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分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英语水平及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学生基础水平较差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高职英语 教学 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得教学理念朝着多维及其互动的方向发展。任务驱动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升其英语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中,通过任务的执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来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互动中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其次,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任务驱动是从课前的任务准备开始的,到任务的具体执行及其事后的总结,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事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并且注重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互换,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其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任务的驱动能够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断的寻求学习上的合作伙伴,与伙伴协商合作来完成其任务,这一过程中,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其学习进行反思,有效的调动起内在学习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其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驱动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驱动教学法,以多样化的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其创新的意识被激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锻炼,有利于其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高职学校的学生受其生源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中英语学习,其英语基础比较差,知识的储备量相对不足。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使得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会面临一些困难,使教师课堂教学较难推进。
其次,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这给教师任务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保证其任务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会挫败其学习的信心,这都使得教师的课程设计面临更多的挑战。
最后,教师对于任务教学法缺乏充分的认识。任务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于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具体教学方式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使其教学中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教师教学任务等压力的影响使其任务的设计不够完善,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会专注于一些考试,而忽略了任务教学法对其学习的作用,甚至会对其排斥,不利于该种教学方法的贯彻执行。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效果实现的方式
第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完善任务驱动教学。针对任务教学法教材缺乏的现状,教师在对其教学进行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精华部分科学设计任务,使其与学生的基础及其学习能力等有机统一,使其更好的发挥对学生成绩提升的作用。
第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任务教学法的贯彻执行是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好的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过程中,增加学生应用交流和体验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应用练习的机会。活动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活动的延伸也为学生课后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其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
第三,注重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保护,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将任务教学循序渐进的贯穿于英语教学中,以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中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自身英语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好的开展教学,并且对于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其教学方式有充分的了解,使其任务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应用科学的任务设计来增加其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准备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其英语应用水平的提升。该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实现教学中互动的效果。
第二篇:任务驱动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结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院(系、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成广须 0814090102 张春梅
2012年10月21日
摘要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此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英语;英语导游;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导游人员特别是涉外导游人员极度紧缺。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对旅游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该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语言技能,使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了解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英语导游服务、国内外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等,从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旅游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优势,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高校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任务驱动模式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授《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就地取材,将中国的风情地貌、旅游状况融入到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1、简单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3、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一大败笔。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5]
三、任务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语导游。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这里的知识储备包涵两方面,一是指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概况、旅游景点典故的掌握;二是指流利的英语表述。英语导游在接待外宾时,要充分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宾,充当好“讲演者”的角色。此外,导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英语导游除了做好文化的传达者以外,还需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应对,导游人员需培养熟练的业务应对素质。旅游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这两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融入到了导游专业知识和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突出在“练中教,在教中学”。
3.1 导游专业知识培养中的任务驱动(1)素材搜集与主题发言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努力追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根据职能的划分,导游分为全陪、地陪和领队三种岗位。全陪侧重国家、省份概况讲解,地陪侧重景点介绍,而领队侧重出境旅游国、旅游地概况介绍。针对以上三种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了相关资料收集任务,然后拿到课堂上归纳总结。以河北省的旅游资源为例,笔者给学生分配了以下资料搜集任务:河北省概况、清东陵、西柏坡、山海关的景点介绍。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寻找关于这几个景点的英文资料。
(2)英语训练与模拟讲解
作为一个英语导游,流利的口语至关重要。在导游英语讲解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导游工作中不同岗位的需求,给学生分配了模拟讲解的任务,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口语。
以Unit13 City Tours 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银川、泸州、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讲述该单元之前,应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对应一个城市。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该城市的相关资料,比如人文地理,历史,发展现状等,在课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在讲Listening之前,先让银川组的同学用英语讲述关于银川的资料(也可以做成PPt),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讲课。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不宜过重)地学习,既拓展了知识面,又相应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充分的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
3.2 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的任务驱动 导游工作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导游人员要有熟练的应对带团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问题的业务素质。在课堂上,按照导游服务的流程:机场接待、沿途讲解、行程介绍、酒店入住、景点讲解、机场送别等环节,让学生制定接待计划,并分组模拟演示各个环节。通过该项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1)接待计划与课堂讨论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完成接待计划。例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的纪念,可以给同学们出题目:假定旅行社将接待来武汉参观访问的法籍华人组成的旅游团,请给他们制定一个为期三天的接待计划。在小组任务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鉴别每种接待计划的合理性。
(2)随机应答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实际导游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的计划只存在于书中。实际工作中,面临突发状况,我们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比如在去省博的参观途中,遇见堵车该怎么办?有客人对安排的餐不满意,想换餐怎么办?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方面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这样面对问题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四、结束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教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典型的案例和海量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解决问题实现任务的办法。在教学设计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接受新知识并建构相关知识。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旅游相关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情景方式等。在“干”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五、参考文献
[1] 黄慧娟,毛亮青.ESP教学方法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马祈春.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3] 王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1(3).[4] 朱文翠.“任务驱动”——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5] 来自任务驱动教学法百度百科
[6] 夏季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三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分析
胡会锦
