以后,大部分年份都有美国人获奖。

表2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年龄分布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于191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25岁,至今还保持着获诺贝尔奖年纪最轻的纪录。197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察已84岁高龄。

此外,1903年,居里夫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首次双双获奖的夫妇。并且,居里夫人还于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以在半导体器件和超导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至今唯一一位在同一领域内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伟大人物。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上,还有象布拉格、玻尔等父子双双获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

在诺贝尔奖获奖名录中,一些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尤其引人注目,见表3。

表3 获奖较多的著名高校

自1957年以来,先后共有5位华裔物理学家登上诺贝尔领奖台:1957年,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1976年,40岁的丁肇中;1997年,49岁的朱棣文;1998年,59岁的崔琦。这是全球华人的骄傲。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20世纪物理学发展史 2.1近代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阅读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辉煌成就,似乎就是在阅读一部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史。1901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而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开始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到20世纪末,物理学看起来已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一般物理现象似乎都能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因此,相当多的人认为,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构成,剩下的工作只是把一些物理常数测得更准确一些,把一些基本规律应用到各种具体的问题上去而已。1900年,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总结近百年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以太漂移和黑体辐射两个用已有的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十分重要的现象。物理学发展的事实表明,由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导致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提出了与以往经典物理学理论完全不同的物理理论。19世纪末,这场物理学革命风暴来到之前,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它们被称为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901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而获奖。1903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因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钋、镭而获奖。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测出电子的荷质比而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科学家。

2.2 相对论的创立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是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迈克尔逊。他因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度量学的研究,并精密测出光速而获奖。1882年,他和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莫雷进行了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按预期的效果,能够计算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绝对运动的数据,但测量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移动。这一结果使人们对关于宇宙的静止以太假说和关于光学的光行差假说产生了怀疑,从而为科学史上否定“以太”存在的概念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并促进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的建立。1904年,第二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高速运动的参考系与静止的参考系之间的时间空间坐标变换形式—“洛伦兹变换”。他提出的光速在不同媒质中具有不同数值和光在运动和静止物体中消失的时间不同等看法,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做了某些准备。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的狭义相对论。通过洛伦兹变换,爱因斯坦得到一系列重要结论,如运动的尺子缩短,运动的时钟变慢,光速不可逾越等。他还提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重要关系式:e=mc2,把质量与能量统一起来,并在理论上预示了原子能利用的可能性。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最后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1921年,他因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讨论为爱因斯坦授奖时,物理学界对相对论尚有争论,但瑞典皇家学会决定:“不管相对论与引力理论有何价值,将1921年的奖金授予物理学领域内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爱因斯坦”。

2.3 量子论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突破首先出现在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的分布规律上。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了解到维恩(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半经验公式在长波段与观测有明显偏离,他提出了一个两参数公式。普朗克作出如下假定: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只能以“量子”的方式进行,打破经典物理学的连续性观念,满意地解释了他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问题。这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这个假设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05年,爱因斯坦却看到了它的重要性,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著名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使他提出了与导师截然不同的核式模型。但这个模型却遇到经典理论分析上的极大困难。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设引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化轨道理论,即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理论一举解释了热辐射和光谱学的基本定律。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物质波的概念,一切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他用这种物质波理论解释了玻尔的模型和量子条件,并预言电子束在穿过小孔时也会出现衍射现象。1927年,美国科学家戴维逊等物理学家证实了电子衍射。波粒二象性的揭示,开创出一门专门研究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统一理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结合,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发展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思想,建立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力学方程。这个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方程。

同年,德国物理学家波恩对波函数做出了统计解释,认为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几率波。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5年沿着另一条途径为量子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建立了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在本质上一致的矩阵力学。1927年,他推出了测不准原理和测不准关系式。1928年,英国科学家狄拉克把相对论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建立后,围绕对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争论。1927年,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从哲学上对测不准关系加以概括,用以解释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成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相对论的创建人爱因斯坦的名字家喻户晓,然而发展量子理论的物理学家的名字只有科技界人士才知晓,原因之一是由于量子理论并非主要由一位物理学家所创立,而是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在这征程中闪烁着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波恩、泡利、德布罗意、薛定谔等光辉的名字。因为在量子物理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都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量子物理学所碰到的问题是如此复杂和困难,以至没有可能斯望一位物理学家能单独把它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量子物理学的建立可以认为是物理研究工作方式的转变。

