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3 00: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一篇: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我认为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不扎实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1、对“校本研修”概念本身理解不透,在具体研修安排与实施时思路不清,导致研修工作整体执行不好,管理困难,研修质量不高。“校本研修”是对具体活动的定义,但又不是对具体某一活动的定义,而是对一类活动的一个总括性的定义。因此,在小课题确定后的研修活动安排、选择、检查、考核上即应归类清晰,规划明确、考核准确。建议在认真理解校本研修含义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指导方案的要求,选择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修活动。

2、学校对校本研修与整体工作的关系不明确,校本研修的主线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有些学校,习惯于墨守陈规,按部就班,很难在他认为的常规中加进新的东西,校本研修游离于常规教学以外。把校本研修做为常规以外的工作内容,教师另打一份工,另作一份资料。常规与研修不搭界,使研修失去其应有的效益。全然忘了“今后学校常规教学教研活动将以校本研修为主线展开”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在系统规划校本研修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研修要求,对现有常规教研活动进行整合,把其纳入校本研修工作的范畴,真正做到“研修即教学,教学即研修”!

二、推进校本研修的建议:

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应要体现激励机制,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组成学习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成长的共同体;相互滋养,共同成长。因此,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下手:

1、校本研修与树立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坚信并执著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持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只有教师在观念层面上真正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才能把认识转变为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

2、校本研修应以多种形式帮助全体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课程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增强实施 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 培训,教师完成对新课程理念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到相信、从观摩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理念的刷新、观念的变革。

3、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探讨新课改理念,在学校的基础上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4、组织好课前说课:上公开课前,让任课老师说课,组织组内教师集体评课,肯定长处,完善不足。让上课的老师更好地把握好上好这堂课应把握哪些基本环节。

5、课后反思、集体议课:课后让上课的老师自我反思上这堂课的得失。然后集体议课,议课时多肯定成功之处,对存在的不足多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然后由教研组长归纳总结,完美的课应怎样上?

6、组织示范性的全校公开课:各教研组推评出教学能手,组织全校性的公开课,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让全体教师参评、观摩,组成学习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成长的共同体,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7、开展校际交流:请专家进课堂;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不断更新自我,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8、建立激励机制:对教研教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和鼓励。

第二篇: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王以茂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农村中小学师生逐步获得优质资源的享受,师生获得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有效实施,各校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发掘学校有利的积极因素,建立校本教研实施八大策略,做到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整合应用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获得健康成长,获得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实施 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农村中小学师生逐步获得优质资源的享受,师生获得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又如何去利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课堂服务,这是我们校本教研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有效实施,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发掘学校有利的积极因素,建立校本教研实施八大策略,做到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整合应用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获得健康成长,获得专业化发展。

一、实施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校点布局的调整,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很少有年青教师进入学校,一部分优秀的年青教师也挤向城区,上级教育主管部们组织的城乡支教往往落实不到位,即使下来的教师也是走马观花,不得安心,其实农村教育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在岗的每一位教师,可我们的教师教学科目繁多,教学任务繁杂,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大量的重复从教案书上抄写下来的教学设计,难免没有时间去学习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际,应做好以下几点尝试。

1、收集整理学校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对上级配发的电教教材要分类整理造册建档,了解远程教育资源,空中课堂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络,中小学校教育网,教学资源包等为我们提共可借鉴利用的资源,对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可供利用的教案进行专题评选,把实用教案作为资源,便于教师及时整理查找,课前要做到选择精当。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运用自己所选择的资源,规范流程,为教学重难点突破服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这一切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扎实的准备,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做好使用选择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2、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目前,我们要做好对已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

⑴发挥“旧教案”的“新作用”,我们有许多教师写有实用价值的好教案,后来的教师研读后,在“完案”上进行增减补充修改,可连续使用,特别是单人初小教师更应该做好复式教学设计的备写研究,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挤出时间学习研究,同时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周写一篇精品教学设计,40年以下要写详案。

