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打造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信息课堂的转型,达到与其他学科完美整合,从而促进教学纵向发展,达到素质的教育的目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信息课堂整合生命课堂
自主探索
共同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洒下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落到实处。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计算机教师,我认识到仅仅做一个“教书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努力成为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重新认识,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加强和其他课程老师的联系,促进课程整合的进展,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1、让信息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仅仅是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加强纵向联系,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也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
2、让信息课堂成为教材开发和创生的诞生地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包括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在讲到网络视频应用的时候,根据学校正在宣传禁毒、反邪教活动,把德育教育与信息课堂有效的整合起来,在使用观看视频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了,而是一个以视频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3.让信息课堂成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让信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5、让信息课堂成为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科整合后的信息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大鱼小鱼”、“找朋友”等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任务重、课时紧的矛盾,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成倍的增加。由于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开发,课堂成了学生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更有信息,他们在课堂上学会了互学、互帮、互改,共同提高。
6、让信息课堂成为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
未来的“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学科教学整合正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同时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共同努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中国电化教育,2009
3、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教育研究 „„„„„„„„„ 李艺,张义兵.,2009
第二篇:打造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让学生乐于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在农村小学,调配好各种教学要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1、深入了解学情
由于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学习倾向、操作习惯、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差别,所以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我们的课堂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很快完成,便偷偷玩游戏、看网络视频、聊天等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逐渐滋长坏习惯。而学困生“吃不了”、难消化,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在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尤其突出,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差异,做好先期的调查。
2、精心准备素材
信息技术课要重视素材的选取。课堂素材准备,一定要坚持精选的原则。
(1)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选取素材。可以将文字编辑与作文修改相结合;画图与美术课的作品创作相结合;电子小报的制作可以与学校的各类小报的制作相结合等。
(2)素材要丰富多彩。教师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给学生。如“制作 安全板报”,要提供丰富的背景图片、宣传标语等;“视频上传有播客”和“剪辑精彩照片”时,要提供本校或本班学生校园生活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用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可比较容易地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
二、教学目标设定有效,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和灵魂。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将不能达成,使学生丧失信心;如果目标定得过低将导致教学低层次重复,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如在初学打字学习时,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会智能ABC输入词语的三种方法。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
知识目标:
1、学会智能ABC输入法中全拼、简拼和混拼三种方法。
2、了解全拼、简拼和混拼三种方法的特点与区别。能力目标:
1、掌握三种方法的输入技巧。
2、根据实际需要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输入速度。
3、培养想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合作、竞争的意识。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智能ABC输入法的魅力。
2、提高输入汉字的兴趣
像这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达成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合理有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所盼望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 和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生活情景。如创作画图作品,正值下雪天,操场上堆积了小雪人,就可以设计雪景的这样一幅作品。如果学校正好举行运动会或者安全教育活动,就可以让学生编排电子小报,设计与运动会、安全教育活动有关的主题。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评价多样有效,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习
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1、教师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的即时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朝向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如“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2、作业、作品评价。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比如在《门票制作》的教学中,实行获得几颗 ☆ 的作品评价标准:
作品设计独到,新颖 ——★★★★★
能够完成所有任务要求 ——★★★★ 制作了,但没有完成所有任务 ——★★★ 制作了,但水平仍然较低 ——★★ 没有明显的体现 ——★ 学生的作业、作品评价还可以设计成定性评价。如:你作品的亮点在哪?本次作品制作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此外,在课堂评价过程中,应更加多元化,教师要对学生作品用不同方式进行自评、互评等。
五、课堂习惯培养有效,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也应该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开始,同时良好的操作习惯也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1、制定课堂纪律。让学生读懂《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如:将每个班级学生的固定座位表制定成册,挂在微机室的一侧。固定电脑及学生位置,便于准确及时叫出学生姓名;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房后,先开机,再安静坐好,等待教师上课;颁布相关的课堂“禁令”等。
2、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习惯。交流可以启发多种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及时地让学生把创作设想、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适时地把学生作品进行互评,找出亮点、不足,便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使课堂更生动、更精彩,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从而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9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文字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用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听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语文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生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疑点及难点时,教师因势利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解析疑点及难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情感在激励中得到升华和陶冶,在重难点的突破中达到学文与悟道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詹天佑》一课时,教师讲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教学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由于笔者巧妙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同时更加深刻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教科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文,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声音图象随时插入展示,这样学生虽坐在教室里,但其视野却可以随着多媒体的展示扩展到战国时期,对文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感受随着画面和声音不断地延伸,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视频思考西门豹言行,提炼总结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上课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及学生的参考书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如,教完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对《西游记》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有关《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西游人物传”的黑板报。课后,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开拓了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为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注:本文为2015甘?C省“十二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605)
