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时间:2019-05-13 00: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一篇: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六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作为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年级,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和中学作文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是需要任课老师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工夫的。

我觉得针对六年级小朋友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应以几个方面为抓手,切实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阅读和写作应巧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位语文教师都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新教材较以前的教材相比篇目众多,所以上课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如果作为回家作业,又怕学生根本不读或应付了事。如果我们手里有遥控器遥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好了。

我是这样做的:每周的一、三、五布置写点评的作业,老师首先精选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篇幅适中、文质兼美、故事性强的文章,每次下发一篇,要求学生回家后先默读一次,生字词查字典,把生字词的拼音和解释写在点评本上,再朗读两次,然后摘抄好词好句写点评。点评本从中间画一道竖线隔开。左面摘抄,右面写点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全文写点评,这样类似于读后感。阅读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只要看看学生点评的质量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收到一石三鸟的好处:

(一)积累的词汇无形中增多了,作文语言平淡、苍白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你会发现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令人耳目一新。

(二)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了。在写点评时,学生会分析:这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这句话非常生动,为什么生动,用了什么修辞。这是语言(或心理等)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性格品质。而如果点评写到这样的深度,学生在考试时遇到阅读理解题目也自然轻松得多。

(三)学习名篇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六年级学生通过点评他人的写作风格,无形中也会使自己的作文受到影响。写过点评的文章,学生肯定进行了深入的甚至绞尽脑汁的思考。如有的学生读一篇800字的文章,竟然写出500多字的点评,而且言之有理。所以写点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和国外的教育方法相比,我们的学生有一环严重欠缺,那就是读书,读名著。孩子在小学时,家长觉得孩子识字少,读名著怕孩子读不懂,所以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认字上。到了高年级,学校则侧重阅读文章、做练习、订正答案,即习题的反复操练。致使学生阅读面窄,词汇量小,只会做题。我曾经和上海美国学校的小朋友交流过,发现他们每天都有阅读的作业,都是小说、人物传记或科普类的书,从图书馆借来,老师要求几天内读完,然后再去图书馆换新的图书。老师要求每天回家至少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完成后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签字。他们读的是英文原版书,生词较多,边读边查字典,但觉得很有乐趣。其中我认识的一个五年级男孩说,这样的英文书籍他每学期要读厚厚的十几本。和这个美国学校的孩子接触下来,我感觉他们 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很深。我由此想起了著名作家冰心回忆她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也是似懂非懂,然而印象却非常深刻,奠定了一生的文学基础。

这次交流让我感慨良多,我想从六年级开始培养阅读习惯还不算晚。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名著的书目让他们选择,或去图书馆借,或去书店选购,每周有一节课固定下来作为阅读课,当然光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把读名著作为贯穿学期始终的长作业,要求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读名著,有时我不下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就自己读的名著片段写点评。两学期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读书已成为习惯。如在学到《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推荐学生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语文素养的提高,功夫在课本之外。这样长期在名著中浸润,提高写作水平还要犯愁吗?

三、应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使作文的材料变得鲜活生动

老师在批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感慨:选材老套,很多学生还在写小学时写过的妈妈雨天送伞、爸爸背他上医院等老掉牙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另一方面不正说明了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单调乏味吗?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位同学到外地旅游回来了,那旅途所见必然成了他笔下鲜活的材料。所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能做不到带学生到外地旅游,但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比如春游、为灾区小朋友义卖活动、最近为汶川灾区的捐款捐物活动,这些都是写作的良好

契机,要很好地利用,趁热打铁写周记或作文,效果是最好的。那么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自然就降低了写作文的畏难心理。

比如在学完一篇课外阅读《山中访友》后,我顿觉写片段的机会来了。把语文课堂搬到室外,带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景点,然后写一段文字。对着景点朗诵一遍,结果平时惧怕写作的同学都活跃起来了。一位同学观察了爬山虎,写道:“你好,爬山虎哥哥,你不累吗?再强的风,再大的雨,也打不败你,风也是热的,你却把它当作生命的动力。一次又一次,我被你浓郁的绿意感染了,我也会感觉凉意渗进我的心里。”学生在写作中升华了思想,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还有一次是在四月,我发现江南的春天春意正浓,而学校里到处姹紫嫣红,就带学生到校园寻找春天的踪迹,然后自己命题写作文,一位同学写了《感悟美丽》: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时光倏忽而过,稍纵即逝。

