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研汇报资料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创办特色中心小学 我校地处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常福工业园南侧,与武汉市经济开发区薛峰社区毗邻,是一所农村集镇中心小学。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校根据市、区教科院(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文件精神,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了“区内树品牌,市内创特色,省内造影响”的发展目标。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围绕这个发展目标,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切实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之路。现将我校近几年来加强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现代理论学习,树立四种科研意识 教育行为依赖于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不仅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措施,甚至是办好学校、创建特色的可靠保证。抓教育科研,必须用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教师,而前沿的理论、观念、方法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有可能被教师掌握。为此,我校全面贯彻落实蔡教字[2005]24号、[2006]9号和[2007]13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主题活动方案》及此活动的《细则方案》,从2006年至今,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了读书活动。我们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的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解读创新教育》、《走进新课程》、《教育家成长丛书》、《今天怎样做教师》;学习了教育科学理论以及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四有”人才,管理与科研是“一体双翼”,是学校办学的“两个轮子”。只有当“两个轮子”全部转动起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而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轮子。学校科研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一轮课改)鸣锣开道,改革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惰性心理态势,牢固树立了以下“四种意识”: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振兴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意识,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做到优先安排;二是明确学校教育科研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超前意识,用教育科研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三是明确学校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和“科研兴校”的意识;四是明确学校教育科研与当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意识,发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健全科研组织网络,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当今,学校科研工作普遍是大型的群体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单靠一两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发挥他们在学校科研实践中的才能和智慧。这样,不仅使有价值的科研课题研究顺利,而且还能造就一支素质高、观念新、善科研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5个方面的措施:
1、组建科研机构。学校成立了教科组,由一名主管教学的常务副校长兼任教科组组长,主持教科组的日常工作;配备一名中层干部担任教科组的副组长,负责教科组的具体事务;提拔三名成长迅速的青年骨干教师为成员,负责科研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即:课题的立项、申报、评审、开题论证过程的实施与指导等)。学校制发了《常福中心小学教科组工作管理制度》、《常福中心小学教科组工作职责》,并调整了学校教研组和各年段各学科的备课组的组长,形成了校内教科组、教研组、年段备课组的三级科研网络机构。另外,我们还十分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群众性和操作性,课题研究正逐步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低级到高级的健康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在“十五”期间规划的32项校级科研课题中,已有一项为区级重点课题,有两项为区级一般课题;“十一五”期间,学校有两项课题分别为区、市级重点课题。其中,《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经武汉市教育科研规划办批准,现已立项和开题论证,目前正在分步组织实施。总之,我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学校、中心片、区、市等四级课题研究网络。这样,使科研课朝着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保证了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2、订阅教育报刊。教育报刊是教育科研信息的载体,学校除了每年挤出经费订阅各种教育报刊和开通校园信息网外,还要求教师们每人每年至少订一份教育报刊或购一本科研的理论书籍。这样,扩大了广大教师的科研信息源。学校教科组还成立了中青年教师读书组,利用每双周二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报刊中的有关经验文章,并及时交流学习体会。另外,教科组还十分注意收集、整理各种科研、课改的信息,主编《教育简讯》和《教育科研简报》及时地打印发至到每位教师,让他们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教育科研和新课改的最新动态,捕捉教育改革的信息,建立教师个人的信息库。
3、实行全员培训。在科研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光凭学校领导的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不能深入的,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为此,我们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
(1)组织专题学习。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中外著名教育家(如:布卢姆、叶圣陶、魏书生等)的精典名著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每位教师撰写了三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理论水平。(2)培训科研骨干。我校在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实行“推”、“训”、“练”、“带”四字模式: A、“推”:即结合教师本身的科研素质和业绩,教科组民意推选,学校选择确定校、区、市级以上的科研骨干教师。B、“训”:即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教材教法等培训,从而开阔科研视野,增长见识。C、“练”:学校给骨干教师提供培训条件,创设研究平台,展示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平台中积极探索,自我加压,不断地提升本人的科研素质。D、“带”:一是师徒结对。学校指定骨干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协议,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任教师进行“传、帮、带”,让他们朝着“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成为骨干”的目标迈进;二是要求骨干教师每年主持一个课题,吸收相应学科教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在课题研究中指导、带动、影响各参与教师。
