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市初中教学常规 2大全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建设与教学改革,推动全市初中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结合我市五四学制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而制定的教学规范,是初中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最基本要求。建立与遵循教学工作常规,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具备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及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沟通的鉴别能力。
4.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法律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开展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意识的—代新人。
5.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改变教学活动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引导学 1
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 “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8.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变考试过于重视甄别选拔的做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与矫正功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起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二、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一)课程计划。
9.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对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课程设臵、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是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烟台市教育局依据国家课程计划,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颁布了《烟台市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
10.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臵、工作目标、重点推进的工作和具体保障措施。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各自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11.各处室、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及课程活动安排;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任课教师要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出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且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学科教学方案
12.县市区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不断改进、优化过程管理。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并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开设科目和课时规定和要求熟记于心,做到时时检查。各类教学计划要做到内容科学,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全面反映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学校要对各处室、各部门以及学科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执行。
(二)课程标准。
13.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2
求,是学科教师实施教学和考试命题及学业评价的依据。
14.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15.学校要为每位教师配备学科课程标准,保证人手一册,并组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各学科基本特点,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三、课程资源
16.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材,经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地方教材是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学校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资源。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学用书选用和征订工作的管理,组织学校从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同时要协调、督促当地教材发行部门做好发行工作,保证教材及时到位。严禁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推销教学用书,严禁统一组织使用省、市确定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学生用书。
17.学校要立足本地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借助学校和当地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掘师生潜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健全管理与使用制度,做到充分利用。
18.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借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创新,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拓宽校际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学管理
19.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学校教学管理要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20.学校要严格落实《烟台市义务教育课程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科教学课时数,严禁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不得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学校停课半天以上必须报经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1.学校必须为教师配齐相应的教学用书,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学习,为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22.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各部门(或处室)要围绕教学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支持教学、服务教学,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要坚持上课、听课和评课制度。
23.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检查。每次检查要有专项目标和考评细则,有情况记录。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 3
成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改进意见。教学检查的必检项目包括开学初、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期中、期末对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备课、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校本教研活动等常规工作的检查。学校要围绕上述教学检查的内容,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的检查之前进行自查,要对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被检人员的工作,做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师改进工作,实现专业成长。
五、教学常规
(一)备课。
2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5.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材内容间的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体现集体智慧并具有使用价值的个性化教案。教师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子备课。
26.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求思想正确、知识无误、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程序设计合理,科学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学生活动主线和思维主线。教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情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实现对知识理解和把握。
27.教学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以及个别差异的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应对策略。
28.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9.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
30.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内容主要有:新授课,单元复习课,讲评课以及语文、英语学科的作文指导课,理化生学科的探究及实验课等课型的内容,包括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活动及思维对话的预设、练习及作业设计等内容。教师必须在超前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时间写好教学设计。
(二)上课。
31.教师上课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全面 4
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32.教师在上课时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不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等。严禁携带影响教学的物品上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提前上课、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不早退。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条理、清晰。
33.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讲授走进探究与合作,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自我训练的时间。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又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
34.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35.要确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6.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37.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有效。
(三)作业。
38.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布臵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及规范要求。
39.作业要预先精心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发展要求,多设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以此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0.作业布臵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要考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控制巩固性作业量,双休日与节假日作业提倡布臵以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
4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作业布臵要限时限量,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 1.5 小时。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
42.要注重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3.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教师要对学生所有作业认真对待,做到 5
有布臵、有检查、有批改、有反馈。建立作业批改制度,把学生作业中的独创性见解、典型错误,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同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及时订正,对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和个性化指导。
44.选做作业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45.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形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业本检查。对作业布臵和批改的检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并作为考核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依据。
46.要建立健全学生作业审批、公示、问责和监测机制。要对每位教师的作业量、作业内容与形式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作业批改是否及时做详细记录,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并列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范畴。
(四)辅导。
辅导包括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帮助,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47.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书本知识,开阔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48.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49.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文艺、体育、科学、阅读、综合实践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评价。
50.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51.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检测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2.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53.期中和期末考试要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全面诊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等。学校要对各班级各学科考试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 6
与分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或教师进行排队。
54.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提倡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成员的捆绑式评价,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55.要落实好单元达标制度,加强单元达标试题命制的研究工作,把命制单元达标试题的过程转换成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要引领和指导教师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56.县市区教学管理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学校应严格遵守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杜绝违背教学规律、违背考试管理有关规定、加重教师与学生负担、违背办学规范的现象发生。
57.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指标的教育评估制度,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使学校发展个性,办出特色。
(六)反思。
58.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准、专业水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思考如何完善和提高。
59.反思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师生观是否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观是否有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
60.反思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符合现代科技知识发展的要求;自己的知识更新是否跟上或超越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61.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以及落实效果;反思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加以调节和纠正;同时反思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62.教师要把教学反思作为推动自己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反思自己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研究当代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教学变化需要,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六、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
(一)教学研究。
63.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64.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文件规定;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 7
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65.县市区教研部门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把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与指导作为中心工作,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指导;要密切与大学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
66.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学校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高效的研究氛围。学校领导要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支持并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教研组必须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承担并参加区县、市、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二)教改实验。
67.教改实验是强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教改实验工作应围绕教学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教改实验,促进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各县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实验课题。
68.教改实验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教改实验的选题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
69.教师是进行教改实验的主力军。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建立教改实验档案,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做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区县、市、省及国家级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70.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教改实验进行验收。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方可推广。对效果突出的实验,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广。对于在教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5、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7、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8、教学反思要从那些方面考虑?