[摘要]目前在国外的英语教学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法用于英语课程的教学,成果丰富。本文就该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作了初步的实践,对形式和内涵也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优势是明显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另有六个原则需要掌握。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 三个学习空间 学会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英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三个学习空间①的转换,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空间”和“协作学习空间”的转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顺利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学习内容,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英语教学,在“任务”的设置上要适当。
所谓适当的“任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较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相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其独特之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英语口语教学,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在口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固定的话题-→老师讲解背景知识-→有关话题的生词-→跟读单词-→简单讨论-→小结评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有时先开辟“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量的概念教学和举例讲解,或开辟“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协作学习空间”,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的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如:在口语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即:“请同学就现在所在城市的交通情况做一个概述”。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支撑理论的事实,需要通过哪些方面来概述。我们可以这样考虑,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我们通过讨论得出需要注意:所在城市的交通现状;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是否和城市的所在地理位置有关;与国外的交通情况可以做比较;在交通方面的制度是否需要改进;有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此过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分组或自由合作完成任务。教师检查执行情况的方法:可以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发现问题,个别问题的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在全班回答或讲解。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正误判断问题,一个任务引起多个题目等问题,这就是由学生引出的后续问题,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实用和有趣的事情。
在口语教学中,充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话题,规定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阅读和查阅工作。请看下列词汇:traffic lights交通灯,红绿灯;central heating集中供暖;mailing system邮政制度;magazine杂志;clearance sales降价出售存货。一个学生从中选出了magazine(杂志)词并试图解释它的意思。他准备了几分钟来理清自己对该词的了解,然后这样解释:“A magazine is a kind of newspaper we read(杂志就是我们阅读的一种报纸)”。这时,教师要求别的学生通过添加更有意义的词汇或句型来对这一解释加以扩展。第二个学生说:“A magazine is a periodical or publication better than a newspaper, which is issued regularly.(杂志不是一种报刊,而是一种定期发行的期刊或出版物)。”第一个学生的解释和第二个学生的解释的差异表明,学生都能根据日常生活经历对“magazine(杂志)”一词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掌握了这个词的基本含意之后,学生们又想知道它是否还有其它更多的意思。这一动机驱使他们去查字典——这可是他们平常认为既烦扰又艰苦的事儿,完成了任务驱动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英语教学,在教学内涵上是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技能型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上述第一个任务进行时,就有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英语口语的畏惧感,打消了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观念,还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英语教学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三个学习空间,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基本要求。学生是有自尊心和活生生的、不断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鼓励。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学会学习,获得主动的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教学观的核心所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灵活地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和集思广益,合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善于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英语教学,在教学上要把握几个原则。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教学之中,不但要服从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把握下列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定位,能使学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2、任务适当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该模式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3、学用互促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
4、合作交往原则
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提供三个学习空间,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5、教师参与原则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1)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由于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若干层次,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2)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教师一是参与讨论,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二是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3)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调节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6、适时归纳原则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点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课堂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和知识点的交流或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不愿意参加讨论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北京师范大学 王淑君 陈丽 施书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②北京景山学校 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
③北京师范大学 何克抗教授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及平衡四个方面。
图式是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把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
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学习者遇到新信息时,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图式得到了扩充);当原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学习者便会调节原有图式或创造新图式,这就是顺应(图式被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三、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来举一反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非常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学科来说,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而有效的。
四、“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
五、“任务驱动法”的操作程序(一家之言)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
任务驱动法采用的是“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提出任务
这是任务驱动法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其形式应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
(1)“任务”的目标要明确
在设计过程中,把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任务模块,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2)“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完成。
(3)“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有层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2.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后,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或者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具体操作步骤。若是较为复杂的任务,可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3.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这个环节可以针对具体“任务”,采取不同方法。如:(1)按“教学任务”的要求,模仿着做;(2)给出具体题目,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3)仅提出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中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总结过程中要突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
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而言,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等,则不太适宜。
2.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揉合”任务。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引导或帮助学生搜集素材。
第五篇: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技工学校
杨颖
450041)
【内容摘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提高、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职业学校 因材施教
【正文】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使用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照葫芦画瓢,没有机会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如果能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能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那么他们会发现的更加多。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
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教的老套路,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职业学校的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当前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则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便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二、任务的设计
如今,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 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学习过程中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程序。要防止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忽略了自
身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三点:
(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避免滥用和泛化“任务驱动”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要求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主角,也不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更多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总结,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教研网 2.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3.杨威,史春秀,巩进生,王云.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