⑵充分利用光盘(音像)教材,发挥小光盘的大作用:①在法制、安全、品德、健康教育中,教师往往掌握资料比较窄,利用现有的教材,能充分发挥媒体活动的效应,增强教育效果。

(3)在艺术、科学等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可接受空中课堂,课堂实录,播放光盘教材,提高学生直观思维,增强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当然,这一切教学活动,教师课堂前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措施明确,指导到位,同时要做好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对方法和过程的理解,掌握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做到轻松学习,效果很好。

3、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最近,我校教师都在《国家基础教育网》注册,大部分教师基本熟练对资源下载使用,面对这些优质资源,我们能否逐一照搬,答案是否。我们应该结合教材版本,教学内容进度,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选择,整合使用,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其它课,都应如此,否则,教师所利用的资源只能是在课堂上放电影,简直是眼花缭乱,或者完不成资源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体现,教学不能充分体现以课堂教学中心,往往没有实效,反而对信息资源应用失去信心整合网络资源,必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施优化培训策略

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在校本培训中是否得到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参培情绪。因此,校本培训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培育教师对特长和优势的自我认同感,确保教师参加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校本培训时,学校应采取了“四结合”的方式:

1、个人自修与培训讲座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集中时间组织培训,主要以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应用,参与互动的研究讨论、教学观摩、教学能手赛、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对教师分年龄段提出达标要求,进行硬性指令任务介入,到主动参与学习应用,逐步建立“主体构建”意识,提供学习时间,加强学习经验交流,参加理论及应用考核等。

2、校内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交流方式。学校领导和教师分别了参加省、市、县多媒体应用展示会、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县教学能手赛,加强学习流,促进认知。并先后邀请城关二小教师、教研室、信息中心教研员来校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提高与督查评估相结合。学校对教师进行“参与互动式”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常规课赛讲,学区优质课或教学能手赛讲,课后结合实际进行新课改理论和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应用沟通、思辩与对话,最后由教研组长或活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家进行点评、小结;平时,学校、教导处还实施“推门听课”法,在教师平时工作月查评估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构建作为教学工作一个主要指标纳入评估,这些方式具有督导性、检查性和指导性,能够促进教师成长。

4、跟师帮教与教学评优相结合。我校中老年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通过上“骨干教师展示课”、“一帮一”师徒结对等形式,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跟班听课、评课、修改教案、整合利用教育资源等,促使教师尽快熟悉利用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方法和技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快速成长起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除对教师集中培训两次外,还举办一次校内教学能手赛,要求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记录一节教研课的成长过程,成长过程包括试教后的教案设计的改进,资源应用的整合,反思改进,同行的点评或者自己对学生进行的谈话等。组织骨干教师对所帮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促进其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自研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强化校本培训,让教师走上骨干和名优成长之路。我校自2005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就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能否有效的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在新课改和远程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中,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把教师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应用和课改教师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常规工作中,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的发展。学校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先导工程。

1、推行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改进。把课堂教学和信息与优质资源应用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要求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调整,这一过程,是更彻底地自研反思、自我培训学习的过程。引导教师注重收集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案例,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2、实施学术沙龙促交流。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四、实施教研常规构建促发展策略

校本培训是教师在职培训,只有科学规范管理,才能使校本培训健康发展。

1、构建教研常规促发展

(1)坚持教学常规反思制。由于我校教师备课工作繁重,学校要求教师精备一科教案,每周要有一节高效实用的教学设计,每课或单元要有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有一科教案在学校获优秀教案,每个教研组每期必有一科教案在县获奖,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评选,对优秀的在《宽小教研》上刊载,推荐给辖区学校教师学习参考借鉴,或向上级教研部门或有关报社推荐,尽可能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

