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黄县特殊教育学2014
内黄县特殊教育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处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特教需求,依照特教理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重视补偿训练、培养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自信”的社会人。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落实课堂质量的关键。学校鼓励教师听随堂课,学习其他教师长处,为班级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落在细节,为每个孩子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本学期组织两次公开课活动,一是学期初全体教师参加的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二是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
(2)每双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个月组织教师学习特教专业知识,讨论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注重教师的职业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进行师德师风讲座,在教师中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特教,甘于奉献,建立一支敬业、乐业、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本学期学校将每月安排一次大型校园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2、提高听障班学生手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听障班教师的手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看手语和利用手语交谈的能力有很大欠缺,本学期我们把听障班学生的手语表达能力列为听障班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对教师业务工作完成情况体现透明性,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记录。以上为本学期工作的整体框架,不够完善之处,将在工作中将以改进,恳请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
1.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的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设备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
4.标记;标记,文字意思是标记、记号。特殊教育界称之为标名、贴标签、打烙印,指在特殊教育过程中依据各种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诊断和分类,给他们身心诸方面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5.缺陷补偿;通过各种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6.代偿 ;是一种生理现象,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的功能、结构以代替和补偿,使肌体趋于新的平衡和协调7.康复;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矫治8.最少受限制环境;美国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提出的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核心是将限制残疾儿童接触健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健全学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9.身体的回归主流;指特殊儿童的身体在其他非特殊儿童同一个学校的空间环境中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0.社会的回归主流;指在同一学校环境中的儿童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的回归主流教学形式11.教学的回归主流 ;是基于身体回归和社会回归而增长的,特殊儿童和其他学生同时接受同一学科的教学的回归主流形式12.听力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13.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中心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
14.智力残疾;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15.肢体残疾;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16.病弱;患有疾病或体质差的人,包括患各种慢性病.急性病初愈.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癫痫等17.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指儿童由于学习上缺乏竞争能力、缺乏学习策略或认识过程中信息加工过程紊乱造成的了解、思维、表达、计算等主要学习方面的低能和学习成绩低下。18.言语与语言障碍;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难与他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的言语或语言障碍。可分为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19.情绪和行为障碍;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学生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行为特点的学生20.超常儿童;是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明显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或少年学生,这些领域包括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和其他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的能力。21.“三环”天才概念说 ;指智力和才能高度发展,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1.试谈你对标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这一做法的认识。
优点;1.标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特殊儿童处置的指标,即希望特教专业人员能在普通学习环境中,提供相应的特教课程,使儿童能获得符合其特别需要的课程;2.标记可协助立法者集中注意力,在各类特殊儿童问题上,多制定法律以支持特殊教育计划;3.标记有助于从事障碍状况原因的研究;4.标记是教育统计、教育经费申请的基础;5.标记的存在便于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缺点.1.错误的医学、教育学诊断,有潜在的危害性;2.标记与教育没有必然联系,却容易让人们产生思维定势,妨碍对特殊儿童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的观察与分析;3.标记可能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可能会给儿童造成永久性的心理创伤或心理满足;4.标记与多重残疾儿童的现实状况常常不吻合;5.标记是一种社会障碍,影响了人们的态度,使得人们用固定模式僵化的看待特殊儿童;6.标记更强调的是各类残障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使人们忽视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性;7.标记会妨碍残障儿童回归主流,造成人为的教育隔离,阻碍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去适应社会生活;8.标记会使得教师过于保护、关心特殊儿童,过多地提供额外的帮助;9.导致皮格马利翁效应,易造成残障原因与结果恶性循环。1.分析比较三类残障儿童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一类听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类视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依法维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有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生规划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类智障儿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2.分析比较三类残障儿童的新课程方案。
第一类听障儿童增设了历史与社会、科学(科学启蒙、生物、物理、化学)、外语、沟通与交往、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相关事项:1.争取配备合适的助听器2.注意将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3.注意与培养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相结合。第二类视障儿童1.更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爱;2.更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3.更需要早期训练和早期教育;4.更需要进行生活技能和行走技能的训练第三类智障儿童 教学相关事项特殊需要:希望得到尊重,享受民主平等的教育;需要调整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教育训练:智力训练。听说读写的训练。劳技训练3.论述前苏联到俄罗斯特殊教育目标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前俄罗斯;1.目标的变化;在特殊教育目标中强调了社会需要,虽然也有个人发展,但以社会需要为主;2.这种社会需要强调了阶级性和党性;3.目标是由执政党或通过法令规定;4.特殊教育目标以普通教育目标为蓝本,照顾到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提出了补偿缺陷的特殊目标;5.从总目标到具体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6.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随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提法或修订某些重点和内容,但基本结构和根本内容没有变化。