2.4 原子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使人类从原子“实体”破门而入,随之而来的物质结构的秘密逐层被揭开,给人类展示出微观领域的丰富多采的自然图景。原子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相继建立起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尤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从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而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有关高能物理学方面获诺贝尔奖的占全部物理奖人数的近70%。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以从事原子物理和人工放射现象的研究而闻名于

世。他因查明了用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了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而获奖。成为在核物理方面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用数学的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1950年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因发现介子而获奖。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振道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理论上指出τ、θ是一种粒子,只是在弱相互作用领域其宇称不守恒。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施温格、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有深刻影响,他们又假设了一种理论上的粒子称为夸克。

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夸克”粒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和美国物理学家里克特分别独立发现j/ψ粒子,使当时处于摇晃状态的夸克理论又获新生。199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杰罗姆、肯德尔、加拿大物理学家泰勒首次实验发现夸克的存在。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珀尔、雷恩斯,发现了τ轻子和成功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做出了重大贡献。夸克是不是还可再分,即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部结构,这正是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工作还正在进行中。人们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3 启示与展望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百年来诺贝尔物理奖的历程,仅管启示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诺贝尔物理奖荣获者几乎都是来自世界一流的大学和重点实验室。因此,办好重点大学、建设好重点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出来了,关键还要留住人才,而要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平等竞争,按德才、政绩、成果取酬,是营造这种环境的基础。这样既可留住人才、又可吸引人才。

百年来诺贝尔物理奖虽与我们无缘,但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再有十几年就有可能实现诺贝尔物理奖零的突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之所以会经受百年欺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落后,当侵略者用枪炮瞄准我们的胸膛的时候,我们却只能挥舞大刀长矛去抵抗!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新中国刚一成立,就面临着核大国的核恐怖、核讹诈。于是,我们针锋相对,把基础研究与高科技融为一体,集中了一流的科学家,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从而使我们的国威大振,受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些成果的价值与诺贝尔物理奖获奖项目成果的价值相比并不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有了更大的突破。例如,1989年李新洲教授首次在理论上证明了,观测的宇宙必定是四维的,这是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科学家潘建伟撰写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研究》篇四:中学物理调研报告(2)中学物理调研报告

题 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成 员:

专业班级: 时 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一、前言:

物理学中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高中物理实验对于建立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因为物理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进行物理教学和物理研究的最根本方法。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处于“只讲不做”的状态。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实验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新课程认为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要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物理实验,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处理等,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我利用见习时间在德化一中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xxx的老师及学生,其中的人员为随机抽取。

本次的调查方法为:

(1)访谈调查5名老师,10名学生(2)学生问卷调查(300份)(3)上网查询

三、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显示及分析:

1、调查时间:

2013年5月2日—2013年5月9日

2、调查地点: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3、调查设置:(1)、访谈题目:新课改的措施有哪些?(2)、问卷调查表设置:

4、调查步骤:(1)制定问卷

(2)随机发放300份问卷(3)回收问卷

(4)访谈5名老师,10名学生,并作记录

5、调查结果显示及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统一在该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

效问卷295份,占98.3%。

1、从表一: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实验教学变化相对于以前来说,是比较大的。对全校的同学进行统计,同学们基本满意学校开设的实验,基本满意程度达到80.5%,同学对学校的实验不满意程度为0%。可见,新课改后,中学的物理实验的教学方面,设施方面都有所提高,同学们对物理实验满意程度有所提高。(如表一所示)

表一:学生对物理实验满意程度

2、从表二:可以看出7%以上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做过物理实验,可见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表二所示)表二:是否做过物理实验饼图分布 3.从表

