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2013年10月20日,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东丽华明中学举行。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课堂实录】
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这是冯骥才的照片。
师:通过刚才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珍珠鸟很漂亮,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话?
生:主人呀,你对我真好,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师:你们看,果然很胖。(拍拍孩子的肩膀,众人笑)生:主人呀,你照顾我真周到呀!师:于老师对你有个问题,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真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
生:我在主人肩膀睡觉的时候,他连写作都是轻轻的。
师:我听出来,他在珍珠鸟睡觉时,动作都是轻轻的。真不错!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在我在笼子里还没飞出来的时候,你从来不睁大眼睛看我。师:嗯,一瞪大眼睛,我就害怕了。这个同学说得真不错,真细心。师:还有例子吗?证明对我照顾得真周到。生: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你也不来管我。
师:我在灯绳上晃,他都不生气。还有没有例子? 师:你们看着我,就是不说。你来说,还有没有例子? 生:没有发现。
师:呵呵,那你的眼睛不够明亮。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里一样安全。”
师:是不是呀?照顾得好不好?再举一个例子。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师:嘴啄他的笔尖,都不生气。不错。
师:眼睛看于老师。于老师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你现在用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能不能写?
学生不敢回答。
师:把课文打开,来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第一段谁来读? 生读第一段。
师:你看。珍珠鸟高兴,“真好!”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段话是押韵的。刚才她写的“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好。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么照顾你的,举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四个例子都可以。会写了么?
师:这个任务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你能写一段话,就是成功的。开头,会了吧?下边举例子说明,他对你怎么好的。当然,你要是能写两段话,三段话,就更棒了。我告诉你们哦,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两篇作文,等一下你们写好了念给我听,我也念给你听,好不好?
师:如果你有困难,不会写了,就举手示意,我会走到你的跟前。
师:题目就是“冯骥才”,写在当中。第一句夸一夸冯骥才,然后写一写冯骥才怎么照顾你的。
学生开始写作。
于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或是低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给学得好的学生画上五角星。间或,还集体指导一两句:
● 头抬起,身坐正。自己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你们在写冯骥才时,能不能写写外貌啊? ● 写的时候,可以看看课文,课文可以参考。● 你的姿势是最正确的,最端正!
整整20分钟!会场里一片寂静,仿佛可以听见学生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
20分钟过后,于老师请画上五角星的同学到台前来,读给大家听。学生精彩的习作,不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最后,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写的两篇下水作文。要求同学们课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苏教版的《珍珠鸟》备受质疑,说改编后的课文删去了原文的眼睛——“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许多老师就改教原文。而于永正老师却尊重编者,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用小鸟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创造了一堂简单而又扎实的读写结合课!学生埋头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几乎全部用于了写作的引导与评价。这,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于老师在课后谈到了教学的两种境界:第一,读;第二,写。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呢?不是课文内容,更不是详细的分析。我们的课堂,最终要看学生会不会,得到没得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追寻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第二篇: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孔令权
北国已是寒意渐浓,西子湖畔却温暖如春。11月19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不由想到了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写的八个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一柄重剑,坚定、从容。玄铁重剑练就了杨过一身浑厚的内力,玄铁剑法招数简朴,反而胜过诸般花巧之招,凝聚了上层武功的精髓。
【课堂实录】
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这是冯骥才的照片。
师:通过刚才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珍珠鸟很漂亮,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话?
生:主人呀,你对我真好,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
师:你们看,果然很胖。(拍拍孩子的肩膀,众人笑)
生:主人呀,你照顾我真周到呀!
师:于老师对你有个问题,你怎么让我知道,冯骥才对你照顾得真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
生:我在主人肩膀睡觉的时候,他连写作都是轻轻的。
师:我听出来,他在珍珠鸟睡觉时,动作都是轻轻的。真不错!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在我在笼子里还没飞出来的时候,你从来不睁大眼睛看我。
师:嗯,一瞪大眼睛,我就害怕了。这个同学说得真不错,真细心。
师:还有例子吗?证明对我照顾得真周到。
生: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你也不来管我。
师:我在灯绳上晃,他都不生气。还有没有例子?