答:(1)反思教育理念。(2)反思教育教学能力。(3)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9. 教师备课应采取哪些 方式?哪些内容要统一?
答: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0、“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三篇:烟台市中小学管理常规 文档
烟台市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制订本教学工作常规。
建立和遵循教学工作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章
课程计划
一、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各县市区和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
二、各学校在充分利用好基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三、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教学措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等。)
四、学校和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不断改进。
五、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制定课程表。开齐学科,开足课时。
第二章
备
课
六、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上好课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七、备课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搜集相关教学材料,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
2.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
3.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方法及个别差异等,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
4.围绕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力求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6.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及方法。
八、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集体备课,统一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师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3.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备课。
4.要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或进行复备课。
第三章
课堂教学
九、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十、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十一、教师不得擅自缺课,自己调课。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十二、教师要提前2—3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十三、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十四、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十五、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十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第四章
作业的设置与批改
十七、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和依据。
十八、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十九、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要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能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地检查和控制。
二十、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和选择性。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
二十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
二十二、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第五章
课外指导
二十三、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十四、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二十五、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二十六、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十七、学校要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第六章
教学研究与实验
二十八、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二十九、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家、省、市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三
十、建立市、县、乡、校四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责,把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与指导作为中心工作;要密切与专家、学者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深入学校指导课程改革与教学;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鼓励中老年教师积极参与教改。
三
十一、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民主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三
十二、开展经常性的集体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等研究活动,形成集思广益、开诚布公、共同提高的教研风气。校长每人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不少于30节,教师每人每周听课1-2节。提倡校长兼课。镇区、街道中心以上小学,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一次面向基层学校、学生家长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
三
十三、县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分别是县乡两级学校的龙头,有责任组织好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培训基层各科教师,带领全体教师进行课改。
三
十四、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要加强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三
十五、加强市区间、学校间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交流活动。
第七章
教学评价
三
十七、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三
十八、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能够反映学生学业进步、品德发展、成长过程等。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评语应是教师在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的。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语言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三
十九、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是否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等内容引入评价。要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四
十、各市区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教育工作评估制度,要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克服形式主义,讲究实效。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使学校发展办出特色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常规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常规
一、备 课
1、学习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以《课程标准》指导和规范整个教学工作。
2、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各年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结构和基本观点,把握各年级教材特点。准确掌握各单元、各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精通课文中的正文,合理有效地处理好主题探究、引言、相关链接、名人名言、阅读和思考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发挥它们的教育教学功能和对正文的辅助作用。
3、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当今社会出现的新人物、新信息、新问题、以及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丰富教学内容。了解和研究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生长点、成长点和成功点。
