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doc于永正

时间:2019-05-13 00:2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说明.doc于永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说明.doc于永正》。

第一篇:教材说明.doc于永正

教材说明: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及备课前的思考: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是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去读课文再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那样做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而课堂也会更加富有情趣。指导学生精读要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细读文本,文中有很多的关键词语:“一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挺了挺身子”……写的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单凭学生读,教师讲来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我按照文章的两部分内容来设计课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险”。第二部分“脱险”。我想,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据文本规范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表演的更好。于是就从:“招聘演员”开始。

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生词,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既难以理解又是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教学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活动中表演,在情境中理解。

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生词,既难以理解又是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如果依据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将课文解析地支离破碎。因此,我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从词语入手,在“以词入文,强化诵读,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品词析句,体会情境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其美。因为,作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他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文字,通过他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去表现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作家创作时的那个情景,作家创作的思维活动、语言活动、情感活动再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感受、体验文章所

我让一些学生上来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师说)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

“你们要干什么?”(师说)“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生说)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叉起来。(师说)

“我们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

你们应该上前抢营养。(师说)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师说)(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

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师说)厉害,凶。(生说)这就是“气势汹汹”。(师说)

杂草野蛮不野蛮?(师说)野蛮。(生说)讲理不讲理?(师说)不讲理(生说)这就叫“蛮不讲理。”

(师说)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师说)不让。(生说)这就叫“不由分说”。(师说)

这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的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

这样的表演,给于不同学生不同的感悟,这搬到教室里的稻田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实践的舞台,学生摇身一变,成了杂草,成了小稻秧,他们用行动表达着体悟,诠释着对词语的理解!好一个“实地演示”,学生不亦乐乎!都说词语教学枯燥乏味,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词语教学的一番新天地。

我想:这样的教学它的特色之一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自己。

从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看词语教学

Posted by 飞雪迎风 2008-11-17 15:26:15 从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看词语教学

语文教学,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在字、词、句的教学上,三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要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结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小稻秧脱险记》,谈谈在词语教学中如何加强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1、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

在课前预习和课上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找出不懂的词句,自己利用查字(词)典的方式予以解决。查字(词)典和查阅其他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查阅工具书的学习习惯。在三年级,尤其应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表演活动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感悟语言

爱动、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及时组织课堂表演活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大大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尽量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表演情境,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在本课教学中,于永正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许多不理解的词语,不作简单的字面解释,而是利用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体会词语的意思,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教学示范。

于老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发给部分学生小黑板。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收拾、有气无力、纷纷等词语。

在充分的阅读之后,第二课时,于老师重点带领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他扮演小稻秧,请学生扮演杂草。他与学生一起表演,有时于老师表演,学生观察,借此揣摩词语的意思。师生淋漓尽致的表演,再加上恰如其分的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了词的含义。只要对课文中重点词理解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朗读课文才会入情入境。课堂表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课堂气氛也尤为活跃,达到了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词意、领悟词语的目的,效果很好。

(1)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师: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笑声)(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2)理解“警觉”

师:(指“警觉”)看来这个词语要老师帮忙了:谁不需要? 生:“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生:“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生:(表演喷雾器大夫)“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学除草剂——” 师:“你是谁?”

生:“我是喷雾器大夫。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再表演一下“警觉”,请大家看清楚。

(师生又表演了一次)

师:懂了吗?这就是“警觉”的意思。不要说,体会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请大家读——

生:警觉,警觉。

有个成语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是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但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出来。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常常将“教参”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在这里,于老师就仅仅要求学生“意会”,通过观察老师的表演,体会“警觉”一词的意思,形成了感性经验,只是了解即可,不要求学生准确表述出来。于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利用指导朗读来理解词语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读者声情并茂,听者心领神会,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语气、节奏、情感状态的微妙变化,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词语的领悟。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学生一开始提出了许多不懂的词语。第一课时,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些词语。第二课时,于老师又作了精彩的范读,他读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心领神会。正所谓“披文以入情”,读得越充分,才能感悟得越深。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理解“有气无力”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是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语句的意思。学生凭借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上下文中的其他语句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意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语言,从而为领悟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创造良好条件。