师:你们看着我,就是不说。你来说,还有没有例子?
生:没有发现。
师:呵呵,那你的眼睛不够明亮。
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里一样安全。”
师:是不是呀?照顾得好不好?再举一个例子。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
师:嘴啄他的笔尖,都不生气。不错。
师:眼睛看于老师。于老师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你现在用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能不能写?
学生不敢回答。
师:把课文打开,来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第一段谁来读?
生读第一段。
师:你看。珍珠鸟高兴,“真好!”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段话是押韵的。刚才她写的“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好。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 1
么照顾你的,举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四个例子都可以。会写了么?
师:这个任务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你能写一段话,就是成功的。开头,会了吧?下边举例子说明,他对你怎么好的。当然,你要是能写两段话,三段话,就更棒了。我告诉你们哦,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两篇作文,等一下你们写好了念给我听,我也念给你听,好不好?
师:如果你有困难,不会写了,就举手示意,我会走到你的跟前。
师:题目就是“冯骥才”,写在当中。第一句夸一夸冯骥才,然后写一写冯骥才怎么照顾你的。
学生开始写作。
于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或是低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给学得好的学生画上五角星。间或,还集体指导一两句:
● 头抬起,身坐正。自己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 你们在写冯骥才时,能不能写写外貌啊?
● 写的时候,可以看看课文,课文可以参考。
● 你的姿势是最正确的,最端正!
整整20分钟!会场里一片寂静,仿佛可以听见学生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
20分钟过后,于老师请画上五角星的同学到台前来,读给大家听。学生精彩的习作,不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最后,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写的两篇下水作文。要求同学们课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苏教版的《珍珠鸟》备受质疑,说改编后的课文删去了原文的眼睛——“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许多老师就改教原文。而于永正老师却尊重编者,采用了变换人称的方法,用小鸟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创造了一堂简单而又扎实的读写结合课!学生埋头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几乎全部用于了写作的引导与评价。在这样四五千人的大会场,在全国规模的教学观摩活动中,于老师敢于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敢于“冷场”20分钟。这,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大道至简;这,就是大师的风范!
于老师在课后谈到了教学的三种境界:第一,教过了;第二,教对了;第三,教会了。我们不要满足于教过了,也不要满足于教对了,要经常问问自己,教会了没有。教会,说到底,就是培养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呢?不是课文内容,更不是详细的分析。我们的课堂,最终要看学生会不会,得到没得到。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不正是我们追寻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研室)
第三篇: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本次周末万校、我、张燕、陈霞、欧阳宝、袁萍、汤晓等人参加了宜春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艺展示会。
周六上午听的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爱如茉莉》。课堂部分实录和感受如下:
师:我们一起上课。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导课略过)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小声齐读)
师:喜欢于老师的字吗?
喜欢哪一点?
生:喜欢老师的字大方、工整。
师: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听课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字写好,让孩子的心理装着他人,以身作则,有榜样,有要求。优秀的孩子会自觉模仿。写字不好的孩子会受到感染。春风化雨。)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三遍
师:有没有不止三遍的?
生:我读了五遍。
师:我读了七八遍。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板书“嗔怪”)读什么?
生:嗔(chēn)怪
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
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
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
生:没查。
师:你没查。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谁再来说?
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有意思吧?
师:再检查一个:(板书)眸子
生:眸子
师:“眸子”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
师:眸子是眼睛,那于老师又考试了“眸”的本意是什么?(于老师边说边在眸字下面点了个点)
生:眼珠
师:眼珠里面是什么?
生:瞳人。
师:瞳人的“人”字怎么写?
生:瞳仁
师:这两个,人和仁都对。
请上两位同学,面对面对视。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人。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也有个人。所以用“瞳人”也对。
师:好好学语文,语文很有意思。看书多了,就知道很多知识。在预习时要使用工具书。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意思,所以,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用“眸”组词。(听课感受:教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学习用工具书,是学语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但平时我们都没有利用机会教孩子、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引导了。)
生:双眸。
生:回眸一笑
师:“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这个“回眸一笑”只能用在女孩的身上,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与哪首诗吗?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出自于哪首诗?
