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从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出发,指出了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新的理念引导之下,对新课堂的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作为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从头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懂得反思。进行新课堂的构建目的的同时,也对目前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新课堂理念的建设与教师的角色切换。关键词
新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堂
国内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一般起步都比较缓慢,特别是在小学。目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学生只会对计算机进行机械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能将计算机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之中。如何进行课堂改革,怎样让现有课程焕发生命力,已经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所共同面对的新目标。
一构件新理念,拓宽新思维
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之内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理。想要完成这一类的改革目标,还需要完成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目前还需要进行理念的及时调整。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的完美融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具有自我创新精神。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审视,主动跳出旧的教育思想,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起联手打造新的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的新课堂需要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对学科的界限进行拓展,构建更为开放和完整的学习系统,信息技术的新课堂,还需要用教育理念作为框架,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信息技术,作为最基本的价值方向。还要突破教育的限制和课堂的限制,对学科的边界进行突破,建立起更为广阔的学习范畴,实现人人都由价值的信息技术,让每个人都在这门学科上有所发展和建树。
二、新课堂建设的必要意义
现在的教材编写还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小学计算机和传统学科的完美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在目前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这也让教学的形式和课程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迎接这一类的变化,教师还要依照课程改革和开发的趋势,运用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也是目前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还要注意养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习各类学科创造良好的条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的精神。还需要利用风度的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现代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有效工具,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更愿意投入到现实具有探索意义的教学活动之内。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还要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路线,改造以往传统的课堂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要。调整现有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在另外一方面,也让教师的工作方法有所转变。目前教学改革也在逐步的深化过程中,教师要与自己的同时进行通力合作,提高教师所备课的质量和不一样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另外的一个方面,使得学生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之内,都和其他的课程有协调与保障。
三、新课堂理念的建设,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也是如此。当教师只是把信息教育的课堂看成是知识的课堂,比如教学绘画的软件。如果只教授画图程序的运用,那么会让课堂更加枯燥无聊。如果融入了美术课,那么会让学生自己学会了调色,给学生传授关于色彩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色彩的原理。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会了基础的计算机素养,也提高了美术的知识。新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会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但是目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不理想。所以在课堂上海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创造和交流。
将信息技术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也会对我们的的教学模式和习惯产生改变和影响。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立教学的目标和方法的时候,很多的老师都还是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过于沉重的练习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手段,面对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师缺乏更深入的了解。想要让课堂改革走向成功,我们还要及时的转变观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对教学的真谛进行不断的探索。以后的课堂也作为了师生进行发展的实验基地,不单作为一个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师要从各方面来进行设计,课堂也作为了学生和教师表演的讲台。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之中,教师要尽快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困惑和难题。课堂不光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地,也作为了教师智慧充分表达和展现的地方。小结
课堂的改革也是一次困难的战役,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势必会有更为激烈的挑战,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新旧观念更替所产生的教学矛盾,防止过于遵守旧的理念而造成的困境,学科的整合也作为一把双刃剑,还有很漫长和艰难的过程,需要诸位教师一起面对承担。
四、参考资料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 1997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4]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6]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
第二篇:《用信息技术的新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模版]
用信息技术的新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摘要:要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需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新课堂”,从而让新理念走进小学语文的“新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理念,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 “教书匠”,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堂 1引言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1]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之内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理。想要完成这一类的改革目标,还需要完成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目前还需要进行理念的及时调整。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完美融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具有自我创新精神。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之下,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审视,主动跳出旧的教育思想,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起联手打造新的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新课堂需要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对学科的界限进行拓展,构建更为开放和完整的学习系统,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新课堂,还需要用教育理念作为框架,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作为最基本的价值方向。还要突破教育的限制和课堂的限制,对学科的边界进行突破,建立起更为广阔的学习范畴。
2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2]: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因此,在目前环境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语文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计算机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新课堂”。
所谓信息技术下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语文知识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3.1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强调[3]: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