(2)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得到充分展示,教学风格得到充分发扬。并对其他教师提供示范作用,让全体教师站在骨干教师高起点的经验之上迅速成长,让他们少走弯路。并对担当示范课的教师在考核、工作综合考核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激励与优惠。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围绕市县课题及各研究专题组织开展好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教研课、常规应用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送教下乡等,坚持将业务学习与自修学习结合起来,推动资源应用普及提高,推进课改工作深入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组织工作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细则》、《听评课要求》、《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并落实业务学习制度。教研组长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与优质资源应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研组活动。学校教导处根据实际对每月的教研活动任务进行安排,除了教导处组织的校级教研活动(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实施的阶段研讨交流活动)外,其余时间为各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案例分析、问题“会诊”、骨干教师与教师交流指导,或组内听课、交流等。还要求教师坚订阅教育杂志报刊,记下读书笔记,每学期结合课堂教学实施或课题研究等写一份心得体会。学校还利用教研活动组织业务学习,让教师围绕专题轮流发言,发言做到“三有”:有鲜明的主题,有自己的教学实例,有完整的资料积累;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网络或光盘教材教育专家讲座或报告,以逐步形成系统的应用科研教育理论观点。

五、建立跟师帮教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应用,我们农村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要想教师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我们从角色转换开始培训,消除他们因接触新环境而产生的拘束感、恐惧感。为此,学校就加强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每学期开展一次新课程优质课赛教,每学年举行一次学区教学能手赛,组织教学能手、课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开展帮教结对子学习活动,采用师徒双方双向选择的师徒结对形式,着力抓好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认真组织“跟师帮教结对子活动”,完善活动方案和要求,督促师傅上好示范课,徒弟上好创新课,促进教师快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还定期检查双方履行职责的情况,督促其按计划实施,及时给予评价,促进跟师帮教活动持续开展。

六、构建主体反思策略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育者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实现有效教育。自古至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国家的教育意志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来影响各类学校,由学校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规范约束,来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要使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教育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必须建立各个层次的主体反思机制,改进完善工作,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在目前的条件下应着重加强学校和教师两个反思主体的构建。

1、构建学校管理反思主体。学校工作尽管千头万绪,可教育教学工作是中心,学校校长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形象代表,要和班子成员要时刻关注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向,要有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科学的用人机制,有分层管理序列目标任务。在工作管理全程实施过程中,要时刻有反思不足,不断改进完善,牢固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脉略,确保学校的一切工作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以教学教研的发展来促进学校发展。

2、教师牢固树立反思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反思意识,是其实现自我成长的必备条件,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制度常规是否落实到位,反思没节课、每单元、每学期的教学活动的成败,给自己一个提醒或建议,反思自己的业务学习培训是否有实效,反思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自悟、自研能力是否有进展等等,只要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坚持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就不断地得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就在不断地提高

七、实施课题引领策略

近几年来,我校依托市、县科研课题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实施,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教师进行各学科教学基本功和资源整合应用培训,并进行阶段考核。

二、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优质课,以及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评选活动。

三、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信息资源应用课,每学期两节教研组或一节校级研讨课,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克服个人的局限性、片面性,拓展自己的视野。此外,学校每学期还组织一个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如课堂比武、学区教学标兵赛、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骨干教师的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帮助教师快速成长,逐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水平。

八、实施校本教研激励策略。

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大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学校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在学校计算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鼓励教师想办法自己购买电脑放在学校使用,集中解决上网费用,在平时学习培训活动中给予电费补助。对骨干教师加班为教师培训指导适当给予补助,在学习培训活动中按时完成任务,应用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奖励;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成果等获得县以上奖或发表者,按级别给予奖励,在县、镇、学校、教研组和学区等组织的新课程及资源应用的教学赛教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在每学期教师工作综合评价中予以不封顶累计积分奖励,并且给予单项奖励。同时,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获得优秀教案的进行奖励,学校收集以便今后教师参考借鉴。学校制定了《园丁工程实施规划》、《科研型教师实施细则》,实施科研型教师评选活动,实施“名师兴校”战略,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优质资源应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发展。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两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把培训渗透到这个“中心”中去,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尽可能的提高。建立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抓好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理论研究五大板块的工作。要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 “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内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使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意识,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第三篇: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质量乃至教育的发展。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手段,同时也是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载体。校本研修就是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摇篮,在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中产生重要的作用,更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校本研修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当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校本研修要达成四项目标:(1)形成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特色;(2)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培训培养模式;(4)加速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研修内容⒈师德素养研修研修的主题: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⑴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等,与教育和教师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⑵组织教师学习十八大精神。⑶教师分层制订自主发展规划。⑷研读职业道德篇,撰写师德格言,开展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总结活动。