师:你知道回眸一笑出自于哪一首诗?
生: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
师:你真不错,看了很多课外书。“回眸一笑”出自《长恨歌》,描写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生笑。
师:不要笑,应该支持他。
师:读的正确。在同学读的时候,我们不要笑,要给他支持。(再找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我很欣赏你的语气,语气比较自然。指导读——赶忙把“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师:加了引号,里面的句子要强调。
生读3、4自然段。
师:我断定你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我断定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不差。因为你读书读得好!
师:我是认真地听你们朗读。读书是很难的,我读了七八遍也不满意。现在你们仔细听,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停顿是为了转换语气,自己酝酿感情。还要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出人物的内心,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要读谁像谁。妈妈就要用妈妈的声音,爸爸就要用爸爸的声音,小孩就要像小孩,要演什么像什么。
教师范读,读到结尾,读出了泪花。
(听课感受:教孩子读书一直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教的,现在被于老师一点:读什么像什么,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感到指导朗读也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体会课文情感,沉进去即可。)
下面就不再一一详述。
师:1—4自然段主要写母女的对话,下面光练对话,看看怎样读。
指名一生找出本班读的最好,而且表演最好的同学。
师生表演情景剧,指导学生读对话时要“读谁像谁”。
练读女儿进病房门看到的一幕。
师:读第一部分清楚明白;第二部分要轻声、慢。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爸妈睡着了。
于老师范读本部分,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
师:有进步!掌声送给她。
师:不仅写了爸妈睡的样子,还写了阳光,为什么?
生:是衬托。
师:爸妈感人的一幕,连阳光都被感动了。一定要学会写景衬托。好好读书,多读书,就会写作文!
(第二课时)
师:书读到这份上,这个爱是谁和谁之间的爱,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像茉莉呢,咱们先研究一下茉莉有什么特点,静心读书,默读,朗读可以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而默读可以思考,当你思考的时候一定要默读不要出声,仔细地,从头到尾遇到写茉莉花的关键词标出来,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默读,默读要有速度,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生:平淡无奇
师:画出平淡无奇这个词语的举手?(于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在文中找出含有平淡无奇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还画了那些词语?
生:第二个是清香。
师:还有么?清香前面还有一个写香味的词语叫什么来着?
生:缕缕幽香。
师:(板书)缕缕幽香
师:齐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师:还有写茉莉花的一个词
生:洁白纯净。
师:洁白纯净,把这句话读一读。(板书)洁白纯净
师:这叫会读书,会抓关键词。
师:把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句子画下来。默读做上记号就深入了。
生:默读句子。
师:按顺序读读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你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学生和听课老师笑)
师:(学生边读,教师板书)买吃完没直奔坐握伏
师:爸爸怎么做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悄悄地进行着,悄悄地传递着。谁来读读病房内感人的一幕。
生读。
师:联系茉莉,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说说为什么爱如茉莉。
生答。
师:引导小结
师:下面我们写字,(提要求)
1、首先认真观察,慢慢描,把红色全部盖住。
2、注意头正肩平。
3、注意起笔和收笔
生写字描红。
师:已经描完的同学不要罢工,本节课只写四个字
生写字,学生推荐四个优秀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师:评价,指出优缺点。
师:写的不好的我给它整容。
生再次到黑板上写“幽”。
师:好,下课之前送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读好书,第二句做好文,第三,写好字。
(下课)
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层面,还是在处理关键词、关键段落、重点句子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巧妙理解字词。《爱如茉莉》,出示“嗔怪”,“嗔”字典上怎么解释?往往不经意间从一个字词,从一句话提起,但课堂往往起到出奇效果。学生生成也较快。于老师匠心独运抓住妈妈一个一个动作,“嗔怪”。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嗔”之意,现身说法,于老师和学生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博得在场师生开怀大笑,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氛围中很快理解词意。这要比苍白的说教、死记硬背,不知要强多少倍。相信,扎根在学生心里的不只是几个简单词语而已。接着考查词语“眸子”,什么是眸子?放手学生自己找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于老师的耐心点拨,几个学生学生配合表演,自己找出了答案。从而正确理解“瞳仁”,也记作“瞳人”。词语的处理,看似随口一说,随手一写,实质是于老师匠心独运,巧妙抓住有关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嗔怪”、“眸子”、“袅袅”,抓住了母女之间、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线,抓住了文本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实质。于老师处理方法轻松自然,没有“强买强卖”,学生学得有趣。关键词的提纲挈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处理文本不同角度出发,就可能达到事半功效的效果。几个苦涩、生硬的词语,在于永正老师的演绎下变得如此有内涵活力,有人情味。不让人折服哪行?正是:爱在细微处,读到情感中。