3.2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
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第一,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第二,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第三,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3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4]: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5]: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新课标提出[5]: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提出[5]: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可能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再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其它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4“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4.1“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6]。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4.2“ 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然而,现实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没有感受到作为一门工具的计算机对他有什么帮助。因此,我们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这种特殊性。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7]。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与班队课整合,那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了,而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于是,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变得非线性、变得有一点无序。复杂来源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非线性的根源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偶然生成性,而学生正是在这种无序的认知和情感的涨落之间获得真实的发展。4.3“ 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8]。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4“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使学生在 “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提升。
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9]。4.5“ 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科技节中的保留节目,开始办这个活动时,学生参与的不多,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比较粗糙。为此,我们想了不少的办法,届时,还举办临时培训班,但结果还是不理想。经分析认为:禁锢的思维训练和上机操作时间的不足是影响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技能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
学科整合后的“新课堂”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10]。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任务重、课时紧的矛盾,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成倍的增加。
新课堂,新气象。由于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开发,课堂成了学生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推销自己。他们互学、互帮、互改,共同提高。
通过实践,学生们知道Word不仅是课堂教学上的专利,还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如六(1)班刊出的一期期的小报,班刊从封面到文字及排版都是该班学生自己完成。班刊的“发行”,不止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它无形中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体精神。
4.6“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
未来的“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11]。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因此,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因循守旧、默守陈规,穿新鞋走老路;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科教学整合还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1-9-6.[3]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D].2000.[4]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10-11-14.[5]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6] 朱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2,(2).[7] 吴东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8] 张秀芳.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更精彩——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7).[9] 潘光辉.浅议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备,2013,(10).[10] 崔洁.整合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J].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为例,2009.[11]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Construction of primary language “new class” with the new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the need to suppor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mean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be in support of the new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line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o build a “new class”, so that new ideas into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the “new class.” As a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changing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the work, recognizing that they are not just a “pedagogue”, but should be in a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know how to reflect on technology, good inquirers cooperation.Elaborating the “new class” while constructing meaning, it focuses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new class” concept and built Teachers' Role.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new ideas;primary language;new classroom
第三篇: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jp 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大悟县城北小学 殷仁秀
内容提要: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从而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新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堂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的开发,我曾管理过小学教育信息的接收与整理,任小学四、五、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每当我带领学生到微机室上信zl
jp 息技术课时,我就发感慨要是我是专业的语文老师、或是英语、音乐、美术老师,我就不会在上完信息技术课时,让他们单一地观看这些教育资源,所以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二、“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1、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zl
jp 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可能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zl
jp 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再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其它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
三、“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
例如:我在专职从事信息技术课前曾是数学教师,在讲述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老师,我想对您说》时的第一次活动课“庆祝教师节”时,我首先出示一道数学题:1994年9月10日(星期六)是教师节,那么2009年的教师节是星期几?(要求同学们说出过程)同学们根据三年级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中算出每年365天,1996、2000、2004、2008有366天
365=7*52+1 所以一共往后推19天 19=2*7+5 从星期六往后推5天就是星期四
我在上这节课时刚好是9月9日星期三,当同学们算出了正确的答案,明天刚好是9月10日星期四时,情绪特别高涨,丝毫没有意识到是在上信息技术课。zl