俄罗斯 ;1.强调了特殊任务中的缺陷补偿和劳动教育;2.在各类特殊教育机构的特殊目标中强调了每类残疾的主要矛盾。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在教育目标中如何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2)在教育目标中如何把一般教育目标和特殊教育目标相结合?(3)“适应社会”、“康复”、“补偿”是我们公认的特殊教育目标,“职业适应”和“参加社会劳动”也是极重要的。但是这些工作目标放在这个目标中的什么位置?如何理解这些目标的内容?用什么手段、方法和途径达到这个目标?等都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篇: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特殊教育的对象:一些因生理心理障碍所造成的有适应困难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
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极大限度的满足社会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体力 智力和人格,培养他们生活信心,健康的自我意识,生活与劳动就业的能力。
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特殊教育的意义1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2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5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特殊教育的原则:1早期教育原则:及早发现问题,给儿童以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保护残余感官能力,抓住教育和训练的关键期 2补偿教育原则: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用健全的器官来代替缺损组织的器官功能3个别化教育原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和采取个别化教育,训练辅导的方法,4系统教育原则: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从教育预防 诊断 训练,劳动就业这几个环节安排特殊教育,巩固成果,三教育相结合。
特殊教育的过程
一、预防
二、诊断
三、教育与训练
四、就业培训 定义: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特征(特点):1多在3岁前发生2有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3伴有固着性、刻板性行为4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缺少社会互动。临床表现:1社交困难,患者显得特别孤独,不愿也不会与别人交往。2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对旁人更为冷漠,但对陌生人也没有之感。3 没有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4语言发展迟钝,尤其表现为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多呈现刻板性和重复性语言 5多表现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心理特征:
一、认知特点:无法进行眼神接触;缺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不能产生共同注意;智力上一般是偏低。语言沟通方面明显的表现落后和无能。
二、情绪特点:情绪冷漠。避免与他人眼神接触,不主动与他人接触,有时又表现的异常、不适宜的,激烈的情感反应。
三、行为特点:刻板行为,自我刺激性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成因:
1生理因素(中枢神经系统与脑功能的异常,涉及前庭中枢障碍、小脑及边缘系统的异常、网状组织结构的异常、脑功能障碍)2神经传导生化因素(神经传导递质在中枢神经的信息传导中担任重要作用,这些递质有:五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3遗传学原因(X染色体脆性位点),4病毒感染,5围产期高危因素6代谢异常等其他。
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评估工具:诊断性评估工具和发展性评估工具 分类:
一、隔离型:好像生活在一个与环境隔离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特点:
1很不愿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儿童甚至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的表达能力,如体态语言等缺乏。既不能用眼神与人接触,也无法理解他人的传情。
4没有共享性注意力,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的冷漠和麻木 5对光、电、冷、热等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但对人的出现感到默然
6通常只有刻板行为,缺乏模仿能力,没有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7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有时大声尖叫或失去情绪控制。
二、被动型:自闭症程度轻一些。
特点: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理解力差,无法理解他人的传情
4有一定的共享性注意力,也能与他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被动和退缩
5也有一定的刻板行为和模仿能力,但想象力和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差
6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显得冷漠被动和迟钝。
三、主动与特异型:自闭程度最低的。
特点: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主动亲近他人,但多半是单向的。
2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口语表达的声调和发音上都可能有异常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运用的比较差,社会沟通能力差
4没有非常明显的刻板行为,但偏向于重复性强的排列性游戏,有时固执于 某一种行为。
5没有非常明显的情绪障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热情和显得冷漠
教育干预:
一、早期融合保教。融合保教,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安置于一般的托幼机构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
1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融合保教模式。
2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建立个别化、结构化的保教计划。
3在融合保教内容上,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
4渗透性的干预方法,保持一定量的个别化计划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
1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一般来讲,教育者都是根据功能性和实用性原则、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自闭的特点和程度来制定方案
2采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
3采用结构式教学法,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方法。
学习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或学习无能,学习低能儿童。特点:在学习上缺乏普遍的竞争能力,学习成绩明显的落后于同龄儿童。这些儿童有的也可能伴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轻度伤残,但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评估鉴定:标准学业成绩测试,心理过程测试,认知神经过程,非标准化学习能力测试,弹性测试
心理特征:多动,注意力分散,记忆与思维紊乱,听说不协调,情绪欠稳定,易冲动,脑电波异常或伴有特定的学习障碍,典型特征是各种学习困难的存在。教育方式:普通班,咨询模式,巡回教学模式
三个步骤:1确定教学和培训目标2明确训练的心理过程,以改变认知方式为突破点3进行评估和测试,巩固教学效果。成因: 病理因素:(造成个体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功能性紊乱以及轻微脑功能失调)认知过程障碍:(信息在加工过程中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发生障碍而造成的)个性心理因素:学习动机 兴趣 个性 情绪非智力因素 环境因素:学校 家庭 社区 老师 家长中的消极因素
干预:1认知干预:支队儿童加工信息技能的训练,以改善儿童的学习能力 2学习策略干预:针对由于缺乏学习策略和方法造成的学习障碍
3行为干预:针对易分心 冲动 多动 学习习惯不良行为特点,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
1.在游戏治疗中,为了保证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准确判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B)7-203 A.用量表测查判断 B.到儿童精神卫生机构检查
C.与家长深入沟通
D.与教师深入沟通
2.主张让儿童把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来的游戏治疗理论是(A)7-198
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儿童中心”学说 3.在选择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的安置形态时,父母和家长不需要考虑(D)10-289