2、专业知识和技能研修主题:抓好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专题讲座等辅导培训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⑵开展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实践活动,展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研修主题:增强教师育德意识,提高教师育德能力。⑴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⑵根据班级特点,开展温馨班级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活动。⑶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做好学科与德育整合开展活动培训,进行组内、校内或区级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⒋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主题: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⑴深入开展导学内涵的研究,以磨课活动的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细小却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问题,有效开展课堂教学。⑵开展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⑶积极开展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系列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全员、全方位培训,务求实效。在学校的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强化措施,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务求实效。我们从师德、师能、师风三大方面全方位入手,开展立体式校本培训,做到校本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1.推行六个一工程教师每学期向学校提交一个典型教学案例、上一堂优质(合格)课、交一份教学设计、一篇优质论文、一份教学反思总结、一个教学课件。学校为每位老师建立了个人档案,把六个一管理内容整理到个人档案中,并做好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我们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教研组、备课组长都由校内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突出、工作作风过硬的教师担任,为集体备课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教学评比和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凡本教研组教师的公开课,本教研组教师必须听。3.走出去、请进来为了使教师开阔视野,尽快与新课程接轨,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把我校的骨干教师或一般教师派到市、参观、考察、学习。参与外出学习的教师及时地在校内做专题汇报展示。让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后在教研活动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5.推行名师骨干教师制度学校实行名师和骨干教师制度。每年都要评出本常的优秀教师做为名师或骨干教师,并对他们进行经济上的补贴,以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更快更好的发展。6.上课听课研修。一是教研组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智慧,二是针对教师上的某一堂课组内进行说课、评课以提升实践智慧。达到互相供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动的结合。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无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家长和学生评价高,社会声誉好。二是调动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性,全校形成了团结、奋进、拼搏的良好局面,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办学质量在逐步上升,学校呈现可喜的发展势头。总的说来,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如还存在教学反思做得不够、因工作忙而放松学习,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与校本培训存在时间上的矛盾与冲突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实践策略与指导—作业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正在紧张展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识培训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具体操作时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与教师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一种理念只靠专家突击辅导是难以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的,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反复探索。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深入教学领域内部的操作性强,注意实效的经常性培训。因此,由学校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岗位作为培训主阵地,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培训便应运而生。校本培训既紧密联系教师实际,又缓解工学矛盾,可以说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和学习思考,体会到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主要应运用以下策略:

一、自我反思。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作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引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教学前的问题是侧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它着重指向思维内部,如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有哪些,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等。教学中的反思主要反映在行为记录上,这种行为记录与教案并行(教案上的每页都有并行的空白处,供教师随时记录),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着重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行为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分析,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策略分析,指对教学问题的调控措施及效果的分析;亮点分析,即自己满意的教学技艺和教学机智。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写教后记,主要有:学生在什么地方不易懂,原因何在,我的处理有效吗,学生在学习中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吗学习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在哪里,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弥补,教学策略应作哪里改进。自我反思有时还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如有组织的教学实录反思、教学录像反思,就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反思法,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它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

