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时间:2019-05-13 00: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第一篇: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摘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专业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因,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用人单位大多需要的是实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就应从研究型转变为实干型。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陈旧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通常超过三分之二。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在如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上却显得不足。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

(二)实践教学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加之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因而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缩小教育与实际的差距。

(一)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以前,用人单位往往是根据应聘者是否具备要求的学历而作出选择,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可看出,用人单位在重视求职者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会计求职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科成绩、会计实习经验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其社会会计兼职情况或经验。而据已经参加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反映,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企业需求要求会计毕业生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其核心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要求会计人员理解新会计准则,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在会计教育中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高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探索会计教育的新路子,突出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如何应对会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挑战,成为学校应认真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重点就是要设计出适应于会计实际工作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数码字和文字书写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随时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修养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到企业单位调研和实践,使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要争取通过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

1.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第二篇: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摘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专业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因,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践教学;改进措施;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高伯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河北 秦皇岛,066004;张建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河北 秦皇岛,066004;薄云霓,秦皇岛市医保中心,河北 秦皇岛,066004;张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175-00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用人单位大多需要的是“实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就应从“研究型”转变为“实干型”。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陈旧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通常超过三分之二。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在如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上却显得不足。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

(二)实践教学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加之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因而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缩小教育与实际的差距。

(一)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以前,用人单位往往是根据应聘者是否具备要求的学历而作出选择,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可看出,用人单位在重视求职者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会计求职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科成绩、会计实习经验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其社会会计兼职情况或经验。而据已经参加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反映,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企业需求要求会计毕业生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其核心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要求会计人员理解新会计准则,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在会计教育中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高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探索会计教育的新路子,突出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如何应对会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挑战,成为学校应认真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重点就是要设计出适应于会计实际工作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数码字和文字书写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随时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修养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到企业单位调研和实践,使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要争取通过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

1.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2.采取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教师

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安排到企事业的财会部门进行业务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会计教师经常到企业进行调研,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际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会计教师的讲授应立足于“走向社会”这一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掌握新的会计信息,可以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这样不但能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有助于学生得到第一时间的会计信息。学生开阔了眼界,也感到一种紧迫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莫大的需要与兴趣。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实践的充足环境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联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这类企业是学生求职的主要去向。第二,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财务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五)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学校授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选定的教材讲,学生记笔记,作业是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学生没有主动性,基本是被动学习。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也是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但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所说的都是对的,要以教师说的去完成,大多数学生养成碰到问题不是自己如何解决,而是找教师帮忙解决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很不利。

因此,必须改革会计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教师中心的偏向,由关注教法变为关注学法,即不是要学生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

1.会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为主”。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结束阶段,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学生可以分组分岗位或单独进行会计模拟实务操作,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到财务分析整个业务处理流程完成一次会计循环,碰到问题也应该养成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将是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2.教师讲授为辅。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辅以适当的教师讲授是必要的,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助解答问题。指导教师不应该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更多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会计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对指导教师可先行进行培训,强调引导方法而不是给出答案,指导教师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每天都被学生包围无休止解答问题。当然,指导教师也可以精讲部分难点内容,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练,既动手又动脑,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学生问互相讨论。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不是问会了会计知识。

3.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这就要求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因此,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对各主要财务软件的练习,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取得会计电算化证等专业技能证书,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砝码。

建立新的会计教育模式任重道远。但是,不论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式如何,始终应该把会计教育以企业需求为依托作为基本的理念,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为目标,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变化的脉搏。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质量及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对整个会计专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第三篇: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浅析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电大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极为重要。一面就是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笔者认为应侧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其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具体而言: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应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实践中,针对实践内容,先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搞好自身继续教育的学习。强化知识的自我发展。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根据会计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信息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是主导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经之路。

孙洁

第四篇: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远程学习,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像一滩死水,要有源远流长的活水。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变来应万变。以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每个教师都要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努力建树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师的职责不再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思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用书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意”,它体现着先进的理念,但并不完善,还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教学细节,只能这样我们才不会循规蹈矩,才会更有创造性,这也是教师在提升自己。

