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张宗雄)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
张宗雄(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中学)
【摘要】:环境保护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浩浩荡荡的环保大军的一部分,为整个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手段
环境保护教育
社会实践
【正文】: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并不乐观,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滥伐森林,滥垦家园,滥捕动物,滥挖矿产„„真可谓自毁家园。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些小小的尝试与体会。
一、利用新教材,了解环境现状,引导内心自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环保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渗透环保方面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综观语文教材,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鸟的天堂》、《沙漠中的绿洲》、《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很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通过教学自然地渗透环保知识,努力让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行为上全力保护美丽的大自然,在生活中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动参与者。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进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就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学生知道罗布泊美丽的过去和可悲的今天,结合投影图片多方面认识罗布泊消逝的真正原因,进而延伸到几年前的民勤——这一被称为如不尽快治理很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然后播放有关沙尘暴的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暴风肆虐、千里飞沙的残景,震憾学生的心灵,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环境保护,那人类将陷于万劫不复的绝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敲响环保警钟。
二、找准切入口,落实行动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随着温总理关于“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指示,甘肃省上下掀起了全面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的热潮。作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要大力宣传、全面号召,人人参与,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现在石羊河流域经过全面综合治理,环境大有改观,岸边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河中水流清澈,民勤绿洲再现,面貌一新。作为语文老师能为绿色家园的创建尽微薄之力,深感荣幸。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先利用丰富优质的中学课堂资源,挑取直观形象而生动逼真的关于大兴安岭的美丽风景以及重大贡献的动态图象进行展示,伴随着优美的风景、动听的音乐、图像的变化,同学们对认识大兴安岭独特的景物特点兴趣更浓,对大兴安岭的良材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赞叹不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情绪高涨地回答:“纸张、一次性木筷”。我接着问:“如果我们不爱惜纸张,随便浪费,长期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结果呢?”同学们恍然大悟,都说要节约用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这时我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播放大兴安岭在一九八七年曾发生过的森林火灾景象以及对损失几百个亿的数字统计,同学们震惊了,表示以后游山时一定不使用火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多媒体教学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又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积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实景,学习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唤起到实际生活中寻找美的意识,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争取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增强责任感,树立牢固思想,内化环保行为。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环保思想,自觉抵制有损环保的行为。这一切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种形式的课外补充,把环境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在环保方面的具体要求及实际作法,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自己心愿,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环保标语进行张贴,同时要求班级中开展“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制定《绿色宣言》、“网络绿色环保宣传”等活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散发着浓浓的环保意识,为了环境保护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环境保护已蔚然成风,网络绿色环保宣传已初见成效,真是令人欣慰。
四、树立绿色观,加强社会实践,倡导生态文化
社会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各项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绿色慧眼”,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的真善美与破坏环境的假恶丑。每学期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两次以上的环保小调查活动。学完“斑斓春色”这一单元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本地环保实地考察,具体做法是:在讲明保证安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我带队,到附近大桥的桥头去观察车辆情况,统计每分钟有多少辆公共汽车、小面包车、运输车、摩托车等从这里通过,观察这些车子尾部排出的废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并说说同学们的感受与想法;第二组我请生物老师带队,数一数我们附近有多少工厂的大烟囱,并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并思考对周围植物的影响;第三组我请政教处老师配合,带领学生走访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控制空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确实存在的隐患问题。然后统一要求学生把观察图片、统计结果、心得体会制作成幻灯片,形成多媒体绿色环保调查统计表。同学们通过考察统计发现,我们这个区域的水域、空气、土质曾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了解了人们曾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很严重,不过这几年环境污染大有改观。学生们通过活动进而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树立了科学环保的绿色观,逐步成为了一个个小小环保者。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努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抓住教材中的环保幼芽,并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这样环境保护将不再成为难题,人类的明天将会更加光明。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阳安妙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课时紧与容量大的矛盾;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方法死板与新课程内容灵活(多角度看问题)的矛盾等等,因此课堂上既难调动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因此改革历史教学手段显得很有必要。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我们历史教师在与传统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动静结合,声音、色彩的组合,既把历史事件与人物诠释得生动精彩,也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展现的清晰明了。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得寓情于到启迪,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些特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区别时可以把表格的底色在栏目上用对比色搭配(如:红-绿、黄-紫),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对历史地图中的航线(如::新航路的开辟),战争路线、文化圣地等都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在艺术欣赏教学中,对图片文字的叙述可以插入音频、对图片进行解说,对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如诗、词),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样使整个教学课堂活沷生动,学生更加乐学、活学。