jp 然后我又说,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你们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想对同学们说:我骄傲。那么你们想对老师我说些什么呢?在明天的教师节想对所有的学科老师学些什么呢?下面分小组讨论“活动方案”,你们的活动方案就是这节课的作业,于是有的小组在word文档中用图片、鲜花衷心地祝福老师永远幸福永远年轻漂亮,有的小组用诗歌设置艺术字、添加底纹、花边来修饰文档祝老师节日快乐„„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感慨上的是数学与语文的写作课。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2、“ 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与班队课整合,那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了,而是一个以文为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3、“ 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zl
jp 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让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使学生在 “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提升。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让我们所有的教师共同努力,不懈追求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新理念走进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二〇一三年四月
zl
第四篇: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常熟教研室
刘鸣家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用着学校最昂贵的教室,教着前沿的信息技术,但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更是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发挥特长,发挥特色,构建蕴藏智慧、富含技术的信息技术新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
技术课堂 教学内容重组
电子教室软件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小学到高中基本上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有专职的教师,有通过评审的教材,信息技术教师们使用着学校里最昂贵的教室(机房)。
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教材来看,相对固定的教材很难跟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脚步,更难以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从教学手段来看,很多教师局限于多媒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模式在进行培训班式的教学;从教学方法来看,更是远不如其他学科那么丰富,情境导入课题,任务驱动新课,小组合作练习几乎成为了课堂的标准。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来构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我们学科的特色?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
一、智慧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信息技术又是实用的技术,是整合的技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是整合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智慧运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上述几个特征。
1、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在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软件的“功能”上,在满足学生对功能技巧的需求过程中,却忽视了功能内含的应用性,功能与应用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功能”性误区。所以,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讲解某一软件功能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您刚才讲的功能干什么用,我不知道您让我做什么”一类问题。可见,工具的使用与学习,永远伴随着需求。所以,工具软件的使用原则就是: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学了就要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软件及其功能的应用性,将单个的菜单项目或功能对应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使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以需带教,学生为用而学,真正的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比如在学习“文本的复制与移动”时可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作为具体任务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例1:利用文本复制的方法把绕口令填写完整。意图:学生能独立完成复制操作的练习。四是(),十是(),()()是()(),()()是()()。例2:移动与复制的综合练习。意图: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几只蝴蝶悄悄地飞来,又悄悄地飞去。
一群小学生又跑过来,在他身边的草地上互相追逐,玩耍。童第周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学习。
童第周也没有发觉,还在专心地读书,直到天黑了才离开。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校园里美极了,连地上的小草都绿了。可是童第周连眼皮都不抬一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的“文本的复制与移动”的方法与技能,而且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高级的思维活动之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思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又如WORD教学中尝试试卷的编制与排版(复制、粘贴、页面设置,格式排版、页眉页脚),通过教学半成品的运用,而试卷中可能出现的如数学图形,公式插入,班级黑板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给出材料,协助进行规划设计,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完成对应任务。
知识在于积累,技能在于训练,工具在于运用。而计算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人类高效地完成日益繁重复杂的事情。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去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2、融教学内容于常规训练中 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还有一些是平时较难处理的,或者短暂的训练显现不出成果的,如网络的教学,打字训练等。
有部分教师是害怕进行网络教学,对学生开放网络,意味着课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老套的方法式教学学生又不太感兴趣;而对于打字训练、指法练习则很枯燥,成果也不易短时间显现。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分散到日常训练中,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收获长期训练的累累硕果。
如网络教学中,可以在每课伊始,请学生搜索历史上的今日,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头条,今天是什么节日等相关内容,在这些有趣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天长日久,可以掌握搜索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也会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摈弃打开计算机就是游戏的不良嗜好。
又如打字练习,英语连词成句,语文组词造句,成语接龙等都是我们的良好训练内容,每课花不多的时间,在活动中训练指法,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练习,变单一的练习为小组的交流和对抗。水滴石穿,铁柱成针,常规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如何将打字练习转化为小组的活动,在后文技术的课堂中还会详细阐述。
3、融教学内容于学科整合中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但是通常是其他学科来整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可整合其他学科?又应该如何来整合其他学科?个人认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我们可以整合的对象,这样就可以将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
以PPT制作教学为例,我们让学生制作简易的PPT教学课件,即利用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其简单加工成为学生可以使用的PPT剧本,再经过分组制作,整体拼合,最终做成PPT课件。
若以后学科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了这个作品(可由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科教师推荐),可以想象,我们的学生或者说课件制作团队的成员们会是多么的自豪和欣喜若狂。又因为在制作中各自的分工不同,每位学生又会多么翘首期盼自己制作页面的出现,同时对于其他同学制作的页面又会不自觉的在心里进行暗暗的比较。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学科整合是否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呢?在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自身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了解和兴趣。
如果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上述三点,学生还会不喜欢我们的课堂,不喜欢我们的课 2 程吗?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功夫,在设计上多思考,在活动上巧安排,这样才能用我们的智慧构建实用、多学科整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技术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技术的结晶,而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我们,使用着学校最昂贵教室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我们的技术吗?除了教学内容中有信息技术以外,在教学手段中我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了吗?