4、制定教学教研计划。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社会实际,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和教研计划。学校备课组应有较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初应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5、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教学设计应具有个性,体现教师的特点和风格。教学设计一般应在授课前一周写好。教学设计应留有适当空白,供记录教学情况和课后分析用,便于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二、上 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授课的基本要求是:
1、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到以德育德、以能育能、以情激情、以行导行。把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 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等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目标具有多重性,要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热点,解决疑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既要忠于教材思想和内容,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需要和有关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丰富或深化。
4、教学原则。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德育原则外,应更突出本学科特点的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
5、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特长和教学经验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快乐。要善于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努力使声、像、图等直观教学手段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教师在重视教法研究时,还要加强学法的研究,上课时,要适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教学过程。发挥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各环节目标明确,环环相连,过渡自然,逻辑性强,时间分配合理,过程完整,密度适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努力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化。
7、教学基本功。教师授课时应教态亲切、自然,举止大方;正确处理好讲与教、教与学的关系,将讲解与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语言精练、生动、规范、富有感情;板书简明清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富于美感;善于挖掘设问点,设问精巧,因势利导;科学安排时间。
8、活动形式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活动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统一。活动主题要鲜明,注意活动的完整性、实效性、趣味性、创新性。
9、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努力探索时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关心、关注时事的习惯。
三、作 业
1、作业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重要环节。作业原则上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检查、讲评。讲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抓住重点,精选和设计练习题。练习题应具有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功能,具有思维训练价值和育人功能,应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布置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分层次,题量要适当。
四、课外活动
1、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能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志趣、爱好、特长的机会。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撰写小论文、开辟黑板报(或宣传栏)等。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咨询和帮助作用。
2、密切配合其他学科活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团体活动,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五、教学评估
1、认真搞好复习。复习应采取学生与教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别与集体相结合。复习要讲究方法,实行分类指导,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简单重复。
2、考核一般采取平时考查和定期考试相结合,坚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者统一的原则。要严格控制书面考试次数,每次书面考试时间45分钟左右。
3、编制测试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编制题目时应做到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科学、重点突出、难度适中、题量适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题目情境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创新性。
六、教学研究
1、每个教研组教学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每位教师都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不停留于现状,超越自我,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 3 升自身的执教能力。
2、教研组要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每学期每位教师校内听课不少于18节。每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第五篇:初中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研工作
1、全体教学人员必须人人参加教学研究,无特殊情况教研时间不准请假;当教研活动与授课及自习冲突时,要自行调课,尽量参加教研活动;必须服从教研组的工作安排。
2、公开课主讲人要写出详细教案,连同课后评价意见一起交教导处存入教学档案。
3、各学科每学期均应制订教学计划,并确定一至二个教研专题,不断研究,总结提高。学期或学年结束,教师要写出教学总结存入教学档案。
4、各教研组应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详细记录,学期开始应制订计划,学期结束有总结。记录、计划、总结存入教学档案。
5、为了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听课全期不得少于10节。
6、各教学人员应自觉地跟踪教改动向,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和手段,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要经常看书读报,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在职进修培训。
二、备课要求
7、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提问、备练习、备板书、备时间、备检测和校正。在“十备”的基础上写出单元备课和教学设计。
8、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
9、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与重建等。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时间分配等。要特别注意预习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上课开始对上节内容的复习检查,特别注意预留较充分的课内练习和作业训练时间。
10、以新课标为依据,在认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兼授多学科的则主备一科,简备一科,且简备一科且简备科在上课前应认真谋划简案,做到胸有成竹。任何人不得无准备上课。
11、教师备课情况学校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参加,每学月检查一次。各教学人员按部颁要求写出相应课时的教案,要求备超周课,每周各年级各学科超备课数为:
七、九年级语文2-6教时,八年级语文每周2-5教时,各年级数学每
周2-5教时,七年级英语每周2-4课时,八、九年级英语2-5教时,物理、化学、各年级政史每周均1-3课时。备课情况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12、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备课时应先做一遍。理、化、生应做的实验,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成功。
13、教师备课要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1)教案一般应按课撰写或按专题撰写。(2)教案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和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内容。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执行课程标准,灵活机动地使用教科书。
14、各备课组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各科年级组组长负责,集体备重点课、疑难课。
15、教学设计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都有要有教学设计。
16、备课中对可能利用到的教具、实物、多媒体设备要作好准备。课件制作应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处理后才能运用,不能滥用。
三、上课要求