4、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来辨析词义

由于汉语的多义性,因此在不同语境中,其表达意义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相左。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一定的故事情节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语境,通过前后文在意义上的渲染,规定着词语当下的意义。

因此,对于某些词语或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上下文的阅读和理解,推知词语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辨析词意,是

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1)前后联系 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其特点是以文解句,或以句解词。

理解“收拾”

师:再看“收拾”。这个词谁读懂了? 生:“收拾”就是欺负我,我就打你。师:请你读读书上的最后两节。(生读书)师:懂了吗? 生:就是“把你打死”。师:是我吗?(笑声)生:就是把杂草毒死。

师:对,“收拾”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读了后面的课文懂的,后面写“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师: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灭了。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师: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早晨,妈妈对我说:‘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来。”这里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房间弄干净。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

(2)归类组合

由于一定的人物或事物,总是呈现着相对固定的特点,所以课文中描写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往往采用一组词意相近的词语。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按照不同人物的特点,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通过归类组合,就能初步辨别这些词语的大致意义。这种方法,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杂草的蛮横,霸道,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过程中画出描写杂草的重点词,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嚷道,抢,欺负”等,通过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学生就会通过同类比较,慢慢体会到这些词语的情意,进而初步领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5、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除了文本中的语境,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也是学生理解语言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深入领悟语言的魅力,让语言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1)教育学生学会查无字词典,激活生活积累,实现相似匹配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接触的人物和事件等,都以感性材料融入学生的记忆之中,构成学生思维的第一信号系统。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必须与这些感性经验相关联,才能在深层意义上实现语言的认知功能。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经验,通过这些感性认识来理解词语所能表达的多种情状(外延),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内涵)。

例如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有气无力”等词语时,除了通过课堂活动和指导朗读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感悟。如有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吵架时的情景,想到有的人“气势汹汹”的样子,有的人“蛮不讲理”的样子。再如联想到自己有一次考试成绩差,回到家里,爸爸“不由分说”先大声训斥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生病时,“有气无力”的感觉,等等。练习生活理解词语,会让学生不单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而且领会了词语的感情色彩,领悟了词语的表达效果,对词语形成一种立体化的综合印象。

(2)学用结合,结合生活场景进行语言训练

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可以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先说说词语的大意,再轻松完成造句练习。

四、关于表演。

有声的读书是一种享受,有形的读书是一种创造。教学语文绝不是一种单单的知识的传授、解惑,而是师生之间的自由、人性的交流、对话、共享。同样教师也绝不能仅立足于一节课教给孩子什么知识,而是要在有限的时空里为学生的无限发展构建平台。使他们从课堂上经历想象,学会创新。

语文课标上说,“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用动作、形态或者其它方式来创造性地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中借鉴了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小稻秧脱险记》的做法,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去理解。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根植于文本,为学生们创造性学习汲取素材,为学生们创造性理解提供源泉;应该根植于学生天真的生活,让他们以自己的体验发表创造性的见解;应该根植于学生自由的心灵,让他们丰富的灵性得以展示,让他们的灵性在创造中得到健康与和谐的发展。

读,体现了于老师的“重感悟”,表演体现了“重情趣”。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知道,词语的确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释了!于老师也不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他没有抽象地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教

师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既有所感悟又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在表演中验证、深化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一新的理念。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 直接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生齐读)2.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出示】:欺负 团团围住 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 一拥而上 喷雾器 喷洒 除草剂 收拾

3、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三个人物,他们是?(指名说)(板书:小稻秧,杂草器,喷雾器)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简单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可以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

师小结:是啊,杂草和小稻秧抢营养,使小稻秧遇险(板书:遇险)了,后来,喷雾器大夫收拾了杂草,小稻秧终于脱险了。(板书:脱险)

4.瞧,这是一株遇到危险的小稻秧(简笔画),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遇险

1.这一切都是杂草惹的祸。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有趣的科学童话吧。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看看杂草是怎样跟小稻秧抢营养的?找出关键词,并圈出来。【出示1,2自然段】

2.找到了吗?哪怕只找到一个也请把手举上。

3.(生: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抢)【出示】读读这些词。4.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贴),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边读边想。

5.相信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别急,今天呀,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那就是通过表演来理解。(贴:表演理解)

(老师喊了几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师:请台下的同学们请看好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开始对话表演。)