平时上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授课,大部分教师仅仅使用了广播和文件下发功能,优秀一些的教师会使用到如学生演示、作业提交等功能。但我以为这远远不够,这根本没有发挥我们的技术特长,造成了日常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其他学科的授课毫无二样。我们只是把传统的黑板换成了屏幕,把学生的纸笔换成了电脑中的文件和键盘鼠标。那么应该如何来发挥我们的特长,构建具有技术特色的课堂呢?下面就以机房中较为常用的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来谈谈我的想法。
1、联机讨论,构建兴趣的课堂 现在的学生十分喜欢网络聊天,我曾经见过一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悄悄的安装了一个QQ,整节课就和同班的另一位学生聊了一句话:你也在啊,^_^,但是观其神色很是满足。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联机讨论功能,就可以轻松的在课堂上构建一个个人数不定的小型讨论组。利用这个类似聊天室的功能,教师可以安排前文所说的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类似头脑风暴的小组讨论。除了组内讨论以外,教师还可以随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给予不同的讨论题目或给出一定的评价。
2、电子抢答,构建活跃的课堂
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电子抢答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实例教学中,可结合课程的实际开展各方面的技能竞赛:中英文录入竞赛、Word排版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等。把我们的教学内容组织成各种竞赛,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品创作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小学生恨不得举双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初中生端端正正的举一手回答问题,高中生则选择沉默或者直接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这是一个普遍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举手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电子举手、抢答则能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的气氛也因此变得活跃。
3、分组教学,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分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小助教”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 3 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
电子教室中的分组教学这一功能,可以将相邻或者不相邻的任意学生分为一组,并设定其角色为指导者,观察者等,可以拥有共享屏幕,传递文件,远程指导等功能。而善加运用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发挥一些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开展组内的合作指导和成果共享,更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构建分层教学的技术课堂。
4、在线测验,构建当堂训练巩固的课堂
课堂的测试反馈是检查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而电子教室软件中附带的在线测试功能则因其测试反馈的电子化,带来很多方便。
试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导入简单,可以随时创建一份课堂问卷或测试题发给所有的学生,可以是当堂内容的测试巩固,也可以是征集学生的课堂的反馈意见,还可以作为数据收集的一个方式(如为EXCEL表格收集数据)。而系统可以当堂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反馈,了解各个试题的作答情况,可以分析到各个选项的选择率情况。这些即时的电子化信息分析能有效的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方向等。
以上功能在大多数的电子教室软件中都可以轻松的实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灵活、合理的运用。构建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构建一个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的课堂,会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变得与众不同,充满特色,也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信服我们的技术,深深的被我们的课堂所吸引。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有着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优势,这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站在了教育信息化的最前沿。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实用,融入学科;只要我们发扬我们的技术,充分挖掘软件潜能,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让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教学手段不断翻新。那么,我们相信我们的课肯定不会成为学生眼中的放松课、休闲课,我们的课也必然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林永文 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 马劲琳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金华一中 姚爱姬
第五篇: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当代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针对哪个教育阶段,教育界都怀着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从两个角度出发,学生和教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主观意识的培养很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高效的课堂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合作化
小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深入学习的意识,实现此类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循序渐进,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分享一下我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知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门课操作性很强,操作教材中的内容,多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打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学习的动力便大大提高。
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性的情景,像“我家的聚会”“森林音乐会”“草原运动会”等,这些任务情景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教师通过阅读章节任务,在实际生活中找寻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活范围和兴趣爱好,设置操作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硬性要求,而是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根据教材的知识技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在操作中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做错而慌乱,教师一个个指导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在学习和操作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引导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争和比拼,在操作和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各组的作品进行选优,选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友好合作精神,进而拓展思维,一堂枯燥的课充满了愉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突破。
三、教师的自我督促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40分钟内,以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需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比如,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学习,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对于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定期回顾和总结自身授课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开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了解属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多指导、辅助,作为教师,要排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以一种很放松、快乐又带有好奇心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总之,面对新一代的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要采用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烦恼,这是对学生最不负责的变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热爱这门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宪东.探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J].考试周刊,2015(24).?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