17、全体教师须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上课,不得变更课程、课时,不得停课,文科教师早读课须根据教导处安排到堂巡视。在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态亲切,音量适中,讲解清楚,语言准确,有条理,力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板书应做到布局合理、笔划工整、字体端正、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18、强化课堂教学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上课前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本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远程教育资源等。课堂上,不得随意离开,不得抽烟,不得酒后上课,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教师必须于上课铃响前1-2分钟到教室候课,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下课铃响,及时下课,无特殊原因,不得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杜绝“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间应适度。
19、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维持好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注重学
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解题思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20、上课时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积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不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仪表端庄,教态亲切。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快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杜绝上课时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等侵犯学生权益的错误做法,教师可以尝试无举手回答问题的民主交流方式。
22、教师上堂既要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注重课堂生成,注重教学过程。教师不能做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应走下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23、教师上课要关注学习兴趣和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和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交流和互动。依据实际情况和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及难度上的调节,不拘泥于教案,着重于教学效果。提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24、学校要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及时反馈。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年听课一般不少于15节,教导处、教研室主任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指导。
25、请假经值日领导准假后由本人将课程安排好,并书面报告教导处。
26、上体育课的室外课时教师要安排学生统一活动,负责学生安全,教师不得离开操场。学生不得到寝室、食堂、教室等处,更不得出校门。
四、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
27、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8、作业设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新学的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份量要适中,作业批改必须及时,不得积压,每次批改须写明批改日期,打出等第。作业中的错误要认真记录,或集体订正,或教师批改,不允许打“×”了事,不准找学生代改,批改一定要准确,对少数作业差、错误多的提倡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学生作业中的差错教师检查指出后,应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审阅。
29、各科作业量
(1)语文:课堂作文(大作文):带一个班语文的每学期不低于7篇,带两个班语文的每学期不少于6篇;其他练笔(包括日记、周记、小作文等)每学期不少于一万字;作业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课时批阅;单元测试每1-2单元测试一次;重视书写的训练及课外阅读,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2)数学: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章节批阅;课堂作业本每周不少于2次;单元检测原则上每章检测1次。
(3)英语:注重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相应的作业;以基础训练或学校配发的教辅中的一种为主,分单元批阅;重视听力及英语口语和作文的训练;每单元测试1次。
(4)理化: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章节批阅;每章测验1次;
(5)政史:没课或每节批改作业1次,进行适当的单元检测。
(6)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3个题。(7)九年级复习课以学校配备的资料和试卷为作业的主要形式,要及时检查、订正和批改;检测以月考为主。
30、作业批改要及时并注明批改日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性地给每一位学生书写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性评语。作文批改要有眉批、总批。老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摘记。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31、教师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作业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
32、搞好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33、作业批改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自己订正、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订正的习惯。作业中要有倾向性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面批。
34、各科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情况,教务处组织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课后辅导工作
35、教师在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掌握知识的情况经常性的开展“补缺补漏”工作及“巩固提高”工作。要利用各种渠道给差生积极辅导,热忱帮助,并配合家长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要坚持正面引导,促进进步,避免简单粗暴,欲速则不达。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那些有发展前途、兴趣
浓厚,或在本科跛腿的优等生给予特别辅导,这是提高我校中考达线率的重要工作,丝毫不能疏忽大意。要利用一切可用的课余时间如早读以前,中午或放学后甚至节假日给他们单独辅导,切实提高他们的成绩。课后辅导要经常化、制度化,不能忽冷忽热,或做表面文章,要讲究效率。
六、教学检测要求
36、教学质量检测的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单元和课堂检测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37、教学检测是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情况,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统考学科除以上学校安排的检测外,在每单元或章节新课上完后,应及时检测。
38、检测试卷要及时认真批改,不得由学生代阅,各种检测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以使检测取得最佳效果。
七、教学检查工作
39、参加检查人员
参加检查人员为校长、教导处人员、年级组长及各教研组长。40、检查方式
每学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含基础训练)和听课笔记,(具体时间见行事历和通知)。每学月检查时,教学人员要将应提供的材料。及时收取,放到指定位置。
41、各科周备课时数见《备课要求》,月作业次数见《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
42、教学检查的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课改工作
43、所有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把它当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以完成,任何人不得敷衍塞责,拖延课改。
44、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同时要不断研究课改信息,不断提高课改理论水平。
45、课改实验工作一定要落实到课堂上,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所有课改
学科教师要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46、课改学科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写课改周记,每周一篇,要根据要求,认真写好课改心得体会,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每学期不少于一篇。
47、课改学科教师要加强联系,经常交流,互相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一节研修课,邀请同行参加,课后要认真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48、学校举行的有关课改方面的活动如课改工作会议、公开课、研修课、讲座等教师要积极参加。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