A.师资特点 B.特殊儿童的特点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C.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D.交通和经济条件 4.第一个将游戏用于心理治疗的是(A)7-193 A.哈葛·赫尔玛斯 B.勒温
C.阿克瑟莱恩 D.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
4.下列有关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B)7-190
A.两者从本质来说是同一回事
B.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 C.游戏和游戏治疗都是主动的 D.游戏和游戏治疗都重过程 5.游戏治疗室的面积以多大为宜?(A)7-207 A.6平方米左右 B.10平方米左右
C.15平方米左右
D.20平方米左右
6.在语言障碍矫治中,利用多种符号,如绘画、舞蹈、音乐符码、文化符码、动作符号等多种符号活动来开展对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这种方法叫做(D)8-238 A.多重刺激法 B.日常交往法
C.自然情境法 D.全面交流法
7.在郊游中,让儿童通过实际观察与亲自操作理解一些动词,这种方法是语言矫治中的(B)8-242 A.游戏法 B.自然情景法 C.日常交往法 D.全面交流法
8.在正常班级内,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化的语言矫治工作,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C)8-234 A.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B.发现和诊断儿童的问题 C.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D.树立良好的态度
9.提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是(D)9-255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班杜 D.贝克
10.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过生日、郊游等属于(A)9-258 A.活动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C.拥有性强化物 D.消费性强化物
11.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B)9-256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12.我国目前已有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主要有(D)10-288 A.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
B.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C.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D.设立中心、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13.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学目标包括(C)10-291 A.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
B.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家庭活动目标 C.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活动目标
D.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活动目标 14.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的角色是(D)7-209 A.指挥者 B.评估者 C.引导者
D.沟通者
15.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活动目的上的区别是(A)7-190 A.前者重过程,后者重结果 B.两者都重过程 C.两种都重结果 D.前者重结果,后者重过程
16.下列有关语言矫治的基本观念,正确的一项是(B)8-225
A.语言矫治中,应将“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开进行 B.语言矫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仅发挥语言矫治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 C.父母不懂得语言矫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宜参加语言矫治工作 D.语言矫治中,每个人的具体教育计划决不能有所雷同
17.采用量表来对儿童语言进行观察与评估的缺点是(A)8-229
A.儿童容易产生测试情境焦虑,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
B.获得的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信息比较零碎 C.无法与自然语言分析方法相互配合 D.一般人很难掌握,较难使用 18.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赞扬、拥抱、点头、微笑等属于(C)9-258 A.活动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 C.社会性强化物 D.拥有性强化物
19.在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的方法中,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方法是(C)9-261 A.间歇强化
B.区别强化 C.消退
D.隔离
20.幼儿园在打预防针时,让胆小的儿童观察其他儿童勇敢地打针,从而使他们消退害怕的情绪,这种方法在行为矫正的模仿法中属于(A)9-267
A.现场模仿 B.想象模仿 C.电视模仿 D.参与模仿
21.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分组教学形式的优点是(C)10-290 A.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管理儿童 B.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有效管理特殊儿童、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 C.可以利用正常儿童带动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 D.可以有效管理特殊儿童、给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利用正常儿童帮助特殊儿童 22.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是(A)10-290
A.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可以相同B.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必须一致
C.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不能相同D.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学习内容必须相同且要求一致 23.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需要参考的因素是(B)10-302
A.教师的特点、特殊儿童的特点、安置形态的特点B.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特殊儿童的特点、安置形态的特点 C.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特殊儿童的特点、教师的特点D.教师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安置形态的特点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结构式玩具(D)7-208 ...A.枪、刀、拳击袋、锤子
B.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C.汽车、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
D.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 25.治疗者带儿童进入游戏治疗室后,不适当的做法是(D)7-211 ...A.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B.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 C.绝对不让儿童感到丝毫的强迫和不愿意
D.迅速让孩子与家长分开
26.日本爱知县千种聋学校,对幼儿实行了“绘画日记法”,让聋儿用绘画方式来“写”日记,以促进儿童对语言系统的掌握。这采用的是(C)8-238 A.儿歌故事法
B.自然情境法
C.全面交流法 D.多重刺激法
27.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即贯彻(A)8-232
A.系统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28.“分析自然语言”是语言测查的重要方法,其优点不包括(B)8-229 ...A.它比较真实可靠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
C.它可以避免儿童产生测试情景焦虑
D.它为教育干预奠定了富有实际意义的基础
29.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B)9-256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0.在课堂上,幼儿举手发言,有时举一次手就能发言,有时要举三次或五次才能得到一次发言机会。教师采用的是(B)9-259
A.区别强化
B.可变比例强化
C.连续强化
D.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31.在增进行为方面,模仿和示范的效果不包括(C)9-267 ...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
D.促进效果
32.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优点不包括(B)10-288-...A.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
B.能够节约教育资源
C.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
D.灵活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帮助 33.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游戏治疗(C)7-200
A.不是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