编辑:张慧敏
第四篇:浅谈如何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改时期如何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呢?经过几年新课改的一系列培训,我认识到新课程确是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新课改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作为一门薄弱学科,在实施新课改后,如何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问题十分重要,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来谈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能使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中心位置。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且枯燥无味。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中制订《中华牡丹园》的电子板报,教师可以事先打印分发一份电子板报的样例,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艺术字的设置,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 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兵教兵、一帮一自行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热情很高,每次上课都是象赛跑一样提前冲到机房。其实大多数学生,上课是为了上网,或聊天、或听音乐。除非在你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才不得不练习学过的内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比赛。比如:看谁打字快、看谁说得好,这样可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再如指法练习,指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是基本功,学好了对熟练操作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但学生讨厌那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就要借助优秀的学习软件,如金山公司的“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键盘指法练习,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软件,此软件,把英文打字练习编成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吃苹果等游戏,这些游戏个个趣味十足,充分把学习和娱乐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指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为经常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到自己的输入速度越来越快而高兴。同时还减弱了他们上网的欲望,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循序渐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做到“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看书后操作,以操作为主。”让学生先自学实践利用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迁移并运用在新的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促使教师讲在点子上,导在疑难处。在此过程中我突出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我在揭示教学目标时,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落实。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光光教会学生运用一两个软件,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Word中讲到《表格的设计与制作》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就是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这三方面着手的:其中认知目标包括
1、认识表格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工具;
2、掌握在Word中建立表格的基本方法;
3、学生表格编辑的方法和各种技能,完成表格的修饰。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实现同样的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机习惯和自学习惯。
四、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由此我们国家地领导人很早就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可见,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造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表格的设计与制作》时,在学生掌握了在Word中建立表格的基本操作后,又引导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做到相同的工作呢?”例如:我把工具栏都删掉 后,首先,要求学生把工具栏找出来,然后按要求完成表格的建立,第二,要求学生不利用工具栏上的表格的编辑和修饰,而是利用菜单栏上“表格”相应菜单来完成表格的修饰。如:表格的编辑,表格的修饰等。学生就利用以往学习的知识以及通过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说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格的修饰。其中有些方法还是我想不到的。通过知识与知识交融、思想与思想碰撞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空间,从而达到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课堂评价 促进有效教学
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之不同,增加了评价这一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及教师的最后总结评价。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已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所以,每一节课都要组织学生对作品或任务的评价,同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创意的作品,对不好的作品也要从积极的角度做点评。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评价后,好的同学努力争取好的成绩、后进的同学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也有很大的改进,中间的同学也看到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别。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 高课堂效率,才能使我们的计算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软硬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新路,使计算机教育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如何打造“双主共学”信息技术课堂
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浅谈如何打造“双主共学”信息技术课堂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李学梅 *** 中学 信息技术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中要强调教师与学生地位并重,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打造“双主共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可做,有导有引,教师与学生能良好互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完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
关键词:双主、共学、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参加中、高考科目的学科,学生无升学压力,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游戏课堂横行霸道。如何转变如今游戏、上网、玩耍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课堂,就必须发挥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学习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面前的考题。
“双主共学”课堂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重,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能较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较好地改变如今信息技术课堂现状,笔者对如何打造“双主共学”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研究,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双主共学”课堂的理解
“双主共学”课堂是指在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教师既教得快乐,学生也学得快乐,在课堂中达到双赢的局面。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说明在强调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重要,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且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教师为主导,意在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即引导、指导、辅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流程,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求领会、理解,从而根本改变原来那种单纯由教师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的做法,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双主共学”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学习动机,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