如在讲抗日战争时,首先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听到这壮怀激烈、振奋人心的曲调,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教师自然地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的进行情景设问。再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容时,利用幻灯片和autuware手段重新绘制地图《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根据讲解的顺序点击出每块根据地。例如在讲授《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工农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选播了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两个阶段的录像片断,配合解说,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学习观看画面,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长征初期失利疾首蹙额,义愤填膺,对遵义会议后长征节节胜利,机动灵活战术拍手称好,并从中感悟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并认识到了正确决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长征胜利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二、丰富历史知识点,引导自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多媒体课件还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历史讲究“论从史出”,结论不是凭空或老师直截了当的摆出,必须通过“文说历史”(材料),“图说历史”在大量真实、有效的史料、图片中去发现历史,得出结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讲授式为主的方式,当然也穿插了启发互动教学。但与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不可能上课写几大篇史料在黑板上分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每讲授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快捷地提供多个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和总结出结论。同样老师也不可能迅速画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片,而多媒体只需轻松点击则可完成。此外还可以穿插适当的题型配合练习,这样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一课中我采用了这种方式,设计了如下问题:
1、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什么结果和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
2、“一•二八”事变与“九•一八”事变有何异同?
3、蒋介石面对日本大举侵华采取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政策有何影响?
4、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5、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从长征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6、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学习思考,寻求答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
帮助学生弄清基本史实,还需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时空感觉,才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历史史实。讲述战争场面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描述战斗的激烈场面,同时把时间、地点,气候等有关的情况展示出来。如讲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在播放录像片段(约3分钟)过程中,当片中提到哪一个地点,点击屏幕左下角设计好的地点一次是:卢沟桥、太原、徐州、武汉等城市和地点。录像完毕后,点击华北、华中、华南三个地区,指出四次会战的结果。这样枯燥、呆板的文字变成简单、清晰、生动、活动的场面。使学生不仅能准确、牢固地把握历史知识,还能把它与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不成问题的。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离开了情感教育,单纯传授的历史知识就是一个枯架子,学生学得没味,老师教授也没激情,也就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授时有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从而使教育和感染的力量能够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情感它是千百年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本民族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是维系国家统一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引至教科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更是突显出它的优势,因为它有很多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丰富的素材。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是让它增色不少,古今中外的例子多不胜举。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形象的四大发明图片,以及四大发明外传示意图,结合教材让学生找出纸的外传是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国家;指南针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洲;火药也是在12、13世纪先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印刷术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才出现雕版印刷品,15世纪中期德国出现金属活字。让学生认识到从汉至元我国在世界上国力强盛,对外开放,领略到中国悠久的历史,领先世界优秀灿烂的科技文化,激发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说明等为一体的特点,进行了情景教学,先看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视频,学生直接感受到晚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统治而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综合国力远落后于西方,武器装备悬殊,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列强随意贱踏中国的主权,在中国的大地上肆意横行,而晚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定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学生感受到屈辱,激起学生一种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满清政府的不满,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自觉树立起一种为中华民族之掘起而奋斗的民族情感。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图说历史教学,出示日本军官杀人比赛的图片――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然后重点赏析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托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个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画面占据了整个屏幕,清晰的杀、救、哭场面,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帝国主义邪恶势力的痛恨。对遇害同胞的同情,自觉形成一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安危的爱国主义情感。此时学生有的惊讶、有的愤怒,课后纷纷表示对日军的愤慨,并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完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典型人物形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视频、音频、图片相结合,可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明,个性突出,让学生记忆深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个性品质,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些经典的史料。如古代忧国忧民悲愤投江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消灭倭患的戚继光、不畏权势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黄海战役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英勇就义的狼犽山五壮士、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等这些典型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高尚情操,得到人格的升华。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启迪学生思维。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难为易。由于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的分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本人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流程图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结为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的过程,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学生这一学习难点。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幻灯片)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探寻规律、启迪思维。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盲目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越多越好,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利用多媒体手段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适时运用。
恰到好处得运用,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效果。在播放会战录像片段时,如未先向学生说明日本侵华的计划、准备,直接播放,学生就会感到突兀,也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多媒体手段应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导应是增强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如果一节课自始至终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当作一个随意往里灌注知识的口袋,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
