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00: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第一篇: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何谓故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具体教学目标,而以故事形式为表现手段的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笔者自从教以来,在思想品德课的实践中,尝试过故事教学法的运用,现就一些心得体会及思考撰文论述。

一、故事教学法运用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资源,这带来对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其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带来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最终归结与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其三,面对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人类对发展价值观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必然要随着变革。

(1)改革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本位、教师本位观念必须朝着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教学的过程提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过程。把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和“全员”发展,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2)改革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方式方面变革。要求老师在教学模式方面变革创新,不断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枯燥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兴趣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建立起以能力提升、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原来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学生内向、被动、自卑、恭顺、服从、逆反等等弊端逐渐由兴趣、健康快乐、富有创造性、个性这些特点代替。

(3)改革要求我们在内容的学习上与时俱进。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不止局限于教材而要联系学生的兴趣、经历、经验等学生个体实际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体现时代的气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激发思想品德课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2、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单纯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的。因此,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老师是指导者。故事内容便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对象,故事便是帮助学生构建意义的认知工具。而故事内容作为构建意义的对象,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以此为基础加之喜闻乐见的认知工具的构建必将得到新的扩展和提升。人的认知发展一般遵循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初中生正处于心理、认知水平提升的阶段,但还比较幼稚,不成熟,比如认知活动的自觉性不强,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能力不足,记忆水平还比较低即意义记忆能力还没有增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客观现实状况,故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便切合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从而激发课堂活力,突出教学实效。

二、故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操作实施

1、认识故事教学法的特点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故事史,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凄婉;有的感人,有的愤恨„„,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者枕着故事入眠的美好童年回忆,听着祖辈父辈叙述着那遥远遥远的故事„„故事包含了人类个体和群体的既往的感知、体验、精神,古往今来,经典故事在人类的文明传承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可见讲故事,说故事,听故事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知识与技能,理想与信念的应用方法。把故事引入教育教学中,故事教学法便应运而生,那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条件下,这一教学法又体现哪些特点呢?(1)故事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由于故事一般本身结构小巧,精致严谨,情节鲜明跌宕,语言简练而生活化,寓意深刻突出而带来趣味性,较之结构繁杂,情节平淡,语言拖沓的说教理论,自然故事教学法更胜一筹,会给受众以内心的欢娱和启迪,避免了说理的枯燥无趣与排斥怨倦。例如:关于子女教育的寓言故事。家长: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免得他成为愚人。朋友:做的对,要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家长:可这笔钱数目不小啊,够我买头毛驴了。朋友:如果你买驴,不让孩子上学,那么家里就有两头驴了。通过这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学生不仅会心一笑,更明白教育改变个人命运的道理。(2)故事教学法具有主题突出鲜明之特点。很多说教理论本身深奥,加之学生个体自有的经验所限,一般学生难以理解,但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却能让学生清楚而明白的理解,使道理深入人心,也就避免了学生的理解似坠云里雾里,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母鸡生蛋故事,内容说:有一对老夫妇,生活很贫困,家里面养着一只老母鸡,突然有一天,这只老母鸡下了一只金蛋,而且以后每天一只,从此,这对夫妇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们认为太慢了。他们想既然每天能下一只金蛋,那么肚子里肯定有很多金子。于是夫妇俩一合计,把老母鸡杀掉,结果扒开肚子一看,啥也没有。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很容易导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教学主题。(3)故事教学法具有形象性。很多思想品德课程中抽象的概念、道理等东西,通过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接受,而通过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涩为甘甜。例如:在讲授创新的作用时,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到郊外旅游,在森林里玩得正高兴时候,忽然听到老虎的叫声,哎呀,老虎来了怎么办,于是两人开始有点慌了,其中第一人赶快蹲下身来,从身后的背包中拿出旅游鞋换上,第二人感觉很奇怪就问他: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换鞋有啥用呀?第一人说:老虎的确跑的比人快,可只要我跑的比你快就行了。于是飞快的跑了。第二人不慌不忙,把鞋脱掉,爬上了身旁的一颗大树。很快老虎到了,看见树上的人可吃不到,就向前追去,很快追上把第一个人吃掉了。

(4)故事教学法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无论男女老少,不论高年级同学还是低年级同学,故事,无论受众所受教育程度,故事都能激发其兴趣,增强说服力。

2、故事的选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具有如下特点:思想性,课程的设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逐步树立远大理想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人文性:注重用优秀的文化培养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实践性:关注学生、社会实践,通过自主参与,扩展知识技能,提升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以上特点,为故事的选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1)、从教材中选取。新教材中的穿插故事很多,我们要用好。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时,教材中选取了古代的《颖考叔孝亲》传统故事,讲到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时,教材选取了论语中的一段《孔子与弟子交流理想》的传统故事等等。(2)、从生活中选取。我们要关注学生身边的事,关注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把这些事迹整理好,就是一部动人的故事,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深刻启发。例如讲到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主题时,就结合当前社会的时政热点,选取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来学习。例如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事迹,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张晓事迹等等。(3)、从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选取。传统的优秀文化历经时间岁月的考验,而代代传承,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虽历久却弥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例如:讲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就要选取《负荆请罪》、《苏武牧羊》、《徙木立信》、《尾生抱柱》等等经典的故事

3、故事的呈现方式。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常换长兴,不仅要求故事内容的新,也要注意呈现方式的新。可以用以下方式:(1)讲述式,老师来说可以,学生来讲也可以,总之,要求新求变。(2)多媒体式,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选取视音频资料,这样带来的视觉效果将更有冲击力,学生由此获取的感性认识更易于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如《负荆请罪》《苏武牧羊》等等故事就可以选取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3)表演式:有的故事由于可以让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学生在扮演中主动参与了教学环节,激发了动力,增添了实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也拉近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情感,融洽了关系。