二、集体备课。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往往是每人承担一定数量的备课任务,再汇总成一本教案集,这种备课缺少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没有反思与研讨,虽说减轻了教师负担,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提高。因此,我们提倡集体备课要突出集体的交流与反思。这种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个人自备:教研组(或备课组)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分工备课表。个人自备时要突出重点,即着眼于研究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变式训练等。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好教学心得与反思,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集体议课:为了避免教师看讲稿一说到底,讨论时泛泛而谈,缺乏研究氛围的弊端,集体研讨时要把着眼点放在议,而不是以往的评。可以采用问说议结合的动态式议课形式,即首先由教研组的其它教师提问,再由说课人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解读,其它人共同研讨。如可向说课教师提问:你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你将如何突破?你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等等。议课时,大家还可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这种动态式议课追求的就是在争论辨析中碰撞出智慧火花,使说、议、研一体化。专人整理:集体议课后,要落实专人整理,整理时对议课中不同的思路提出不同的方案,供教师选用。整理的方案要留有空白,以便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再作个性化修改。这种专人整理的方案,最好打印,人手一份,使其成为充满集体智慧的富有个性的参考资料。反思修改:整理的方案不是成品教案,一般不宜直接进课堂,因为它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的。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反思和修改,如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情境的再创设,教学效果的再评析等,重构教学方案,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集体备课要定时定地点,教研组成员轮流坐庄主持,学校应有专人检查考核,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

三、互动研讨互动式研讨是一种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突出教师参与的培训形式。这种研讨注重让参训教师直观体验和感受新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平等讨论,帮助教师在参与中品味、体验课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这类研讨由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集体听课: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先听一节研究课。要求每个听课人员着重思考几个问题,如:这节课体现了哪些新课改理念?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你认为应如何改进?你平时是如何上这节课的?你的课与课例相比有何不同?你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应如何在不同课型中渗透新课改理念?你能举例说明吗?分组讨论:讨论围绕课例进行,小组讨论重在营造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学术沙龙环境,鼓励教师畅所欲言,让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摆出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时候某个人的发言可能诱发出奇思妙想,有时候某个人的几句话可能使困惑难解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的培训能引发每一个参与者的激情。大会交流:先是小组汇报,汇报既讲共同观念,也谈不同看法,组员随时补充,其它教师可自由提问。接下来是授课教师的自我解读,包括自己的设计理念、实际感受和需要与大家讨论交流的问题,这个汇报也是多向的,每一听众都可参与讨论,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师们在培训中亲身体验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专家分析:这里所说的专家不仅指专业教研人员,还包括本校和其它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分析不再单纯讲理论,也不是一般性的经验介绍,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专家学者不能只在上面讲,应该在讲课前后都走到一线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评估:总结主要是分析这次活动的优缺点及各小组讨论的进展情况,对讨论积极、研讨性强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总结要特别重视提炼活动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互动式研讨的重点不是理论学习,而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在互动式研讨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四、案例学习学习就是通过生动故事的呈现和描述,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进行多方面分析,来理解和提炼有关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智慧,促进教师成长。中小学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历了许多教育故事,有些事情如果不去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从中感悟到某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案例学习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收集和整理实践素材(自己的或他人的),形成第一阶经验(案例),这是所有教师都要达到的;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形成第二阶经验,这实质上就是反思;进一步地把相关案例串联进来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升华为自己富有个性的理论,则形成第三阶经验。这是一个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和他人的实践。可以通过案例征集活动,评比编辑案例集,宣传优秀案例;还可组织专门的交流,让部分教师现身说法,追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故事,在讲述中不断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角色定位,然后由专家教师或其它培训者就其话语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疑难与困惑的解决办法,帮助教师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辨析能力。要有意识地收集、提炼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门的案例学习。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组织者要注意灵活调控学习进程。可以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为了不使讨论东扯西拉,只关注细节,教师可提出几道思考题供参训教师讨论。同时,组织者还要作全面、深刻的点评,点评时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

