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时间:2019-05-13 00: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第一篇: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活泼好动,静不下心,往往不爱阅读,而是比较爱玩。所以,如何发挥主题阅读的作用,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让主题阅读能够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小学语文的主题阅读是近几年来才形成的阅读模式,主题阅读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全国小学语文研究学会会长崔峦说:“进行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趋势。”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下面笔者结合我校“主题阅读”课题的实施情况谈一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克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小学生主题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创设适合学生实际与需要的阅读环境,自然学生就会提升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完成,课堂学习的知识在课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不上来。传统的教师讲课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很好的与教师交流关于阅读的方式,只是一味的进行阅读,所以阅读效率自然就没有高效可言了。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这种的问题,主题阅读的效率自然会提升不起来。所以,教师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切实的实行主题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

二、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1、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根据教材的编写给学生树立一个阅读的主题,让学生找到阅读的目的,有目的了自然阅读的效率就会提升很多。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最为有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将主题阅读放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通常会走神,教师就需要采取办法,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阅读的时候保证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阅读。学生一旦提升了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找到阅读的兴趣,就会在课堂上积极的与教师交流最好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千山万水美如画”。课题组根据教材配套的《主题读写》,延伸阅读《望洞庭》《漓江游》等文章,既强化了主题,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学生放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够在教师眼皮底下进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视学生的成长,让阅读与学生的成长并随,让阅读能够激励学生的思想成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征集学生想要阅读的资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增长自己的见识,完善自己的能力,发现阅读的主题内容,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对自己的提高。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提高时,就会产生比较欣喜的心态,就会在语文的学习中,保持着更大的热情。例如: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采用大单元教学法,通过统筹安排整体课时,采取不同课型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

3、利用现代方式,完善学生的阅读的环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模式,来完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放映一些关于主题的图片与音乐,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该主题带给自己的感染。例如:在进行“红色革命日”的主题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映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然后再放映一些抗日战争的视频,将学生充分的带入到阅读环境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最有效的环境下进行主题阅读,提升主题阅读的效率。教师在组织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阅读的主题以及自己所要阅读的课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主题阅读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优秀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保持着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完善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也会取得阅读课堂的最大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找到语文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卓爱琴.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2(32)

[2]张桂林,袁开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4]蒋学丽.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1(10)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探索

[文章作者]朱惠琴

[文章来源]常州市武进区运村小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

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策略,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一、串好主线,留有悬念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二、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

1、进入到指定位置;

2、文件—新建—文件夹;

3、转换输入法;

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

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游戏引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四、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五、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为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既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阅读方式,更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重视朗读教学。以下是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索研究:

一、从整体上把握朗读,加强示范和引导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就说明,最重要的语言学习方法就是对语言进行直接接受和感知。其中,朗读就是一种对语言直接感受的有效方式,只要读的多了,课文语言的节奏、句式、格调等方面自然会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并不会创造性的阅读,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模仿能力很强,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情动人”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实践证明,好的示范朗读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感染力,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范读对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示范朗读的能力很强,能够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朗读课文,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范读时,应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明白教师朗读的节奏、速度、停顿等,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意境。示范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全文朗读,也可以是段落朗读,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读;可以在提问之前范读,可以在提问之后范读,还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朗读,总之,教师要经常变化范读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范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是新颖有趣的。此外,教师所选择的范读时机应恰当和适当,不一定非得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进行范读,也可以在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进行范读,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做到发音标准、语言流畅、富有情感色彩、表情到位,真正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示范朗读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确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以范读重点段落,以及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段落。

二、采用花样朗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朗读,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愿意朗读、喜欢朗读;同时,要采用多样化朗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

轻声朗读法。采用这一朗读方式,可以减少噪音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与干扰,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快速朗读法。采用这种方式便于杜绝唱读,使唱读没有形成的前提条件;个别朗读法。通过这一方式有利于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检验;角色朗读法。此种朗读教学法主要针对人物对话较多、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等课文时,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要求学生事先按照课文中的角色制作相应的头饰,有的学生戴着“棉花姑娘”头饰,有的戴着“蚜虫”头饰,还有的戴着“瓢虫”头饰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角色情感;比赛朗读法。这种朗读教学法意在通过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竞争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提高朗读水平的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不仅很好的激发了低年级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