初春,正是姹紫嫣红的季节,教室窗外的几株玉兰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绽开了娇美的容颜。花葩的颜色素白,如一只只晶莹剔透的酒杯,那洁白的花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那玉兰满树繁花,不杂片叶,更显端庄秀美,其身旁的无名花草均相形见绌地稍稍拢起身子,自卑不已。路人每每路过花树下,都不禁仰头欣赏怒放的白玉兰,心中暗自惊叹一声,好美。

几日过后,我来到树下,欲再次领略玉兰不俗的丰韵,却目睹了

叫我愕然的一幕:淡雅的花瓣铺满了整张草坪,不时调皮的学生跑过,肆无忌惮地践踏一地暗香,枝上残存的花朵也大多微微泛黄,在柔和的春风中摇摇欲坠,而原本毫不起眼那些小花小草此刻却绽放了,霸占了众人的眼球。不多日,玉兰枝上发了新芽,但纵使镶缀了一身碧绿的翡翠,仍敌不过当初那一树冰清玉洁的花瓣。

目睹此景,突然忆起这样一句诗:“花到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那玉兰就如同绚烂绽放的青春,圣洁美丽,却又禁不起岁月的催促,不觉中便已滑过年少的掌心,一去不复返。此生最美好的,莫过于青葱岁月,既然它如此短暂,那就更应紧紧将这无与伦比的美丽握在手中,通过不断地拼搏进取,来竭尽全力地珍惜他,这样才不算虚度年华,挥霍青春。

美丽的事物难以长存,但愿我们能认认真真地把握住这最美丽的时光,奋发有为。

这位同学的文笔一向老练,加之她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称道的佳作。由此我想起了在大学时教授写作的老师讲过的话: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六年级我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学生有的做了幻灯片,有的下载了朗诵伴奏乐,还有的借了古装,朗诵唐诗的时候穿。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故事会,主题是“照片里的故事”,自己从家里选择一张照片讲述其中的故事。期末复习时,我还将全班分成六个组,举办了一次古诗背诵抢答比赛,获胜组得到了奖品。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活动永远是乐此不

疲,那么就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后写作。涌现出来的佳作往往是令老师始料不及的。

四、应牢牢抓住作文的反馈和修改环节

活动开展得很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很高,但如果交上来的作文反馈太慢,势必造成以下的后果:过了一两个星期,才拿到老师批好的作文,学生印象已经不深了,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老师的评语,就塞到抽屉里去了。下次再命题要求写作文,他们的热情已大打折扣。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作文写评语,却因为反馈慢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作文交上来的当天就进行讲评

方法是将全班还没有批改的作文放在讲台上,随即抽取几本让作者朗读,被抽到的我戏称为中奖作文。平时写作认真的同学,被抽到时往往镇定自若,甚至喜上眉梢;平时写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同学则面红耳赤,暗暗下决心下次要认真写,可不能再当众出丑了。老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意见,中间穿插同学的点评,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同学彼此了解了别人是怎么写的,也知道了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反馈课效果是明显的,也有激励后进的作用。然后老师可以收上来再到办公室逐一修改、写评语。

2.六年级第二学期,可以尝试同学互评作文

前提是老师把评分的标准、从哪些方面修改评价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就有章可循,否则会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应注意的

问题是:保证每位同学拿到的不是自己和同桌的作文。一作文批改好之后,同桌再交换批改,保证每位同学一节课至少批改两篇作文。要求同学在评语下签名,态度端正。做一回小老师,给别人的作文“把脉”,对于自己的写作何尝不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呢?这样的做法也能保证作文及时反馈。但次数不要过多,每学期一两次即可。3.分数激励,注重作文的一题多写

教师每次批作文,都会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降低。那么如何让分数发挥它的作用呢?我的做法是:85分为底线,低于85分的要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写。写完后交上来再批,达不到85分的再写,直到达标为止。一个作文题目两次甚至多次写,与一个作文题目写完一次后就换新题目相比,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更明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争取第一次就达标,让他们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唤起他们写作的潜能。

