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情况分析,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包括后进生转化措施、优秀生提高措施;
(2)认真学习课标和通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体系,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分析,确定总体三维教学目标;
(3)按照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进度表(包括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型、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复习、检测、实验等时间安排);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提前两周按课时认真备课。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课程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简约而完整,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有关教具和实验材料等。
4.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教具和媒体准备(5)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6)板书设计(7)作业或活动设计(8)教学反思。
5.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从多角度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反思字数不限。
6.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
(1)统一要求,统一进度,每两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2)集体备课必须做好有时间、地点、主题、主讲人等记录,能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3)主要进行单元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
(4)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5)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附:初中科学教学方案参考格式一例 格式:图文直列式
一、课题:《XXXXX》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四、教具和媒体准备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或活动设计
八、教学反思。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室门口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3.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努力落实三维目标,科学呈现教学内容,课堂容量适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4.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讲解明白易懂,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教学方法恰当合理,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教学反馈及时有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5.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根据教材要求开全开足实验,演示实验需事先试做,保证成功。实验操作规范,熟练。有多媒体的班级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多媒体上课,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自如。
7.上课精神饱满,教态大方、亲切,语言清晰、流畅、准确,速度恰当,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科学,书写工整、规范。8.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中不会客,关闭通信工具。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课内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 1.作业设置。①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②内容针对性强;
③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和技能水平;
④难度和容量适当,精心选、编课外作业,以预习性和拓展性为主; ⑤作业形式要多样,减少简单的机械抄写的作业。2.作业指导。
①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
④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个别指导。3.作业批改。
①要认真、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作业批改量达到100%;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③有完整的学期学生平时成绩登记;
④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自己订正。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教师讲评有点、有面,注意分析原因,并提出改正意见; ③讲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质量测评
1.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
重视过程性评价,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
2.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①质量测评可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质量测评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②考查、考试的内容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考核学科主干知识,也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校内测试应由本校教师命题,命题时注意试题的代表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大型考试可以采取校内年级组间的交叉命题,加强测评的针对性,要完成考后试卷分析; ④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总体难度不低于0.75。试卷难度结构,易中难题分布比例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别为8:1:1,7:2:1,7:2:1。
3.综合素质的考评
①重视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师生对话、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采集制作标本等考查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②要求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小制作或实验探究考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③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
第二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附:初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一
课题: 《XXXXX》 教案序号、授课时间、节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表现目标;
3、情感目标;4拓展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创设情境体验)2.新课
①例题分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②课内练习(注重反馈与纠错)③拓展提高(知识的应用与提高)④板书设计(利于知识巩固)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再写)。初中数学教案参考格式二 课题 设计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
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 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
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
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
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数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数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数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6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第三篇: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一、教学准备
1、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本学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熟悉所任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优秀生、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所采取的措施(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③列出本册教材各单元的重、难点(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音乐实践和检测等时间安排。
2、备课
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用“合格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2)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音乐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5)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6)板书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审美活动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课前必须熟悉教案,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严防出现知识性错误。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对教具运用自如,运用多媒体应讲究效率和效果。
5.课前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着美丽大方整洁,提前到达教室等待学生。6.教案确定后,要严格按照教案内容上课,课后按教学目标检查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写好教学反思,反思字数不限。
7.歌唱教学:
(1)要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要有愉悦性。
(2)教师的范唱、伴奏、动作示范要讲究声情并茂,学生的歌声、动作、行为要讲究美感。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倡“高位置的轻柔的歌唱”,注意对变声期的嗓音的保护。
(4)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8.器乐教学
(1)按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主。如:竖笛、电子琴、口琴及口风琴等。(3)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9.欣赏教学
(1)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3)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10.注重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设置比较情境、利用语言、光线、美术、实物、音源等来创造情境。
(2)重视体验
①重视体验的独立性 ②重视体验的过程性(3)强调探究
①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环节 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③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4)关注合作
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 ②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③提倡教师间的合作(5)加强综合
加强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
三、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1)准备好课本、乐器等上课工具。(2)指导学生收集、了解相关音乐资料。2.课堂学习
营造艺术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互相评价。3.课后练习:
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好歌名曲,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追求高雅情趣的习惯。
四、课外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课相比,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广阔,而且更多地涉及到艺术审美的个性与特长。加之形式多样富有活力,所以历来是深受学生喜欢与欢迎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外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合唱队、口琴队、笛鼓队、打击乐队、军乐队、舞蹈队、艺术团等。
2.有计划地开展“大合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音乐欣赏会”、“音乐墙报”、“校园集体舞活动”及各种音乐知识讲座等活动。
3.各项活动应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为目的,各个活动小组均应有专业人员负责辅导、排练。
五、教学评价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评价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开足开齐音乐课、配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评价方法
(1)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测评。
学生音乐课成绩评定,除了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外,还应结合评语一并给予评定。3.考核项目
(1)考核内容分两大块:考试和考查
平时考查:根据学生上音乐课的态度、表现以及音乐的素质来评定等级。(2)学期考核:面试和笔试
①面试:采用指定曲目或自定曲目考核学生的技能。②笔试:设计听力题和知识题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
通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数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数学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数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超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
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数学活动过程设计(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
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
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数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
①课题:指教学课题
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
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
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8.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第五篇:学科教学常规
杭州市长桥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常规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现依据《西湖区小学教学常规》和品德学科的基本特点,制定本校品德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明确目标体系:每一位品德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的总目标以及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内容标准、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期初要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内容的分析、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教学进度表。
3.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编写要在刻苦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完成:(1)教具、学具准备要充分。(2)目标要明确、适度。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要求。(3)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4.备课形式:备课要按课时备课,每一课时必须有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
5.撰写课后记:每学期撰写不少于5节的课后反思。
6.检查:全面检查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在一学期中,还将不定期地有针对性、有侧重地抽查备课情况。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教师进课堂做到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亲切自然;说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快慢适中;精神饱满,使教态、语言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发挥整体效益。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4.教学方法要灵活,富有启发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5.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三、作业与辅导
1.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品德课作业大致分类如下:
(1)按作业的作用分类有:巩固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过渡性作业等;
(2)按作业的形式分类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生活观察作业、实践作业等;
(3)按作业的内容分类有:认知的识记、情感的体验、行为的评价等。以上类型的作业除观察作业和实践作业外,一般不留在课外进行。
2.作业要求要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到认真审题,书写端正,格式及修改规范,保持页面整洁,检查仔细。
3.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规范、清楚
4.重视作业情况的反馈和订正,及时讲解反馈作业情况,查漏补缺。
四、考查与评价
1.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能真实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如学生的作品、作业等,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察相结合。
2.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
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3.以学生感兴趣的星星或是点数评价,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品德各项作业。评价结果要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变化。
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5.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
五、教学研究
1.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记录听课随感及评价。及时以教研组的名义在校园网上发布教研信息。
2.每学年至少上一节品德学科教研课,认真准备,及时反思。
3.每学年完成至少一篇品德学科随笔或者论文。4.各级公开课的资料及时上交,内容包括教案、课件、反思,以电子稿形式上传到校园网,以文字稿的形式(课件刻盘)上交教研组(这部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