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生物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生物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生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生物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让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体验以及探索,才能够有效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1]。因此,要重视生物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以便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实施生物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生物知识,且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长此以往,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改进当前的生物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是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措施。体验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认知特点作为依据,为学生创设模拟情境或实际情境,让学生可以真实体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体验式教学法能够使课堂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在课堂中为学生还原情境,以提升感悟能力
还原情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验式教学法,还原情境具体指对生物知识进行还原,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以及感悟高中生物知识。例如,在人教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材料,即两盆相同的植物,将其中的一盆放置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处,另一盆则接受阳光照射。教师要先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绿色植物才能正常释放氧气,否则只能释放二氧化碳。解释完理论之后,便可以展示准备好的植物;随后在放置两盆植物的密闭容器中放入燃烧的火柴,火柴被置入后,学生会发现其中的一根火柴燃烧更旺,而另一根则是立即熄灭。由于高中生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关知识,所以很快就能明白光合作用的原理。这时,生物教师可将植物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原因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这一知识点。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对情境进行还原,能够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感悟与接受,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改善理解能力
创设情境是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生活经验快速理解生物知识[3]。例如,在教学“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长跑运动的相关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参加长跑运动后的特殊感受(浑身没劲、肌肉酸痛、大口呼吸等),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应及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告知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酸痛以及喘气等特殊感受,及告知学生感觉浑身没劲以及肌肉酸痛的原因是:有氧运动无法提供充足能量,需要进行无氧运动才能补充细胞能量;在进行无氧运动的过程中,机体就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的出现会导致肌肉酸痛。运动之后需要大口呼吸的原因是:身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需要大量氧气,只有通过大口呼吸才能够获得所需氧气。这样,学生结合情境回忆自身经历,并在教师点拨下,准确地理解与掌握了生物知识,并从中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
3.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是进行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可以根据高中生物教学需要设定角色,并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知识以及增强生物学习兴趣。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只需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以及场景设计参考意见,并点评角色扮演效果即可[4]。例如,在教学“氨基酸”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氨基酸的角色,随后进行自由组合。实践证明,课堂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积极推广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春荣.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4):178.[2]吕秀芹.高中生物学体验式教学的流程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38(1):17-19.[3]邱雪松.体验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3.[4]张举扬.“过程体验式”教学法:一种高效的高中生物教学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1,(1):39.(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二篇: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自我体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来认识、体验周围事物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来构建知识、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经验,让幼儿更多的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从而养成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有力推进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挥,最终让幼儿感悟到体验的快乐,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实施立足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兴趣是尝试体验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知识,使他们主动地融入情境之中,并有效地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在生活中我们将一切视点放在幼儿身上,倾听幼儿的心声,揣摩幼儿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形成师幼互动,共同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
(一)追随幼儿兴趣和经验,构建主题
纵观我园三个年龄段的主题内容,无不显示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师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充分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幼儿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生成许多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活动,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小班主题“我的家”,以幼儿熟悉的“家”为载体,通过主题系列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班主题“我来替您捶捶背”,是以重阳节为主线展开的,借助这一主题的实施,幼儿们充分体验到了关心祖辈的快乐;又如大班主题活动“神七升空”,这是一个完全来自于幼儿兴趣的主题,实施过程中,组织幼儿和家人一起收集有关“神七升空”资料和制作“神七”的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想了解“神七”的愿望,这样不但扩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更体验到“神七升空”的自豪感,这些主题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重组已有的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生成主题