五、专题论坛题论坛是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而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它特别突出名师培养和专业引领的作用。这种培训主要有专题研讨、名师沙龙、专家讲座等形式。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产生的问题和疑难,如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如何指导学生自学等。这些要研讨的问题一般提前定期发布,供有兴趣的教师钻研。参加研讨的教师要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有的还要进行调研访谈,并且要应付同伴的各种质疑,这对主讲人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走向成熟的机会,当然对其它人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提高。论坛主要有学术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辅导、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咨询等,每一种形式都有特定功能。这是所说的专家主要是专业教科研人员。农村中小学如果离开了专业教科研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和参与,校本培训就易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走上专业发展之路。专业人员的指导主要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是新课改理念的现场解读。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还可与专家合作进行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这里所说的课题研究主要是指教师基于自身实践问题而引发的探索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它不是学校和教科研部门强加给教师的任务,它并不一定经过规范化立项,但纳入校本管理。学校和地方教科研人员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是学校课题研究的本质内涵。如交流、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理念,但在实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形式化或肤浅性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激活,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如何使课堂讨论、交流有效展开即成教师研究的问题。确定这一研究问题后,相关教师就可分头收集文献资料、案例,学习相应理论,经过讨论、分析后提出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再按此方案去到课堂实验、尝试,并根据实验情况调整方案,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总结与反思。这是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路子,它的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与反思。这里的总结反思要特别注意总结典型案例(成功和失败的),创建富有操作性的模式,并提升到教学理念层次。应有计划地组织每个教研组、每个教师根据实际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教学研究。可以通过小组学习、集体备课、自我反思、专题研讨等不同形式进行理性分析。学校还要有计划地通过随堂听课、问题会诊、调查访谈和课例分析等办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检查和考评、交流,激励教师养成自觉的反思习惯和提高研究能力。最后,要强调指出的是,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校长必须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培训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有专业引领的多向教研网络,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第五篇: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他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这主要表现在: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开放;只重视物质追求不谈理想,不要信仰等方面。新时期正确对待和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正确的理想信念,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是: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他们;消除他们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关键字: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策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都有不同的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宗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高教,主要是指宗教观念,它属于精神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下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一种反映,一种解释。但这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以理和解释,采取了幻想的、颠倒的、歪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曲的形式。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行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一个万能的“神”,这个神能主宰人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的命运,主宰万物发展规律,并且不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可违逆,人类需无条件服从,经常是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重视和加强大学“神创论”。此外宗教信仰具有移民生信仰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性、民间性与外向传播性等特征,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工作在常伴有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长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实际的学期性、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生工作管理中更要深知这项工作意义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等特征。的重大,注重对大学生中存在宗教信1.2 宗教的两面性 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大1.2.1 宗教中的积极方面 学生选择正确的信仰进行研究。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规范

如: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1 宗教信仰的含义及宗教的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

爱人、惩恶扬善等,这与中华民族的两面性 伦理要求相容。同时宗教也关注世界1.1 宗教信仰的含义 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宗教信仰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慈悲兼爱,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在的现象。不仅是一种观念形态、历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史文化,还是一种社会实体,它对各独特的积极意义。客观而论,当前我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民俗、生活方式国宗教界广大信徒包括教职人员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的。宗教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积极力量,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团体。1.2.2 宗教中的消极方面

宗教本身是具有欺骗性的。宗教通过借助神灵,把人的本质力量变成幻想的现实来满足人和欺骗人,获取一种所谓的精神上的抚慰。一些宗教宣传从根本上否定了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出发认识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理念,轻视现实生活、迷信幻想,阻碍科学的发展;在充满激烈社会冲突的阶级社会中,这种思想也阻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另外,宗教容易作为西方教会国家非法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工具,被人利用宗教的某些方面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规和政策的活动与宣传,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我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从事分裂民族和控制、干涉我国宗教事务的活动。

2.高校学生的“宗教升温”现象

2.1 高校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现状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理解与把握人和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理论。宗教自从诞生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恩格斯认为: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经典诠释。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宗教信仰问题已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近年来校园内宗教传播和影

响呈现扩散的趋势,出现了“宗教信仰升温”的现象。

200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中因各种原因而信教的合计为1 1.8%。据最新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2.5%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或者有宗教信仰的倾向。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有些偏大,有待商榷。2008年5月对暨南大学254名大学生的随即抽样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9%,这个数据与实际状况比较接近。

在调查访谈中,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宗教信仰盛行,社会就会安定,就会繁荣,所以希望大家都有宗教信仰。”还有学生认为:“信仰,只是一种精神支柱,不要太追根求源,我现在和你差不多,上帝就那样在我心里似是而非的存在着,但我很快乐。”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依然停留在常识和知性层面上.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综合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尽管统计数据差异较大,但信仰宗教的比例最低也在10%左右。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升温”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也成为摆在我们、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和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2 原因解释