(3)举办专题讲座。近两年来,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机会,开展校本科研工作。一方面,先后聘请了区、市教育科研所(院)有关专家为全校教师专题讲座了《教育科研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与学校整体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还十分注重校本科研互动活动的开展,发挥本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作用。一是让学校领导作“主题学术报告”,其报告内容主要指向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论证的方法、课题的选择与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二是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报告科研成果的形成过程;三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上课题研究课、课题实践课等。
4、聘请专家指导。专家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科研兴校观念,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例如,我校“十五”期间开展的《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课题研究,先后四次召开了专题研讨与论证会;“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市《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创新策略研究》重点课题,先后五次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市区两级院所的与会专家和领导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多次给予了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这样,使我校的科研课题工作顺理成章、有条不紊地进行。
5、观看科研录像。平时,广大教师都忙于校内课堂教学难以观摩到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优质课,难以听到专家、学者对优质课的点评或科研讲座。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除购买一些专题科教影视片外,还经常到区仪器站、区教研室、区教科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借来一批教育科研的专题讲座片子、课堂教学录像片回校播放,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并要求教师结合本人实际,按“一看、二议、三学”的步骤进行消化落实,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信息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仍然对教科研存在一种神密感和恐惧感,有热情无胆量,缺乏自信。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在全校教师中提出了“双六”的口号。前者是针对学校而言,即学校科研应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课题、有经费、有活动、有成果;后者是针对老师而言,即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应做到“六个一”:读一本现代教育科研理论书,掌握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备好一本教案,上好一堂好课,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优秀论文(或教育案例)。学校定期检查、评比,并同学期末教师业绩考评、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挂钩。通过这些硬性的制度规定,逼教师“上马”,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有效地引导广大教师走上了科研之路。
三、多方筹拨科研经费,确保科研工作开展
近两年来,学校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十分重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量优先保证教科研活动经费。我们深知:投资教育科研是以“最有限的教育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教育产出效应”的最合算的投资。作为农村小学,尽管经费特别紧张,但我们都能绝对保证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其经费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划拨。学校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建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以及教科研人员的培训、学习等;二是筹措。学校领导每年都要走上社会,多方联系,筹集资金,用于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对在教育科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学校两年从生均公用经费收入中专项安排了3.5万元教育科研基金,主要用于以下七个方面的开支:
1、购置有关教育科研书,订阅教育报刊和课题参考资料经费为0.3万元。
2、课题研究的调查问卷、评估量化表、检测试卷、课题方案、各阶段的实验报告(或小结)等文印费用为0.2万元。
3、聘请市、区级专家指导讲座、开题论证、鉴定研究成果;召开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开支0.6万元。
4、开通校园教育信息网、课题研究人员制作多媒体课件及有关用品的购置费为1.2万元。
5、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课题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与考察、参加学术交流会开支为0.3万元。
6、课题研究人员的课时补贴及课题研究经费补贴为0.2万元。
7、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参加各级评审费用及发表、交流教科研成果、获奖论文奖励的金额为0.25万元。
这样,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本校教育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科研课题研究,规范学校科研流程
我们在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武汉市教育科研规程》的要求,加强对区、市级已立项的科研课题的流程管理,力求做到“五个落实”,使其课题研究得已顺利开展。
1、选题落实。农村小学开展教育科研不是从教育理论体系选择课题,而往往是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引发出有价值的思考。我们要求教师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寻找那些突出而有代表性的、有集中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选立的课题要符合以下两个标准:(1)可行性,即选题首先要根据学校师资情况,考虑教师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志趣爱好等,能否适应该课题的研究;其次要便于操作。课题研究的自变量要便于调控,因变量要便于检测;再次要考虑课题研究所需的一些辅助器具学校是否具备。(2)超前性。教育科研的超前意识决定了选题的超前性。选立的课题不但要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要注意贴近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要能用其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计划落实。我们要求课题主持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从指导思想到研究目标,从实验人员到实验班,从基本方法到大致安排,均需确定并在课题研究计划中体现出来。如果一个总课题下面还包含若干个子课题,则不但总课题要有研究计划,而且每一个子课题都要制订研究计划,然后逐一对照落实。