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感动着世界上的人们,同时也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大班组老师及时捕捉了到这一信息,生成了《“汶川”牵动我们的心》的主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有教师与幼儿共同剪报收集“地震图片”的;有“我说地震”的安全教育活动;有观看地震录象……通过一个个活动,幼儿对汶川的地震有了更深了解,并自发地萌生了“那里的人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想法,于是,“我为汶川设计家园”的艺术活动便产生了,从而使生成的主题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深入,同时,注意在主题网络中留出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和幼儿根据实际的突发事件等生成相关的主题。有效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快乐地发展。
二、教学实践注重体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专门设计的情境脉络中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意图,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幼儿积累知识、提升经验,形成一个专门的体验式的教学环境。
(一)在户外自然情境中习得体验式的认知方式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自然界中富有生机的花草树木,丰富多样的虫鱼鸟兽,变化无穷的风霜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世界都是幼儿体验自然、感知生命的最佳素材。我们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街心花园这一自然情境,让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小班的幼儿认识花草时,可以直接带幼儿到草地上与小花草交朋友。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后进行讨论,从而开始关心起小草、小花的成长,他们会说:“小花为什么你是红的、小草变黄了……”,有的幼儿甚至对小草说:“小草你为什么长得没有小树高?、小草你吃什么呀?”幼儿从对小草的关心和爱护中认识、观察小草,形成了一种体验式的认知方式,更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二)在社会交往体验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社区,与成人接触,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这样的机会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如带大班的幼儿去逛超市时,只允许他们带10元钱,要求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不能找老师帮忙。幼儿遇到的难题当然很多,找不出自己购买的物品,买多少才不会超过10元钱,大家都想买同一物品而物品存货不多时怎么办等一些问题需要幼儿们自己解决,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时,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幼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做事的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三)在集体活动体验中学习共同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在实践中,教师主动将幼儿的学习、发展与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有关“自我保护”、“关爱”、“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活动内容,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更多地将之渗透于幼儿的课间、散步、用餐等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相关经验,尽情享受体验课程的乐趣。
进行探究性活动时,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互助,共同分享经验,这样既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更发挥了群体力量,让幼儿获得分享智慧的快乐。又如:活动中幼儿会因为伙伴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很多议论;活动时伙伴弄坏了玩具时,幼儿会各有各的态度,责怪的,同情的都有,这时候我们便把幼儿的情绪引导成为一种集体共同的挫折,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鼓励幼儿主动向他人表示友好,让幼儿感受集体的力量,产生了共同生活的责任感,这样他们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欢乐与痛苦,懂得了宽容,在班级里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小社会,在体验活动开展的每个主题中,幼儿与幼儿,包括幼儿与教师间,会产生广泛的互动和合作。如外出活动前期小组计划书的制订、活动中期大组信息收集交流后的统计、活动后期的各类游戏及创作活动,都需要幼儿通过合作完成。幼儿在交流、商讨、合作中自然地体验了同伴的友谊,体验了互助与竞争,体验了群体的力量与成功的快乐。这种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社会合作行为,在幼儿亲身合作的过程中时时地感受着,并不断地发展着。
(四)在区域互动体验中学会思考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也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操作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所以,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提出了“幼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互动”策略。各班级和年级组对“如何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研讨,并设计了“幼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互动”记录表。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既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了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在互动中老师和幼儿成为了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友好相处、合作的规则,幼儿和幼儿之间关系更融洽,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分配、承担任务,他们有的选择表演,有的选择设计,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形成了热烈的幼幼互动局面,气氛活跃。
三、教学过程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幼儿体验成功
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对于教师设计的同一体验环节。幼儿却可能经历了不同的体验过程,或者说有的幼儿有所体验而有的幼儿却没能体验,教师应注意尽力保证全体幼儿的体验.否则将使后续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如在“看谁垒得高”的体验活动中,幼儿
用积木搭高楼,为了避免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没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要求搭两层楼,如果你觉得还能搭就可以再搭上去,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有成就感。同时教师就应在了解幼儿能力的前提下给予不同幼儿不同层次的任务,保证幼儿体验过程的有效性。避免“轻而易举(没有困难)”或“力所不及(困难太大)”两种极端情况。
在探索实践中,体验活动为幼儿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体验活动充实了幼儿的生活,扩大了幼儿活动领域,密切了幼儿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品质与特长,促进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体验活动充分注重了幼儿的感受,感觉,感知,而老师也转变为孩子“学习”中的大伙伴,合作者。只有当幼儿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实现教育目标才不会是空洞乏力的,幼儿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才切合实际。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去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新途径,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让他们自己去领略人生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真谛!
第三篇:领悟与实践体验式教学
领悟与实践体验式教学
南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徐香爱