三、表四:那么在实验前,老师有无要求预习实验内容,而学生个人实际有无预习的调查问题上。98%的学生都选择了要求预习实验内容。这足以证明了,所有老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这个要求仅仅是学生按照常规的预习方式,是否收到了预习实验应该有的效果。还是有待考察的。个人主动预习层面上,有86%的学生表示偶尔有预习,有41.2%的同学选择了一直有预习,只有3%的同学选择了一直没有预习。从这个调查上来说老师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认真对待实验的态度是有影响的。只有老师认真对待了,学生才会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才会认真准备实验,才可以真正的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和启发。但是,预习实验的方式,预习的内容是否有待改进,这都是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地方。从统计的数据可看出,女生做实验的兴趣比男生低,但女生的自觉性比较高。(如表

三、表四所示)

表三:不同年段不同性别对物理实验看法 篇五:中学物理调研报告(50)课改实施的情况调研报告

一 前言 为了了解老师和同学对新课程改革了解的情况,特做此调查。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

二 研究方法:问卷分析法 三 研究设计过程与结果显示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ssss里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初中物理教师30人(男15人、女15人)、学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

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入手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开放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教师问卷86份,有效学生问卷281份。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一)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对物理课改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中8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此次物理课改,其余教师认为不重视或持不清楚的态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他们对物理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是课改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本次课改,近30%的教师还不太适应。为了搞清楚物理课改的影响因素和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此次物理课程改革当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缺乏,二是传统思想对教师的束缚。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物理课程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无法顺利推行。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9.72%的教师选择独立解决,84.72%的教师选择与同事商量解决,只有2.78%的教师向教研组长反映,1.39%的教师向校领导反映,1.39%教师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消极态度。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遇到困难并不向上级反映,造成上级并不清楚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解决课程资源匮乏问题,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评制度,是物理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图1 教师在物理课改中遇到的困难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2](211—213)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为辅是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教师除使用黑板、粉笔等常规的教具外,73.61%的教师表示常使用模型、模具演示,61.11%的教师常使用幻灯机,51.39%的教师常使用挂图,41.67%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12.50%的教师常使用录音机,8.33%的教师常使用录像机,6.94%的教师常使用一些其他的教具。此外,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见图2所示。

图2 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 从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集中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19.44%的教师去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8.33%的教师去校外图书馆收集资料;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得出一致的结果,仅有28.3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些方面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其余学生认为校图书馆不能满足自己物理学习的需要。可见,校图书资料更新慢、数量不足、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局限性,使得校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此外46.48%的教师认为学生从来不去校外图书馆等地去学习。校内图书馆有待进一步扩充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校外图书馆虽然便利,但并没有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和利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条件差会直接影响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本次调查中,66.67%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差,该现象是物理课程资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28.23%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经常使用日常简易器材(如易拉罐、火柴、手电筒等)做实验,36.7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这样做,21.09%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会这样,10.54%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这样做。可见,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努力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利用日常生活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以此弥补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观念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决定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传统教学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此次课改提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调查发现:72.22%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物理学习上的个别差异,75.00%的教师使学生间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19.44%的教师采取个别指导的办法促进学生学习,其余教师采用与家长合作等办法来帮助学生进步。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让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物理教师创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由于受到考评制度的影响,93.06%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55.56%的教师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31.94%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如何定位物理教育目的,对物理新课程改革起着主导作用。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教学行为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显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仅8.50%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批评学生,其余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问题时,38.89%的物理教师采用包办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58.34%的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仅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学生所提问题超出了教学要求,不必再考虑。此次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此次调查中63.89%的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9.72%的物理教师从教材的实际考虑,6.94%的物理教师从教学条件考虑,19.44%的教师综合以上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常常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教学,他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调查显示:51.3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35.37%的学生认为有时进行,13.2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很少进行或根本不讲授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辅助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也是物理课改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已经不再是物理教师常采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科特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识;还可以采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2](130—134)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1.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本次调查中,49.66%的学生对学习物理非常感兴趣,43.88%的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其余学生兴趣极低或不感兴趣。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34.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79.93%的学生表示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物理。以往有研究表明,物理课程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不同,主要原因是课改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探究、实验等,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习兴趣得以发展。2.与他人的交往 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成功完成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了解sts,树立科学世界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了解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果显示:68.06%的物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充分,其余教师认为不充分,学生更多是被动听课。从学生角度来讲:37.41%认为经常与老师交流,59.52%经常与同学交流。当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35.7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35.03%能够得到同学的及时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教师认为和学生互动充分,但大多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互动不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更多的转向同伴求助。为了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四 建议及对策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认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加相应的教学投入,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物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学习型家庭,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高中生优化物理学习,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多元化的物理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第三篇: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 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 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 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 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 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 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 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 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 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 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

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分析讨论题】

1.为什么接收器位于波节处,晶体管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是最大值?