3、实验落实。对实验班、实验教师,我们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供必要的实验时间与场所,并派学校领导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开展具体的实践探索。及时整理好研究进度情况登记册,积累详实的原始资料,包括教师教案、经验总结、测试试卷、测试分析、学生作业、学生个案等。学校以每学期为一个“研究阶段”,要求每个课题每月开展一至两次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反馈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在学期期中,学校通过听课、听汇报、看成果等形式,组织对课题研究的检查。注意及时发现并诊断问题,以便于掌握研究情况并根据诊断所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学期末组织“研究阶段”小结,对课题组成员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并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4、资料落实。学校建立了科研档案资料室,配备了专职的资料员,对我们各课题研究中的各类资料,尽可能收集齐全,并逐一分门别类归档。两年来,我校教育科研实验建设与管理资料一共有5块11盒,区内外兄弟学校(如:本区有桐湖农场学校、曲口学校等;外区有黄陵中心小学、武汉卫星村小学等)经常派人来我校观摩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辐射引领的作用。
5、评价落实。评价落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本身进行评价,既注重研究的过程,又注重研究的结果;不仅重视终期评价,还重视过程评价。二是学校对课题组的成员在参与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实绩、体现出来的能力等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时充分发挥评价者与被评者的两个积极性,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观性评价由教师依据自己的现实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在教科组的部署下自评;客观性评价分别由课题组成员和学校领导、课题负责人承担。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较高的评价效应,从精神上满足了广大教师事业心的需求、成就感的需求,激励广大教师更认真更积极地投身教育科研之中。
五、制定科研激励机制,奖励科研业绩人员 广大教师不知疲倦地进行课题研究活动,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多的地是尝到课题研究的艰辛。为了奖励先进,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做到工作上适当照顾,时间上优先保证,经济上尽力资助,精神上积极鼓励。
1、政策倾斜。对各课题组教师,学校在各方面都给予倾斜:优先安排外出考察、学习,优先考虑评优、评模,优先推荐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另外,学校还将教科研成果作为专项,在教师业绩综合考核中累计加分。
2、精神表彰。当教师的研究成果获奖或刊登在报刊时,学校利用会议、黑板报、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以提高教师的知名度,并且及时地发给教师荣誉证书。另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成果展览交流活动、课改示范课,向校外推广其成果。
3、物质奖励。学校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论文也按其档次、级别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
六、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规律的认识反应,只有被广大教师所掌握,才能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的一些新思想、新做法、新技能,需要在交流推广、研讨反思的过程中成熟和完善起来。为了使教育科研更有效地服务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在教科研上做到了“四化”:
1、教研活动科研化。我校每一项教研活动都与课题研究密切相融。每学期都针对一个研究课题,面向全学区进行一次教学开放日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了“新课标、新教法、新学法、新课堂的研讨课”、“新课改的示范引路课”、“践行新课标,活用老教材的观摩课”等。除此以外,我校还于2005年9月22日和该年的10月19日,先后两次面向全区举行了音美学科和科学课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课,展示和推广了我校“十五”阶段承担的《农村小学看图说话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音美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2、学术交流经常化。针对《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研究》课题,学校领导曾多次带领本校科研骨干到蔡甸一小和武汉小学等兄弟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实施愉快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当前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和应对策略》、《探究愉快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农村家长学校,实现家校共育新人》等课题研究成果也分别多次在国家、省、市、区报刊杂志或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刊登和介绍。近两年来,学校外派领导和科研骨干教师进行科研成果交流有16人次。科研成果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学到了省、市、区内外的许多先进经验。
3、送教下校制度化。为充分发挥本中心小学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份,我校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到所辖六所村小开展送教下村小活动。如:上展示课,与村小的教师互动交流。以此推广本校科研成果,促进村小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科研向前发展。例如,2006年、2007年,我们组织分管家长学校工作的领导和专兼职教师,先后到陈家小学部、土山小学、龙王小学等学校开展了示范家长学校送教下校的活动,送教人员为该校的学生家长上课,共同探讨如何为国教子的经验,受到了以上该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学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4、校报校刊多样化。为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学校创编《教育简讯》、《教育简报》、《素质教育论文集》、《优秀教学案例集》、《校园之声》、《家庭教育榜样篇》、《学生成长进步篇》、《小学生手抄报集锦》等形式多校的校报校刊,促进了教育科研成果的及时推广与交流这些校报校刊,已成为本校乃至本学区村级小学广大师生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和习作、沟通教学信息、传播和交流教学经验、关注教学热点、引领教学科研、报道校园新闻的理想园地。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取得了一批成果,更重要的是带出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特长生。近几年来,我校参加区、市级优质课竞赛、教学比武擂台赛、五项全能比赛且获奖的教师有9人次,被评为区级一堂好课的教师有20人次,荣获区级优秀教案、说课比赛的教师有25人次,在区级发表、交流的获奖论文有30篇,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的获奖论文有12篇,其中获国家级论文奖的有8篇。学生在国家、省、市、区书画、“三独”、六小制作、“天地杯”作文竞赛、科学探究大赛、“大江杯”书画比赛等知识竞赛中,获奖有140人次。教育科研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学校师生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与作品分别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集》、《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徐特立教育》、《少儿书画》、《武汉晚报》、《家长报》、《蔡甸报》等书刊报纸中刊登或介绍。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蔡甸区 “办学水平先进单位”;2003、2004和2005年,学校连续三年被蔡甸区教研室评为“教研工作先进单位”;2002、2005和2007年学校三次被蔡甸区委、蔡甸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9月,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2006年11月,学校被评为蔡甸区2006年度校本培训先进单位; 2007年2月,学校工会被蔡甸区教育局授予2006年度“先进基层工会组织”称号;2007年3月,学校被区教育局党委、区教育局授予“教书育人示范岗”称号。