在我的认识中,所谓体验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提供直观观察与感受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而真正使我接触、认识体验式教育,则是通过我园参加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摸式研究”,随着对课题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生态体验教育理念使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自主。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体验教育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与道德发展取得了真正的综合,幼儿的发展才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在生态体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广大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完成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有效转化,寻找到了体验式教学的真谛。对于如何让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如何实施真正的体验式教学,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一、体验式培训中让教师自己先了解体验
在课题的初始阶段,我们的教师都能认识到生态体验教育观念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一种创新理念,同时又觉得它高不可攀。原因是教师们没有真正领会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更不知道如何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组织体验式的教研培训活动,让教师们每个人自己先来做体验者,参与到体验式活动中,自主地去体验,去反思。如:在体验活动《读图、画图》中,有的教师去读图,其他教师都参与画图。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方式读图人只根据自己的认识先讲述,画图人不可以提问;第二种方式是读图人讲述,画图人可以根据倾听到的和自己理解的进行提问,在这个活动中所有的人都是体验者,活动之后大家有了真实的体验和反思,他们认识到读图要整体把握,还要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交流,画图时要条理清晰。教师们从中反思到:老师眼中的东西不一定是孩子眼中的东西,而孩子眼中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教师眼中的东西;教师应以孩子的眼光与孩子交流;教育孩子时要多一点等待,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老师们这才真正体会到第二种方式——允许提问才是更好的,不要一味地控制、压抑,而要让孩子们述说。诸如此类的培训活动都会让教师们自己先做一个体验者,去真正感受什么是体验,怎样去体验,为今后在教学中实施体验,做好前期准备。
二、引导教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内容,使幼儿的体验更加真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主题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将主题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们亲历的生活经验挖掘出来,让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刻,体验更加真切。
在小班主题活动《老师的爱》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以“爱”为主题的电视画面引领孩子们回味着在
幼儿园的一天,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在每个活动,每个细节中对自己的关爱。孩子们在爱的图画中寻找着自己和老师在一起的片段,来园时的拥抱,开饭时的关照,午睡时的呵护,哭啼时的抚摸等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由此想为老师捶捶背,再给老师端杯水,跑进老师的怀抱,大声地说:“我爱你,老师!”最后再给老师一个亲亲的吻。在活动中,师幼的情感得到升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更加真切。
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1、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开拓幼儿的体验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幼儿的感受,而且容易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幼儿多方面获得体验,使之更加深刻。如:在语言活动《国王生病了》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表演,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讨论之后,教师组织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国王在王子陪同下做运动,使孩子们体验到过度运动也不利于健康,同时领悟到国王没有亲自参加运动,他只是在看别人运动,所以病没有治好,最后孩子们总结到:合理的运动才有利于健康。这个过程是让孩子们自己在运动中去领会故事的真谛,活动的最后,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份计划表和运动图画,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份“运动计划表”,在选择和贴图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如何健康运动,这一环节让教学与幼儿生活拉近,让教学融于生活,这一体验形式使孩子们对活动的体验更加丰富。
2、创设游戏情景,增进幼儿的体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幼儿最和谐、最真实、最自然,获得的体验也更深刻。在大班社会活动《有朋友真好》中,为了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经验,老师不仅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而且通过一个个游戏,让幼儿学习到了交朋友的方法,从而体验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快乐。开始,为了给孩子们营选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老师随着一段美好的音乐朗诵出一段优美的话语,引发幼儿交朋友,让他们放松心情。接着设计了“掷骰子”的游戏,根据骰子上的提示引导幼儿与新朋友进行交流,如:骰子上写着“和你的朋友面对面坐好,看一看他长得什么样,穿什么衣服”,“问一问你的朋友喜欢去哪里玩。”“学一学你喜欢的动物,让你的朋友猜一猜”。通过这一体验交流环节,朋友间从陌生到初步了解。接下来的体验游戏活动“神秘的旅行”更是让孩子们在相互搀扶过程中体验彼此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由于在这次“神秘的旅行”中有一位朋友是蒙眼人,另一位是搀扶者,因此,孩子们彼此的体验都很真切,有的朋友就说:“我蒙上眼睛就像钻进恐龙肚子里”;有的说:“我很想谢谢他”。在最后的体验之思交流中,就有小朋友说:“有朋友真快乐,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在整个旅行中,孩子们都是用心在体验,真正感受到朋友间的关爱与信任。在这种游戏情景中,孩子们的体验发自内心,他们是用心灵在体验,也从中寻找到快乐。
3、设置恰当的问题,诱发幼儿内心的体验
在体验活动中,幼儿是体验者,教师既是体验者又是引导者。所谓引导者,就是要用恰当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回忆、联想和思考等,同时引导幼儿用心去体验,如在亲子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中,教师及时提出“宝宝,你小时侯是谁喂你吃饭的?谁给你洗衣服?”“妈妈还为你做过什么?”再请妈妈给你讲一讲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提问要具有灵活性,问题要紧扣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时刻关注幼儿需要,利用一个又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将他们的体验引向深入。
四、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巧妙地引导幼儿自主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去体验是关键。教师们在活动设计中把这一点作为重要内容去思考,然而有些想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难体现出来。例如:在《有朋友真好》活动中,朋友由陌生到初步认识这一环节,开始老师设计的是让两个朋友面对面相互聊天,可孩子们不知话从何说起,几次的交流都不深入,后来经过反复推敲改为游戏“掷骰子”后,孩子们有了要说的欲望,相互交流很真实,很快孩子们内心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再例如:在“神秘的旅行”环节,开始只是让孩子们相互搀扶去旅行,孩子们盲无目的,提醒也不到位。后来教师先示范再让孩子们体验,孩子们只是觉得是走过场,也得不到真实的体验。最后,教师只示范前两个障碍,以后的行程让幼儿自己去体验,整个过程孩子们既明白如何去做,又能真实体验到相互搀扶的感受。在这反复的推敲修改过程中,孩子们才真正进入到自主体验中。