答:两超声换能器间的合成波可近似看成是驻波。其驻波方程为

A(x)为合成后各点的振幅。当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的压强也随着时间和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也常用声压P描述驻波。声波为疏密波,有声波传播的媒质在压缩或膨胀时,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可近似看作是绝热过程。气体做绝热膨胀,则压强减小;做绝热压缩,则压强增大。媒质体元的位移最大处为波腹,此处可看作既未压缩也未膨胀,则声压为零,媒质体元位移为零处为波节,此处压缩形变最大,则声压最大。由此可知,声波在媒质中传播形成驻波时,声压和位移的相位差为。令P(x)为驻波的声压振幅,驻波的声压表达式为

波节处声压最大,转换成电信号电压最大。所以接收器位于波节处,晶体管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是最大值。

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

答: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对等间隔变化的被测物理量的数据,进行逐项或隔项相减,来获得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有很多优点,可以验证函数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所测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起到减小随机误差的作用。本实验用隔项逐差法处理数据,减小了测量的随机误差。

实验三衍射光栅

【预习思考题】

1.如何调整分光计到待测状态?

答:(1)调节望远镜适合接收平行光,且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2)平行光管能发出平行光,且其光轴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3)载物台的台面垂直于仪器中心轴。

2.调节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时,为什么只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b、c,而当各级谱线左右两侧不等高时,又只能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a?

答:调节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时,光栅放在载物台调平螺钉b、c的垂直平分线上,望远镜和平行光管已调好,调节载物台调平螺钉a不能改变光栅面与入射光的夹角,只能调节螺钉b或c使光栅面反射回来的“+”字像与分划板上“ ”形叉丝的上十字重合,此时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

当各级谱线左右两侧不等高时,说明光栅刻线与载物台平面不垂直,调节b、c破坏入射光垂直光栅面,只调节a即可使各级谱线左右两侧等高。

【分析讨论题】

1.利用本实验的装置如何测定光栅常数?

答:与实验步骤一样,调出光谱线,已知绿光波长 m,测量一级()绿光衍射角,根据光栅方程,可计算出光栅常数d。

2.三棱镜的分辨本领 ,b是三棱镜底边边长,一般三棱镜 约为1000cm-1。问边长多长的三棱镜才能和本实验用的光栅具有相同的分辨率?

解:已知:实验测得 =27000,cm-1求b。

由得b=(cm)

答:略。

实验四多用电表的设计与制作

【分析讨论题】

1.校准电表时,如果发现改装表的读数相对于标准表的读数都偏高或偏低,即 总向一个方向偏,试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欲使 有正有负(合理偏向)应采取什么措施? 分流电阻或分压电阻的阻值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读数都偏高或偏低。欲使 有正有负(合理偏向)应选择合适的分流电阻或分压电阻。

2.证明欧姆表的中值电阻与欧姆表的内阻相等。

满偏时(因Rx=0)

半偏时

可得中值电阻综合内阻

实验五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预习思考题】

1.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什么方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答: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2.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等倾和等厚干涉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条纹形状如何?随M1、M2’的间距d如何变化?

答:(1)等倾干涉条纹的产生通常需要面光源,且M1、M2’应严格平行;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则需要M1、M2’不再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二者之间所加的空气膜较薄。

(2)等倾干涉为圆条纹,等厚干涉为直条纹。

(3)d越大,条纹越细越密;d 越小,条纹就越粗越疏。

3.什么样条件下,白光也会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M1、M2’两镜子的位置成什么关系?