B.不以被治疗儿童为中心
C.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 D.以治疗者为主导者 34.既不能无视语言障碍儿童的需要,也不能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指的是语言矫治工作应贯彻(A)8-232 A.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5.学前教育机构中,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不应(A)8-230 ..A.从普通幼儿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
B.同普通幼儿教育活动融为一体 C.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都进行语言矫治的渗透
D.成为所有幼儿教师的职责 36.认为“对事实的歪曲理解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这反映了(D)9-256
A.观察学习理论
B.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7.哪种理论认为“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做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C)9-257
A.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38.“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的方法是(B)9-268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模仿法 D.示范法
39.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C)7-190 A.治疗游戏
B.教育游戏
C.心理治疗 D.教育干预 40.游戏治疗中,不正确的观点是(D)7-205 ...A.家长要多陪孩子玩耍
B.家长应让儿童在与自己的亲子游戏中获得满足 C.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交往环境D.家长不应主动参与
4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主要安置形态?(C)10-288 ..A.设立特殊学前教育机构
B.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C.设立中心 D.对口活动
42.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对特殊儿童不能只关心缺陷的改良,也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发展,即要贯彻(C)10-291
A.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
B.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C.强调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D.强调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43.重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当做是治疗者为当事人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这属于哪个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A)7-199
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44.游戏治疗的目的是(B)7-190
A.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B.追求一定的结果C.追求快乐、娱乐 D.释放问题、放松 45.关于“游戏治疗中的限制”,正确的观点是(C)7-214
A.允许幼儿从游戏室带走玩具
B.在游戏治疗室里,重点在于设立限制本身,而不是限制的过程 C.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 D.游戏治疗应尽量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不应有任何限制 46.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这一原则是(B)8-232 A.可行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个别化原则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47.通过口语表达、写、画、讲故事及学习唱歌等多种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这种方法属于(C)8-238 A.多重刺激法
B.自然情境法C.全面交流法 D.日常交往法
48.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这种不良行为的再现,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B)9-263
A.消退法
B.隔离法
C.代币制 D.塑造法
49.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不可预测地变化着,这种强化叫(C)9-259 A.区别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C.可变比例强化 D.连续强化
50.玩大型玩具时,一名幼儿看到另外一名幼儿“插队”,但“插队”的孩子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也学会了“插队”。这是模范和示范达到的(B)9-267 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C.抑制效果
D.不相容行为效果
51.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水平不一,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二者的共同利益,既要照顾正常儿童利益,同时又要满足班级内特殊儿童的个人需要。这一原则是(D)10-292 A.差异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融合性原则 5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观点?(D)7-199 ...A.“当事人中心”
B.“案主中心”C.“非指导” D.“治疗者即主导者” 53.对儿童进行语言的观察与评估,运用(B)8-229
A.自然语言分析法不太可靠
B.自然语言分析法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 C.量表测查法比较真实可靠
D.量表测查法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 54.在幼儿园中进行语言矫治,最普遍的安置形式是(B)8-232 A.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B.在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 C.定期把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辅导 D.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幼儿园
55.关于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正强化法”,不正确的说法是(B)9-257 ...A.它与“奖励”同义
B.它不存在“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C.它也称“阳性强化法”D.它也称“积极强化法” 56.幼儿园教师哪种行为说明其懂得心理科学知识?(D)9-254 A.注意幼儿躯体、生理健康B.极少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胜任感、自信心 C.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D.注意增强儿童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 57.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观点?(A)7-198 ...A.就事论事,矫正异常行为
B.让儿童暴露其早期的创伤和痛苦体验
C.着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 D.让儿童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及焦虑
5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能满足特殊儿童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并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的是(D)10-300
A.亲子关系
B.师生关系
C.医患关系 D.同伴关系
59.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中,谁更熟悉特殊儿童的需要,对矫治儿童缺陷的心情更迫切?(D)10-298 A.教师
B.矫治专业人员
C.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 D.家长 60.下列属于多重刺激法的是(A)8-239
A.傅娜的VAKT教学法 B.美国赫拉母的综合沟通法C.日本的绘画日记法 D.全面交流法
61.贝克总结了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其中,仅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这是(B)9-256
A.任意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夸大
D.过度引申
62.规定幼儿在一活动中不大声说话,就可奖励小红花。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属于(C)9-260 A.间歇强化 B.消退 C.区别强化 D.正强化
63.从强化一个与最后新行为稍微接近且出现率比零次出现率稍高的反应入手,连续强化最接近新行为的反应并消除前一个较接近这个行为的反应,从而建立起这个新行为的过程。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C)9-269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行为塑造法 D.代币制
64.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使观察者增进社会可接受的行为。这是模仿和示范作用中的(D)9-267 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 D.促进效果