三、加强低年级朗读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时,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看清文章语句的音节,将每一个字的音都读准确;不要跳字,每个字都应读出来;对于容易读错的字,要事先进行纠正;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应指导学生把握长句意思,并理解作者意图,给学生讲明白应如何断句。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高低、强弱等语调还无法正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让学生懂得朗读的方式,掌握相应的朗读技巧。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其中在读“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这一问句时,应先引导学生读准“谁”这个字的发音,然后提醒学生读出“谁的”、“尾巴”两个词中的轻声,最后指导学生读好末尾的疑问语气。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识字,朗读的速度比较慢,多以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课文,然后要求学生个别朗读,检查学生的初读效果,并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指出自己读得不好的地方。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读准、读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充分展现蕴含于课文当中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与想象,让学生受到感染,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从而自然朗读出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朗读活动,并读的自然、流畅、具有美感。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浓的朗读兴趣、强的朗读能力以及好的朗读习惯,最终形成“会读书”的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素芳.刍议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J].吉林教育.2008(17)

[2]赵计霞.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4)

[3]李现波.对症下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J].语文天地.2009(15)

[4]杨丽辉.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知识经济.2009(07)

[5]李奋.小学语文不可忽视朗读教学[J].新教育.2008(12)

第四篇: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引言: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对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素材的指导、学生个性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力和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加之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无人辅导等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更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偏低。

关键词:农村 小学习作 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多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在习作方面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见识少,活动范围不广泛,因而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源泉,习作的题材也就相对单一,语句方面也相当平淡无奇。城区孩子的习作从内容和语句结构上就和农村孩子的不大一样,题材也比较新颖。经过总结,农村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

一、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二、习作教学无计划,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教学方式手 段单一,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心理;

四、读写脱节,没有做到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

五、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口头表达能力差;

六、受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较为缺乏;

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基本的习作素养。

八、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习作辅导时间较少。

如何改变现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水平呢?几年来,我反复摸索推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找到一些策略,并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落后的观念最终必然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 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领会《标准》的相关理念,正确把新理念运用到习作教学当中。二.激发兴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习作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作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

(一)精心依据习作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捕捉写作素材,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

(二)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三)教师运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浓郁的言语,去描述、去烘托出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四)根据习作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

(五)搭建习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永恒主题。三.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上习作课常提笔发怵,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素材源于生活,若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捕捉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多能从阅读中悟到。凭借文章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博览群书,是与古今中处的大师们对话,是接受前人思想光辉的沐浴,是从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摄取人文的和精神的营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做好读书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1.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刊出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2.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习作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习作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就绝大部分农村来说:1.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习作教学,将其作为习作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观察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 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例如,可结合农忙时节,结合亲自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习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1.重视低年级习作的启蒙教学:说——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不分场合,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介绍游戏、描述人物外貌、口述自然景色;可以说说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一个年级一道台阶,各有训练的重点,逐年达标,环环紧扣,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

2.练——在大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大量练笔是写好习作的唯一途径。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一句完整的话写起,然后过渡到段,过渡到篇,从写简单的一两句话逐渐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簿,把 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练笔的形式有记日记、片断、整篇练习等形式。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人、事、情、景、理均可。只要坚持,定有收获。片断练习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先说后写,或对话描写、或外貌描写、或即兴抒情。片断练习小巧灵活,针对性强,耗时少,见效快。至于整篇练习,教师要多加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感性材料。以我口说我心,整篇习作包括续写、缩写、独立写等多种形式,应相互穿插,紧扣教材的生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

平日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大大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强调让每一个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减轻习作的难度。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乐写。