二、读字当头。检查学生读书环节,于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错音,力争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接下来于老师范读课文,爸爸、妈妈和莺儿的三个不同人物角色定位,在于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读书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妈妈的虚弱,妈妈的嗔怪、爸爸的体贴入微及莺儿的聪明善解人意,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爱,淡淡的、纯洁的、散发出缕缕幽香,犹如茉莉。指导学生读对话,也正是学生所期盼的环节,现实指导读女儿和妈妈的对话。强调读谁像谁,师生配合,学生之间配合。指导文中其他对话,独处病人的虚弱,体会当时的情景。做到入情入境。理解为什么“爱如茉莉"?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一下接触到文本的实质。茉莉花的特点,父母之间感情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板书“直奔、握、副、坐”。是啊,爱就是这样悄悄地、平淡地、无奇地传递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情真爱留美名。
总之,名师的课,听一节,有滴水见苍海的感觉。有大道至简的感觉。有榜样的感觉。于老师就是我们教学的榜样。
第四篇:听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定稿]
语文教学的魅力
——听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罗城县东门镇二小 黄 群
我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亲自执教的《梅兰芳学艺》一课。于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仿佛也置身于学生行列,在知识的神圣殿堂自主探索,任意畅游。我觉得,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两堂课,而是师生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的激情演绎过程,是学生在亲自参与中实现知识与能力及至生命同步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
一、导而弗演。
优秀的导演,对“戏”总是有透彻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总能将“戏”还给演员,让演员自己去体味、创造,只是在之前作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在其中给予必要及时的点拨与帮助,在之后作总结与提升。至于具体的一举手、一投足,并不作硬性规定。于老师完全配称教学领域的“优秀导演”。他已全窥了导中之“道”: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发现与闪光点,创设更多的发展机会,来激趣、导疑、引思、促创。例如:在分析梅兰芳学艺的投入神态时,于老师带领学生“入戏”:假如你是梅兰芳,你是怎样学艺的?在于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寓思于“动”,发挥自己的创意,以细腻而传神的动作,再现了梅兰芳学艺过程。继而“出戏”,深入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真正涵义。真正凸现了“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创新的主体。”我想,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一味的讲解分析的效果要好得多。疑趣相依,以“动”促思,“学”识兼得。
二、润物无痕。
于老师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枝笔”,几乎不用什么外设辅助,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课后,有老师问于老师为什么他总能把课上的激情无限,于老师透露说:我唯一比你们做得多的是,我早已为学生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当然,这是谦虚之词,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于老师对这些“高帽子”的重视度。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老师总是那么吝啬,无视这些“动力资源”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把极有价值的 1 “高帽子”冷置一边。
人性中都有一种被人理解、肯定、赞扬的欲望,儿童更为外显。“高帽子”效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于老师的话说:“我只是毫不费力地动了一下嘴皮子,但对学生而言,这种激进的动力是多么巨大啊!”于老师在课堂中,总是选择最佳时机,轻附于学生耳边,把这顶“高帽子”不露痕迹地送出去:“你总是坐得那么端正!”“老师发现你读得最棒!”„„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这不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所最需要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吗?得到老师的鼓励,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学生当然是坐得更正,读得更棒,学得更好„„“一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又何必一定要留恋以文字的形式,圈死自己,而去苦苦强求,苦苦追问。学生在主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学必有获,学必“能”获。此情此景,已是“无义”胜有义,“无言”胜多言。