65.下列各项对代币制的描述有误的是(C)9-266 ...A.代币制程序执行初期,使用一些可以发放和消费很快的强化物,效果很好 B.代币制能使强化作用更加有效 C.代币制换取支持强化物的次数在开始时应少一些,然后逐渐增加 D.当幼儿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帮助幼儿脱离代币制
66.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得到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这种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是(B)10-288 A.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 B.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 C.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D.混合式的安置形态
67.在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目标分类中,按照儿童的发展,可以把教育目标分为(D)10-293 A.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和个别教学目标 B.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C.总目标和分目标 D.一般发展目标和个别发展目标
68.下列哪种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B)7-201 ...A.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 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
C.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69.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父母教育方面表现为(B)9-251 A.期望值过低 B.过度保护 C.重保轻教 D.放纵孩子的好奇心 70.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等属于(A)9-259 A.间歇强化 B.正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强化 7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游戏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特点?(D)7-194 ...A.借助玩具材料 B.创设游戏环境 C.利用生活情景 D.注重过去的表现 72.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人员的协调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10-296 A.学前教育机构教师 B.社区干部 C.矫治专业人员 D.家长
73.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制定教学目标应兼顾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共同利益,即贯彻强调(B)10-292 A.特殊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B.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 C.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 D.特殊儿童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74.游戏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帮助儿童很容易地适应自然、自我发展。持这种观点的是(C)7-199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阿克瑟莱恩
D.勒温
75.促进人们对语言情境进一步重视的教育观是(C)8-243 A.活动主体教育观
B.全面发展教育观 C.完整语言教育观
D.个体差异教育观
76.以下方法属于语言障碍矫治中的全面交流法的是(D)8-238 A.傅娜的VAKT教学法 C.蒙眼教学法
B.又吃又嗅教学法
D.美国赫拉姆的综合沟通法
77.聋儿康复中心与幼儿园结成“手拉手”合作单位。这种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是(C)10-289 A.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 B.设立中心的安置形态C.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78.以感官代偿作用为其理论基础的语言矫治方法是(C)8-239 A.儿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自然情境法
D.混合式的安置形态
79.语言障碍儿童是一个异质性很高的群体,因此进行语言矫治需坚持(A)8-231 A.个别化指导原则 C.可行性原则
B.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第五篇:特殊教育学
模拟试卷答案
模拟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儿童:对于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 各种缺陷的儿童。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听力障碍: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大发作。
失神性发作称之为癫痫小发作。
2、(╳)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及躯干麻痹。
3、(╳)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个性化。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4、(╳)智商低于70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是智力障碍儿童。
5、(╳)特殊教育就是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
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或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
6、(╳)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低视力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7、(√)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
8、(√)发声障碍就是指嗓音障碍。
9、(╳)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10、(√)所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智力都是正常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安置方式。(1)特殊教育学校
指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招收适合在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目前,大陆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三类: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辅读学校)。(2)特殊教育班
指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3)随班就读 指在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就读。
2、简述产生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因素。
许多专家倾向于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归咎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为儿童的行为模式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其中较具影响作用的有:
家庭的自然结构。一般认为,家庭的自然结构是否完整,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不完整的家庭对情绪与行为得发展非常不利。对儿童的正常发展而言,父母的作用缺一不可。研究表明,缺乏母爱,会使儿童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孤独、冷淡、粗暴、内向等。
家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个方面。(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和谐与否同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联系。夫妻关系紧张、夫妻之间发生冲突,一方面会使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情绪上的紧张,另一方面在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接触到的往往是烦恼、暴躁和不安,甚至是粗暴的行为表现,他们可能会对双亲或其中之一产生厌恶、反感,渐渐地表现出各种不良的行为。(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成长尤其是早期过程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亲子关系不融洽,儿童在情感上被忽视或对立起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过分控制,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一套,给孩子造成相当大的焦虑。据研究,儿童咬指甲癖及尿床等症状常常便是由焦虑所引起的一种情绪释放。有的父母对儿童过于顺从,过于保护,助长了儿童控制他人、藐视社会的欲望,可能会导致其行为失控、跋扈、反社会等倾向。还有一些父母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希望与要求,无端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此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不一致,也会使儿童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引发孩子说谎、欺骗、离家出走等行为反应。