(二)读写结合善模仿

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供模仿和借鉴的范文,培养文风。即使 是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就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而后必须“与古人离”,诸熟门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阅读文章后,教师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从几个方面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然就能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也就会写习作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就会积极模仿,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三)自批互改教师阅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的评、批、改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评、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自觉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手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1.回归主体,引导自批互改。⑴寻找人性,集体导改。教师要善于从全班上中下三种水平的习作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体修改。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相同毛病,一般不作逐一批改,而是指出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在集体导改时,让学生从病例中分析出或悟出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各自找出习作中类似的问题自批和互改。⑵提出问题,自研修改。一篇习作,除正常的删改和加批外,应选择文中的一些“病例”,认真分析思考。可以教师明确提出错误之所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现由教师修改,再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自读自审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学生集体修改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所以的学生都能开动脑筋,从自批和互改中受到启发,切实提高修改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修改时,应提倡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求助于教师。

2.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的修改,应多保留,少删改。批改时应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就不批,对学生的习作批改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的面目全非。对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到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看到批评的话语受到激励。

(四)讲、评激励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习作不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习作。

1.面对全体学生时的课堂讲评尽可能多给学生表扬。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讲评的时候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总评得到激励,心里边受到震动而觉得热乎乎的。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把赞美的语言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表扬差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应该怎样写,激起他们对下次习作的渴望。

2.面对个体时写在学生习作本上的评语要运用对话理念,既有表扬的一面,又有批评的一面。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桥梁,是鼓舞学生习作的强大动力,还是学生把握习作方向的帆。对于平日习作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就可以在下面标上符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给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真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如实写下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这些鼓 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又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我这样写评语:“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听到标点符号在哭泣,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如果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轻视你的习作,那么你不是也会哭吗?”这则评语既批评了学生,又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榜样激励。就是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让其他同学看,请同龄人中习作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习作的经验,请同龄人中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评。同龄人的习作更贴近同班学生的习作水平,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到习作的方法和语言艺术,并且,听到同龄人的优秀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爱慕之情,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一些,一定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跃跃欲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准备心理。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而不能总是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习作。

(五).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训练,类似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里举着一把伞。可以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边看图边叙述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故事,训练多角度的观察、表达。

(六).重视小学生习作的心理因素和习作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的习作应该是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再写放胆文。学生在初学说话、写话时,要鼓励他们不应 有任何束缚、羞怯和恐惧感,放开胆子,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说(写)什么,还要鼓励他们自由发问,自由想象。目的是培养他们大胆运用词语、积累词汇和句式的好习惯,同时具有流利的口齿、敏捷的思维、正确的语态。习作情感可以在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表达学生的喜、爱,也可以表达恨、忧,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字、词、句、段、篇为载体,生活实际为材料,掌握小学生的习作心理,以习作情感为动力,促使学生把习作写好。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以上仅是我在改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朱建国: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云南教育2006.1:37—38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摘要:在全球学英语这个大环境下,农村小学英语如今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是由于缺乏学习环境,缺少教学资源和农村父母和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化的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也不例外。如今在偏远地区学校,三年级孩子也开始学习英语。可是,由于乡下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农村父母不重视、教师教学方法不正确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基础差和“哑巴英语”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初高中的进一步学习。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农村小学英语口语到底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爱上英语值得我们英语老师思考。对于很多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农村英语口语教学难。通过半年支教经历的实践与大量思考,笔者认为农村英语口语教学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口语的因素

(一)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乡下的孩子对于英语,可谓“又爱又恨”。三年级开始接触到另外一门英语,对于孩子来说是新奇的,他们很喜欢老师口中说出来的柔软优雅的英语,想要和老师一样能掌握这门语言,可是几堂课过后,听不懂且学不会的心理让他们畏难了。确实,乡下孩子上学才开始说普通话,上课甚至夹带方言,学习一门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语言无疑又增加了学习负担。父母不会英语,课后无法辅导,老师只在上课教授英语,课后大家都不接触英文,孩子的学习是孤立的,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根本无法深入接触,英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束之高阁”的一门语言,所以造成了孩子们学习难,口语表达难,老师也倍感教学难,上课进度慢。