三、师以“媒”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课本交往有时也需要“媒人”,这个“媒人”就是老师。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成为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调和学生间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即使的作用是帮助,不是代替。于老师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始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隐到幕后,以学习课文内容的直接参与者身份平等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明理、悟情”的朗读比赛,从而把学习推向高潮。这种看似没有要求却精心安排的的师生朗读比赛深深打动了学生。不让学生感到受教育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后学生有理有据的评价,可以看出,学生是学的认真,悟的深刻。“老师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一分子,但最好不要以指导者、教育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于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于老师说:“当我的教学理念已经阻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会毫不犹豫地退出这个历史舞台。”那么,到时,我们将作何抉择呢?“只要你在教学中能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那你还是走在前列的。”
第五篇:返璞归真话教学-----听于永正老师讲授《珍珠鸟》
教真语文,真教语文
——听于永正老师教《珍珠鸟》
朝阳街道红旗小学
杜秀芹
10月24号在朝阳小学听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讲授《珍珠鸟》。听后感触太多,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感觉自己平日的教学太迷茫,尽管很忙,说不出干了些什么。
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其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附课堂实录:
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指大屏幕)这是冯骥才的照片。
师:冯骥才对珍珠鸟怎么样?作者怎么照顾我的? 生:沉默,没有举手想发言的。
师:你们看着我,就是不说。你来说,有没有例子?
生:没有发现。
师:呵呵,那你的眼睛不够明亮。
生:“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里一样安全。”
师:(笑眯眯的)是不是呀?照顾得好不好?再举一个例子。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
师:嘴啄他的笔尖,都不生气。不错。
生:„„ 师:通过刚才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珍珠鸟很漂亮,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如果你是课文中可爱的小珍珠鸟,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话?(把上节课板书的“珍珠鸟”擦去,保留“冯骥才”,然后在作者“冯骥才”的下面板书“小珍珠鸟”)。
师:(和蔼的)眼睛看于老师。于老师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照顾得那么好,你现在用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他写你,你写他,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能不能写?
接着,老师给每排的同学进行了分工,有写冯骥才外貌的,有写给小鸟家样子的,有写小鸟淘气作者怎么对待的,有写小鸟喝茶片段的,还有发挥想象力写小鸟做的梦的„„
布置学生练笔,于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或是低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或是俯下身和学生风趣幽默地小声交流几句,间或,还集体指导一两句,整整20分钟!会场里一片寂静,仿佛可以听见学生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
20分钟过后,于老师请同学到台前来交流自己的习作。如:交流冯骥才照顾珍珠鸟的部分。
师:题目就是“冯骥才”,写在当中。第一句夸一夸冯骥才,然后写一写冯骥才怎么照顾你的。把课文打开,来看一看第一段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
生默读第一段。
师:你看。冯骥才高兴,开头用“真好!”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话是押韵的。刚才她写的“真好,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他是怎么照顾你的„„
„„
学生精彩的习作,不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每当学生读完,于老师都用征求意见的口吻问学生愿不愿意和自己合影,学生当然受宠若惊,兴高采烈地和于老师合影,这时的于老师老顽童似的用右手做出Y的姿势。学生就像跟自己的爷爷在规定情境中做一个游戏,多么和谐的一幕,台下爆发一阵阵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妙不可言。
最后,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写的两篇下水作文。让学生读重点的部分,最后要求同学们课后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对语文学习提了三点要求:一是写好字,二是读好书,三是作好文。
简简单单而又真真实实的一堂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学生埋头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于老师说话的内容,几乎全部用于了写作的引导与评价。于老师敢于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这,就是返璞归真;这,就是大道至简;这,才是真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