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我校在教育科研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教育科研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扎扎实实的做好“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教科研汇报材料
走科研兴校之路 搭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
首先欢迎各位莅临临港二中检查指导工作!非常荣兴能有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走科研兴校之路,搭教师成长平台》。
在市区教体局、教科室的指导帮助下,我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教科研大众化、管理网络化、队伍层次化、活动日常化、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实施“一二三四”教研工程。即“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研究,四个提高”。
“一个中心”:即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两个重点”:一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与指导;二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三项研究”:一是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二是发挥“名师”效应,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研究;三是教研机制的创新研究。
“四个提高”:一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质量的提高;二是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骨干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教研队伍研究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促进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和完善机制,为教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
1、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管理网络。
我们建立了“学校—教科室—课题组—教师”四级科研工作管理网络,教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教科室具体抓、各教研组协同抓的教科研管理网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主课题研究,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单独设立了教科室,有独立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教科室主任,有专职教科研工作人员。课题有研究小组,成员基本稳定,基本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
2、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
学校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科研的大观念, 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常规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教科研的具体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职责明确,任务落实
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教科室主任为主的教科室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现在我校有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三个、区级课题二十个,课题研究工作运作良好,学校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作文的研究与实验》已顺利结题;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也已获得立项。
二、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整体水平
1、抓好培训和校际交流
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我校分批次组织教师到洋思、杜郎口中学学习,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达到了引智兴校的目的。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
我们以课题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引导教师立足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展开研究。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把备课、导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为课堂改革的立足点和抓手,立足“有效”,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每一节课“效”起来。
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争当科研型教师。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课题,制订好研究计划,学期中要通过实验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校多次承担了区同课异构课堂教研活动,截止2012年8月底,我校教师在教育部、省教育厅主管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今年区教体局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有13人获一等奖,占全区获一等奖教师的一半以上,其中5人被选拔参加市级讲课比赛。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没有科研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学校运用计划、组织、协调、评估的管理职能,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几节全校性的研究课,指定双周三下午为课题研究活动时间,保证每个课题活动有时间、有内容、有安排。
教科研工作的扎实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我校瞿世欣等六名同学名列全区前6名,瞿世欣以760分的高分位居全区第1名。在2012年临沂市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代表临港区选送的经典诵读作品,勇获一等奖,临沂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我校朱秋雨同学制作的“移动式多功能输液架”,以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决赛并获一等奖。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与科研强校相比,教科研的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还需改进。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实施有效教研活动,使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9.18教科研汇报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呼市二职北校教科研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各位领导专家对我校教科研进行视导评估,感谢评估组给了我校一个汇报教科研工作的机会!