(二)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支教的学校是个偏远落后的小镇,家长迫于生计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所以当地学生多为留守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老一辈文化程度不高,平时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无法辅导孩子学习。据我了解,有些爷爷奶奶还可以辅导孩子的语文数学作业,但对于英语完全一窍不通,甚至有的家长不知道英语已经开课,更别提监督孩子看书练习对话了。农村学校老师不多,所以各科任务重,英语老师大多数还要带音体美,每天疲于应付,所以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后课后与学生交流不多,英语口语练习也很少。再加上英语在农村被认为是“副科”,期末不算在总成绩中,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自己自然而然也就不那么在乎了。

(三)缺乏足够的英语口语教学资源

笔者支教的学校位于镇上,学校都相当资源匮乏,更别提村里的学校了。没有良好的口语练习教室,没有电脑,甚至没有录音机。限于农村条件,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英语教师大多数不是科班出身,本身口语水平不够,再加上大部分老师理念不够先进,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翻译和带读模式,上课口语练习的几率很少,所以导致学生也习惯与老师灌输而不愿意自己开口说英语。

二、提高农村小学学生口语的教学策略

作为英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口语作为“说”这项基本技能,尤其值得重视。所以教师应该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敢说、想说。

(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入门阶段,如果一开始就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那对其以后的学习都是有利的。笔者在教三年级学生时发现了三年级孩子爱唱爱跳,于是在英语课上采用了说英语与唱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如在学习“Good morning”这个招呼用语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日歌的旋律,把这个招呼用语改变为“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dear friend,good morning to you”。学生们很快学会了招呼用语,并且拓展了新单词“dear”和 “friend”,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压力学得了知识,老师自己也很开心。

(二)教师应该利用情境进行教育

王蔷(2014)在《英语教学法教程》一书中提到,弥补课堂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鸿沟的桥梁是使用交际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得当地使用语言。农村小学如今面临的问题是课上教的内容实际交流用不上,日常交流根本不要用到英语,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交际语言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实用的语言。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Let’s learn 部分,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们利用手头现有资源跟对方展示自己的文具,熟悉:show me your pencil/ruler 等句型。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这一情境下拓展:This is „ 的句型,让学生在会话中学得知识。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可以将各种情境利用起来。比如老师见到学生可以用英语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见到老师也很自然地开始说英语了。教室布置时各种标语都可以用英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得知识。

(三)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有的老师为了保证课堂绝对的安静几乎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生都是孤立地进行个体学习,完成各自的记背单词的任务。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胆量,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口语,和自己的搭档一起得到提高。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课文第二单元Let’s talk 部分,课文内容是向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老师可以让三个学生进行合作模仿课文编造对话,设计出自己、朋友还有妈妈的谈话内容,接着让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并且鼓励孩子们适当进行拓展。任务完成后老师对于合作和勇于上台表演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一方面学得了知识,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口语也收获了友谊和自信,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农村小学的英语入门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作为英语老师,应该多思考,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且找到解决办法。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合作,并且利用课堂和课外情境,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兰燕.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与提高策略[J].新校园(F).2015,(4).[2]马艳红.浅析农村寄宿制小学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11):39.[3]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燕.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探析[J].成长之路.2016,(4):52.

下载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本站推荐)

    谈农浅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中心校 朱启明 说起作文,既是令农村小学生畏惧的事,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原由是一旦让学生写作文,不是写得不具体,......

    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摘 要】传诵至今的古诗文,成其为经典,必有其因。有对比才有辨别,白因黑的存在而显其白,明因暗烘托方显其明。在古诗文教学,为突破悟诗情的教......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游戏活动、班班通、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范文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贵州省仁怀市实验小学熊顺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

    初探“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策略”[模版]

    甘肃省省委宣传部、教育厅 教改论文征集〃评选 论文名称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姓名 杜强秀 工作单位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通讯地址白银市平川区王家......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教师:莫桂芬 单位:忻城思练中心小学联系电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无疑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依,文化之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

    农村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策略初探

    农村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 《小学英语课标》中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