2.2.1内在精神需要

人类思想史长期以科学主义为主导,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在主客体之间搭起认识之桥,方能把握科学规律,从而支配客体。科学理性被人类推崇到至尊的地位,“以致造成物欲横流、精神境界低下”的现象。Ⅲ庄子曾质疑:“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当代人文主义哲学家伽达默尔等人也不满足于这种传统的主客体关系的认知方式.提倡万物一体、相通融合,强调在更高的审美境界高度来把握万有相通的宇宙整体。由于科学以外部事实为追问视域,无法满足人内心深处的终极意义追问,“于是人转向科学和事实世界之外,到‘神秘世界’的领域中去寻找意义和价值。显然,这种把意义和价值推到超验的彼岸的观点是抽象的、不现实的”。英国著名学者费雷哲认为,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自然力量的迎合和抚慰。显然宗教认为在大自然的隐蔽处存在着一种有意识、有人格的力量——人格神;崇拜者如果迎合、取悦人格神,便可以使之造福于自己。人类始终追求有意义的存在,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存在的意义或精神的寄托,宗教的存在则让一部分人得到了精神的寄托,获得了人生精神的支点。人类的意义追求和精神需要是宗教信仰产生的内在动因。

2.2.2多元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的深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价值体系的多元结构,势必会导致一元化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和解构,造成价值观体系的紊乱和冲突,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进一步加剧人们在信仰上的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在多元的文化价值时代。多元与一元不是简单、外在地对立和排斥的,而是相通、共生、良性互动的关系。如果不能尽快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统领、主导、整合多元的价值局面,势必会导致信仰层面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下,宗教也就会自然成为人们多元的信仰选择之一。

2.2.3特殊的人生境遇

宗教信仰是基于人类的基本精神需要而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精神内聚力,并能将精神、情感里的要素标准化、神圣化,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消除人生苦闷。当人遇到挫折和失落,导致心境复杂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比如,当大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恋爱受挫、就业失败时,往往会思考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追问人生价值和意义何在。如果此时大学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可能就会动摇他们在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无神论信仰,转而诉求宗教,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宗教意义上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产生心理皈依,形成宗教情感和宗教认同,最终就有可能形成宗教信仰。此外,特殊的家庭环境也是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甚至是终身的,有些家族有信仰宗教的传统,孩子受到熏染,日后契机成熟,自然会引发宗教信仰的“幼年”冲动。

2.2.4宗教艺术的魅力

宗教独特的建筑、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希腊宗教艺术为例:希腊的艺术家们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宗教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想象力,形成了希腊宗教艺术的独特而卓越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方法,创造出来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性化的特征,许多雕塑艺术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完美的形象,如光明和文艺之神阿波罗被塑造成一位健美、漂亮的体育家;许多文学作品,如荷马史等取材于神话,表现历史和现实;此外,大量的宗教电影、文学作品也让青年大学生感到艺术的震撼,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在全球所有书籍中发行量最大,也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

2.2.5青年大学生追求时尚的个性特征

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矛盾最为复杂的阶段,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西方宗教以各种奇异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敢于尝鲜的“口味”和猎奇的心态,在广度、深度、频度、强度四个维度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影响。此外,青年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还有把现实需要与理想追求整合统一的迫切愿望,这种整合的诉求不仅表现在内容和程上,还表现在性质和方向上。信仰具有“方向性”的特点,这也是青年人的困惑和烦恼所在。青年大学生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需要在“方向性”上得到指导和帮助。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长期的,现实生活中,突出表现为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一些宗教的符号,并以此作为流行时尚。比如,佩带十字架装饰物,佩带观音佛像,进寺庙献香许愿,参加教堂活动,宗教节日圣诞节广受大学生欢迎等。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相关对策

3.1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高度的实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应该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平理论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精神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3.2 增强大学生对宗教的客观认识,消除他们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