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为学生提供出彩舞台”的办学理念和“打造回民区优质职高、争创自治区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深入职业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践“开放式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良、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长期以来,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遵循“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原则,坚持立足科研,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由教书型向学者型的转变。现将我校近五年来的教科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科研工作简介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研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有序的开展,制定了包括《学校教科研室的工作职责》《学校科研课题的管理》
《物资及经费保证》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学校在“十二五”教科研实验基地校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三五”教科研发展规划。同时还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并能够认真实施。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也把教科研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
二、课题开展情况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近3年来,学校有3个内蒙教科所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如何融入到中职茶艺专业教学的研究》、《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有2个呼市教科所教育规划“十三五”课题《诗词品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无人机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研究》。我校的领导对课题研究都非常重视,苏跃校长亲自主持申报了1项呼市科技局科技项目《创新型单位建设——微课在中职技能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上均为立项目前在研究的课题。还有3个呼市教研室的课题,目前处在立项审批中。
校教科研室负责定期召开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会等,课题组研究过程落实,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科研会上,校长、分管校长在没有特殊事情的情况下,总是会亲自参与,并且会
针对课题组开展情况积极的提出一些策略性的研究建议。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课题组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公开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三、成果展示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3年来,有1个咱们市教科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呼市二职中专北校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功结题,该课题由当时分管校长阿民布和副校长的直接主持带领下,全校教师参与下围绕总课题申报各类子课题。还有1个市教研室科研项目《计算机有效技能教学与技能大赛的互动研究》也已经成功结题。该课题是由当时的计算机课题组的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的团队研究。这2个课题的结题材料已与上周五交到了咱们市教科所。另外还有8位教师个人的咱们市教科所的微型课题也已成功结题,这些微型课题材料目前都保存的是电子版。同时,有60篇以上论文获得内蒙级一、二等奖。20篇以上论文在国家、省级等杂志上公开发表及获奖。课题成果目前都很好的应用到了现在的教学中(比如成果中的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策略等),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得教师不断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1.学校年轻的科研力量不足。学校目前老龄化严重,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不足10人。
2.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挺高,但科研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策: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首先,加强中青年科研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多种学习机会积极鼓励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增强科研能力;其次采用“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方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观,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队伍呈梯度发展,既有科研核心力量,又有科研队伍的群力,以加速学校的发展。
总之,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始终在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面向未来,我们将倡导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开拓办学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在咱们市教科所、区教科研室等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更好地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以上是我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呼市二职北校 2018年9月18日
第四篇:“教科研课题情况”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教科研课题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把孩子引向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 教师成名 打造名校 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领导班长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践“开放式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良、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二、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的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作课、讲学,本学年,邀请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来校指导;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青年教师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一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三、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目前学校有中国教育学会《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国家教育部规划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开放题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小学生行为的评价与指导》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上均为立项的课题。教育部子课题《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及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其中市和谐师生关系实验课题《学习后进生转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我校主课题。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四、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几年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其中《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获省三等奖。
为认真总结宣传与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学校每年举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
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华奇葩》和《写字》。学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网站为基地,宣传教育科研知识,传递教科研信息,发表教师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或者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面向未来,我们将倡导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开拓办学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在市、县教科室等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更好地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第五篇:教科研基地汇报材料
培育教科研文化 发展内涵显特色 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不断超越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回顾近几年来来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构建起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科研理论体系:以“科研兴教、科研立校、科研强师”为指导思想;以教科研“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教师专业提升”为工作定位,坚持三个不偏离:不偏离学校发展这一主题搞科研,不偏离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搞科研,不偏离教师和学生这一主体搞科研实现两个科学:教法科学和学法科学;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围绕五个突破:以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为突破,以网络辅助教学为突破,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为突破,以德育方法的研究为突破,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为突破;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把基地校挂牌以来教科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地校挂牌以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的基本概况: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在2006年12月立为天津市电化教育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创设问题导入模式 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等四个课题在2009年3月已被批准立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等七个课题在2009年10月被北辰区教科室批准立项为区级课题。