6.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

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

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

抢营养时一窝蜂的样子更是“一拥而上”。【出示】 感谢各位杂草的精彩表演,请送上掌声。

7.精彩的表演后,谁来送上精彩的朗读。这些词谁来?(读词)

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读好,那说明他真正的理解课文内容了。(读句)(1)瞧这蛮不讲理的杂草,谁来读一读?(出示杂草的话)

(2)面对这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是如何回答的呢?(出示小稻秧的话)(3)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好这些话。分角色朗读:两人分角色读,集体读旁白。(4)像大家刚才那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声地说话,这就叫“激烈的争吵”。(5)我们还可以说激烈的——争论、战斗……

8.面对如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被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板书】 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他会在心里想:

9.小稻秧真可怜,杂草真凶狠,让我们有感情的读好1、2自然段。(生齐旁白,男女生分角色齐读。)(二)学习第二部分——脱险

过渡:小稻秧此时真是太危险了,突然,小稻秧的救星来了,是谁?(喷雾器)

1.你为什么要救小稻秧啊?

生:小稻秧受杂草的欺负,太可怜了!

生:杂草这样欺负小稻秧,太坏了,我要惩罚它!

师相机评点:你真是勇敢、乐于助人、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喷雾器大夫。

2.我们的喷雾器大夫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阵毛毛雨从天而降,洒落在杂草的身上。【出示】这时,有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引读】

3.怎样的神态叫警觉?看来这个词语要老师帮忙了:谁不需要?

生:“警觉”就是奇怪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评价: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4.“警觉”这个词语的意思很难说清楚,你能把警觉的意思表演出来吗?请一学生当杂草。看了表演,你也许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师:“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生:(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5.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指名答)“警觉”其实就是——警惕性非常高,一下子就发觉了。(评价)真是一棵警觉的杂草,看来我们小朋友已经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了。

6.杂草的警觉体会到了吗?加上喷雾器大夫的话一起来读读吧!分角色齐读:分组读,师旁白。可加上动作演一演。

7.(评点)好:这是充满正义感的喷雾器大夫呢,连说话的声音都那么洪亮。

不好:(指名)喷雾器大夫你累不累?(不累)那请你继续喷洒除草剂一边再来大声地说——(评价)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喷雾器大夫,请问你是怎样收拾杂草的? 给“收拾”找一个近义词的话(贴:找近义词),那就是?因此,这里的收拾就是把杂草消灭掉.8.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星期天,妈妈叫我收拾一下自己的小房间。这里的“收拾”你能不能再给它找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呢?(生:打扫,整理)(评价:你真厉害!已经学会了找近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9.喷雾器大夫们可真是辛苦你们了,休息一下吧。这回,蛮不讲理的杂草可 被收拾得够呛。【出示第四自然段】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体会一下有气无力的感觉? 【出示】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

10.我们一起来读出杂草的有气无力。

11.还有一丝力气呢,我再来喷洒两下。还没收拾掉?继续来喷洒。辛苦了半天,这杂草终于倒下了。纷纷倒下去应该是怎样地倒下去?生答:一个接一个都倒下去。你们真会读书。板书:纷纷倒下 12.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哪,已经读懂了你们的小心思。还想演是不是?(是)好吧,我们一起来再演一演,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读,师旁白。

13.杂草在喷雾器大夫喷洒的除草剂面前一败涂地,东倒西歪。小稻秧终于脱险了!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板书】,又向上挺了挺身子。【引读】小稻秧多开心啊!(板画)他会想说些什么?(感谢)

13.除了喷雾器大夫,我们还应该感谢谁呢? 喷雾器大夫如果肚皮空空,能消灭杂草么? 生:除草剂

师:除草剂又是哪儿来的呢? 生:实验室里由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师:不管是喷雾器还是和除草剂都是利用科学知识所创造的

三、拓展训练

1.这次的难关在他们的帮助下总算度过了,在以后成长的路上,小稻秧们会一帆风顺吗?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我们能运用哪些科学方法帮助他们脱险?

看来科学的力量真大呀,它能够救小稻秧于危难之中,带来农业上的丰收呢!