3、简述生态学模式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生态学模式认为,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致力于改善儿童的学习和行为本身,而且强调要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个特殊儿童的异常行为归结于他(她)的障碍,事实上,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来自家长、同伴、老师、邻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表现,例如,面对一个有沟通障碍的儿童,疏远的态度可能导致儿童进一步的障碍表现,而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则可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的沟通问题。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特殊教育方案,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计划,都涉及到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家长学会有效的教养方式。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举例说明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并举例进行说明。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特殊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所有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智力障碍(中国):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手语:手语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统称。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手势表情语。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的格式变化)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自闭症: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这种障碍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通常在3岁前症状已出现,并会对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器官受损,势必造成哑。
听觉障碍儿童听觉器官受损,不一定造成哑。
2、(╳)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3、(╳)脑瘫是病弱的一种表现。
脑瘫是肢体障碍的一种表现。
4、(╳)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人的个性化。
5、(╳)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低视力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以上。
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低视力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05至0。3之间。
6、(╳)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声音障碍和语流障碍。
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
7、(√)特殊教育就是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开展教学。
8、(╳)“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扭曲错误表现。
“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替代错误表现。
9、(╳)语言发展迟滞就是指不会说话。
语言发展迟滞就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
10、(√)随班就读就是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迪诺的特殊儿童的“瀑布式安置体系”。
对不同的特殊儿童来说,所需要的适当的教育安置环境有所不同,1970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迪诺(Eyelven Deno)提出了特殊儿童的“瀑布式安置体系”(cascade of services),这个体系由以下几种教学形式组成,即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普通学校普通班+额外的教学服务、资源教室、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家或住院,这样的安置是按照儿童的障碍程度由轻到重,使儿童所受教育环境的限制由少到多。即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或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安置观念仍被广泛地接受。
2、简述随班就读原则。
随班就读的原则是:第一,就近入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相对集中在指定学校就读。第二,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区(县)教育部门应当把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学校,切实保证儿童按时入学。第三,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第四,改选适合的安置。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等是公立学校系统中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安置形式。
3、简述听障儿童的感知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首先,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直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觉障碍儿童对复杂的事物和环境感知不完整,缺乏听觉信息加工,听觉障碍儿童的知觉信息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和动觉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这样,听觉障碍儿童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约。其次,视觉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听觉丧失后,视觉在一定程度上在感知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听觉障碍儿童进入学校后,一方面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以来和使用,视知觉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训练,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三,缺陷补偿。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与正常儿童并无两样。由于听觉的丧失,听觉障碍儿童更多地借助视觉、触觉和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语言交流。这些感官在听觉障碍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性,特别是视觉起了主要作用,很多人用“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作用。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第一,教育平等。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1948年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中,明确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义务阶段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于义务性质。”教育平等并非仅指入学机会的均等,使来自不同种族、家庭、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均能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是更进一步重视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努力使儿童接受一种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角度的权衡,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第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本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弱势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殊教育对象由于障碍类别、障碍程度、发展过程以及所处环境等的诸多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较大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育、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IEP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也根据该儿童的内在不同能力设计最适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其得到最适当的发展,与此同时,IEP以具体的教学方案,针对儿童的个别需要,实现了个别化教学的目标。