对六年级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从而喜欢写作。当一个小朋友觉得老师欣赏自己的时候,自然会焕发无穷的热情来表现自己。当然,还可以开展作文的专题训练,比如某一节作文课,就是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下一节作文课学习神态描写。这样每节课有侧重,学生收获会更大。如果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稳扎稳打,使学生作文水平稳步提高,使学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那么,对于接下来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做好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习作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于老师曾说:“要想让孩子快乐作文,老师首先要快乐,童心不泯,才能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老师要像孩子一样有好奇心,要爱好广泛。老师要喜欢阅读,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无形中就把它内化为一种内在素质,一种美的情操。写作要靠老师的影响引导,而不是靠说教。那么如何去做好作文教学?我择感受最深的五点谈一谈:

一、确立作文教学的正确的理念,教师要明确好每一个阶段作文的标准,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四、五、六年级的习作。并注重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意识去观察生活,无论写话还是作文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老师首先要有善于观察,善于抓作文题材的意识,做到情境创设,再现生活,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无话可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有一种想说、想写的冲动,时时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让学生保持好情绪。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在布置作文练笔的时候一定要有两个以上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能让大家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的。

三、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训练当然离不开训练。我们也要注意把一些小练笔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勤于动笔。大力倡导作文应该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同样要靠历练。

四、习作要跟阅读结合起来。阅读是习作的根基。这些话让我们

明确阅读不但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怎么写的,而且要厚积薄发。比如我们可以在阅读课后进行作文的小练笔,让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助写”举一反三,多多习作,在阅读中掌握习作的技巧。我们一定要坚持作文教学和阅读相结合,就像古人所说的:“勤于读书,易于作文。”

五、我们每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被赏识的需要。一篇不错的文章如果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朗读展示给大家,孩子们就会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孩子们读自己作文的同时意识到哪里写的还不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如果想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必须从读自己的文章开始。再加上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赏识的举动,孩子们一定会改变对作文的态度。

其中,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让我受益匪浅!他执教的那节出神入化的观摩课——《有声有色》,从中不但让学生认识了象声词,而且还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运用象声词的重要性,于老师将“快乐作文”理念完全融入他与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走进于老师的课堂就等于走进了快乐的王国、知识的殿堂。课上,老师起先出示了一段无声的录像,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接着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有声音的录像中,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象声词的重要性。在习作前,于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作文的选题,从三组象声词中任选一组编一个小故事或选择刚才的逛公园来写。孩子们都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想写的主题,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几个象声词运用得出神入化,文章结构完整紧凑,语言优美。整节课,老师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与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公园,一起去听大自然的声音。一节课就等于是一次

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驻足欣赏美景,又可以在玩耍中前进,这样以快乐放在首位的习作谁不愿意上啊,谁不乐意上啊? 于老师对学生们这次的作文评价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恰到好处的赏识教育。老师虽告诉孩子:“正确运用象声词,你的这次作文就能拿满分。”而真正给孩子们打的分都是“120+20”分、“130+20”等超满分的分数,学生得到这样的分,当然是增加了写作的兴趣。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于老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每一点成功。综观于老师的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的。于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好的,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 孩子们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总之,这些名师引导学生要关注有声有色的生活,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习作的技巧。通过老师的有效作文指导,让学生对写作不再的烦恼,求真情,多修改,让他们自己感悟作文的真谛——写作文最终的目的是“不教”。因此,在课堂作文指导上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从点到面,从扶到放,层层深入,必要时还可以装点“傻”,多采取启发式教学,给孩子多留点思维的空间,充分地想,充分地写修改自己的文章,同时注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春意盎然

怎样做好低年级作文早起步

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早起步的尝试。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早起步呢?