答:白光由于是复色光,相干长度较小,所以只有M1、M2’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有彩色的干涉条纹,且出现在两镜交线附近。

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说明M1、M2’已相交。

【分析讨论题】

1.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观察到的等倾干涉条纹与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有何不同?

答:二者虽然都是圆条纹,但牛顿环属于等厚干涉的结果,并且等倾干涉条纹中心级次高,而牛顿环则是边缘的干涉级次高,所以当增大(或减小)空气层厚度时,等倾干涉条纹会向外涌出(或向中心缩进),而牛顿环则会向中心缩进(或向外涌出)。

2.想想如何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利用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测定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答:首先将仪器调整到M1、M2’相交,即视场中央能看到白光的零级干涉条纹,然后根据刚才镜子的移动方向选择将透明物体放在哪条光路中(主要是为了避免空程差),继续向原方向移动M1镜,直到再次看到白光的零级条纹出现在刚才所在的位置时,记下M1移动的距离所对应的圆环变化数N,根据,即可求出n。

实验六 用牛顿环法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预习思考题】

1.白光是复色光,不同波长的光经牛顿环装置各自发生干涉时,同级次的干涉条纹的半径不同,在重叠区域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消,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长,所以牛顿环将变成彩色的。

2.说明平板玻璃或平凸透镜的表面在该处不均匀,使等厚干涉条纹发生了形变。

3.因显微镜筒固定在托架上可随托架一起移动,托架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的距离也即显微镜移动的距离可以从螺旋测微计装置上读出。因此读数显微镜测得的距离是被测定物体的实际

长度。

4.(1)调节目镜观察到清晰的叉丝;(2)使用调焦手轮时,要使目镜从靠近被测物处自下向上移动,以免挤压被测物,损坏目镜。(3)为防止空程差,测量时应单方向旋转测微鼓轮。

5.因牛顿环装置的接触处的形变及尘埃等因素的影响,使牛顿环的中心不易确定,测量其半径必然增大测量的误差。所以在实验中通常测量其直径以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6.有附加光程差d0,空气膜上下表面的光程差 =2dk+d0+ ,产生k级暗环时, =(2k+1)/2,k=0,1,2…,暗环半径rk= ;则Dm2=(m —d0)R,Dn2=(n —d0)R,R=。

【分析讨论题】

1.把待测表面放在水平放置的标准的平板玻璃上,用平行光垂直照射时,若产生牛顿环现象,则待测表面为球面;轻压待测表面时,环向中心移动,则为凸面;若环向中心外移动,则为凹面。

2.牛顿环法测透镜曲率半径的特点是:实验条件简单,操作简便,直观且精度高。

3.参考答案

若实验中第35个暗环的半径为a ,其对应的实际级数为k,a2=kRk=

=2d35+ +d0=(2k+1)(k=0,1,2…)

d=

实验七 传感器专题实验

电涡流传感器

【预习思考题】

1.电涡流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这种传感器具有非接触测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结构简单及安装方便等优点。缺点是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2.本试验采用的变换电路是什么电路。

本实验中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采用定频调幅式测量电路。

【分析讨论题】

1.若此传感器仅用来测量振动频率,工作点问题是否仍十分重要?

我们所说的工作点是指在振幅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即传感器线性区域的中间位置。若测量振幅时工作点选择不当,会使波形失真而造成测量的误差或错误。但仅测量频率时波形失真不会改变其频率值。所以,仅测量频率时工作点问题不是十分重要。

2.如何能提高电涡流传感器的线性范围?

一般情况下,被测体导电率越高,灵敏度越高,在相同的量程下,其线性范围越宽线性范围还与传感器线圈的形状和尺寸有关。线圈外径大时,传感器敏感范围大,线性范围相应也增大,但灵敏度低;线圈外径小时,线性范围小,但灵敏度增大。可根据不同要求,选取不同的线圈内径、外径及厚度参数。

霍尔传感器

【预习思考题】

1.写出调整霍尔式传感器的简明步骤。

(1)按图6.2-6接线;

(2)差动放大器调零;

(3)接入霍尔式传感器,安装测微头使之与振动台吸合;