4、故事教学法运用的注意事项。(1)为突出故事教学法的效果,必须精选主题明确的故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讲述者,表演者必须对故事主题,情节有深刻地把握,吃透故事,消化故事,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受。(3)语言表述要富有情感,节奏,包括语音,肢体语言等,要置身故事情节中,以专业的状态投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故事的平铺直叙,单调乏味,也才能使思想品德的课堂摇曳生姿,多姿多彩。

三、故事教学法运用的价值体现

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它必然随时代的变迁而创新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当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场教育创新发展的潮流中去。故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也必将体现出他的意义和价值。

1、体现了健康教育的价值观念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但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充满个性差异的人,因此必须把培养健康的人放在教育的首位,离开了健康谈教育,那么人的发展目标就无法实现,也就失去了价值。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灌输教学模式带来的人性的压抑,幸福快乐感丧失的状况,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天堂。因为,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人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养成好学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学而不厌,学习自然成为快乐的事。

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要主要分为五大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需要不是同时并存的,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故事教学法的运用突出的关注了人的需要和发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在满足了学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的基础上才去实现更高的需要。通过故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对故事教学活动的参与,激发了兴趣,增添了快乐,发掘了潜能,获得自信与成功,而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

参考资料:教育部 2001年7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4、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 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 教育 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

体行动。

总之,品德课中只要案例选用得恰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一堂死水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呆板地接受教条为主动地探索理论,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关于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研究

初三思品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回顾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还没有真正改变教学实践中的机械被动性,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

通过调查显示,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体验。具体的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悦体验却大幅度下降,而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就了较多学生的“失败者”心态。通过听课、调研等活动,我们发现教师重视了教学的预设,但是有些情境的创设不太恰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导致了课堂的生成有效性不高。我们认真分析了老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决定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学习方式和创设情境教学,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科学化、有效化,促进师生可持续性的共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研究趋势

情境学习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早在国外兴起,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80年代后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借鉴了当代西方的情境学习理论,给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育理论。

近年来,将情境教学理论移植到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也在逐渐增多,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少有像其他学科那么系统的理论建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对情境教学在新课改背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停留在表层上,未能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进行情境教学。因此,本课题将从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意义及当前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几个方面作出探讨。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探讨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实施的方法与途径。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情感,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

1.创设有效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境,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切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知识和实际事物情境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知识体系。这种情境不但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知识性,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或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地,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巧设悬念,给学生留下一点问题,创设出一种信息差,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以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地态度主动学习。

3.创设有效表演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由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的方式,表演形式包括小品、相声、哑剧、角色扮演等。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由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4.创设有效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把录音、影片,FLASH歌曲、故事、新闻剪辑片等通过音响和屏幕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体现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专题化,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等开展研究。

1.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积极学习,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以及我校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实验观察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4.个案研究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思品课教学的策略。

5.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预期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案例、教育叙事和相关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撰写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教学叙事及相关论文能力得到增强等;

七、课题实施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5月)

调查师生情况,查找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手段,制订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①召开研究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②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定期进行研究课活动。

③各研究成员定期上公开课,请校领导及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对课题实施全面研究、修改、完善积累经验资料,积极撰写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10月——12月)

①系统分析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及有关论文。

②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成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 任国清 成员: 徐京伟 庞玉莲 肖素玲

具体分工:任国清负责组织整个课题研究过程,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总课题研究报告。

徐京伟、庞玉莲、肖素玲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实验,归类整理实验档案,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南充市南部县铁鞭小学魏云昱

魏云昱,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导主任,现年44岁。2006年4月被评为“南充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9月评为“南充市专业学科带头人”; 2009年9月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充市优秀教师”; 2010年9月被评为 “四川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 2011年11月本人荣获南部县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电话:***QQ :315729627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是更好地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运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并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变得形象生动。

一、思想品德课与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中考学科,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及教师的传统教育方法,使学生 1

往往感到思想品德课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引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学中耳闻其声、眼见其形,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教材,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巧设话题,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讲授七年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利用动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学生已懂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是森林资源遭到乱砍

滥伐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时再出示一幅《落泪的地球》的漫画,让学生思考发言,并联系实际谈谈有何体会,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保护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而激发了学生心中的共鸣:“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以往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讲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不断探索,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步缩小,师生共同针对教材内容与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使师生之间的这种教学交流逐渐变成情感交流、心灵交流,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

2、实效原则。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选材一定要新颖、典型、贴切学生实际,制作的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多。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

3、互动原则。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四、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方面大大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不恰当使用或是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造成的。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备课准备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的唯一教学手段,这就造成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造成部分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也使得部分教师在课程的准备上不足,只是针对多媒体情景教学的讨论而讨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要明确主辅,切忌本末倒置。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如果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虽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3、要注重多媒体信息之间的有效搭配。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维,.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适时使多媒体信息之间进行艺术配合,效果会很好。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无关的或互相矛盾的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呈现。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促进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2014年2月23日

第五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体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的

体会

信息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既解放了教师的粉笔,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我就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运用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通过多媒体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和编辑,把声音、图片、文字、影像,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需要组织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能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例如如思想品德“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我们的教学内容,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们就要感动学生,以往我们常常讲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通过创设情景演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初一年级《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我们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关于一些青少年被非法侵害的视频,再用图例演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现场表演遇到侵犯时,如何选择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保护自己的途径

总之,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发活力 突出实效 彰显价值---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