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采用了”变魔术”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首先,我让同学们猜猜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的一个能将扑克牌变成钢琴键,能将钢琴大师李云迪变不见的神秘人是谁?很明显,同学们都会得出答案:“刘谦”,然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老师也像刘谦一样给他们表演一个魔术呢?答案是肯定的,于是,老师向同学们表演了“小女孩进玻璃球”的魔术,魔术结束后,看到同学们惊讶的表情和阵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个魔术完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此时,问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变魔术呢?进而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从而抓住了他们探究photoshop软件的欲望,为本堂课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让课堂焕发生机,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双主共学”课堂营造平等、和谐、互动、活跃、美好的学习气氛,为教学过程埋伏笔、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任务驱动,引导新知,为“双主共学”课堂添活力
在双主共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在任务设计环节应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两张或两张以上图像的合成;学会图像与文字的合成这两个操作,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任务:
1、小试牛刀:制作“玻璃球女孩”,将经过处理过的素材玻璃球与小女孩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玻璃球与小女孩的合成任务,让学生掌握图片与图片的合成。
2、任务探究:在“玻璃球女孩”合成图片上添加文字,任务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通过这一任务让学生掌握图片与文字的合成。
3、大显身手:“五.一节”贺卡制作,由于通过前两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已经学会了图片与图片的合成;图片与文字的合成;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制作出更漂亮的作品,因此设置制作“五.一节”贺卡的任务让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巩固和升华。
学生通过这三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任务,将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完全掌握了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文字进行合成的技术。
四、突出课堂主导、主体地位,把握“双主共学”课堂之根基
通过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较好地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能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导”,又要发挥学生的“学”,既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把握好教师的引导环节,真正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导中学,达到“双主共学”。
(一)、教师示范,引导课堂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明白,学生不是万能的,他们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接触photoshop软件较少,如何操作应用相对较陌生,因此,在向学生抛出第一个任务时,我先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为了避免学生忘记步骤,还向学生提供操作向导,让学生在操作向导和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主探究,还原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还原到学生手中。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这一课时,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独立练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图片与图片合成,此时,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让他们自主探究图片与文字合成。
教师不用怀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如何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需要教师策略性地进行引导。
对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图片与文字的合成这个任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图片的创作一般都有寓意,比较明显的寓意往往能够被大多数人看出,但一些较深的寓意如果缺乏点睛之笔,就不一定能被人们真正领会,文字作为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点睛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明白在合成图片上加文字的原因,让他们知道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
于是,请同学们应用文字工具为“玻璃球女孩”增加点睛之笔。当学生将文字添加好之后,教师引导提问:“我们可不可以给文字添加五颜六色的外衣,让它变得更漂亮呢?”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怎么办?教师将进一步进行引导:“尝试用上节课学习过的渐变工具,看看能不能达到效果呢?”此时,教师给出操作向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就能层层深入,将知识点吃透。
(三)、大显身手,提升能力
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通过综合任务将分离的任务贯穿起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点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同时,满足了学生意犹未尽的学习心理,让他们的能力在更高层的跳板上得到了锻炼和挑战。如在《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课堂中,学生通过“制作玻璃球女孩”和“在玻璃球女孩合成图片上添加文字”已经学会了图片与图片的合成;图片与文字的合成,设计“制作五一节贺卡”环节,可以让他们“大显身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挑战与提高。
在“双主共学”课堂模式中,小组协作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团结、互助,能攻坚克难,同时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新的知识。
在设计“制作五一节贺卡”环节,教师提供准备好的贺卡素材,如:气球、彩带、礼盒、礼花、其他点缀物,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任务。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同时在小组协作中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良好状态。
五、在“双主共学”课堂中要严格杜绝“偏主导”与“偏主体”现象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提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上难免会把握不好主导与主体的尺度,导致“偏主导”或“偏主体”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时,通过玩游戏“勇闯迷宫”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进而,让学生知道这款游戏是用我们熟悉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让学生对该软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接下来,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头到尾讲解了游戏的制作过程,如怎样设置幻灯片放映、怎样制作“开始”、“结束”按钮、如何通过“超链接”功能实现画面的跳转,如何制作刚点击开始游戏就死掉的情况„„从学生完全任务情况看,效果较差。
这堂课,完全可以用“虎头蛇尾”来形容,通过“勇闯迷宫”游戏导入新课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偏主导的教学方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完全不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如在《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教师给学生确定了网站主题《网上外语节》,通过这个网站能让外界人士了解我们的外语节都做了些什么,开展了哪些活动,教师将此网站细分为了四个网页,如“游园活动”、“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外语歌曲”,分别让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协作完成,操作步骤
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完全由导学案提供,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堂课中,教师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学生对prontpage软件相当陌生,仅仅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很盲目,当然最后无法完成教师给出的教学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尺度,既不能“偏主导”、也不能“偏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与学生“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既不盲目也不无聊,只要偏离了任何一方的课堂,都是失败的。
“双主共学”课堂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讨论、尽情地感受、倾吐。教师作为引导者,解惑者,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双主共学”课堂中,既不能忽视教师的“导”,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必须将两者地位并重,“导”、“学”恰当,才能发挥课堂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成长,让教师在快乐的课堂中成熟。“双主共学”课堂有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杨媛媛,《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探讨》,2006年
5、李玮,《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