(4)上下移动测微头±4mm,每隔0.5mm读取相应的输出电压值。

2.结合梯度磁场分布,解释为什么霍尔片的初始位置应处于环形磁场的中间。

在环形磁场的中间位置磁感应强度B为零。由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当霍尔元件通以稳定电流时,霍尔电压UH的值仅取决于霍尔元件在梯度磁场中的位移x,并在零点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振幅和称重时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量振幅时,直接测量位移与电压的关系。要求先根据测量数据作出U~x关系曲线,标出线性区,求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称重时测量电压与位移的关系,再换算成电压与重量的关系。振动台作为称重平台,逐步放上砝码,依次记下表头读数,并做出U~W曲线。在平台上另放置一未知重量之物品,根据表头读数从U~W曲线中求得其重量。

2.描述并解释实验内容2的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

交流激励作用下其输出~输入特性与直流激励特性有较大的不同,灵敏度和线性区域都发生了变化。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振幅不太大时为一正弦波。若振幅太大,超出了其线性范围,则波形会发生畸变。

试验八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绘

【预习思考题】

1.测绘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前为何先要退磁?如何退磁?

答:由于铁磁材料磁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即具有剩磁的特点,在测定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时,首先必须对铁磁材料预先进行退磁,以保证外加磁场H=0时B=0。退磁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要消除剩余磁感应强度Br,只需要通以反向电流,使外加磁场正好等于铁磁材料的矫顽力即可,但实际上矫顽力的大小通常并不知道,则无法确定退磁电流的大小。常采用的退磁方法是首先给要退磁的材料加上一个大于(至少等于)原磁化场的交变磁场(本实验中顺时针方向转动“U选择”旋钮,令U从0依次增至3V),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一簇逐渐扩大的磁滞回线。然后逐渐减小外加磁场,(本实验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旋钮,将U从最大值依次降为0),则会出现一簇逐渐减小而最终趋向原点的磁滞回线。当外加磁场H减小到零时,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亦同时降为零,即达到完全退磁。

2.如何判断铁磁材料属于软、硬磁性材料?

答: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磁滞特性显著,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肥大。

【分析讨论题】

1.本实验通过什么方法获得H和B两个磁学量?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本实验采用非电量电测技术的参量转换测量法,将不易测量的磁学量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电学量进行测定。按测试仪上所给的电路图连接线路,将电压UH和UB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输入”和“y输入”,便可观察到样品的磁滞回线,同时利用示波器测绘出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上某些点的UH和UB值。根据安培环路定律,样品的磁化场强为

(L为样品的平均磁路)

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样品的磁感应强度瞬时值

由以上两个公式可将测定的UH和UB值转换成H和B值,并作出H~B曲线。

【实验仪器】

2.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可逆过程还是不可逆过程?用磁滞回线来解释。

答: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过程。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中被磁化时,外加磁场强度H与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非线性关系。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以曲线上升,当H增加到Hm时,B几乎不再增加,达到饱和值Bm,从O到达饱和状

态这段B-H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当外加磁场强度H从Hm减小时,铁磁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也随之减小,但不沿原曲线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线下降。当H下降为零时,B不为零,仍保留一定的剩磁Br,使磁场反向增加到-Hc时,磁感应强度B下降为零。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到-Hm,后逐渐减小反向磁场直至为零,再加上正向磁场直至Hm,则得到一条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从铁磁材料的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可以看到,外加磁场强度H从Hm减小到零时的退磁曲线与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到Hm时的起始磁化曲线不重合,说明退磁过程不能重复起始磁化过程的每一状态,所以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实验九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的杨氏模量

【预习思考题】

1.试样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何不同,有何关系?

固有频率只由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和共振频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Q为试样的机械品质因数。一般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时,Q值的最小值约为50,所以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相比只偏低0.005%,故实验中都是用f共代替f固,2.如何尽快找到试样基频共振频率?

测试前根据试样的材质、尺寸、质量,通过(5.7-3)式估算出共振频率的数值,在上述频率附近寻找。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时为何要将悬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理论推导时要求试样做自由振动,应把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上,但这样做就不能激发试样振动。因此,实际吊扎位置都要偏离节点。偏离节点越大,引入的误差就越大。故要将悬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2.如何判断铜棒发生了共振?