2、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已于2010年3月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递交结题申请,等待成果鉴定。《创设问题导入模式 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等四个课题在2010年1月完成中期评估,现在正在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继续下面的研究工作。《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等七个课题正在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学校教科研管理小组已对七个课题进行了阶段性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良好,有问题的学校已提出整改措施,正在整改。检查没有问题的,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撰写中期汇报材料,争取全部一次性通过2010年6月的中期汇报。
二、基地校挂牌以来开展教科研活动情况。自基地校挂牌以来,我校以举办两届“新希望杯”论文年会,一届在2009年10月举行,一届在2010年3月举行,我校已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后固定在每年的3月份举行,作为“北极星杯”论文年会的初选。我校在基地校挂牌以来,已举行四次科研讲座,请在教科研方面有丰富经验,负责学校教科研具体工作的老师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做了《如何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方法的运用》、《课题结题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何做好中期汇报的相关工作》等讲座,收效明显。我校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区级重点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为统领,以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以本学科教学中的困惑和具体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引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阐明“针对什么问题、利用何种手段、达到什么目的。努力形成开展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突现我校“大课题+微型课题”的立体式的教育科研特色,学校已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研究成果评审方案,现在正在实施中。
三、基地校挂牌以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
(一)论文评选方面
在2009年北辰区“北极星杯”论文评选活动中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四篇论文获一等奖,《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验》等四篇论文获二等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等六篇论文获三等奖。在2009年天津市“教育创新”论文凭选活动中有《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十篇论文获市级三等奖。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中有《高中生长跑前组织教学方法之浅见》获全国三等奖。
(二)整合课评比方面
在第七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有谌林立等三位教师获一、二等奖。在2010年北辰区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中有李雪婧等四位老师获一、二、三等奖。
(三)课题研究方面
王小辉老师课题《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的研究》在中期检查中获先进课题组,丁平年老师获先进个人,我校荣获先进实验学校。
四、学校教科研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困惑。
1、教育科研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三种心理。
恐惧心理:很多教师都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只有那些专门从事教育研究专家才能搞出成果,而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也有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对教科研产生恐惧心理。无关心理:有些教师,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自己已经评完高级,认为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已不大。开脱心理:
有些教师以教学任务比较重,压力大,工作忙,进行开脱,在学校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的时候,就有老师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进行开脱。以上这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成为了束缚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如不能及时纠正和排除,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教育科研的能力还不够强。
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协作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教科室已经把相关的框框给了,可是一些教师还是对课题申请书的填写、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不够规范。课题的选择过大过时,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等等。
3、教育科研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研中教与研常常脱节,有些课题研究是一拖再拖,临时搞突击的现象也存在。存在专家所说的“塑料花”现象,重立项、轻实施;重结果、轻过程;重包装,轻实效;做得少,讲得多;做得浅,拔得高。选题追求的“高、大、全”,导致了课题研究的“假、大、空”。这些想象的存在,有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但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一致的,他都会极大地损害学校教育科研健康的成长。
4、物质基础薄弱,缺少专家的引领。
教育科研专项经费的投入比例偏小,还需要为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提供充足的文献图书资料。定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科研交流活动,还有就是参与专家的课题研究活动,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五、对做好基地校建设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一)对做好基地校建设的意见。
1、加强学校教科研理论体系的宣传,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认识。
利用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等,向广大教师广泛宣传学校教科研理论体系,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科研的思想,真正确立科研兴教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生产力认真抓好。要求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搞好教育科研的真正意义在于深入研究教育对象,准确把握教育规律,自觉调整实践行为,在实践中钻研、积累、升华,实现教法科学、学法先进。是学校科学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最好效途径。针对这一现状,2、加强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通过参加各种教科研培训,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拜名师等活动,加强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教科研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全体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积极做好教学和教科研的整合工作,力争使教师在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
3、完善教育科研规章制度,抓好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管理。
继续做好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教研组和教师个人教科研的常规检查、考核评定工作;为了规范教师参与教科研实验活动与教育研究的过程管理,还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组织网络体系及常规管理制度、组织建设等。根据学校新制订的《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教科研成果、业绩的精细统计和管理,要把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情况作为评优晋级的一个重要依据。
4、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
加强学校新版教科研网页的建设和充实,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成果,拓展交流的平台与空间。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及时梳理、总结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力争年内完成“十一五”《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的成果性材料的结集编印工作。
(二)对做好基地校建设的建议
建议教科室要充分了解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实际情况,调整教科研工作思路与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以教师与学生发展为重点,引导教师申报与自身教学有密切关联的课题;
2、控制课题申报的总量,以主导性课题为重点,带动相关课题研究;
3、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研究价值取向,引导教师总结以往教育教学经验,通过积极的反思来参与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反思的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的研究过程;
4、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重点解决教育教学一线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5、加强德育课题研究,鼓励班主任老师在总结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展班级管理课题研究。
尽管我校教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些名校相比,还存在差距。课题研究的质量与品位有待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时效性与实效性的意识有待增强;教师在撰写论文中如何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还需要深入认真地思考;学校教科研部门如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便捷的通道,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与成名,还需要继续思考。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持培育教科研文化,发展内涵显特色,在科学发展中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