3、把握好度。
凡事讲究一个度,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应把握好程度,防止供大于求。如讲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件时,为了再现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可以放有关卢沟桥事件的片断,但如果超过10分钟,这就使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失去了应有价值。
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相结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一个成功例子,的确历史这一学科就决定了它有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中学 张朝华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以黑板作为教学主阵地、学生单一的接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视听动画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沙漠向人类进军的方式“阵地战”、“游击战”是怎样的?并且,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讲《水调歌头》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画面,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进一步启发,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向着创新型的教育形式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优势 策略 兴趣 视野 写作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26-02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科技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不断地创新,运用新技术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将抽象化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清晰化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促进学生感知发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与字形同步讲授、将图画或动画与字义同步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自身的视、听感觉,并在头脑中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小学生各种感觉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效果。
2.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小学生自我有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未发展完全,教师可以选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为所学内容所吸引,并对其产生兴趣,在其无意识层面上达到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集中。3.增强学生记忆。多媒体课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重复刺激学生大脑,使其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向学生的视听觉作用的同时,激发起其情感,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所认同,从而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来理解文章。4.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应对比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课外自然、文化资源,将与课文内容范畴相符合的或者相对立的,典型化地选取出来,制成课件,使学生产生经验内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模仿课文中的优秀片段进行仿作,这是学生摆脱课本走向生活的途径。只有教师以典型化的方法选取材料过后,对学生加以指导,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激发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呆板生硬,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产生了误导,教学质量始终不尽人意。多媒体教学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教??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和设计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先导条件。新课标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詹天佑》一文,是一篇反映我国著名近代工程师的介绍,学生对于近代人物的生活背景等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幻灯片,结合以近代詹天佑建造中国铁路时的具体音像背景,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生动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伟大的爱国情怀。
2.拓宽视野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钱学森》一文,课文讲到钱学森回国在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可搜集有关资料,但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场景及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情景一展示,学生就会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会感受到钱学森不愧为“两弹之父”。多媒体教学唤起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开发了他们的潜力。
3.引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更易于理解把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首先出示画片:展示家乡所在地,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叶子、花、果实的颜色、样子变化以及吃石榴的样子等如醉如痴的画面。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赏诱人的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联系上下文的“嫩绿、郁郁葱葱、玛瑙”理解“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进而理解“挂满、张望、驰名中外”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出石榴的生长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中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某些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速他们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4.指导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写作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学完《猫》这一课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总结出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是抓住特点来写,之后,教师打出课件中的其它小动物,如:鸭子、公鸡、白鹅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种小动物,学着猫的描写方法说说其他动物特点。直观的动物画面给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成果。一位学生这样写白鹅:白鹅总是高傲地挺起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块奖牌。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鸭子:鸭子走路时总是摇摇摆摆,好像他是舞蹈家„„,正是那形象的画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的五彩缤纷的屏幕,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了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杨红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引入[J].南北桥:2017,4
[2]杨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浅议[J].作为成功之路:2017,3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最终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分层教学的优点
第一、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第二、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第三、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摘要:
为了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分类推进的目的与效果,在农村小学开展自然小班化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就决定现在的教育必须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使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
分层 小班 数学
我校是一所乡级农村全寄宿制学校,由于近年来外出打工、移民、公路的建设使得我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由过去的200多人到现在150人左右,班级人数严重缩水,有的班级甚至只有16个学生,已经形成自然化的小班条件。然而由于我乡是全县的贫困乡,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教育,隔代教育、父母素质较差、家庭教育不重视等因素造成我校的学生个人素质极端不均匀,两极分化较严重。并未说学生住校,又有晚自修,学生成绩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走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道路来呢?