第三,教育绩效责任。教育绩校责任是提升教育效能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如何评价其“教育产出”,是一直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对于教育的管理者、投资人以及儿童的家长而言,他们都希望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之后能够看到相应的教育成效,希望通过对教育方案的评定来评价并提升教育绩效。IEP保证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有效执行,能够为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成效提供评估的依据。IEP中包括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以视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能够促进有效率,有组织的教学,使教学活动不致散漫无章,为教育绩效的评估提供了便利。
第四,家长参与。为使特殊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家长的参与极为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提供关于儿童发展的重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特殊儿童的能力与兴趣,另外,家长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介入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提升教育的效果。IEP方案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包括儿童的评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评价等等。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人员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彼此有了更多的沟通。
第五,融合教育。在IEP的制定与实施中,强调特殊儿童应尽可能具有与全体正常儿童共同学习的机会,且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下接受适当的教育。
第六,多学科参与。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必须是多学科人员的通力合作,主要包括教育、医学、心理、社会等等,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思想充分体现在IEP教育方案中。
总之,IEP是当前特殊教育重要观念的综合表现,以目标为导向,以实现教育计划均等为前提,以一体化为重点,以家长及专家参与为要件,以满足个别差异需要为目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措施。
意义有以上几点,但在阐述时要结合教学实际举例说明三或四点,不必面面俱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手语:手语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统称。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亦称手势表情语。手指语又称指语,是用指式(手指的格式变化)代表拼音字母,连接若干个指式,可以拼成任何的语言词句。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残疾人就是指心理、生理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的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失语症和发音障碍。
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语流障碍和发音障碍。
3、(╳)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低视力儿童可以通过放大镜进行学习。
4、(╳)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每班以2人为宜。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
5、(╳)智商低于70的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
智商低于70且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是智力落后儿童。
6、(╳)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听力残疾一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dBHL以上。
我国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规定听力残疾一级,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91dBHL以上。
7、(╳)癫痫是肢体障碍的一个类别。
癫痫是病弱的一个类别。
8、(╳)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不一定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9、(╳)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10、(√)随班就读就是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
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是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在连续性的教育服务设施中,资源教室的安置,通常是暂时性的,依据学生的个别需要及学习进步的情形进行适时的调整。二是资源教室强调个别化教学。资源教室根据特殊学生的长处和缺陷,拟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并着重个别指导或小组学习。三是资源教室具有预防功能。对于具有轻度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在资源教室中及早地接受辅导,能预防问题向更严重的势态发展。四是资源教室具有统合功能。资源教室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只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同时对特殊学生提供的服务,需要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商量决定,不能只由单方面决定。五是资源教室可以减少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特殊学生在普通班与正常学生一起上课,并接受资源教室的辅导,这打破了传统的特殊教育分类,减少了标记与隔离。
2、简述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巡回指导;资源中心;资源教室方案;合作学习模式等是常见的几种全纳教育支持模式。巡回指导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资源中心一般开展以下一些工作:行为评估、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帮助寻找地区或国家层次的更专业的中心以及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从事一些有限的直接教学。资源教室方案是一部分时间的支持性特殊教育设施,这种教育服务的提供,通常以普通教育一般的课程为基础,其服务对象为就读于普通班,而在学业或行为上需要特殊协助的学生,其目的是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支援,以便这些学生继续留在普通班,并在学业或情意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无需学生离开教室即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它往往通过班级内的同伴指导,即融合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来完成。
3、简述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儿童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病因、年龄、性别、个性、病型、环境及教育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年轻重不一,症状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集中困难
容易分心或注意力短暂、很难集中注意是多动儿童的常见特征。这类儿童比一般同龄儿童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轻者,对感兴趣的故事或电视等尚能集中注意听讲或观看;重者,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注意,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任何一件事。
(2)活动过度
这类儿童似乎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会不断地活动。活动过度通常始于幼儿早期,有的甚至从婴儿时期起就有过度活动。(3)自控力差,社会适应不良
多动儿童缺乏自控能力,常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作出过分反应。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个性倔强,固执,急噪,似乎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他们喜欢与比自己年幼的儿童玩耍,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辩是非,做事不考虑后果,只要不合心意,就会表现出捣乱的行为,有的会因此产生一些继发性的品行问题。(4)学习困难
多动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普遍表现出学习困难。具体表现为:他们学习成绩低下,常常不及格;或是智力很好,但成绩忽上忽下,波动很大。(5)动作协调困难
几乎有半数的多动儿童动作协调有问题。有的是平衡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手眼协调差。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我国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生态学模式
随着对环境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也愈来愈重视生态学的方法。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认为,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致力于改善儿童的学习和行为本身,而且强调要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个特殊儿童的异常行为归结于他(她)的障碍,事实上,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累积结果。来自家长、同伴、老师、邻居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表现,例如,面对一个有沟通障碍的儿童,疏远的态度可能导致儿童进一步的障碍表现,而积极的、支持性的态度则可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的沟通问题。