速发展,西方文化和外来宗教的新鲜时髦而有趣的表现形式使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应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讲座等,正面介绍宗教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3.3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用科学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高校应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来消除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普及科技知识,揭露宗教的真面目,让大学生认清宗教和迷信的本质,帮助大学生们摆脱宗教迷信束缚,抵制歪理邪学,反对伪科学,增强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其次对一些目前不能解释的离奇现象,应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大学生不至于被迷信、伪科学等所迷惑。3.4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避免宗教迷信影响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让大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帮助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扰,在大学生无助的时候给予关心、指导;高校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解决好就业难等涉及大学生利益的种种社会问题,减轻大学生的生存压力。3.5 强化高校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直接面对和接触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既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极为重要。为了能及时给大学生解疑释惑,澄清大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应当要求高校教师高度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强化高校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提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又要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不允许外教在校园内从事宗教活动,密切关注有宗教渗透的外教动态,提高防范意识。

3.6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各高校党委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根据大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业余党校、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等有效阵地,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让大学生了解入党和宗教信仰相对立的现实问题。党和政府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这一政策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唯物主义者,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应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认识和掌握宗教自身规律。加强党员形象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 先锋模范作用。虽说小部分党内“蛀虫”破坏了党的作风建设,但这些决不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旗依然高高飘扬。应通过业余党校学习、组织观看宣传片等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越是在98抗洪、“5·l2”抗震救灾等人民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用实际行动抒写伟大的忠诚,集中体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无私品格。

3.7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学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在致力于对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应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大学生、塑造大学生。使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爱国思想、正确的人生理念、浓厚的人道精神,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校理想信仰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高校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以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并把心理咨询工作做实、做细,紧跟时代步伐,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及时治疗和疏导。切实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心态得以正常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从而改变大学生盲目信奉宗教的从众心理。

3.9 从人的本性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信仰表现人对最高价值的追求,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统摄地位。高校为了重建大学生信仰的精神家园,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引导大学生的发展。人的信仰是人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个人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集体。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信仰融人到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中,个人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要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社会中生存,不可能脱离精神文化的引导和脱离政治思想的影响,大学生需要融入社会之中,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激励。只有树立符合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理想信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3.10 高校应通过与家长共同配合,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家长应配合学校开展对学生的信仰教育。首先,大力提倡家庭幸福和睦,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融洽相处,相互尊重,快乐地共同享受生活,进而延伸至和外界社会、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才能真正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其次,家庭教育必须素质化。主要通过高校思政管理人员运用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方法,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提高

家长实践能力。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最后,高校思政人员要与家长共同配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同时对大学生的信仰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分辨善恶、去伪存真,提高他们道德判断的能力,推进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信仰教育。

参考文献:

[1]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4).[2]刘莉萍.论儒学与中国宗教信仰的关系[J].伦理学研究,2006,(5).

[3]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4]宋敬敏.信仰教育应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J].北京成人教育,2000,(8).[5]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

[6]陈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5,(3).

[7]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46,12.

[8]J.G.费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19—20.

[9]张世英著.境界与文化—— 成人之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3.

[10]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5.

下载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研修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师源性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的......

    培养小学生的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研修日志

    培养小学生的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研修日志 根据本次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

    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策略

    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然而以往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的一点设想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的一点设想 (小学数学广西钦州钦北小学数学一班 ) 发表日期: 2012-11-29 13:54:23 | 优秀 校本研修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氛围;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文化;是......

    校本研修中的问题

    校本研修中的问题 一、再谈作业批改: 对作业的再认识:发给学生的作业必须是自己先做过的,如果是学生不可做的当属教学事故。 批改作业是师生沟通的渠道。 不会编辑作业的老师不......

    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2011级1班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班级情况介绍:班级50人,其中包括教师子女1人,补录2人; 班级存在的问题: 1、心态上:班级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斗志不强,目标不明确,做不到竭尽......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点击数:[3779] 作者:王黎敏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9-03-23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

    班级读书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班级读书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王林 近一两年以来,班级读书会开始登堂入室,进入了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始用正式的语文课时来指导整本书的阅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仅在下课前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