小结:今天,我们和小稻秧一起经历了从遇险到脱险(据板书)的过程,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力量,还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据板书说),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将来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课后,同学们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

四、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杂 草 小 稻 秧

联系上下文 蛮不讲理 当场病倒 遇险:

表演理解 纷纷倒下 喷雾器 吸足营养 脱险:

找近义词 除草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4 8:53:03编

以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篇:说教材稿[定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我将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说课标。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主要包括编写体例,编写特点,内容解析与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方面。

《新课程标准》(数学)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九年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今天我所说的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属于第一学段。

《新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数学从课程内容上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其中图形与几何又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个方面。本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面积》属于测量,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属于图形与位置。今天我主要说第六单元《面积》。

说教材

本册书的各单元内容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分别是数与代数包括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4单元“年、月、日”、第5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图形与几何包括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和第6单元“面积”;统计与概率有第3单元统计,主要讲“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平均数”;以及综合与实践中第8单元“解决问题”和第9单元“数学广角”两部分。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与“面积”为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围绕课标,本单元在编写上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

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在教材编写体例上,“面积”这一部分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情境引入,教材中给出一副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然后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和联系应用等方面,对教材经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

接下来是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和“常用的土地面积”四个部分,其中认识面积单位包括了解面积概念的涵义,认识面积单位,体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能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及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为: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下面,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内容作了一个简单的立体整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

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米;简单的估测和测量。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与千米。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此,本册教材对我们提出了教学、评价、课程开发与利用三方面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首先,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使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改变;而不是以往在教学概念的时候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做中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尽管估算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应。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建议:

对于本章的评价建议,主要是围绕《课标》用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

2、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

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4、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数学离不开课本但又不能单纯的依赖于课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很重要,首先要利用好主体资源,如学生课本、教师用书、导学案、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设施、课外活动小组等。主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及有力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其次,要注意好校本资源,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利用教师的团队资源。

信息发展时代,网络资源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合理利用一些优秀网站的优秀资源,如“数学备课大师网”、“奥数网”、“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等等。

最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邀请教学专家与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无招为有招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最佳教法;平实、顺、美是最美教态。

让我们一起:

谢谢大家!

第三篇:说教材

莱阳四中“说教材”系列学习材料之二 关于“知识树”

一、“知识树”极其重要意义 “知识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结构图。王敏勤教授指出:“知识树”是我们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络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我们不仅在“说教材”时用,在上课时也用,一堂课至少要有两棵“树”:“单元知识 树”和“本课知识树”。有些比较长的课文还有“段落知识树”,形成“知识林”。如果是在黑板上临时板书,教师只要按照知识的逻辑线索用树状表示出来就行。如果用电脑制作课件,一般要用 PPT 模板,很好操作。魏书生: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具体来说知识树有四大作用: 1.有利于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知识树”是在综观学段教材的基础上画出来的。它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了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现了从整体着眼的教育教学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这张图,一个层次,一个类别地实现学习的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这种从总体上了解知识结构,而后分部分学习,最后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再把握整体的学习方法,即整体—— 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2.有利于寻求教学的序列性。知识树试图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知识规律,建立知识体系,使教学从无序到有序。它摈弃传统的就文教文,就知识讲知识的陈规,努力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按照知识规律,打破常规,有时“跳讲”,有时一课讲几篇课文,不拘一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3.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因为“知识树”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它一改知识的庞杂繁芜,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4.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特别是语文教学是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因此,在语文知识的体系中确立目标,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另外,使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进而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总之,绘制知识树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学科教材,能教会学生疏理、归纳、总结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整体构建、系统掌握。同时也有利于促使教师加大对教材的研究力度,有利于教师对某一课,某一单元,整本乃至整套教材做准确的

第四篇:说教材

五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说教材

北洛小学

徐晓艳

一、说教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我们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学习本文时,抓住学生这一能力,注重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本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且书中有些景物是学生很感兴趣,如: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内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他们很喜欢自找资料,因此我就想通过自学,这样和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分别制定以下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读写结合

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并适时引导学生采取读、思、划、议的方法等学习方法品析教材。

三、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到西藏,你会想到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魅力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初步印象?其次,用文中的词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的总体感受。

三、全班交流自学感受

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从词语句子中感受文字的美,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带入对课文的朗读中去,读出感情,读出喜欢的语气,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五、拓展。