一、拼音开路,自由写话。

小学生掌握拼音以后,根据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幼雅的自信心,让他们运用拼音这种符号进行练习。开始由老师说,学生写,回家请家长看,家长表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每天写一句想告诉家长的话,三四周后,让学生用拼音写在幼儿园时学过的儿歌,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自豪。紧接着让孩子们自己随意编写一两句话,他们觉得轻松,很有意思,很爱写。他们用拼音写,没有汉字的障碍,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喜所忧,不仅巩固了拼音知识,还积极促进了作文的早期发展。

二、即兴观察,说写并行。

学生作文是周围事物在他们大脑中的反映,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应从观察入手。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知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观察获得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得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低年级教学中,观察训练比较注重说,在教学中把“写”与“说”结合起来,除了完成教材上的观察内容外,还进行即兴观察即兴说话。即兴观察往往是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日出晨露、花草树木、乌鱼虫兽等等。只

要他们有兴趣就可以,既不费时,也不费事,看看、说说、写写,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观察、说写的习惯。

三、模拟创新,写段练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兴趣。利用模仿可以激发儿童对身边的一切学学、做做。低年级学生模仿写作文,为进入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模仿可使低年级儿童的作文有形可依,可话可写。模仿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模仿课文。首先分析课文,掌握记叙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并头、正文、结尾及选材仿述。这样,从整体入手,运用教材的示范,让学生写自己熟知的事物,初步完成作文的概念和框架;让学生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达到开篇成文,作文早起步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先从积累和理解词句,再展开说写,或联系课文续编故事,或先理解然后创造性地改写课文等等,这都是小学生作文起步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作文早起步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第二篇: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网络的普及扩大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范围,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挑战。高中生思维尚未成熟,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被不良信息侵害。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许多学者尝试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高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思想政治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俗话说:“育人先育德。”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在思想上存在问题,缺乏正确的道德观、社会观、政治观,就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概述

近几年,我国的高中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追求升学率、注重理论教学、看重学生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过程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无法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

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自己为中心,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当今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往往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感兴趣。

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近些年,许多学者提出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能够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贴近生活。对此,教师要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摆脱对教材的依赖,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认同度更高。因此,教师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思路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情境生活化。

情境能够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思路,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解答问题、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降低教学活动对教材的依赖性,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悟道理、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作业形式生活化。

作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几乎不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对思想政治作业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作业形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生活化作业形式则大不相同,不仅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第三篇: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理性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理性思考

郭 健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自己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和教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教科研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行为,倡导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高职教师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基础。

【主题词】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教师 教学科研 一体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依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生存的、具有特殊性质和重要任务的教育类型。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自己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教科研任务,而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的主力是教师。在当前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行为,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效能,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不再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存在困难的主客观因素,仅从高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职业素养角度思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提倡高职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其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职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高职学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也是现行机制下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

一、教学科研一体化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

教师的生命力来自于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教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专业。当一位教师进入教室时,他(她)对自己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是熟知的,对培训的实践技能是熟练的,对职业岗位的经验的是丰富的,但学生怎样理解、练习、掌握和运用却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每种情景中都不同的。因此,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永远充满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高职教师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意识、研究行为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这里所谈的“专业化”不是指教师所教的专业(学科)内容,而是指高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和技能培训活动”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即掌握较高的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进修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娴熟,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未必就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的论点。高职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

二、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培养高职教师的有效途径

研究是我们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专业人员的专有领域,也是教育实践人员的一种态度,一种对教育应有的态度。钱伟长先生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他认为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靠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这是主要方法。因为不搞教学研究,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不懂得如何去教。钱伟长先生的话道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质。高职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教学与反思、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使高职教师从过去“教书匠”的简单、枯燥、机械和重复性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转化为充满激情的研究性创造生活,从“经验型教师”变成“科研型教师”,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被动者转变为改革者和实施者,才能真正提高职业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不竭的创新能力的统一。

三、教学科研一体化是高职教师教学创新的基础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和最好体现。高职教师的教学创新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然而,无论哪一方面的创新,都要求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都要求高职教师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共性规律的前提下,在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在各自的起点上,主动探讨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时将科研成果转移到教育教学中来,并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研究。事实上,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原始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否定、被修整、被强化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才能真正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

四、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

1.教育实践的研究。“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末,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对教育意义的这种理解,十分精辟地表达了教育的实践性质。高职院校的教师处在最普遍的教育教学实践层面,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直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科知识的自信和热爱,对专业技能的娴熟和精湛,无一不对学生的道德、智慧、身体、精神、生活的态度和未来发展,产生某些触动,甚至是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应紧贴职业教学实践,以教学研究为主,广泛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技能培训方法、德育工作探索等研究。可以说,实践性是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的根本特征。对高职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