(二)重视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其目的在于增进障碍婴幼儿生理、认知、语言以及社会能力等的发展,减轻障碍程度,减少社会依赖,同时,也能够减少儿童就学后对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需求的程度,降低教育成本,增进家长照顾障碍儿童的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提升特殊教育的服务质量,各种个别化的教育与服务计划应运而生,常见的有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个别化转衔计划(ITP)以及个别化书面的康复计划(IWRP)。各类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服务对象,因此,如何做到教育与服务的无缝衔接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转衔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IFSP 向IEP的转衔
IFSP的服务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早期干预、咨询服务、家庭服务、幼儿教育的准备与衔接、医疗康复等相关服务的规划安排,需要与IEP相衔接。
2、IEP向IFSP的转衔
IDEA(1997)规定教育机构在学生未满14岁前,在障碍学生的IEP中说明并提供有关“转衔服务”,以帮助学生顺利成功地由学生生活时期过渡到社会生活阶段。转衔服务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训练、整合性的就业(含支持性就业)、成人与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或社区参与。这个阶段的转衔服务列ITP中。
3、ITP向IWRP的转衔
美国1992年“康复法修正案”(The 1992 Rehabilitation Act Amendment)规定障碍者经过资格审定后,由州政府或社区的康复机构与咨询师完成IWRP,提供有关综合性的职业辅导评估,工作习惯与工作技能训练,职业辅导,独立生活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安置服务。IWRP需要与ITP相衔接。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采用融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趋势,大多数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支持。通过资源教室、特殊班等方式保证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到适当的教育服务。为了适应融合教育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施行融合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在师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量的特殊教育教师进入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以及普通课堂,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服务。
在推行融合教育的同时,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依然存在,但其教育对象主要为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的以及多重残疾儿童。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多学科团队的服务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人员,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
(六)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逐渐加强了对特殊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立法和政策保障;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为保障特殊儿童教育的质量,政府建立了相关特殊教育管理体系,并通过合理的监督程序,保障政策和法规的运行。
整个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有以上几点,但可根据个人理解,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进行建议,可以是以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特殊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这些要求涉及心理发展、身体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或一定时间高于或低于正常儿童的要求,不仅包括对某一发展中缺陷提出的要求,也包括对学习有影响的能力、社会因素等提出的要求。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智力障碍(美国2002年版):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定向行走:包括理解所在环境的方位并且在环境中安全并独立地移动身体的能力。定向是指视障者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去向以及通过与环境的信息交换达到自己所去的位置。行走包括安全、有效地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移动。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二、判断改错(每小题4分,共40分)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内打“√”,不正确的,请在()内打“╳”。每题判断2分,修改2分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不一定都具有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
2、(╳)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
肢体障碍就是指四肢残缺和躯干麻痹。
3、(╳)脑瘫是病弱的一种症状。
脑瘫是肢体障碍的一种症状。
4、(√)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的多样化。
5、(╳)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和感音性听觉障碍。
根据听力损伤部位,可以将听觉障碍分为传音性听觉障碍、感音性听觉障碍和混合型听觉障碍。
6、(╳)视觉障碍的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全盲儿童通过盲文进行学习。
7、(╳)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
手语就是聋人常用的手势语和手指语。
8、(√)“兔子跑了”读成“肚子饱了”,这是构音障碍中的替代错误表现。
9、(╳)学习障碍的学生就是差生。
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
10、(╳)语言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失语症和发音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展迟缓、失语症。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特殊教育发展方针。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2、简述多学科团队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而多学科团队的服务逐渐成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听力学家、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训练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多学科人员,此外,还包括地方以及学校的教育行政人员、工作协调人员、职业教育教师、教师助理、手语翻译以及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非专业人员。该团队能够提供医学和教育评估、心理咨询、语言矫治和机能康复指导、以及对家长和机构的康复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等。
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多学科团队工作方式可分为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两种类型。直接服务是团队成员直接进入教室配合教师的教学;间接方式则是将学生带离教室到专门的场所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
3、简述重度情绪障碍儿童的特征。
重度及重度以上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常伴有其他残疾,在症状表现上,有些特征有别于轻、中度患者。缺乏日常生活技能,他们在5岁甚至更大年龄时仍未掌握穿衣、吃饭、大小便、保持清洁等基本自理或日常生活技能,他们会表现出幼儿绝望的行为特征。感觉异常,他们看上去对周围刺激极不敏感,对一般儿童所能感受到的刺激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儿童。认知上的缺陷,存在明显的智力障碍,很难用一般的智力测验测得其真实智力。个别人智力尚可,甚至某些方面的能力优于正常儿童,但难以正常发挥。亲子关系冷漠,对待自己的父母,如同对待无生命的物体,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交流。、语言发展滞后,语言学习上有困难,特别是在理解与表达上有问题,时常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结构,有的只能鹦鹉学舌般地进行模仿,在语言交流上难以应对,常常答非所问。行为刻板。经常表现出刻板的、重复的行为。自伤与攻击,重度儿童会表现出各种自残行为,包括咬、抓、踢等方式来攻击他人而进行发泄。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在教育中关注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
首先介绍什么是个别差异,把概念阐述清楚,然后根据个别差异,如何在教育中针对特殊儿童的差异性进行个别化教育(可以举例说明),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