通过让学生查找的资料在班上交流,更能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与壮观,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激发了学生这中自学的潜在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六、全文总结 七、说板书

以提纲式为主,展现课文主旨,简洁,明了

第五篇:如何说教材

关于“说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说教材”这枝教研百花园中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彰显着诱人的魅力。“说教材”在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理解与驾驭教材,掌握教材教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为此,“说教材”作为一种常规教研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老师们所重视和接受。如何使“说教材”真正成为老师们教学的得力“助手”,最应该明确的是“说什么和怎样说”的问题。

“说教材”,顾名思义,是指我们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处理把握的过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知识树”(知识框架图、表等)以口头表述的方式呈现并展示出来的过程。“说教材”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规定,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正确地说教材,必须树立五种意识。

一、课标意识

树立课标意识是正确“说教材”的方向保证。《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法规性文件,是“有关教材的一切活动”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精神的文本体现。《课程标准》的法规性地位以及它与教材之间的规定与被规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就决定了“说教材”必须树立课标意识。做到“心中有课标、口中讲课标,课堂上践行课标”。将课标意识作为“说教材”的首要意识。要把《课程标准》作为我们分析理解与驾驭教材、确立教材教法的法规依据,指导“说教材”。具体来讲,在就或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进行“说教材”时,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它们的要求与相关规定,同时要将《课程标准》作为法规尺度,度量“说教材”于始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住正确的课程方向,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解读与处理教材。

二、整体意识

树立整体意识是正确“说教材”的基本要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和谐教学法的创立者王敏勤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各种教学要素达到和谐状态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要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王敏勤教授的整体建构理论其实质就是立足整体,把握全局。这一理论要求“说教材”要着眼于教材整体,从整体出发,把教材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教材完整准确的认识。惟有如此,我们对于教材各个板块、各个系统、各个知识点等的把握才是准确的;从整体到部分的感知、解读教材,自我构建知识网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方向、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够引导学生编织一张良性的、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网。

为此,我们要明确“说教材”不同于“说课”。“说教材”的对象是:或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说课”一般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尽管“说教材”与“说课”都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处理与把握,但它们一个宏观、一个微观,角度不同,要求与侧重点就不同。

树立整体意识,要求“说教材”要做到基本环节完整;在就每个环节进行阐释的过程中也要有整体意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各个环节、各环节中诸要素的顺序安排、详略问题也要通盘考虑。上述要求要符合教材的内在联系及逻辑关系,做到科学合理。

三、联系意识

树立联系意识是正确说教材的关键所在。“说教材”是否揭示教材各个板块、各个系统、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逻辑关系,是衡量对于《课程标准》、教材与教法把握准确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有效驾驭教材的基础。“说教材”只说“有什么”,不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对教材的把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而触及不到实质;教师就仅仅是“教书匠”,而不能成为“研究者”。“说教材”的作用就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说教材”针对不同对象(或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有不同的环节和侧重点。就一个单元而言,“说教材”的基本环节有:1.单元题目;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与相关规定;3.单元教材分析(单元的地位作用;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意图与体例;单元教材知识体系等);4.单元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质和量的要求);5.单元教学重、难点;6.单元教学策略(学情分析、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总原则与方法等)。上述诸环节、各个环节中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就教材本身而言,各学科教材均由若干个内部系统构成。以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为例,由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价值体系;目题系统、引言系统、活动系统、正文系统、辅助文系统和评价系统等多个内部与外部系统构成。因此,“说教材”不仅要遵循教材内在的联系与规律,还要将外显的与隐含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用简明并准确的语言揭示出来,做到“知己知彼,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层次意识

树立层次意识是正确“说教材”的内在要求。就内容来讲,层次性存在于《课程标准》、教材编排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能力、价值体系、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方面面。“说教材”对象本身层级分明、各层级地位、作用、要求各异且相互交织的客观性,决定了“说教材”理清层级及其相互关系,突出层次性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标准》、教材林林总总的层级关系要求“说教材”的呈现形式、表述方式也必须注重层次性。这主要是指要注意各环节的先后顺序问题;每个环节中侧重点、详略问题等都要遵循“说教材”内容内在的规定性。做到“层级分明,脉络清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比如:在单元“说教材”的基本环节中,单元教材分析应作为“说教材”的重点。而此环节中①单元的地位作用、②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意图与体例、③单元教材知识体系等基本要素,应侧重于说单元的知识体系。再比如: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除了要明确三维目标,还要从认识行为动词入手,把握教学目标量与质的规定,清楚目标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