2.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就是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者,以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着重对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如: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特有的课程和办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专业打造、精品专业建设、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职业教学行动原则、职业教学内容排序、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职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融合、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技能-知识-态度)匹配等研究。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教师立足于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看,只有着眼于学校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互动统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职业教育需要的是深深扎根于社会需求,为社会所有,自身具有生命力,能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职业教育。那末,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种具有顽强的自我生存能力,发挥强大的社会功能,为我们的社会所不可或缺的职业教育呢?我们非常羡慕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但是,当我们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时,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还必须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文化的特殊性,民族的特殊性进行有机地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诞生,肩负着保证我国持续高速发展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劳动力市场状况,专业技术方向,企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于掌握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技术设备应用情况,研究由此对技术人才的素质、技能产生的影响,解决社会、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保障问题,等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生命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基础,把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视为高职教师工作的整体构成是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理解。高职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养成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勤于思索、多读书、多收集信息的好习惯,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目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还要有弃而不舍的精神。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教师应了解高职科研的种类与特点,了解一般的科研程序与研究方法,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和适应性有所反思,知己知彼,扎实前进。“搞科研要有点天才,天才来自于勤奋;要有点灵感,灵感来自于积累;要有点能力,能力来自于多方面;要有点兴趣,兴趣来自于认识。”强调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行为,获得研究能力,绝不意味着对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忽视或削弱,而是把它们视为同一过程,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将因为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而获得内在的、根本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郭 健.论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外教学研究.2004(9)[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3] 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教育研究.2004(5)[4]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http://

(发表于《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版2006年第2期)

第四篇:理性教学

理性教学

—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兴趣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有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XXXX》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

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XXXXX》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大部分回答都差不多,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六、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酿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理性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了学习,让他们对学习有了一种依恋甚至于是一种追求,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他们以后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第五篇:党校教育理性思考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在我国历史上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和谐思想。孔子就提出“和为贵”;墨子说过:“兼相爱”、“爱无差”等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共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美好社会,与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有异曲同工之效。

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亦是马克思主义一直追求的目标。1803年法国的傅立叶发表的《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和谐社会”所代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深刻剖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它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的条件和途径,结果只能是空想,并提出要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许多有益的设想和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不得及实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是有很多宝贵经验的,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党内和谐特别是党的理论、路线的正确和领导层的团结统一,这是关键所在。

二是要善于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调节和兼顾各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

三是要通过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加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基础性工作,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四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从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才能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五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利益协调,使各项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是要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不和谐因素,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当我们把上述初步总结的历史经验同胡锦涛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胡锦涛提出和论述的六个方面要求,已经凝结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正是他们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与其他社会矛盾根本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的非对抗性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的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应该看到,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它既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又可以体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和谐程度,这是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出现了不和谐现象才提出这个重要任务的。恰恰相反,我们党正是把握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把握了最高社会理想与现阶段纲领的统一,才主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的。

下载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财政理性思考论文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纷纷在公共财政这个大标题下尝试着财政预......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思考

    最近通过看各种评论和言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些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像一个判官一样,面露凶色,虽然我看不到他们的脸,但是能从文字中看到到他们气急败坏的表情。从之前......

    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说理性散文教学的浅思考 ----第17次活动心得体会 连云港市宋庄中心小学徐燕 今天,我们一行人相聚在美丽的连岛,参加培育站第十七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小学说理性散文的教学策......

    关于“医疗公证”的理性思考

    关于“医疗公证”的理性思考 李生峰摘 要:为规避风险,分清责任是非,医患双方签订医疗公证,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医疗公证有利于医患双方加强沟通,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

    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理性思考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理性思考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处在改革和发展......

    电视问政的理性思考

    “电视问政”这一新的问政形式,已经开始出现在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电视问政这种新颖的模式,有其优点:一能促进工作落实,促进作风转变,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加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吴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由钻木取火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记载了这泱泱大国的一页页闪光的篇章。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如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