可根据以下几条进行判断:

(1)换能器或悬丝发生共振时可通过对上述部件施加负荷(例如用力夹紧),可使此共振信号变小或消失。

(2)发生共振时,迅速切断信号源,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图形变化情况,若波形由椭圆变成一条竖直亮线后逐渐衰减成为一个亮点,即为试样共振频率。

(3)试样发生共振需要一个孕育的过程,切断信号源后信号亦会逐渐衰减,它的共振峰宽度较窄,信号亦较强。试样共振时,可用尖嘴镊子纵向轻碰试样,这时会按图5.7-1的规律发现波腹、波节。

(4)在共振频率附近进行频率扫描时,共振频率两侧信号相位会有突变导致李萨如图形在Y轴左右明显摆动。

第四篇: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中保护听力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⑴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⑵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⑶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⑷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⑸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结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中的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

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研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科知识的得到具体应用,而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对自己听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

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小窍门。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对象: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导致听力下降习惯 研究的问题:如何保护听力?

研究的方法:①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②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形成小窍门

可行性分析:

学生比较熟悉,能通过资料、网络、教材等搜集到信息,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感兴趣。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即可进行研究,增强了学生环保和保护自己的意识。课题研究的步骤:

由2人负责资料搜集整理,2人负责调查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学生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2人负责统稿形成报告。主要工作是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防控噪音的方法、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我们哪些习惯导致听力下降。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找出保护听力的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形成分析报告,找到小窍门,总结形成文字。以电子稿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课题导师:初二物理老师课题组成员:学生6人

第五篇: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课须知

一、大学物理实验为必修课程,本学期为大学物理实验(1),网上发布18项实验选做其中7个,不可多选,多选所有实验成绩无效。实验地点:西校区15号教学楼北楼三、四、五楼相关实验室。

二、选课路径:教务处----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或

http//210.44.176.163/wuli,初始登陆密码123456,登陆后,立即修改并记住自己的密码,已防别人修改您的预约。

三、开学1、2周为集中选课时间,以后可修改预约(未锁定的时间段),每周周四实验室锁定下周实验,已锁定后的实验不能撤消或修改预约。开课时间3-16周,第16周结课。

四、凡本人网上预约的实验,没做的系统自动按0分记入总分,一项实验每人只可选1次,重复选无效。

五、本人网上预约的实验会自动生成一个课表(预约实验管理),一定记好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实验,原则上不得请假,特别有事提前到实验室找任课老师请假并和老师商定好补课时间,无故旷课者,1周内补做按60%计分。超过1周不再补课。

六、预约实验后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教材,写出预习报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表格)。

七、课前10分钟到西校区15号教学楼北楼相关实验室签到,同时交预习报告(预习30分),没有预习报告不得做实验。上课时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实验,中间不休息,上课80分钟后经教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两天内投入实验室报告箱。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思考题解答等。数据处理要写出数据计算的主要过程、图表和最后结果的误差分析。

九、17周周四至18周周二为成绩公示时间,同学可到大学物理实验预约系统自己的课表中查看,对成绩有异议,及时到实验室说明。

十、本学期成绩为7项实验的平均分,成绩不及格跟下一级同学重修,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重修时一定要区分开。

下载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莒县物理实验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协会调研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协会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1-3姓名:***职务:会长调研人:**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协会是北京化工大学学术性社团之一,成立于2002年。协会隶属于工科物理教学基地,负责......

    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

    创新载体、开发校本资源 稳步探索“综合实践课程” 平凉二中王维2011年4月10日至14日,我有幸随市教育局郭局长带领的平凉市省市样本校考察团赴银川和兰州参观学习,在参观学习......

    物理实验课题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初高中衔接(欧姆定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初中教学时,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到高中物理好难,物理听得懂但用不来,究竟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高......

    初中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关于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的研究策略》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常年度下学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新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和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物理 实验方法

    转换法 转换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有(13个) ⑴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⑵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⑶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⑷运动......

    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2016年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抓好实验工作管理,以实验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是我校整个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