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3 00:0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大家都知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数学,主动地建构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为学生搭建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平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生活的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数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所持的一种教育理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给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提供一种视觉,搭建一座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有价值的数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秋季五年级数学期末考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某市为鼓励居民用电,对用电的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用电在200度(含200度)以内的,每度收电费0.457元,每月用电量超过200度的,超过部分每度电优惠0.10元。小强家七月份用电情况如右图,小强家七月份应交电费多少元?

应该说这是一道简单的生活应用题,但是,我在号卷的时候却发现只有极少数同学解答正确,还有许多根本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阅历、缺乏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联系生活的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方面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也就熟视

无睹,简单的电表都不会认识,又怎样会解答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学中要 常常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象交电费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解决了。如,当学生对“比较”有了初步认识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后找找身边的东西进行比较。课堂上请学生说说自己将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的结果如何。许多学生纷纷欲言,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言 :

!学生甲:晚饭后,我帮妈妈洗碗,就把家里的筷子跟碗数一数,发现我家的筷子比碗多。——老师深有同感,确实许多家庭都是筷子比碗来得多。

学生乙:昨天,我值日。我把教室的扫把跟奋斗比了比,奋斗只有一个,扫把有很多把。——老师建议奋斗应多几个。

学生丙: 晚上的时候,我最喜欢数星星了,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很漂亮,有好多颗,可月亮却只有一个。老师为什么月亮不能像星星一样有那么多呢?——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

学生丁:老师,我想把地球跟家作个比较,地球比家大。哪知另一个同学却有不同意见,说:应该是家比地球大。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家却有很多个。”——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谁是谁非„„。又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的《上下五千年》,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找回1元钱,加上留下的36元”。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数学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实践证明:学生确实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他们创造的生活中的数学比课本中的知识更加丰富、富有创造性。

2、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再现生活、科学发现的过程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

xiaoxue.xuekeedu.com

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设情境,能再现生活、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心为通而求得”、“口欲言而为能”的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的平台。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先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收藏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供学生查阅。如,植物中的树叶;动物中的蝴蝶、蜻蜓;建筑图案中形状各异的对称房屋等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美吗?美在什么地方?通过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对称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感受到对称图形左右两边相等的特点,知道美的关键所在。同时,学生还能在网上查到许多对称图形,课后不少同学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计算机上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总结了自己的轴对称图形画法,如,“方格纸画法”、“对折画法”等。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素材不仅使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而且帮助他们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增加了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践活动,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与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行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火花,产生

了创造性见解。

xiaoxue.xuekeedu.com

三、课堂延伸,放飞思维,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中成长 《标准》指出:有效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兴趣、动机、自信、意志、态度、习惯及数学美欣赏与感受等方面获得发展。因此,在 课外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探索思路,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数学。如数学日记,调查统计自己家每月用电用水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记录银行利率等,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逐步做到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从而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生活情景中,一次次的认识,让学生经验积累视野开阔;数学实践活动,一次次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迅速成长,课堂延伸,一次次体验,让学生自我完善,健康发展;在视野转向生活的同时,思维得以放飞,在生活中寻求答案,让他们的想法富有创意!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数学 用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

汕头市桂花小学

陈文娟

【作者简介】陈文娟老师是广东省汕头市桂花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教至今21年,一直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根据小学生成长特点,设计行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减法解答数学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是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选择适合的对应条件进行解答。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一个“踢足球”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选择适合的条件来解答数学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怎样理解题意,选择适合的条件进行解答对理解能力不高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设计由浅入深,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解答问题,能从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

能从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进行列式解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计算能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那么答对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他小花,今天谁得到的小花最多,谁就是今天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

1.口算训练(接力回答)

11-9=

8+6=

16-8=

13-9=

9+7=

13-7=

11-6=

15-7=

14-8=

15-9=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计算,为下面解决数学问题过程的计算做准备】

2.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校园里有8盆红花,有6盆黄花,一共有几盆花?

提问:引导看图,说出知道了什么,要问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生:两个部分合起来就是用加法计算。

(2)有14盆花,其中8盆是红花,其他的是黄花,黄花有几盆?