(三)读懂学生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展开多种多样活动,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式与方式

没有评价就没有反思,也就无所谓改进,让评价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反思,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意见,在这样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大幅度提高,他们才会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以鼓励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学生才会感觉他受到了良好的关注,从而内动力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第五篇: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学习柳清秀老师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心得体会

国培历史班

李成功

古语说的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的战,唯有正视之,才能攻克之。新课程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及早关注、了解,面对新课程,是很难适应的。

一、关注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历史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具体表现为:

1、在课程目标上,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2、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选择上,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3、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4、在课程实施中,要力争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

二、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历史教师要及时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所谓:授之于鱼,不与授之于渔。也就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变“教”为“导”,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如近段时间兴起的“发现法”教学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这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不断充实自己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必修模块”抑或“选修模块”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到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因此,作为新课程的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它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已、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迎接挑战。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

第一:拥有广博的知识。毋庸至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以及要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语云:只知经,则不足以通经也!正是此意。所以,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历史教学除了史学之外,还应了解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尤其是地理和文学。有人说,地理学和文学是历史学的两史眼睛。以历史与文学为例,新课程明显突出了科技文化这一块的内容。要上好这一必修模块的内容,良好的文学功底必不可少,古人曾云: “文史相通”。如《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一些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为了了解唐代开元、开宝之际的历史面貌,杜诗就不可不读。至于世界史,以法国为例,则有巴尔扎克的、大仲马、雨果、莫泊桑等的大量作品。它们反映了法王路易

十三、路易十四和英王查理一世的统治、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七月王朝、1848年欧洲革命直到普法战争等历史阶段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高度评价巴尔扎克;列宁曾赞扬普希金的《叶甫根尼•奥涅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可见,文史是相通。历史教师要做到博而专。

第二: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交互性、实用性强课件,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它具有: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分析、运用能力;增加容量、突出重点;及时反馈等优点。因此,历史教师学习和掌握一般的电脑操作技术、上网搜寻信息的技巧、制作课件本领无疑是十分迫切的。

简单而言,在新课程下,终身学习不再是一个口号,历史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实际上,很多历史教师一直都在不断学习。学习的途径有多条。可以参加进修班学习,可以参加培训会,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进行自学,还可以到其它学校听其他教师上课观摩学习等等。但是,最有效的学习,或说是高层次的学习,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因为在进行历史教育过程中,需要理论支撑,就要学习;需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就要学习;碰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学习,等等。可以说,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伴,在取得研究成功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发挥集体智慧

新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可谓“面目全非”。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很难完全正确把握新课程课堂教学。因此,进行合作,发挥历史组的团体力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历史组的组员之间要分工明确,每个组员负责攻克一个模块,或一个专题,甚至多个组员负责一个专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及早准备。唯有如此,才能把新课程教好,很难想像一个人既要准备政治史,又要准备文化史,还要准备战争史,这样做,只会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共同积累、集体备课、细心留意、有意识的收集都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的话,深为历史教师的我们,也是要被历史所遗弃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必将给中学教学带来极大的震憾,必将引起教学思想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早日准备。相信是完全可以胜任新课程的。

下载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浅析

    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开办了会计专业,但由于办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过......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

    从技能大赛看会计实践性教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会计技能大赛对促进师生发展的思考 徐美玲 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正随着社会......

    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培养实用型人才

    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培养实用型人才 朱永红 (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扬州2252O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学科知识迅速变化 在传统教育目标导向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会......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中职学校是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的阵地。作为中职学校不但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杨华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江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

    更新观念努力实践教学随笔

    2001年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一年,我所承担的一年级的音乐课也是实验的科目之一。“什么是课改?”“课改以后该怎样上课?”这些都一直是我心中的疑问。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人民教育......

    会计一体化教学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