对幼儿而言,只有亲身体验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亲身体验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才是“真知”,才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痕迹,正是在体验着“体验式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师才真正获得了教学的真法,我们的孩子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体验着真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感知、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理解、创造、发现、渴求和希望的真正含义,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快乐成长。
第四篇: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在实验体验中可以通过创设导入情境、开放体验自由度、尊重并利用体验中的错误认识、激发创新体验等手段催化学习者有效体验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
实验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以适宜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并引导其在情境中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达成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形式[1]。不难看出,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切合了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理念。因此“体验式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和采纳。
生物学实验能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情境,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者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科学实践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体验是“体验式教学”重要策略之一[2]。但受长期知识本位教学观的影响,在以实验教学为载体进行的“体验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与结论的正确性,而真正关注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师却很少[3]。这也导致在实施实验体验时,教师难免按照教材的实验预设把体验内容强加于学习者之上,要求学习者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较少顾及学习者的体验。这种教学虽有明面上的操作体验,但学习者缺乏内在体验的过程,体验的不是实质,只是形式。显然,这些“浮于表面”的“形式体验”无助于学习者深化对知识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从本校生物教研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出发,就如何加深学习者实验体验谈谈思考。1 情境导入,点燃“体验火花”
有效的体验来源于学习者对体验内容浓厚的兴趣。不难想象,倘若教师只是以“同学们,请放开课本第X页,我们今天的实验课是…..”这种“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式的导入开启实验体验,势必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效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验体验中应尽可能将实验原理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这才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最有效手段[2]。如“菊花的组织培养”,教师可以设问“近几年,多肉植物以娇小俏萌的外形横扫绿植界,赢得许多绿植爱好者的青睐。多肉发烧友都知道,不少多肉品种仅需要一片叶片就可 以重新长成一个新的植株,那么其他的绿色植物呢,是否也有这种神奇的生命力呢?”。良好的情境导入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鼓励学习者通过实验体验来寻求答案,学习者亦表现出乐于体验的热情,这意味着“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加料助燃,催化有效体验
传统“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却无益于学习者知识构建与能力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即使“体验火花”已被“点燃”,却会因缺少足量的“可燃物”及适宜的“助燃剂”而在转瞬间熄灭。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催化有效体验的生成呢?
2.1 确立学生主体,开放体验自由度
正如化学反应离不开反应物,有效体验的生成离不开体验的内容。学习者体验的内容正是可使“体验之火”燃烧的“可燃物”。因此除了教材提供的实验预设外,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开放的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在体验内容上尽可能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如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观察、验证类实验,在相应理论课上,教师可以请学习者预先思考“应选择怎样的实验材料才合适呢?”,并请学习者把认定的合适材料带到实验课上来实施进一步的体验探究。而对于诸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在新教材中未出现既定实验操作步骤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就更有理由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实验方案设计,而非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包办替代。当然,在体验内容上给予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教师还应对此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体验活动仍应始终在教师“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才便于实验体验的有序实施与开展。2.2 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
体验式教学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形成认识,但学习者受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在体验过程中生成错误认识在所难免。如在“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中,加NaOH的实验组未如预期出现蓝色,学习者就可能生成以下认识:①碱性条件下,淀粉酶仍有活性;②NaOH使淀粉分解;③NaOH与碘液反应,消耗了碘液,导致反应体系中没有足量的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不应该马上纠正学习者生成的错误认识,而应做到尊重个体体验差异,先对学习者做出肯定——“同学们做出的解释都有可能”,但又要及时引导其对已形成的初步认知展开验证——“哪到底哪种解释才是正确的呢?请同学们继续用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吧”。这种“体验中现认识、认识中再体验”的做法,不正是催化“体验之火”熊熊燃烧的良好“助燃剂”吗?
重视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在体验教学中,学习者会联系已有认知,凭借自己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教师应善用学习者在实验中的“失败”体验,激发创新体验。
以现行人教版必修一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学习者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也经常能检测到有乙醇生成,与实验预期相矛盾。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学习者操作时对有氧装置通气不足来给予解释。但有报道表明,在有氧装置的培养液中检测出有乙醇生成是正常的实验现象,并非实验操作失误所致[4]。体验式教学主张学习者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质疑、发现和探究,尤其是在面对与预期不一致的失败体验时,不能一味地以“实验操作失误”为借口,轻易地终结实验体验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教学情境下,教师应继续提供给学习者全面的分析资料,引导其对装置的科学性进行探讨,鼓励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供学习者再次甚至多次进行实验体验,使学习者进入创新体验阶段。
参考文献:
[1]许闻.2008.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中学生物学,24(11):63~64.[2]吕秀芹,2013.高中生物学体验式教学的流程设计.生物学教学,38(1):17~19.[3]郝琦蕾,李妙娜.2016.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6):30-34.[4]张云,林颖韬.2015.高中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教学.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52.
第五篇: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
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科技兴趣小组+远教”“群众组织+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