提问:引导说出和上一道题的区别,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解答,为什么? 生:知道全部有14盆,求其中的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数学问题的解答比较,巩固学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知识,为下面找对应条件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导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怎样选择合适的有用的条件来进行解答。” 板书:“学数学

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预备题:(课件展示)

师:“现在我们先来帮帮这两位小朋友解决他们的数学问题吧!”

学生分男女生读题,指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解答?说出对应的条件和问题。”(生答)

强调:不同的数学问题找不同的对应条件。

【设计意图:明确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有关的对应条件,为新课例题做个铺垫】

2.教学例题5

(1)课件展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图讲故事引入数学问题“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到了,同学们都欢天喜地的来观看体育比赛,那么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能心情轻松的进入角色,让数学问题通俗化,使学生更快找到和理解图中包含的数学问题】 “看图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 学生叙述题意:已知什么?(有3个已知条件)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让学生好好看清问题的意思,找出有关系的条件。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提名学生列式:16-9=?

进入动动手环节: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算出16-9=7(人)(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弄清减法计算的数学概念,准确进行计算】

(2)师问:“计算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计算正确吗?”

生答:用加法验证 9+7=16(说明:没来的7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就是16人)解答正确。【设计意图:培养计算后验证的好习惯

生答师板书: 答:还有7人没来。

(3)全体同学把有关系的条件和问题以及解答过程完整的读一遍。

填写课本P20例题5.3.讨论解决“做一做”

出示题目: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学生讨论:根据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跟问题有关系,哪些是多余的? 怎么解答?怎么列式?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小结:

“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要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选择适合的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生齐读,师板书)

四.全体起立:课间活动(跟着老师做精神操)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孩集中听讲能力较差,课间活动一下能提起孩子们的精神,帮助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五.拓展思维:

1.小兔灰灰采了14个松果,已经吃了4天,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松果?

(课件出示数学题,师情景引入,生读题解题)

提问:“问题要求什么,哪些是有关条件,哪个是多余无关的?”(指名学生回答)

2.两个小组一共有13 人,我们组有6人,我们已经走了15 分钟,另一组有几人?

(课件演示图片,师情景引入,生读题解题)

提问:“谁是多余的?”

(强调:多余条件不能参与问题的解答。)

3.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 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课件展示图片,师情景引入,生读全题后再直接读出跟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式解答)提问:“有多少人在抓迷藏?”(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真正的总数)

【设计意图:每道题老师情景引入,可以让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发现问题并找寻适合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主动探索精神】

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引申:“选择适合的有用的条件解答数学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甄别信息,现在社会上每天信息量都很多,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大家要懂得取舍,我们自己也要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极大乐趣,适当的引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

学数学

用数学

*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来选择适合的条件解答。

例题5

有16人来踢,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先是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然后是用两道加减法互为转换的数学问题来巩固学过的解答方法。进入例题前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找到对应条件来解决预备题,强调了解决数学问题要找对有关条件。进入新课例题5时,用讲故事的方式轻松引起学生主动观察图片场景的兴趣,找出知道的信息和数学问题,再根据数学问题的需要研究哪些信息是有用的,从而利用有关的适合的条件进行列式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来认知用减法计算的数学概念及理清算理,然后在用加法来验证减法计算对不对,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表达能力。在设计拓展练题时,紧紧依靠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孩子们认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根据问题自己选择所需条件进行探索解答,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课堂上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彻底理解,就让学生重复的说出跟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不断强调“求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显得有些啰嗦。数学语言还是要简洁明朗些更好。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游戏的形式可以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出“调查员”和“记录员”,对组内成员的晚上睡觉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根据调查结果,做成统计图。在组内评选出画得最好的统计图,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并派出“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结束讲解后,教师再对几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如果这节课老师只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游戏的方式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理解并参与统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些都体现了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发挥的推动效用,这些作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游戏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活跃课堂氛围,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愉悦。游戏的过程应当让知识教学得到有效渗透,并且深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才是游戏教学应当发挥的效用。教师要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游戏形式,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展开对知识的应用,能够让游戏教学有更多收获。在教学中,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吸收知识的能力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推进知识教学。如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在接触1~5的数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体会到数的意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观察的游戏“猜玩具”,来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游戏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要注重方法的选择,教师要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解决的游戏类型,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游戏任务让学生来参与,并且让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