五、精要意识

树立精要意识是正确“说教材”的核心要素。“精要”意识要求“说教材”准确简要,突出重点,体现层次,揭示联系。体现精要意识,是促使教师自觉地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掌握教材体系的来龙去脉,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用准确到位的语言揭示教材实质所在的需要;体现精要意识是避免“说教材”盲目、随意、混沌,变被动为主动、变盲从为自觉、变混沌为明晰的需要。

树立精要意识,认真、反复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是基础和前提,同时,不断地提高归整、提炼、概括能力和准确、简练、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述能力是关键。精要性要体现在“说教材”的各个环节之中。

总之,“说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抓住关键,把握实质,将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说教材”这枝教研奇葩才会在教育教学的百花园中鲜艳夺目。

王敏勤教授关于说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要脱稿说。只有脱稿说才能记到了脑子里。如果还是念讲稿不可能记住,更不会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课件的制作要以知识树为主或图表为主,而不是以文字为主。有的老师把书本上的文字搬到银幕上,大段字幕,实际上还是在念稿。制作课件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整合教材的过程。

三、在内容上要说如下五个方面:

1.说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课本一标多本,教师一定要有课标意识,不能离开课标说教材,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多样的,各地用的教材都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

2.说教材的编写意图。虽然每个学段和学科全国一个课程标准,但每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不一样的,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所用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才行。所以在说教材时一定要说清楚自己是用的哪种版本的教材(课本),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几种版本的课本比较着说,在比较中更能看出同一课标指导下各种版本的不同。

3.说教材内容和结构。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说一册书、一个单元,都要说清楚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还要把一个学段或一册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

4.说中考高考要求。初中和高中都有中考和高考的任务,都有考试大纲。尽管考试大纲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但毕竟要求更具体,所以初中和高中的老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清楚在中考和高考中到底考什么。

5.说教学建议。每一部分知识都要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建议,力求做到高效教学。不论是说一个学段,还是一册书、一个单元,只有说了以上五个方面,才算是比较全面。

四、说教材要从平面走向立体

现在大部分教师说教材还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就像把一本书打开,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篇目和内容,我怎么来教。这说的还是一个平面,老师手里有一本书就可以说。而立体的说是指:老师不仅在横向上说清楚教材的编排顺序,还要把每一部分知识从纵向上说清楚,如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到底涉及到哪几册哪几章,前边已经学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本单元要学习哪些知识,后边与之相关的还要学哪些。如初中语文中的散文,在横向上课本一般是按照专题来编排的,如《背影》属于“人间亲情”专题,在纵向上老师要把整个三年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篇目整合起来,说清楚散文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有哪些篇目,各自的要求是什么,在初中教学中对散文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说,每一部分知识都要像钻井一样把它钻透,形成一条纵贯线。这样每一部分知识既有横向的联系(课本的编排顺序),又有纵向的联系(靠教师的整合),就形成了立体。

教务处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下载教材说明.doc于永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说明.doc于永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教材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讲的是中国早期的华夏文明(夏商周时期)。第一单元的标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从“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到“原始的农耕生活”最后到“华夏之......

    于永正(本站推荐)

    于永正: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在报刊上,经常见有人引用爱因斯坦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知这句话出自何处,也不知......

    石马中心校颜石四下说教材正稿

    感悟教材,激活精神 ——博山区石马桥东小学颜石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以“感悟教材,激活精神”为主题,从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这一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研说教材心得体会-成县三中 白永强

    研说教材心得体会 成县三中 白永强 2012年3月中旬,我参加了成县研说教材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听取了来自天津各位名师的精彩案例和各位同仁的精彩表现,收获颇丰,对研说教材有了......

    说教材发言稿

    说教材一、说课标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

    说教材演讲稿

    说教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教材辽师大版快乐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材做一简要说明。 第一、说课标......

    说教材演讲稿(★)

    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

    说教材演讲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研课标说教材 今天我要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关注民俗风情(节日、民间艺人……)下面我将从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