我想只有通过我们的自然小班化对学生进分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像孔子那样“因材施教”。然而我们面对的不是三五个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二、三十个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全方位的考虑问题,怎样把这个分层教学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一、学生分层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是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自然也要分层,学生分层不是简单的依据成绩的高低分成几组就可以了,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包括成绩、学习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家庭教育等方面按照不同等级划分为三组,通过一学期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对各科老师的谈话了解,我将班里的学生按照各方面的因素划分为好、中、较差三组。当然不能直接对学生这一组是优秀的同学,这一组是成绩差的同学,我分组完只说这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这样一来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至于让成绩好的同还产生自满的心态。由于我班26人,两极分化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因此各组的人数还是比较均匀的。由于第一组的同学在各方面都较好,他的自控能力也较强,因此上课的时候纪律也是最好的,老师几乎可以不需要花太多力气;而第二组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各科老师也反映有一两组比较活跃,上课时间会讲话、做小动作等,因此对这几桌同学进行调整,让性格不同的学生一起桌,比如爱说话的和内向的,自控力差的和较好的一起坐,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二组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不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第三组的问题就比较多一些,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上课自控能力较差,又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上课的时候没有多大的兴趣,经常自顾自做事情。这一组需要老师花较多时间,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醒他们,逐步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二、备课分层
学生分层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而备课分层则是对实施分层教学起到关键的一步。备课分层要求老师首先对学生了解透,能清楚的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另外能随着课堂上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我在对自己班数学教学备课时,整堂课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允许第三组同学迟一些达到这个目标,通过课后的再巩固或是第二节的复习达到目标,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则主要针对第二组的同学备课,因为第一组的同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并且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在课堂上只需要针对他们设计几个有难度的问题或题目以检测他们的学习情况就可以了。而第二、三组的同学则较缺乏这样的能力,因此需要他们随着老师的教学设计来掌握知识,这里对两组不同能力的同学要准备不同难度的题目和问题。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另外又能让他们跳起来摘到苹果,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堂完整的课,第二组同学基本能掌握知识,而第三组的同学则要通过课外时间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上课分层
上课的时候,我主要是面向第二第三组同学,当然也不能遗忘第一组,免得他们自顾自的无法掌握主要知识点,上课时针对不同组别提不同的问题,如一个题目,我会从多角度提问题,基础的题目让第二、三组同学回答,拓展的则交给第一组同学解决。另外在课堂练习时,第二、三组能够完成题即可,而第一组的同学则要回答出自己的思路是什么,能够将自己的方法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然第二、三组同学不是说就不用说,而是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听完第一组的同学表述后,自己跟着说一说,模仿他们,慢慢的尝试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
另外每次课堂上如果一开始以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则要针对第二、三组的同学进行以检查他们对旧知识掌握情况,也督促他们要经常的温故知新。另外如果是通过情境引入新课的,这个情境一定要适合第三组的同学,接近他们,不能让他们觉得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知识,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衔接起来。而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则可以让各组同学都说一说,第一组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说说这堂课的主要知识是什么,培养他们概括能力;第二组可以让他们说说这节课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培养提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组可以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说说这堂课的表现怎么样,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