xiaoxue.xuekeedu.com

答。这样的游戏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深化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空间。这不仅是对知识教学的一种有效渗透,这个过程也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在根据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整理房间》设计的“举牌游戏”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了分类过程,懂得要按照分类的标准来整理事物。在游戏展开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物品,并且给每个物品进行编号,从1到12号,随后把这些物品分成三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还有一类是服装鞋帽。然后,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三个牌子,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接下来,教师开始给同学们讲游戏的规则,教师指出一个物品,同学们很快想一想它属于哪一类,教师说“举牌”时,同学们把属于哪一类的牌子举起来,并把它说出来。这样的游戏学生们都非常喜爱,这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的魅力-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的魅力人教版新课标

xiaoxue.xuekeedu.com

华罗庚先生曾经写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应用数学”.前辈说的确是事实,只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后似乎最大的安慰就是做出了一道很复杂别人解不出的题目,要发现数学的美就要跳出题海的怪圈,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会引导学生主动的深入探究.面对考试,教师必须要为同学讲解习题,总结方法.但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多多渗透数学中核心、经典的思想,如数形结合、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方程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其实这些思想不仅仅应用在解题中,生活中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要思考如何转化,转化到自己熟悉的好解决的先解决,步步为营.这也就是数学带给人“质”的改变,学习数学之后,会变得理性,解决问题按部就班、思考问题条理清晰,无论以后是否从事数学相关的工作,相信严谨的态度、理性的思维、持久的坚持和一丝不苟的治学要求都会惠及学生的一生.数学常常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对人思维方式的一种潜在培养,现代人应该具备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与陶冶艺术情操的钢琴、小提琴和书法一样,数学也应被当作一种文化来传播,它是人整体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思维的过程,或许有人觉得这样说很空洞,但是它的确对于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很多人认为数学无用、枯燥乏味,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而我认要为这种情况负主要责任的无疑是现行的教育方式,也包括现在主流的数学教材.但是要真正改变我们的教育,毕竟还是任重道远的事情.在此之前,从改变教材入手.数学教材,给人的感觉是严肃的,图形方方正正,定理字字珠玑.编写数学教材的作者大多是职业的数学家,他们自己能看得懂自己写的高深莫测的教材,就觉得学生也都可以接受这种严肃、乏味的语言.其实数学教材也可以变得很有亲和感,多一些应用的例子,少一些空洞的语言,多一些温馨,少一些威严,多一些延伸,少一些局限.让学生爱上数学,感受到数学之美,教材是第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它有可能比老师接触学生的时间还要长,影响学生更加深远.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的美也很重要,毕竟每天与学生进行语言、神态的各方面交流,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数学美在哪?从内心深处承

xiaoxue.xuekeedu.com

认数学的美丽,并且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数学最新的应用领域.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全然按照教材所编讲解,在精彩处有延伸、有评价、有贴近生活的例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不可能什么都有数值,什么都可以量化,但是生活中确有一些实际的问题是必须通过数学方法才能解决,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数学相关的应用题目,让他们三五一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在教学中,常常提问让学生思考,拒绝思维的僵化和程式化、高质量的设疑可以激起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问题可以像脑筋急转弯一样,如果方向正确一分钟即出答案,方向错误绞尽脑汁也要计算很久.此外,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识总是某些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寓新知识于旧知识之中,化难为易,学生就学得轻松,兴趣自然而生.此外也可找机会让学生动手实操,如讲解立体几何时让学生动手做模型,这样会有更好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其实,学生一旦发现了数学之美,就很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或许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改变一下方向,从监督学生学习、详细讲解、总结归纳渐渐走向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到实实在在的领会数学的精髓.

第五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练习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xiaoxue.xuekeedu.com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比较数的大小-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推荐)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教案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李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201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材第97页 例1及做一做,练......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瓯北四小 陈丐照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

    2012年小学数学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数学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着市县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2012年小学数学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着市县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的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教学设计__小学数学_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

    【教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_数学_小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学 科:数学 课程名称:《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 型:新授课 年 级:五年级 教材版本:青岛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